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 被引量:443
1
作者 孙笑侠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5-37,共3页
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司法权虽然同属执行权,但两者大有区别。它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以判断为本质内容,是判断权,而行政权以管理为本质内容,是管理权。何谓“判断”?判断是一种“认识”。何谓“管理”?管理是一... 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与司法权虽然同属执行权,但两者大有区别。它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司法权以判断为本质内容,是判断权,而行政权以管理为本质内容,是管理权。何谓“判断”?判断是一种“认识”。何谓“管理”?管理是一种“行动”。判断的前提是关于真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 行政权 判断权 行政主体 司法独立 职业法律家 运行方式 司法公正 行政权主体 法官
原文传递
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 被引量:345
2
作者 梁上上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65,共14页
日本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利益衡量理论揭示了法官运用法律进行判案的过程就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其缺点 ,最根本的是它没有科学的规则体系 ,容易导致恣意。利益存在层次结构 :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 日本学者加藤一郎提出的利益衡量理论揭示了法官运用法律进行判案的过程就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其缺点 ,最根本的是它没有科学的规则体系 ,容易导致恣意。利益存在层次结构 :当事人的具体利益、群体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在实践中应当区分不同的类型进行仔细地剖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衡量 具体利益 法官 社会公共利益 当事人 规则体系 群体利益 制度 层次结构 日本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278
3
作者 贺卫方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6-129,共14页
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 本文认为,虽然本世纪以来,中国建立了近代型的司法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系统性的合理体制尚未形成,实践中的种种弊病长期得不到克服。文章讨论了其中两方面的问题:1.法院超越司法权限、过于主动地行使权力。对此,作者论述了怎样的特征使得法院成为法院,即法院在功能和行使职权方式等方面具有哪些特殊性。2.司法管理官僚化的倾向。作者阐述了法官以及作为一种特殊机构的法院,在管理上需要建立怎样的制度,提出了司法职业非官僚化管理的观点。文章的重点是对于作者所理解的管理模式和基本观念从应然层面上进行论述,同时把这种模式和观念与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和实践加以比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审法院 司法制度 下级法院 当事人 上级法院 中国司法 管理制度 法官 审判委员会 司法管理
原文传递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被引量:266
4
作者 李浩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7-68,共12页
一、导言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审判方式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 一、导言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一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的审判方式契合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它与当时经济计划化、利益单一化、人口居住固定化、法律简约化、权利淡漠化的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以法制化、市场化为价值取向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不适应性日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方当事人 法院调解制度 调解协议 法官 民诉法 民事审判方式 调解结果 民事诉讼 解决纠纷 案件事实
原文传递
判决书的背后 被引量:209
5
作者 苏力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8,共16页
影响判决书撰写有一系列的制度因素 ,其中包括在不同法系中判决书的不同司法制度功能 ,不同的判决书写作激励机制 ,判决论证的不同社会需求以及判决书的不同预期受众等等。基于中国司法已有的大陆法系传统和相应制约 ,在改进判决书写作... 影响判决书撰写有一系列的制度因素 ,其中包括在不同法系中判决书的不同司法制度功能 ,不同的判决书写作激励机制 ,判决论证的不同社会需求以及判决书的不同预期受众等等。基于中国司法已有的大陆法系传统和相应制约 ,在改进判决书写作问题上 ,中国应侧重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经验 ,尤其应侧重完善相应的制度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决书 撰写 裁决文书 法官 判决理由 制度环境 分析论证能力
原文传递
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被引量:194
6
作者 季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3-86,共24页
本文借助于理想型(Idealtypus)和比较法社会学的方法,对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法律职业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实证的和理论的分析,从中归纳出像日本这样一个非西方社会建立法治新秩序的一些特殊规律和关键因素。作者指出,法律家的职业威信是国... 本文借助于理想型(Idealtypus)和比较法社会学的方法,对日本现代化过程中法律职业的地位和功能进行了实证的和理论的分析,从中归纳出像日本这样一个非西方社会建立法治新秩序的一些特殊规律和关键因素。作者指出,法律家的职业威信是国家规范效力的可靠保证;法律家的职业自治是现代社会公正的基本前提。在轻视法科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日本改造权力结构以适应时代潮流,是从改善法律家的素质和行为方式着手的,即:利用传统科举信仰的媒介机制,通过司法考试等技术性操作,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起对职业法律家群体的尊敬和信赖,进而形成有特色的法务卡特尔结构和学识性很强的法律解释共同体;二次大战后,通过强化对判决理由的学术研究和导入法官的反对意见表示制度,促进了法律决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这种按照法治原则而渐次形成的新权力结构中,独立的职业法律家群体被置于衔接民间的私人性选择与国家的制度性选择的关键位置,作为操纵杠杆和安全阀,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现代法制建设和法解释学研究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因于职业法律家的适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法律家 法律职业 权力结构 最高法院 法官 日本 检察官 律师 司法独立 法社会学
原文传递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被引量:159
7
作者 王亚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2,共20页
本文认为,中国法院系统正在进行的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对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及顺利运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改革的背景在于审判工作的功能转移和法院在社会体系内的地位变化,改革是法院在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 本文认为,中国法院系统正在进行的对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对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及顺利运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改革的背景在于审判工作的功能转移和法院在社会体系内的地位变化,改革是法院在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新的条件下对民事、经济审判中效率性问题和正当性问题作出的一种反应。作者导入了“调解型”和“判决型”这两种关于程序结构的理论模式来分析审判方式改革所具有的含义和面临的困难。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改革的一个基本思路在于调解过程和判决过程的分离及重新有机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方式改革 程序结构 当事者 举证责任 正当性 纠纷处理 正当化 经济审判 审判人员 法官
原文传递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51
8
作者 景汉朝 卢子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5,共32页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景汉朝卢子娟导言八十年代末,我国法院系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实践。当初的主要动因,是法院案件多人员少,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想...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景汉朝卢子娟导言八十年代末,我国法院系统主要是基层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陆续进行了“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讨论和实践。当初的主要动因,是法院案件多人员少,力量与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想借此减轻法官及法院调查取证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举证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 合议庭 独任审判员 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 审判委员会 调查收集证据 法官 当庭认证
原文传递
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53
9
作者 范愉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共7页
案件的飞速增长使得近年来学者和法官们越来越关注纠纷的解决方式。ADR、调解一再被我们提起。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的相关司法解释是2004年9月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法院附设ADR"引起学者的关... 案件的飞速增长使得近年来学者和法官们越来越关注纠纷的解决方式。ADR、调解一再被我们提起。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的相关司法解释是2004年9月下发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法院附设ADR"引起学者的关注(如2005年1月10日《人民法院报》B1版蒋惠岭著文"法院附设ADR对我国司法制度的新发展")。尽管对它的研究已经是热点,但是应多方面、尽可能全面地研究ADR在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如制度的具体设计、相互的衔接等等,研究还需更系统、更深入、更具体,一句话:更务实。希望本期特别策划能在这方面给读者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调解 ADR 法官 司法制度 人民法院 保证 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 策划
原文传递
司法改革二十题 被引量:150
10
作者 徐显明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8,共5页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法官 司法权行政化 问题研究 检察官 审委会 诉讼模式 司法机关 司法文化 检察机关
原文传递
两种宪法案件:从合宪性解释看宪法对司法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172
11
作者 张翔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6,共7页
碍于宪法的基本架构,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宪法司法化"在我国绝无可能。但法官作为受宪法约束的公权力主体,基于其宪法义务,有在具体案件中对法律进行合宪性解释的必要。合宪性解释并非宪法解释,而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方法。而且,... 碍于宪法的基本架构,违宪审查意义上的"宪法司法化"在我国绝无可能。但法官作为受宪法约束的公权力主体,基于其宪法义务,有在具体案件中对法律进行合宪性解释的必要。合宪性解释并非宪法解释,而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方法。而且,合宪性解释已经从最初的法律解释方法转化成了法官的宪法义务。在部门法的研究中已经有在司法中进行合宪性解释的主张与尝试。合宪性解释可以在法律解释的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以及法外续造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司法化” 合宪性解释 法官 宪法义务 部门法
原文传递
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 被引量:129
12
作者 王晨光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11,共7页
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王晨光“错案追究制”的由来“错案追究制”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中自发出现的一项旨在加强对法官的监督、确保办案质量的措施。这一措施并非最初提出的审判改革规划中的内容。在... 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王晨光“错案追究制”的由来“错案追究制”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中自发出现的一项旨在加强对法官的监督、确保办案质量的措施。这一措施并非最初提出的审判改革规划中的内容。在总结各地法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的不确定性 错案追究制 法律运行 法律条文 现实主义法学 法官 审判人员 法律原则 证人证言 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被引量:137
13
作者 陈兴良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7,共38页
罪刑法定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并且我国刑法学界对此存在争议。本文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回答了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全文共分五部分,约5万多字。第一部分是罪刑法定的价值蕴涵,作者认为罪刑法定是以个人自由为价值取向... 罪刑法定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并且我国刑法学界对此存在争议。本文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回答了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全文共分五部分,约5万多字。第一部分是罪刑法定的价值蕴涵,作者认为罪刑法定是以个人自由为价值取向的,体现的是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第二部分是罪刑法定的制度构造,作者认为从法的制度构造上来说,应以罪刑法定的严格规则限制司法的自由裁量,同时又在罪刑法定的界域之内予以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第三部分是罪刑法定的立法机理,作者认为刑法典是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法律载体,因而对刑法典的立法机理作了有价值的探讨。第四部分是罪刑法定的司法运作,作者认为刑事司法是罪刑法定主义现实化的必由之路,因而对如何塑造刑事司法的品格作了有意义的论述。第五部分是罪刑法定的中国命运,作者认为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罪刑法定主义也必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主义 自由裁量权 刑法典 刑事类推 法官 个人自由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古典学派 刑事司法 法律文化
原文传递
法律职业共同体引论 被引量:125
14
作者 张文显 卢学英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6期13-23,共11页
本文从解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入手 ,着重分析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成、性质与特征 ,以期提供一个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般理论。本文认为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学者所构成 ,是一个意义共同体、事业共同体、... 本文从解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概念入手 ,着重分析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成、性质与特征 ,以期提供一个关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般理论。本文认为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学者所构成 ,是一个意义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解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表现为独立与互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共同体 检察官 法官 律师 法学 独立 构成 特征 一般 学者
原文传递
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 被引量:99
15
作者 周汉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8,共1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司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欠缺,许多现行的改革措施明显带有中国改革过程的常见特点,即每一项改革措施各自分离,各自针对特定的问题,与整体制度设计无关。〔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司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欠缺,许多现行的改革措施明显带有中国改革过程的常见特点,即每一项改革措施各自分离,各自针对特定的问题,与整体制度设计无关。〔1〕这种各自孤立的改革措施虽然在特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独立 司法权威 司法能动性 法律原则 法律制度 司法机关 法官 司法过程 司法制度 法律问题
原文传递
证据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法哲学分析 被引量:77
16
作者 江伟 吴泽勇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38,共15页
通过对证据法中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历史的和辨证的分析,作者认为:关于诉讼证明要求,近几年兴起的“法律真实说”并不是完善的学说,而传统的“客观真实说”只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加以修正,就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于证据调... 通过对证据法中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历史的和辨证的分析,作者认为:关于诉讼证明要求,近几年兴起的“法律真实说”并不是完善的学说,而传统的“客观真实说”只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加以修正,就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关于证据调查的方式,当前的任务不是仅仅从口头上强调当事人举证,限制法官查证,而是正确地划分当事人举证与法官查证各自的范围,并完善相应的保障和约束机制;关于司法证明方式,全盘接受自由心证制度或法定证据制度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理性的选择,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两大法系证据规则的特点,在证据制度的不同方面,分别借鉴两种模式中的有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举证 证据法 法官 法哲学分析 法定证据制度 诉讼证明 法律真实说 查证 约束机制 基本问题
原文传递
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 被引量:83
17
作者 李浩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6,共6页
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李浩一、问题的提出保证法律得到严格、统一的适用是任何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治的标尺。处于从传统社会向市场化... 论法院调解中程序法与实体法约束的双重软化──兼析民事诉讼中偏重调解与严肃执法的矛盾李浩一、问题的提出保证法律得到严格、统一的适用是任何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治的标尺。处于从传统社会向市场化、法制化的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调解 严肃执法 调解协议 程序法与实体法 实体合法 当事人 案件事实 法官 诉讼中 调解结果
原文传递
法律原则适用中的难题何在 被引量:115
18
作者 舒国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法律原则”是法中的精灵 ,它以其伦理性证成法律的正当性 ,又以其抽象性而涵摄着具体的规范与概念。然而 ,法律原则在司法场合究竟如何适用 ,其时机、方式、范围、中介等如何确定 ,在学界又是个研究较少的问题。笔者在幸受邀于《苏州... “法律原则”是法中的精灵 ,它以其伦理性证成法律的正当性 ,又以其抽象性而涵摄着具体的规范与概念。然而 ,法律原则在司法场合究竟如何适用 ,其时机、方式、范围、中介等如何确定 ,在学界又是个研究较少的问题。笔者在幸受邀于《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持本期笔谈 ,探讨这一学界诸贤着墨未尽之问题。“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幸得舒国滢、谢晖、陈金钊、庞凌诸位先生不吝笔墨 ,概然参与 ,从各个层面论述了法律原则适用中的基本问题。体例未必统一 ,内容不尽相同 ,但却展示了作者对法律原则如何适用问题的精深思考。我们感谢诸位专家的囊助 ,也期望学界其他同仁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原则 法律适用 指导功能 评价功能 裁判功能 法官
下载PDF
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 被引量:94
19
作者 陈端洪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4,共11页
中国1990年代的司法改革,尤其是程序改革令人瞩目。中国当代司法改革的根本宗旨无非是给当事人更多的发言权与尊严,使结果更公正,通过合理的分工减轻法院的负担从而提高效率。人们的改革建议大致围绕两方面:一是司法体制,给法院争取更... 中国1990年代的司法改革,尤其是程序改革令人瞩目。中国当代司法改革的根本宗旨无非是给当事人更多的发言权与尊严,使结果更公正,通过合理的分工减轻法院的负担从而提高效率。人们的改革建议大致围绕两方面:一是司法体制,给法院争取更大的独立与自主;二是庭审方式,从纠问式向对抗式过渡。不可否认,此次讨论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一个贯穿上述两方面直接关系到改革目标的话题却无人问津,这就是司法与民主的关系。 司法与民主的关系是双向关系:司法作用于民主;民主影响司法。本文所论乃是后者。所谓司法制度,“大体说来,就是国家组织些什么样的司法机关,以及这些机关的任务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机关 司法民主化 法官 司法制度 法院组织法 法院院长 司法独立 审判委员会 民主观 司法改革
原文传递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 被引量:87
20
作者 陈金钊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60,共12页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法官面对个案理解、解释、适用法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应表达对法律的忠诚并根据案件事实衡平个别正义。法官之所以在司法过程中发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适用就是法...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法官面对个案理解、解释、适用法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应表达对法律的忠诚并根据案件事实衡平个别正义。法官之所以在司法过程中发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适用就是法律解释,没有法官对法律和事实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法律适用。依照法治原则,发现法律首先应从法律正式法源中去寻找,只有当正式法源中没有明确标准或虽有标准但该标准与个案正义严重背离时,才在非正式法源中寻找可以接受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司法过程 法律发现 法律适用 法源 法学方法论 衡平 忠诚 背离 组成部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