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及其在治水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0
1
作者 左其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4,共7页
水系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适应这种变化,而不能按照固定的控制阈值或约束条件来进行。当然,也不是被动的、随意的去适应。在对水系统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 水系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适应这种变化,而不能按照固定的控制阈值或约束条件来进行。当然,也不是被动的、随意的去适应。在对水系统及其与环境变化关系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的原理与模式;基于对环境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机理的认识,提出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框架体系,阐述了其基本理念和关键内容;基于对我国现代治水实践的分析,分析了其暗含的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的内容,以及我国治水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研究认为,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对水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环境变化下水资源利用研究与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适应性利用 理论体系 治水实践 水资源适应性管理 水资源适应性利用模式
下载PDF
从古代治水实践中取生态智慧
2
作者 陈茂山 《新华月报》 2024年第14期73-74,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治水史,漫长的治水过程贯穿着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治水文化,汲取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于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治水史,漫长的治水过程贯穿着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治水文化,汲取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对于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理念 治水文化 热爱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治水实践 中华传统 中华文明
原文传递
治河廉洁人物(一)
3
《山西水利》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前言:数千年治水实践孕育创造了底蕴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凝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利廉洁文化。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 前言:数千年治水实践孕育创造了底蕴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凝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利廉洁文化。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文化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想腐 治水实践 基础性工程 不能腐 传承发展
下载PDF
雄安治水名臣崔维雅生平订补二题
4
作者 崔玉谦 贾子辰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0,39,共5页
崔维雅为清代前期治水名臣,《清史稿》记载其里籍为河北大名,通过与《畿辅通志》《江南通志》《浙江通志》等省志史料记载对比,发现《清史稿》记载有误,崔维雅里籍应为今河北安新,《畿辅通志》中的两处不同里籍记载应是导致《清史稿》... 崔维雅为清代前期治水名臣,《清史稿》记载其里籍为河北大名,通过与《畿辅通志》《江南通志》《浙江通志》等省志史料记载对比,发现《清史稿》记载有误,崔维雅里籍应为今河北安新,《畿辅通志》中的两处不同里籍记载应是导致《清史稿》记载有误的原因。关于崔维雅《河防刍议》一书,结合魏裔介所作书序,写作背景应是其任职江南按察使时期,成书不晚于康熙十五年春季,在此后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间,该书对于朝野治河方略及决策产生了影响。对此书的评价以及具体主张,应有客观分析,对于不同的治水官员之间的矛盾分歧应客观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维雅 《河防刍议》 治水实践 河北安新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水用水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5
作者 牛志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更是文明之本。在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华先民特别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水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石。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更是文明之本。在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中,中华先民特别注重对水生态的尊重、顺应、保护和利用,孕育了相合相生的生态理念,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生命共同体 生态理念 治水实践 人与自然 生命之源 保护和利用 不可缺少
下载PDF
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复苏北京河湖生态环境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安君 《水利发展研究》 2022年第6期6-8,共3页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全局推进“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全局推进“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治理,持续狠抓节水,统筹多水源调度,创新治水实践,在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久久为功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努力走出一条首都治水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字”治水思路 生态治理 治水实践 北京市
下载PDF
以治水实践为核心推进新阶段水文化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佳丽 梁延丽 《水利发展研究》 2021年第5期26-28,共3页
当前水文化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水文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对水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深度分析水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立足治水实践,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提出了推动水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和... 当前水文化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水文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对水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深度分析水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立足治水实践,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提出了推动水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和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阶段 水文化 治水实践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水利新闻对水利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亚男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I0012-I0013,共2页
我国南北方分别分布着长江和黄河两大内河流域,尤其是长江水系,支流众多,雨季汛期长、流量大。因此,疏浚治水、兴修水利一直是我国的重点社会建设工程。长期的治水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沉淀出深厚的水利文化,加深了人们对... 我国南北方分别分布着长江和黄河两大内河流域,尤其是长江水系,支流众多,雨季汛期长、流量大。因此,疏浚治水、兴修水利一直是我国的重点社会建设工程。长期的治水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沉淀出深厚的水利文化,加深了人们对流域水文水情、水利工程、治水知识的了解。我国作为农耕大国,水系发达、国土面积广、流域跨度大,无论是农业生产、人民生活,还是航运、渔业、发电都需要水利设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面积 水利文化 兴修水利 长江水系 建设工程 水利设施 治水实践 流域水文
下载PDF
中国古代治水系统揭秘
9
作者 陈茂山 《珠江水运》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中国有悠久的治水传统,古代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治水实践,其中自发或自觉地贯彻着系统治理的要求,一些治水工程千载不废,至今造福百姓。而在数千年的治水历程中,众多哲学先贤、治国大家、水利名人都对水有过精辟论述,积淀了丰富的治水思想... 中国有悠久的治水传统,古代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治水实践,其中自发或自觉地贯彻着系统治理的要求,一些治水工程千载不废,至今造福百姓。而在数千年的治水历程中,众多哲学先贤、治国大家、水利名人都对水有过精辟论述,积淀了丰富的治水思想,其中渗透着对系统治理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思想 系统治理 治水实践 深刻认识 水利 造福百姓
下载PDF
坚持民生导向 厚植发展优势 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强大水利支撑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健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
水利关乎人民群众福祉,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水利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江苏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以... 水利关乎人民群众福祉,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水利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江苏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盯民生需求,优化治水思路,创新治水实践,发挥独特优势,拓展服务领域,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统领,以系统治水为导向,以生态河道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兴水利、除水患、促发展、惠民生,推进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三生共赢”,持续为江苏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力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民生需求 高水平小康社会 三农 治水实践 兴水利 治水思路 农村生态
下载PDF
习近平治水理念在福建省的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凯伦 高峻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研究习近平同志在闽期间(1985.6-2002.10)的治水实践,结合新时代水利精神及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探索习近平在福建省各个时期科学治水与系统治水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首先从区域层面水污染治理,提出发展经济兼顾生态效益;到市域层面... 通过研究习近平同志在闽期间(1985.6-2002.10)的治水实践,结合新时代水利精神及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探索习近平在福建省各个时期科学治水与系统治水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首先从区域层面水污染治理,提出发展经济兼顾生态效益;到市域层面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出“城市生态建设”;再到省域层面关注科学治水,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提出“生态省建设”;延续至国家层面提出16字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在治水,管水,兴水三方面引起广泛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水实践 水利精神
下载PDF
筚路蓝缕创基业 水润京华谱新篇——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治水实践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安君 《北京水务》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鉴往知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时刻,回望北京治水走过的路,伴随着从积贫积弱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历程... 鉴往知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时刻,回望北京治水走过的路,伴随着从积贫积弱到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历程,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水务(水利)开创者、建设者、改革者,初心如磐、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治水丰碑和历史伟业,实现了北京治水的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都治水史,是北京水务(水利)建设从起步、成长到壮大的发展史;更是一部党领导广大民众战洪魔、兴水利、保供水、惠民生、治污水、复生态、打基础、促发展的创业史和奋斗史。水务(水利)前辈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奏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时代赞歌,创造了一个个治水史上的发展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更加坚定作为新时代的水务人投身首都水务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 学史 创业史 治水实践 兴水利 水务现代化 奋斗史 关键节点
原文传递
科学认识我国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茂山 《治黄科技信息》 2019年第4期14-16,共3页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提出,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以及新时代水利所处...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提出,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国情、水情以及新时代水利所处的历史方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老水问题和治水的地位、作用,做出的战略判断,符合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对治水规律、治水实践的新认识新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实践 监管能力 水利改革发展 兴水利 能力不足 水利行业 水灾害 水资源短缺 治水思路 水环境污染
下载PDF
深入推进“三条红线”实施 努力开创淮河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建中 《治淮》 2014年第12期13-14,共2页
近年来,淮委按照国家和水利部的部署,立足淮河流域基本水情,认真总结治水实践,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目前已覆盖淮河流域省级、地市级行政区... 近年来,淮委按照国家和水利部的部署,立足淮河流域基本水情,认真总结治水实践,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不断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目前已覆盖淮河流域省级、地市级行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水资源统一调度成效显著,确保了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节水型社会 水量调度 治水实践 水资源开发利用 南水北调东线 用水效率 水功能区 水资源论证 用水总量控制
下载PDF
吴邦庆与《畿辅河道水利丛书》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永厚 《古今农业》 1993年第3期40-42,共3页
我国古时,“畿辅”是指京都周围附近地区,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地理位置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大部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从北到西群山环绕,逶迤起伏,地势较高;向东南地势逐渐低平,形成众河下泄。这一地区又属半干旱区,受季... 我国古时,“畿辅”是指京都周围附近地区,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地理位置包括现在的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大部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从北到西群山环绕,逶迤起伏,地势较高;向东南地势逐渐低平,形成众河下泄。这一地区又属半干旱区,受季风影响,冬春多干旱,夏季雨量集中,因此极易造成旱涝灾害。加之历史上水利失修,灾荒连年,致使经济凋蔽,农业歉收,畿辅地区长期“仰给东南”,靠漕运解决粮食供应,而这又是颇费人力、物力、财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邦庆 季风影响 半干旱区 直隶省 旱涝灾害 潞水客谈 徐贞明 治水实践 粮食供应 徐孺东
下载PDF
中国古代哲学与治水实践的关系探讨
16
作者 丁李 居瑶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45-48,共4页
中国的古代哲学发源于农耕文明,而对水的利用则是农耕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古代哲学思想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与治水实践息息相关,不仅指导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治水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哲学观点... 中国的古代哲学发源于农耕文明,而对水的利用则是农耕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古代哲学思想从诞生的一刻起,就与治水实践息息相关,不仅指导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治水实践中所体现出的哲学观点,是古代哲学与治水实践之中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哲学 治水实践 水利工程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善”的治水实践及其现实意蕴
17
作者 冯叶妮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13,共5页
治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既是社会系统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对自然系统进行的能动性改造,同时也是自然系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系统之间进行协调的过程。对1949年之后中国的治水实践进行历史性考... 治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既是社会系统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对自然系统进行的能动性改造,同时也是自然系统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系统之间进行协调的过程。对1949年之后中国的治水实践进行历史性考察,可以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向“善”的过程。一方面它的现实意蕴逐渐从“保存生活”向“美好生活”丰富,另一方面治水的实践定位也逐渐从以人为中心的物质性实在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生性实在转变。“善”的治水实践能体现人与自然的互主体性并使得人与自然能以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向美好生活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实践 美好生活 善治
下载PDF
苏轼治水思想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庆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10,共4页
苏轼对水利事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他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水利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水利思想。正确的水利思想是苏轼历次治水实践都能取得较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苏轼 水利思想 社会经济 治水实践
下载PDF
水务事业要更好地为社会协调发展服务
19
作者 雷平富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5年第14期57-58,共2页
近年来,古交市以煤、焦、铁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蓬勃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加之超强度的工矿建设,带来了水源渗漏、水土流失、饮水困难、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 近年来,古交市以煤、焦、铁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蓬勃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加之超强度的工矿建设,带来了水源渗漏、水土流失、饮水困难、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水务事业更好地为古交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产业 水利改革 超强度 水务局 水务工作 河道管理 治水实践 社会经济 汾河景区 治水思路
下载PDF
周恩来治水思想新探
20
作者 陆庆九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6-99,共4页
治水是周恩来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等来研究周恩来治水思想与实践,从治水方略、原则、路径、态度和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周恩来的治水思想加以梳理和述论,凸显其对于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当代科学、和谐的... 治水是周恩来政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等来研究周恩来治水思想与实践,从治水方略、原则、路径、态度和精神等五个方面,对周恩来的治水思想加以梳理和述论,凸显其对于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当代科学、和谐的治水思想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思想 治水实践 周恩来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