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7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被引量:804
1
作者 卢峰 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55,共14页
在以金融压抑为特征的经济中 ,加强法治可能妨碍金融领域某些方面的发展。本文采用 1 990年代中国省级单位的数据 ,通过计量研究发现 ,加强法治有助于提高私人部门获得的银行信贷份额 ,推动银行业的竞争 ,但抑制私人投资 ,并对金融深化... 在以金融压抑为特征的经济中 ,加强法治可能妨碍金融领域某些方面的发展。本文采用 1 990年代中国省级单位的数据 ,通过计量研究发现 ,加强法治有助于提高私人部门获得的银行信贷份额 ,推动银行业的竞争 ,但抑制私人投资 ,并对金融深化没有显著影响。作者认为 ,这些结果源自中国金融部门存在的“漏损效应”———即金融资源从享有特权的国有部门流向受到信贷歧视的私人部门的过程。此外 ,本项研究结果还显示加强法治并不能显著提高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本文的结论是 ,只有在其他配套制度安排完善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压抑 法治 银行业 信贷 违法经营
原文传递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829
2
作者 张文显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共23页
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体上和路径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 法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契合。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体上和路径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良法的基本价值,提供善治的创新机制,法治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和决定作用;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两个基本面向;从法治国家转型升级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升级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转型升级为法治强国以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法治现代化之路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良法善治 国家治理 法治 法治现代化
原文传递
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 被引量:547
3
作者 罗豪才 宋功德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4,共22页
我国最近20多年的公域之治一直在实践着一种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这在相当程度上彰显出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本文认为,包含着大量本土性制度资源的“软法”,是一种法律效力结构未必完整、无需依靠国家强制保障实施、但能够... 我国最近20多年的公域之治一直在实践着一种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这在相当程度上彰显出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本文认为,包含着大量本土性制度资源的“软法”,是一种法律效力结构未必完整、无需依靠国家强制保障实施、但能够产生社会实效的法律规范。软法与硬法同为法律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以不同于硬法的方式体现法律的基本特征、实现法律的主要功能,并具有严格区别于硬法的个性特征与独特功能。软法与硬法大致具有法律逻辑上的错综复杂、法律功能上的优势互补、法律规范上的相互转化三种基本关系。软硬兼施的混合法模式乃是我国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模式,这就要求我国公法学回应公域之治的现实需要,在对软法作用加以客观评析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全面提升公域软法的理性品质,并按照宪政精神与法治原则的要求推动中国公法朝着软硬兼施的混合法结构方向发展,旨在全面实现公域之治与法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硬法 互补 法治 优化
原文传递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被引量:307
4
作者 夏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7-143,207,共28页
本文通过梳理法治的渊源、规诫和价值,把法治依次解释为一项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一种道德价值和一种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分析了经典法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认为既不宜把法治理解为世俗化运动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看做近代... 本文通过梳理法治的渊源、规诫和价值,把法治依次解释为一项历史成就、一种法制品德、一种道德价值和一种社会实践。作者首先分析了经典法治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认为既不宜把法治理解为世俗化运动的结果,也不能简单地看做近代革命的产物。接着,作者展示了富勒、莱兹和菲尼斯把法治作为制度品德的逻辑理由和论证过程,并论述了作为法治的普在要素的十大规诫。进而,作者对法治的工具价值和道德价值做了谨慎的区分,在揭露工具主义谬误的同时又肯定了法治的工具品性,并通过评述哈耶克、德沃金和罗尔斯等人的学说,揭示出法治对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意义。最后,作者指出法治的内在矛盾,强调把法治理解为社会实践概念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律制度 法律规则 法治概念 罗尔斯 自由裁量权 司法独立 亚里士多德 规诫 法律的统治
原文传递
市场与法治 被引量:252
5
作者 钱颖一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法治 经济发展 影响 传统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
下载PDF
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 被引量:298
6
作者 姜明安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6,共12页
现代社会,软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势头,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软法在规范人们行为和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人们要抑制其消极作用... 现代社会,软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势头,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软法在规范人们行为和调整社会关系方面,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人们要抑制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积极作用,就必须通过硬法对软法的创制和实施进行规范;保障社会共同体成员对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广泛和直接参与;保证国家和社会对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全面和有效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硬法 社会共同体 法治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兴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264
7
作者 刘剑文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6,共14页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 当今中国,重大领域的社会经济问题愈加呈现出交叉性、整合性和动态性特征,法学学科系统分工精细化与法律现象复杂化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以问题为中心的整合性、多维度和一体化的研究范式愈加获得重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语境下,有必要确立"领域法学"的概念、以及"领域法"的治理逻辑,以回应社会大变革时代的现实诉求。领域法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特定经济社会领域全部与法律有关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融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种研究范式于一体的整合性、交叉性、开放性、应用性和协同性的新型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它是新兴、交叉领域"诸法合一"的有机结合,与传统部门法学同构而又互补。这在客观上解决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论定位和学术归宿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新型现代法学研究体系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学 部门法学 法学方法 学科体系 法治
下载PDF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被引量:214
8
作者 姚建宗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2,93,共13页
批判性地考察现行法治理论的共同性内涵可以看出,其重大理论误区在于:对物质性的法津制度的过分关注和对精神性的法律观念的极度忽视。形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在于这种理论忽视了在法治历程中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现代法治包... 批判性地考察现行法治理论的共同性内涵可以看出,其重大理论误区在于:对物质性的法津制度的过分关注和对精神性的法律观念的极度忽视。形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在于这种理论忽视了在法治历程中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与自我意识。现代法治包含或者应当包含的观念要素为:法律情感、崭新的法律态度、主人翁的独立意识、社会成员的自主性、政府的绝对守法义务等。而对法的真诚的信仰乃是现代法治真正的精神意蕴。以此审视中国的现实,其步入法治境界之路的确还相当遥远、艰辛而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亚里士多德法治公式 信仰 精神意蕴
下载PDF
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84
9
作者 周永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7,共11页
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历史产物,近10年来信访持续升温,信访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此,信访部门官员和学者们提出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思路。通过把信访潮放到整个社会中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访潮的涌起是契约社会... 信访制度是我国的一种历史产物,近10年来信访持续升温,信访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对此,信访部门官员和学者们提出强化信访与取消信访这两种针锋相对的改革思路。通过把信访潮放到整个社会中去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信访潮的涌起是契约社会的兴起与人治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矛盾,强化信访将把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引向人治。目前强化信访制度是一个建立在错误的理论之上的错误的制度选择,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强化法院的功能,将信访机构还原为一个下情上达的信息传递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制度 纠纷解决机制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中国网约车的监管困境及解决 被引量:226
10
作者 王静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9,共11页
网约车的出现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满足了乘客出行需要,也对机动车的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律冲突和监管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态发生了变化,到底如何监管变得更加复杂。网约车与传统出... 网约车的出现既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满足了乘客出行需要,也对机动车的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带来的社会问题、法律冲突和监管难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态发生了变化,到底如何监管变得更加复杂。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建立一种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监管模式,考验政府的智慧与能力,也开启互联网+时代的法治政府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 出租车 行政监管 法治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 被引量:179
11
作者 张千帆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出发 ,论证社会功利主义为“公共利益”提供了最恰当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 ,“公共利益”就是全部私人利益之和 ,而法律的基本目标就是个人利益总和的最大化。尽管如此 ,“公共利益”仍然很难准确计算 ,因而在很... 本文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出发 ,论证社会功利主义为“公共利益”提供了最恰当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 ,“公共利益”就是全部私人利益之和 ,而法律的基本目标就是个人利益总和的最大化。尽管如此 ,“公共利益”仍然很难准确计算 ,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土地征收和城市拆迁 ,政府计划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通过制度决定的。由于代议制民主和功利主义具有天然联系 ,议会一般被认为是“公共利益”的最适当决定者。最后 ,议会代表的多数人利益可能和少数人权利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议会权力及其所定义的“公共利益”必须通过宪政机制而受到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功利主义 民主 法治 宪政
下载PDF
算法的法律与法律的算法 被引量:211
12
作者 郑戈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2期66-85,共20页
人工智能是使计算机能够学习、分析和决策的算法。随着万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系统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学习的素材和结果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并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模... 人工智能是使计算机能够学习、分析和决策的算法。随着万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系统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学习的素材和结果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发展,并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交往方式、决策方式、商业模式和社会秩序生成机制。这些变化一方面改变了法律所要面对的问题域,另一方面也改变着法律本身的运作模式。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算法造就了新的权力形态,也呼唤着新的权利保护模式。本文围绕着两个关键问题展开分析:一是如何用法律规制算法;二是如何用算法强化法律。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展望了法治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决定论算法 概率论算法 机器学习 大数据 法治
原文传递
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 被引量:118
13
作者 左卫民 朱桐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13,共9页
本文在对法治国家公民诉讼权宪法化和国际化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公民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诉讼和司法制度之设计与改革应对公民诉讼权予以关注。文章对诉讼权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探讨了公民... 本文在对法治国家公民诉讼权宪法化和国际化考察的基础上,指出了公民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人权的重要内容,我国诉讼和司法制度之设计与改革应对公民诉讼权予以关注。文章对诉讼权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界定,并探讨了公民诉讼权宪法和司法保障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诉讼权宪法保障 司法保障 法治
原文传递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被引量:190
14
作者 郁建 兴任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4-74,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是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边界和保障,德治是较高追求,德治以自治与法治为基石,并对自治与法治形成有力补充。"三治"各有侧重,有优先次序,但更需... 基层社会治理中自治、法治与德治是可以结合而且必须结合的。自治是法治与德治的基础,法治是自治与德治的边界和保障,德治是较高追求,德治以自治与法治为基石,并对自治与法治形成有力补充。"三治"各有侧重,有优先次序,但更需要同时发力、交织前进,以能发挥"三治"结合的"乘数效应"。"三治"结合并非自治、法治与德治的简单相加和组合,而要把它视作一个有机整体。这要求"三治"建设在组织架构上坚持整体论,摒弃还原论;在治理边界上处理好政府统筹和基层社会探索之间的紧张关系,发挥政府助长和能促作用;在治理载体上因地制宜、自主探索,寻找彰显自治活力、法治精神和德治正气的有效载体。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点睛"作用,将这些要素激活,使社会运转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 法治 德治 基层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 被引量:181
15
作者 张文显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1,共27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伟大实践而成功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通向良法善治的法治现代化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建设...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伟大实践而成功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法治规律、通向良法善治的法治现代化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法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也是21世纪人类法治文明的康庄大道。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发展目标是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路径选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建设法治强国为目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蓝图、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要务、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基石、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动能、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不断拓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推进中华法治文明新发展,创造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现代化 新道路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
原文传递
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 被引量:176
16
作者 陈金钊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96,共20页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执政能力,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政法思维转向法治思维,由权力主导转向权利本位,用法治方式消解革命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变革。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应该与法律方法论结合起来,以避免出现背离法治精神的误读。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法治如何实现的方法论基础,因而必须在法治战略上或者法治意识形态上,坚守法治的基本精神和核心意义,将法治进行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法治战略 法律方法
原文传递
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 被引量:140
17
作者 信春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70,共12页
西方后现代法学的发端是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和法理学开始的。面对 2 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 ,后现代法学向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发出挑战 :否定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存在 ,否定对于法律发展的乐观描述 ,否... 西方后现代法学的发端是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理念和方法进入法学和法理学开始的。面对 2 0世纪后半叶以来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 ,后现代法学向现代法学的基本理念发出挑战 :否定理性个人作为法律主体的存在 ,否定对于法律发展的乐观描述 ,否定法律的普遍性意义 ,否定法律中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文章论述了后现代法学比较成型的三个主要流派 (女权主义法学、法律与文学运动、批判种族主义法学 )的理论倾向和方法特征。文章提出 ,应当认真对待后现代法学 ,因为它不乏针对现实的深刻而犀利的见解 ,不乏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的勇气 ,因此 ,它不仅仅是叛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法学 后现代主义 现代法学 法治 挑战
原文传递
法治:良法与善治 被引量:165
18
作者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应当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善治是法治的目标,善治包括民主治...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应当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善治是法治的目标,善治包括民主治理、依法治理、贤能治理、社会共治以及礼法合治等内容。建设法治体系,必须以良法推进善治。善治本身是规则之治,需要贯彻实施良法,同时需要以良法促善治、保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良法 善治 法治体系
原文传递
法律正当程序视野下的新监察制度 被引量:161
19
作者 张建伟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82,共22页
纪委在当前反贪腐中取得赫赫功绩有其特定原因,同时也存在法治化转型问题。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能不能在法治化方面取得进步,取决于能否突破法律的正当程序困境以及国家权力设置的科学化考量。本文探讨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力来源和权... 纪委在当前反贪腐中取得赫赫功绩有其特定原因,同时也存在法治化转型问题。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能不能在法治化方面取得进步,取决于能否突破法律的正当程序困境以及国家权力设置的科学化考量。本文探讨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权力来源和权力构成,指出香港、新加坡廉政机构模式并非反腐败机制改革的唯一选项,重新"武装"检察机关,地位设定得当、职权配置到位、侦查措施得力以及程序调整适当,检察机关同样可以达到纪委办案的境界。若以三权学说划分国家权力,新的监察权仍属于行政权范畴;若不以三权学说为标准,监察权当然可以视为立法权之下与行政权、司法权并立的权力即监察权,没有必要定位为"执法监督权"。国家监察委员会行使类似刑事侦查的权力应当受到刑事诉讼法的约束,留置与逮捕有着相同的实质,应依照宪法规定纳入司法权控制的范围。国家监察委员会查办犯罪案件,应当允许律师为被调查人提供法律帮助。我国建立新监察制度,需要考虑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延伸至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调查领域。另外,本文建议保留人民检察院对于渎职侵权案件的侦查权,形成监察权和侦查权的相互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委 监察委员会 法治 正当程序 检察院
原文传递
论知情权 被引量:120
20
作者 汪习根 陈焱光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3年第2期62-74,共13页
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但现存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相当乏力的重大缺陷。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视角对知情权的概念与范围、知情权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价值、知情权的特征和行使原则、方式... 知情权是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人权,但现存法律制度对知情权却存在着规范供给严重缺乏、理论支撑相当乏力的重大缺陷。本文试图从法理学的视角对知情权的概念与范围、知情权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价值、知情权的特征和行使原则、方式、知情权的法律缺失与对策等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以期对知情权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法治 法律价值 人权 行使方式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