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T技术研究砾岩驱油机理 被引量:27
1
作者 邓世冠 吕伟峰 +7 位作者 刘庆杰 冷振鹏 李彤 刘红现 顾鸿君 许长福 张旭辉 鲁晓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以新疆油田天然砾岩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分析砾岩孔隙度分布特征;通过对砾岩水驱及聚合物驱过程的在线CT扫描监测,得到驱替过程中岩心含油饱和度沿程分布信息和CT重构切面图像,根据驱替过程新表征参数"含油饱和度频率分... 以新疆油田天然砾岩岩心为研究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分析砾岩孔隙度分布特征;通过对砾岩水驱及聚合物驱过程的在线CT扫描监测,得到驱替过程中岩心含油饱和度沿程分布信息和CT重构切面图像,根据驱替过程新表征参数"含油饱和度频率分布"分析砾岩驱油机理。研究表明:砾岩具有强非均质性,在水驱过程中形成"优势通道",引起无效水循环,降低水驱采收率,且水驱过程中首先动用高含油饱和度区域的油;聚合物驱时高—中饱和度区间的油都能够动用,而低饱和度区间的油仍然难以动用;后续水驱时仍然主要动用高饱和度区间的油。针对砾岩油藏,前期水驱应该尽量达到最高含水率,以加强聚合物的段塞效果;同时应减少聚合物的注入量,利用后续水驱推动聚合物段塞达到驱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 CT扫描 水驱 聚合物驱 含油饱和度 沿分布 频率分布
下载PDF
闽江大樟溪下游沿线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亚瑾 孙志高 +3 位作者 李晓 黎静 王华 王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1-339,共9页
基于2018年7月采集的大樟溪下游沿线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探讨了6种重金属(Pb、Cr、Cu、Zn、Ni、Cd)的沿程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 基于2018年7月采集的大樟溪下游沿线湿地表层沉积物样品,探讨了6种重金属(Pb、Cr、Cu、Zn、Ni、Cd)的沿程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整体表现为Zn>Pb>Cr>Cu>Ni>Cd,且其沿程变化较为一致,而这主要取决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磁学参数、pH、EC和有机质的沿程分布。湿地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含量均于桃花洲、耕櫵亭、方庄村和奥莱时代出现较低值,原因主要与4个采样点的采砂活动改变了河流水沙条件使得沉积物发生粗化有关。湿地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其具有同源性,并可能代表了一个因采砂/采石活动以及建筑/生活垃圾堆放导致的复合污染源。大樟溪下游沿线湿地大部分样点的Pb处于轻度污染状态,而Cd处于中度污染状态。6种重金属平均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表现为Cd>Pb>Ni>Cu>Cr>Zn,Cd具有强生态风险。所有样点重金属的平均RI值为228.62,说明湿地整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研究发现,尽管大樟溪下游沿线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相比闽江上游其它支流和闽江中下游河段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其Pb、Cd污染及生态风险(特别是Cd)仍较为突出,故下一步在加强对沿线湿地管控时应给予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沿分布 生态风险 湿地沉积物 大樟溪
下载PDF
采煤机割煤过程中粉尘沿程分布运移的仿真与监测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宏 赵国栋 +1 位作者 丁永杰 廉自生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2-64,共3页
研究采煤机在割煤落煤过程中,粉尘在综采工作面的沿程分布情况。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结合某煤矿1207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分别模拟了采煤机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2种不同工作条件下,工作面的全尘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在巷道的... 研究采煤机在割煤落煤过程中,粉尘在综采工作面的沿程分布情况。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结合某煤矿1207工作面的具体特点和实测数据,分别模拟了采煤机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2种不同工作条件下,工作面的全尘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在巷道的可视化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煤 粉尘 沿分布 模拟
下载PDF
稠油油藏夹层沿程展布对SAGD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任科屹 段永刚 +2 位作者 魏明强 卢川 郑强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研究夹层沿水平井的分布对SAGD开发效果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夹层沿程分布模式下SAGD井组生产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结合加拿大长湖油田SAGD井组夹层分布情况,以实际地质模型为基础,考虑夹层的剖面宽度和与井组的垂向距离两个重要... 为了研究夹层沿水平井的分布对SAGD开发效果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夹层沿程分布模式下SAGD井组生产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本文结合加拿大长湖油田SAGD井组夹层分布情况,以实际地质模型为基础,考虑夹层的剖面宽度和与井组的垂向距离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分析隔夹层沿水平井分布对SAGD开发的影响效果,划清夹层影响下的储量技术开发界限。研究结果表明,当夹层与井组的垂向距离越高、夹层剖面宽度越小时,夹层沿水平井分布对SAGD生产的影响不明显;当夹层与注汽井的垂向距离小于10 m、夹层剖面宽度大于30 m时,沿程夹层展布占比越大,夹层距离SAGD井组的距离和夹层宽度的影响越大。研究结果对SAGD降低新投产区低效井比例、提升整体开发效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 隔夹层 沿分布 峰值产量
下载PDF
并排对称植被群密度对河道水流流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暾 王丹 +1 位作者 米云彤 杨克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4,共6页
生长在天然河道中的植被群落是河流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对河流水流特性产生影响。该文利用均匀玻璃纤维杆模拟刚性植株,并排对称地布置在水槽中心,并设置不同密度工况,研究并排对称植被群不同密度下河道水流流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 生长在天然河道中的植被群落是河流动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对河流水流特性产生影响。该文利用均匀玻璃纤维杆模拟刚性植株,并排对称地布置在水槽中心,并设置不同密度工况,研究并排对称植被群不同密度下河道水流流速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流速的沿程和横向变化均受到并排对称植被群落密度不同程度的影响,流速沿程变化规律受密度影响尤为明显;植被中心流速沿程分布规律类似于单一植被群落中心,但小密度工况下存在明显的定常尾流区,大密度时不存在定常尾流区;水槽中心线和相邻植被群中线上流速沿程分布规律相似,流速因为水流经两侧植被群间隙时发生矢量叠加在植被群末端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到最小值又恢复至稳定,但大密度时加速更剧烈,流速最大值大于小密度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水流 植被群密度 布置方式 流速 沿分布 横向分布
原文传递
明渠流能量耗散率沿程分布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振仁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9-86,共8页
在水槽中形成不同流态和水面线测量水流能量耗散率沿程分布.本试验和分析的结果是:降水情况下能耗率沿程增加,缓流壅水情况下沿程减小,由此推知边界可变的天然河流的自动调整是趋向于能耗率沿程均匀分布;试验给出时均流剪切耗散率沿程... 在水槽中形成不同流态和水面线测量水流能量耗散率沿程分布.本试验和分析的结果是:降水情况下能耗率沿程增加,缓流壅水情况下沿程减小,由此推知边界可变的天然河流的自动调整是趋向于能耗率沿程均匀分布;试验给出时均流剪切耗散率沿程近似为均匀分布,表明总耗散率沿程变化规律主要取决于紊动耗散;还由试验给出了动能和动量修正系数的经验公式,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045~1.35及1.015~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水流 流量 耗散率 沿分布
下载PDF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沿程分布与动态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邱立平 王广伟 +2 位作者 张守彬 陈京英 刘永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1925,共5页
对比考察了天然斜发沸石、页岩陶粒和石灰岩碎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分析了3种滤池水头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特性,探讨了截留固体累积量对水头损失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沸石、陶粒和石灰岩曝气生物滤池均... 对比考察了天然斜发沸石、页岩陶粒和石灰岩碎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分析了3种滤池水头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特性,探讨了截留固体累积量对水头损失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沸石、陶粒和石灰岩曝气生物滤池均具有较好的有机物和SS沿程去除能力,并与水头损失的沿程分布密切相关;滤池内部TSS的沿程变化趋势和水头损失沿程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头损失随着反应器运行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增加,当滤床内TSS积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滤床驻留率增加,并与TSS积累协同作用,滤床局部孔隙率迅速下降,水头损失迅速越升。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首先应着眼于解决滤床的局部孔隙率过低问题,然后以气洗促进颗粒碰撞,气水联合提高剪切力,最后水漂洗排出TSS和气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水头损失 沿分布 动态特性
原文传递
董峰湖进洪闸总体布置研究
8
作者 张波 《治淮》 2022年第2期13-15,共3页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河段,长约38.00km,沿程分布有寿西湖、董峰湖行洪区。现状寿西湖行洪区运用机遇为15年一遇,1954年以后未行过洪;董峰湖行洪区运用机遇为5年一遇。在充分利用行洪区行洪的情况下,现状河道过流能力约9200.00m3/s,...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峡山口河段,长约38.00km,沿程分布有寿西湖、董峰湖行洪区。现状寿西湖行洪区运用机遇为15年一遇,1954年以后未行过洪;董峰湖行洪区运用机遇为5年一遇。在充分利用行洪区行洪的情况下,现状河道过流能力约9200.00m3/s,仍达不到设计过流10000.00m3/s的要求。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为扩大中等洪水出路,满足设计水位条件下淮河干流的设计排洪要求,正阳关至峡山口河段拟进行行洪区调整并开展河道整治,主要措施包括董峰湖改建为有闸控制的行洪区,新建进洪闸、退洪闸各一座,董峰湖上段行洪堤退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区 淮河干流 进洪闸 流域防洪规划 峡山口 总体布置 河道整治 沿分布
下载PDF
应用CT扫描技术研究低渗透岩心水驱油机理 被引量:36
9
作者 吕伟峰 冷振鹏 +4 位作者 张祖波 马德胜 刘庆杰 吴康云 李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117,共4页
通过CT扫描技术在线获得不同时刻岩心内流体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探索了低渗透岩心水驱油机理,并讨论了驱替速度(毛管数)、束缚水存在状况和非均质性对微观孔隙介质中流体渗流分布特征及微观驱油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驱替速度... 通过CT扫描技术在线获得不同时刻岩心内流体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探索了低渗透岩心水驱油机理,并讨论了驱替速度(毛管数)、束缚水存在状况和非均质性对微观孔隙介质中流体渗流分布特征及微观驱油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驱替速度较高时,含水饱和度增量沿程分布呈现对流式的直进形态,此时微观驱油机理以活塞式推进为主;当驱替速度较低时,毛管压力开始起作用,使含水饱和度增量沿程分布范围拓宽,在很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下出口端即会见水,此时微观驱油机理以卡断或爬行为主。另外,与无束缚水时相比,束缚水的存在使得含水饱和度增量沿程分布推进前缘变得更加平缓,这是因为预先存在于小孔隙中的水很容易被注入水补充聚集,在含水饱和度增量沿程分布推进前缘到达前有充足的时间形成稳定的隔断阻塞孔喉,因此束缚水的存在促进了卡断现象的发生。在强非均质性岩心中,含水饱和度增量沿程分布前缘的推进更加分散、均匀,这是因为孔隙介质的微观非均质性使得驱替产生的毛管阻力具有较大差异,使得指进和绕流成为主要的微观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岩心 饱和度沿分布 非均质性 微观驱油机理 毛管数
下载PDF
利用CT扫描技术研究层内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油效果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官亮 张祖波 +2 位作者 刘庆杰 罗蔓莉 陈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 采用CT扫描技术,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对大庆油区萨尔图油田层内非均质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建立的非均质模型由3块等厚度的互相连通的长方形天然岩心组成,特殊设计的岩心夹持器系统适用于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得到非均质模型整体及各层的含水饱和度沿程分布,实现了岩心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分布可视化和表征定量化。分析水驱后各层剩余油分布,以及聚合物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小层提高采收率状况。DQZ3组和DQZF1组层内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后采出程度分别达77.3%和72.2%,较水驱分别提高了39.4%和21.9%。DQZ3组和DQZF1组模型聚合物驱后高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了4.1%和2.7%。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不仅能有效动用水驱阶段不能动用的中、低渗透层剩余油,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水驱阶段动用程度已经很高的高渗透层残余油饱和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聚合物驱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内非均质 聚合物驱 饱和度沿分布 采出度CT扫描
下载PDF
堆积体作用下陡坡河道流速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志学 彭清娥 +2 位作者 汤雷 刘家富 苏杨中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过程,常在河流岸边形成大型堆积体,缩窄了主河道过流宽度,对主河道水流运动产生影响.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积体作用下陡坡急流河道流速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受堆积体影响,水流流态一般可分为上游低速区...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过程,常在河流岸边形成大型堆积体,缩窄了主河道过流宽度,对主河道水流运动产生影响.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积体作用下陡坡急流河道流速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受堆积体影响,水流流态一般可分为上游低速区、主流区、下游回流区及堆积体下游段折冲水流与隐蔽区缓流相遇而形成的斜向水跃.堆积体的壅水作用对主流区流速沿程分布影响较大,随堆积体尺度的增加,对主流流速影响增大,影响范围加大.堆积体上游段,主流流速受堆积体影响减小;急流条件下,堆积体段的过流断面束窄,过流能力降低,主流流速较天然状态有所降低,出现急、缓流过渡,堆积体末端逐步恢复至天然状态.堆积体下游临近断面流速大小与天然状态基本一致,沿横断面的流速比天然状态略有增大,对岸流速则略有降低,随堆积体规模的增加,流速横向变化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流速沿分布 流速横向分布 堆积体规模
下载PDF
黄河吴堡-潼关河段洪水传播时间的沿程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贺莉 傅旭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26,共5页
黄河中游洪水传播时间的研究多侧重于统计洪水资料来获得龙门站洪水传播至潼关的时间,而忽略了洪水传播时间的沿程分布。以吴堡-潼关河段2010年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河段内洪水至潼关的时间及其与洪水量级的关系... 黄河中游洪水传播时间的研究多侧重于统计洪水资料来获得龙门站洪水传播至潼关的时间,而忽略了洪水传播时间的沿程分布。以吴堡-潼关河段2010年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河段内洪水至潼关的时间及其与洪水量级的关系。分析发现,由于龙门-潼关河段的游荡型河道特点,吴堡-潼关区间的洪水传播时间沿程分布存在一个下包络线。若以潼关站洪水30h预见期作为实践需求,无定河以下的各主要支流都需要一定的洪水预见期。分析得到吴堡-龙门段及龙门-潼关段洪水传播时间与距潼关距离及洪水流量的关系式,可为潼关站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传播时间 吴堡-潼关河段 流量级 沿分布规律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分布模式及冲淤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3 位作者 沈逸 薛源 覃超 汪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80,共13页
为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及分布特征,对黄河下游1952—2021年间共70年的河段实测冲淤量数据进行了系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河道存在7种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其中全线冲刷、全线淤积、上冲下淤、上淤下冲等4种为基... 为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及分布特征,对黄河下游1952—2021年间共70年的河段实测冲淤量数据进行了系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河道存在7种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其中全线冲刷、全线淤积、上冲下淤、上淤下冲等4种为基本模式。上淤下冲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孙口附近,上冲下淤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游荡性河段。各模式对河道整体冲淤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两边冲中间淤模式对冲刷量的贡献率最大,全线淤积模式对淤积量的贡献率最大;(2)1952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沿程冲淤分布模式的变化过程可分为1952—1959年、1960—1985年、1986—1999年、2000年后共4个阶段;(3)各河段冲淤量大小以0点为中心近似呈偏态分布,冲淤量在多年尺度下具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性特征以及“冲久必淤、淤久必冲”的周期性特征;(4)各河段整体冲淤发生年数差别不大,反映了河道冲淤的平衡趋向性;70年内淤积于黄河下游河床底部的泥沙有一半左右被冲走,花园口到孙口河段的累计冲淤量接近下游总冲淤量的8成,孙口以下河段很小;(5)全线冲刷模式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的主要冲淤模式,小花段前期淤积的泥沙基本被冲完,夹高段、高孙段及孙艾段仅冲走了前期淤积泥沙的二到三成。研究结果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分析了冲淤分布特征,有助于深化对下游河道冲淤现象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冲淤量 沿分布模式 全线冲刷 全线淤积
下载PDF
二维浅水波方程在河道演变分析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学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年第12期79-82,共4页
本文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构建河道二维浅水波方程,以辽宁东部河段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区域实测水位和流速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设置不同边界条件模拟分析河道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浅水波方程可实现河道流态沿程分布的数值模拟,... 本文基于非结构三角网格构建河道二维浅水波方程,以辽宁东部河段为研究区域,并利用区域实测水位和流速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设置不同边界条件模拟分析河道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浅水波方程可实现河道流态沿程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模拟的断面水位和平均流速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系数分别达到0.62和0.65以上,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随着上边界条件流量加大,其河流流速分布较为均匀,流速受地形影响较少,河势比较平稳;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0年代,研究河段受地形束窄影响,同一水位下河道的过水能力沿纵深方向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三角网格 二维浅水波方 河流流态沿分布模拟 河道演变分析
下载PDF
斜拉索张力测试仪的使用改进方法
15
作者 李秋杰 喻国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25期97-98,共2页
本文依托杭州市公路局科研项目《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应用钢索张力测试仪对在建预应力桥梁进行关键钢束的有效预应力检测,通过实桥试验,对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测试方法改进,并对钢索张力测试仪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预应力损失 沿分布模式 有效预应力预测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寒区渠道冬季结冰盖运行水温预测研究
16
作者 刘兴炜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7年第10期44-45,65,共3页
渠道输水可概化为层流水体运动,通过引入二维层流的速度与温度分布,计算渠道流入流出热量,考虑沿程能量损失所转换的热量和通过渠道固体壁面及冰盖表面散失的热量,由水体内部放吸热值计算寒区渠道内水体温度沿程分布,通过水温分布规律... 渠道输水可概化为层流水体运动,通过引入二维层流的速度与温度分布,计算渠道流入流出热量,考虑沿程能量损失所转换的热量和通过渠道固体壁面及冰盖表面散失的热量,由水体内部放吸热值计算寒区渠道内水体温度沿程分布,通过水温分布规律预测冰盖下一步发展,确保渠道在满足安全条件下定时定量调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输水 热量交换 层流 冰盖 水温沿分布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水下悬浮管道的加速度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17
作者 魏佳奇 林鸣 +2 位作者 尹海卿 林巍 刘孟源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1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基于三维弹性悬浮管道在水池中的物理模型试验,对波浪作用下水下悬浮管道的加速度响应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波浪条件下管体加速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周期一定的条件下,波高变化将影响悬浮管道的运动形态,波高的增加会导致管... 基于三维弹性悬浮管道在水池中的物理模型试验,对波浪作用下水下悬浮管道的加速度响应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波浪条件下管体加速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周期一定的条件下,波高变化将影响悬浮管道的运动形态,波高的增加会导致管体运动转化到更高阶形态;波高的变化仅影响了加速度的幅值,但未改变加速度历时变化基本形态,且随波高的增大,涡释对加速度的影响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悬浮管道 波浪模型试验 波浪条件 加速度沿分布
下载PDF
滴灌管水头损失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法龙 王文娥 +1 位作者 胡笑涛 徐竹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8,共6页
滴灌管的水力性能直接影响到灌水均匀度,是滴灌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测压试验,研究了滴灌管管长、滴头间距、首部压力以及滴头接入等因素对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和沿程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管总水头损... 滴灌管的水力性能直接影响到灌水均匀度,是滴灌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指标。通过室内测压试验,研究了滴灌管管长、滴头间距、首部压力以及滴头接入等因素对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和沿程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管总水头损失随管长的增大、滴头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首部压力增大在使得损失增大的同时也使得管路沿线压力分布更为均匀。通过分析每种工况下的水头损失构成,得出局部损失系数ζ在0.137~0.767之间变化,表明有些情况下局部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有不可忽略的比重。局部损失系数随入口雷诺数的变化不明显,但与滴头间距s和滴头所在位置处过水断面的收缩比ε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得到了以ε和s表示的ζ的经验公式,决定系数R2为0.915,并结合经验能坡曲线给出了确定滴灌管沿程任意位置压力大小的方法,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拟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管 水力性能 沿压力分布 局部损失系数 经验回归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CO_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3 位作者 伦增珉 赵淑霞 潘伟义 周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注采压差大导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监测实验;根据最小混相压力测定实验,计算并获得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程度;基于混相程度的概念,分别进行了... 针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注采压差大导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开展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监测实验;根据最小混相压力测定实验,计算并获得了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混相程度;基于混相程度的概念,分别进行了不同注入模式下的CO2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分布呈动态变化特性,随着CO2的注入,CO2驱混相程度逐步提高;不同注入模式下的混相程度不同,高压低速注入混相程度最高、驱油效果最好,低压高速注入次之,低压低速注入最差.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应当补充能量,尽可能提高混相程度,才能达到较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CO2驱 混相 沿压力分布 注入模式
下载PDF
内镶式滴灌管主流道水流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法龙 茅泽育 韩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8-256,共9页
以质量和动量守恒定理为依据,建立了以内镶式滴灌管为例的多孔管流动数学模型,并结合水力试验数据,推导得出了内镶式滴灌管内部主流道的沿程压力分布模型。多孔管流动的数学模型表明:多孔管主流道内的压力大小及变化取决于摩阻作用和动... 以质量和动量守恒定理为依据,建立了以内镶式滴灌管为例的多孔管流动数学模型,并结合水力试验数据,推导得出了内镶式滴灌管内部主流道的沿程压力分布模型。多孔管流动的数学模型表明:多孔管主流道内的压力大小及变化取决于摩阻作用和动量交换作用的相对大小,其中摩阻作用使得压力降低,动量交换作用使压力升高,多孔管压力分布模型可以归结为求解管路摩阻系数和动量交换系数。滴灌管水力试验表明:滴灌管沿程纵向流速的分布指数与滴头自身特性(流量系数、流态指数)无关,而与管路上的滴头个数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以水力试验数据分析与理论推导为基础,得出动量交换系所对应的经验表达式,结合BLASIUS摩阻系数计算公式对滴灌管压力分布模型进行求解,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该压力分布模型中,将沿程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归结为滴灌管长径比和管首雷诺数,便于优化结构设计及确定最佳运行工况。该文可为多孔管路水力计算及变质量流动模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管 主流道 变质量流动 摩阻 动量交换 沿压力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