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逐小生产者:农业组织化经营的治理动力 被引量:41
1
作者 叶敏 马流辉 罗煊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0-145,共16页
对农业组织化经营推动力量的认识不应忽视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自主性考虑。在外来农民农大量导入的上海郊区,地方政府与官员之所以推动农业组织化经营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规模经济效应的考虑,而是更多地出于一种"便于管... 对农业组织化经营推动力量的认识不应忽视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自主性考虑。在外来农民农大量导入的上海郊区,地方政府与官员之所以推动农业组织化经营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规模经济效应的考虑,而是更多地出于一种"便于管理"的治理逻辑。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外来农民农在生产、生活领域对地方政府构成了相当大的治理压力,驱逐小生产者、发展农业组织化经营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治理上的不便利。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的转换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相对无组织小生产者,政府更加倾向于能够"便于管理"的组织化经营者,因为后者的存在意味着一种能够有效对接政府与农户的组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生产者 农业组织化经营 治理动力
原文传递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宁有才 王彩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动力问题至关重要,有效的动力支撑是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治理动力、利益动力和理论动力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三大动力形态。为此,可通过培育民主政治文化,提升协商民主意识、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与工作机制、深化理论... 动力问题至关重要,有效的动力支撑是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治理动力、利益动力和理论动力是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三大动力形态。为此,可通过培育民主政治文化,提升协商民主意识、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与工作机制、深化理论研究等有效路径,来促使基层协商民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进而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协商民主 治理动力 利益动力 理论动力
原文传递
高校治理机制与高校治理动力的关系辨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余华 彭程甸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78,共7页
高校治理机制是内部权力、运行、问责、激励机制和外部国家法律调控、政府宏观管理、中介组织参与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高校治理动力受制于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结构,高校治理机制缺陷诱致治理动力增强,治理动力增强促进治理机制日... 高校治理机制是内部权力、运行、问责、激励机制和外部国家法律调控、政府宏观管理、中介组织参与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高校治理动力受制于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结构,高校治理机制缺陷诱致治理动力增强,治理动力增强促进治理机制日臻完善。高校治理机制的日益完善与高校治理动力的日渐提升,需要高校治理主体不断更新治理理念、学习先进治理方法、持续调动多元主体治理意愿、激发多元治理主体客观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治理机制 治理动力 治理结构
原文传递
村级权力规范化中的治理动力问题——基于浙江N县的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加玉 左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9,156,共7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政府与村级权力出于相互需要形成"乡村利益共同体",乡镇政府默许村干部获取某些灰色收入作为补偿或激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但也引发大量基层矛盾冲突。鉴于大量矛盾源于村级权力缺乏规范,基层政府...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政府与村级权力出于相互需要形成"乡村利益共同体",乡镇政府默许村干部获取某些灰色收入作为补偿或激励,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但也引发大量基层矛盾冲突。鉴于大量矛盾源于村级权力缺乏规范,基层政府推行了村级权力规范化改革,有效遏制了村级权力滥用和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群众满意度,降低了信访量。但改革急剧压缩了村干部谋取灰色收入的空间,在正当利益吸引力不足情况下,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趋向于消极作为,乡村治理也受到消极影响。为了激励村干部,应提高其合法经济收益和社会性收益,以增强村干部职位的吸引力。在村级权力得到规范化的同时,应减轻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治理动力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级权力 治理动力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转型期乡镇政权运转的实践图式 被引量:6
5
作者 桂华 张一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93,M0006,共14页
整体性治理是理解转型期乡镇政权运转的重要视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多中心工作”模式打破了乡镇“整体主义”的简约治理格局,乡镇治理因此陷入功能、主体、责任碎片化的困境。研究发现,为了应对治理转型困境,“组线治理”的... 整体性治理是理解转型期乡镇政权运转的重要视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多中心工作”模式打破了乡镇“整体主义”的简约治理格局,乡镇治理因此陷入功能、主体、责任碎片化的困境。研究发现,为了应对治理转型困境,“组线治理”的机制创新实践,通过组织整合、资源整合和责任整合,完成了治理结构再造、治理效能激活和治理动力重塑,最终实现了转型期乡镇的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的实践基础在于体制活力与机制创新,二者的良性互动兼顾了基层治理的简约性和高效性,提高了治理效能。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的整体性治理实践要着眼于发挥党政体制的制度优势,以“不变体制变机制”的方式,稳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治理 简约治理 基层治理 乡镇治理 治理结构 治理效能 治理动力 组线治理
下载PDF
党领治理共同体: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动力——基于治理力量范式的回塑性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木森 陈荣卓 《理论导刊》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现代化治理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合力共治。国家、社会和市场是现代治理的三大根本支柱,在人类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分别形成了市场中心主义治理、国家中心主义治理和社会中心主义治理三大治理范式。这三大治理动力范式,因其... 现代化治理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合力共治。国家、社会和市场是现代治理的三大根本支柱,在人类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分别形成了市场中心主义治理、国家中心主义治理和社会中心主义治理三大治理范式。这三大治理动力范式,因其以某一核心力量为中心,其它两个核心力量为辅助甚或缺失,故而难以推动现代治理的有效运转,加上三大治理力量因其本身固有的限度相继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从而导致治理不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在党建引领治理中创生出了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政党中心主义治理”新范式,创构出了“政党有力领导、国家有为服务、市场有效配置、社会有序参与”的协同合作治理动力,构生出了“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协同共治的党领治理共同体,进而推动中国之治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治理现代化 治理共同体 治理动力 党领共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之治的动力构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木森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6-98,共13页
治理动力是驱动治理运转的根本力量。新时代中国治理动力是治理力量的作用化表征,是多种治理要素在治理活动中耦合、聚合、联合、融合而成的治理力量体系,由人民主体力、党政主导力、社会协同力、市场配置力、文化引领力、技术支撑力等... 治理动力是驱动治理运转的根本力量。新时代中国治理动力是治理力量的作用化表征,是多种治理要素在治理活动中耦合、聚合、联合、融合而成的治理力量体系,由人民主体力、党政主导力、社会协同力、市场配置力、文化引领力、技术支撑力等力量样态构成。新时代中国之治力量体系,以人民主体的“生产-生活”内驱力为根本,以党政主导的“政治-政策”引导力为关键,以社会自主的“成长-进步”内牵力为核心,以市场配置的“经济-市场”支配力为基础,以文化引领的“价值-智慧”引领力为灵魂,以技术支撑的“工具-手段”支持力为抓手,协同、协作、协动熔铸出强大的复合协同动力,推动中国之治乘风破浪、创新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动力 治理力量 治理运转 中国之治
下载PDF
党领共治:新时代社区治理动力的协同优势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木森 陈荣卓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25,共8页
新时代中国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协调协作—协同协动”的合作共治。党领“公”“共”共治是驱动中国基层社区治理运转发展的创新动力形态和有效动力范式。当前正处于公益政治—行动主义时代,中国社区治理应以治理公共性的“公益性”“... 新时代中国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协调协作—协同协动”的合作共治。党领“公”“共”共治是驱动中国基层社区治理运转发展的创新动力形态和有效动力范式。当前正处于公益政治—行动主义时代,中国社区治理应以治理公共性的“公益性”“共同性”协同治理为理路,以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为指向,以公共权力和共同行动为载体,以“中国共产党—核心吸纳领动、公共利益共享—价值目标拉动、共同行动共治—多维多力推动”为进路,推进多元治理力量合力协同行动,形成社区治理复合协同动力,从而推动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构建,建设城乡基层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动力 党领共治 协同优势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定内涵和特殊要求,形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方案。具体来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定的治理目标、特有的治理优势、特别的治理布局、特殊的治理要求以及特大的治理动力等。特定的治理目标... 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定内涵和特殊要求,形成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方案。具体来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定的治理目标、特有的治理优势、特别的治理布局、特殊的治理要求以及特大的治理动力等。特定的治理目标,要注意理解“时间方位”和把握“空间方位”。特有的治理优势,要从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看到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优势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基于业已取得的巨大实践成就。特别的治理布局,是指中国国家治理在布局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制度体系和能力提升战略安排,既要大力推进国家治理,又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既要全面推动国家治理,又要积极推进党自身治理;既要从国家整体发展设计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又要特别注重某一领域的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特殊的治理要求,包括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这个最根本保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方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治理制度优势这个最关键动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最核心价值。特大的治理动力,包括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推动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根本支撑力,科学制度体系的基本保障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推动力,强大国家监督体系的监督推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能动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之治 治理目标 治理优势 治理动力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下载PDF
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调查──以民族杂居的云南芒乐村为样本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秦 钱素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对民族杂居村庄村民自治中的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村民在利益权重之下,主要以能力和品质而非民族等因素为取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这是村民自治走向理性和良性的基础;村治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村集体、个... 本文对民族杂居村庄村民自治中的选择机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村民在利益权重之下,主要以能力和品质而非民族等因素为取向选择自己的“代理人”,这是村民自治走向理性和良性的基础;村治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村集体、个人经济以及村委会自身运作状况的影响;村委会作为国家在农村基层新的政治设计,它与各组织的权力分配格局和关系协调程度,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杂居村 村民自治 选举取向 治理动力 权力格局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治理动力:价值内涵与要素特征
11
作者 王木森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第5期5-12,共8页
强劲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治理... 强劲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治理动力源、动力能和动力量。治理动力是由基础性动力、根本性动力、提升性动力和保障性动力协商协调、协力协作生成的复合协同动力体系,在驱动治理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政社协动性、公共联动性、动态加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动力 复合协同 治理运转 公共联动
下载PDF
治理如何运转起来:治理动力的价值意涵与类型特征
12
作者 王木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强劲的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的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 强劲的治理动力是驱动新时代中国之治蓬勃发展和有效运转的根本动因和重要保证。治理动力是治理活动过程中各种治理力量的推动、驱动、拉动治理运行、运作、运转中共同发挥作用的力量表征。治理力量是治理动力的基础和本质,具体表征为治理动力源、动力能和动力量。治理动力是由基础性动力、根本性动力、提升性动力和保障性动力协调、协作生成的复合协同动力体系,在驱动治理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政社协动性、公共联动性、动态加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动力 复合协同 治理运转 公共联动
下载PDF
乡村典型治理何以何能?——基于Z村典型治理过程、动力与模式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丽娟 张洪川 吴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2,共12页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乡村典型涌现,地方政府偏好使用“典型”推动乡村治理工作。但是,地方政府这种偏好缺乏深入的微观理论解释,而Z村则为之提供了一个解释性范本。基于实地调查,从动态观察和府际关系、政社关系角度分析了乡村典型治理的过程、动力与模式。研究发现:乡村典型治理历经了“发现—塑造—扩散”的过程,反映了背后存在的中央政治引导、地方竞争运作、精英策略选择以及基层主动配合四大行为逻辑,其实质是在政治压力下形成的府际间、政社间合作典型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基于科层制度、辅之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带有运动式治理特征的混合治理机制,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以点带面”示范作用,但也需要警惕其实施过程中的异化现象,避免“以点代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典型治理 典型治理生成 典型治理动力 典型治理模式 府际关系 政社合作
下载PDF
个体道德治理动力形成机制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国锋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4,62,共4页
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包括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机制、外部压力机制和外部引力机制。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的形成机制是由道德需要形成道德治理动机进而进行道德治理的过程。个体道德治理外部压力形成机制是在功利性道德治理需要基础上... 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包括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机制、外部压力机制和外部引力机制。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的形成机制是由道德需要形成道德治理动机进而进行道德治理的过程。个体道德治理外部压力形成机制是在功利性道德治理需要基础上通过压力源的作用基于依从形成道德治理外部动机推动道德治理的过程。个体道德治理外部引力的形成机制是在外部诱因刺激下经依从、认同和信奉形成道德治理动机进行道德治理的过程。对于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只能通过创造条件改变相关因素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促进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的形成,而不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 道德治理动力 形成机制 外部引力 内部动力
下载PDF
政府环境治理动力的测度研究—基于北京市政府生活垃圾处理的分析
15
作者 郭贝贝 王军霞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3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数量的增加,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加大,这就亟需北京市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处理生活垃圾进而治理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事务,政府作为公共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数量的增加,北京市生活垃圾产量日渐加大,这就亟需北京市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处理生活垃圾进而治理生活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处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应当承担的公共事务,政府作为公共事务治理的主体,应当秉持公共治理动机,保持公共治理动力,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政府近几年生活垃圾治理效果,以此来研究政府本身存在的治理动力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政府的环境治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处理 环境治理动力 趋势
下载PDF
“党建+信用” 聚势赋能基层治理
16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3年第11期35-35,共1页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紧抓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机遇,在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上聚力用劲,不断把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有效转化为治理优势、治理动力,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持续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 赋能 治理优势 治理动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有效转化
原文传递
社区干部治理内生动力机制的质性研究
17
作者 岳童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67-189,共23页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主题访谈的方法,对7个城市辖下17个社区的24名社区干部进行了访谈,并建构出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机制模型。本研究表明,以治理价值观为核心,继而衍生出的自我定位和治理情怀构成了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系统;在治理...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主题访谈的方法,对7个城市辖下17个社区的24名社区干部进行了访谈,并建构出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机制模型。本研究表明,以治理价值观为核心,继而衍生出的自我定位和治理情怀构成了社区干部的治理内生动力系统;在治理内生动力的驱动下,社区干部可以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社区治理素质来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繁杂的社区治理工作,充分释放治理效能;良好的治理表现可以使社区干部在治理工作和居民积极反馈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通过自我激励增强内生动力的正向循环,充分释放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干部 治理内生动力 价值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