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5年,当两年一届的法律界“奥林匹克”大会——世界法律大会再度移师中国时,无论民主政治、经济建设还是法治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其迎接世界各国法律界贵宾的目光是那么的自信,笑容是那么的灿烂。从北京到上海,初秋的大地依...阔别15年,当两年一届的法律界“奥林匹克”大会——世界法律大会再度移师中国时,无论民主政治、经济建设还是法治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其迎接世界各国法律界贵宾的目光是那么的自信,笑容是那么的灿烂。从北京到上海,初秋的大地依然留存着夏天的热情。2005年9月4日至9日,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席大法官、法官出席,1500名中外法律界人士参加的历届世界法律大会中规格最高的一次大会,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The Rule of Law and Harmony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的主题,先后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了22个专题讨论。如果说,第二十二届大会讨论22个专题被不少与会者认为是种有意思的巧合的话,那么,如此大规模的盛会不顾诸多不便,先后辗转京沪两地召开, 却是组委会顺应“民意”,精心安排的结果。用世界法学家协会专职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汉内白丽的话说:“世界法律大会如果不在中国召开会是个巨大的遗憾,到了中国,而不到上海同样会是一大憾事。”展开更多
文摘阔别15年,当两年一届的法律界“奥林匹克”大会——世界法律大会再度移师中国时,无论民主政治、经济建设还是法治建设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其迎接世界各国法律界贵宾的目光是那么的自信,笑容是那么的灿烂。从北京到上海,初秋的大地依然留存着夏天的热情。2005年9月4日至9日,有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席大法官、法官出席,1500名中外法律界人士参加的历届世界法律大会中规格最高的一次大会,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The Rule of Law and Harmony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的主题,先后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了22个专题讨论。如果说,第二十二届大会讨论22个专题被不少与会者认为是种有意思的巧合的话,那么,如此大规模的盛会不顾诸多不便,先后辗转京沪两地召开, 却是组委会顺应“民意”,精心安排的结果。用世界法学家协会专职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汉内白丽的话说:“世界法律大会如果不在中国召开会是个巨大的遗憾,到了中国,而不到上海同样会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