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 被引量:240
1
作者 俞启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6-50,共5页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 研究我国至1993年底动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状况,指出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认为剩余油研究的对象应和不同的油层体积规模相对应,即分为四级(Micro,Macro,Mega,Giga)。总结了研究的方法和内容:①剩余油宏观分布研究;②剩余油微观分布研究;③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特别总结了剩余油饱和度研究的11种方法。)指出这些研究所对应的油层体积规模。提出加强剩余油研究的7项建议:①对油藏剩余油开展全方位研究;②开展综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的方法研究;③研制和引进最新的仪器设备和工艺技术;④组织全国的研究力量,有侧重地解决剩余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⑤剩余油研究应从目前以Mega规模为主逐渐转向以Macro和Micro规模为主;⑥开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⑦开展剩余油与剩余油开采方法的配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剩余油 分布 规模 饱和度
下载PDF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被引量:231
2
作者 曾大乾 李淑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6,共9页
低渗透砂岩储层系指空气渗透率小于50md的含油砂岩储层,按其渗透率大小及开采方式可细分为三类;另根据地质成因,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三种类型,即原生低渗透储层、次生低渗透储层和裂缝性低渗透储层。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透砂... 低渗透砂岩储层系指空气渗透率小于50md的含油砂岩储层,按其渗透率大小及开采方式可细分为三类;另根据地质成因,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三种类型,即原生低渗透储层、次生低渗透储层和裂缝性低渗透储层。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透砂岩储层,其储层描述与评价方法各异。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沉积物成熟度低,成岩成熟度高;孔喉半径小,毛管压力高;原始含油饱和度低;粘土矿物含量高,在钻井、完井和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伤害。大多数低透储层测井反映为低电阻率,以岩性圈闭及岩性一构造圈闭油藏为主,天然裂缝比较发育。因此,认识和开采此类油藏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砂岩 地质特征 储集层 油藏
下载PDF
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156
3
作者 裘亦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5-62,共8页
建立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是当前油藏描述所追求的核心内容,而描述渗透率在储层内三维空间上的定量分布又是主攻目标。储层地质模型可分三大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体现了油藏不同开发阶段所要求的、不同精细程度的储层地质模型,
关键词 储集层 油藏 数值模拟 地质模型
下载PDF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151
4
作者 吴胜和 王仲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通...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陆相储层的地质特征,以吐哈盆地温吉桑-米登油田(简称温米油田)中侏罗统三间房组辫状河三角洲储层为例,提出了一套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流动单元研究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结构分析、成岩非均质分析、断层封闭性分析确定连通砂体与渗流屏障的分布,第二层次通过储层质量评价确定连通体内部的渗流差异。据此思路,对工区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进行了深入的流动单元研究。研究成果对提高温米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储层 流动单元 渗流屏障 渗流差异 油藏
下载PDF
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中物性参数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20
5
作者 冉启全 李士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5,共5页
根据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阐述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将油藏开来过程中的物性参数视为应力与温度的函数,并根据体积应变的概念,导出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求解所需的孔隙度、... 根据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阐述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将油藏开来过程中的物性参数视为应力与温度的函数,并根据体积应变的概念,导出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求解所需的孔隙度、孔隙压缩系数及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实现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最后,利用导出的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证明在油藏开采过程中流固耦合效应强烈,对物性参数有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油藏的开采动态,从而检验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渗流力学 流固耦合 油藏
下载PDF
储层地质模型及随机建模技术 被引量:102
6
作者 吕晓光 王德发 姜洪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16,共5页
概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研究内容、建模步骤和建模方法, 重点介绍了储层随机建模的意义和目前出现的主要随机建模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提出了以密井网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进行确定性建模的框架, 探讨了储层随机建模... 概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研究内容、建模步骤和建模方法, 重点介绍了储层随机建模的意义和目前出现的主要随机建模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提出了以密井网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分析进行确定性建模的框架, 探讨了储层随机建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模型 建模方法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油藏
下载PDF
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08
7
作者 范子菲 方宏长 俞国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5-62,共8页
由于水平井水平段内摩擦损失的缘故,如果水平段内压降和油藏压降相当,导致水平段末端压降很小或者为零,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高渗透层的低压降生产油藏和生产压差受到限制的锥进油藏。因而研究水平井最优长度设计方法对水平井开发方案... 由于水平井水平段内摩擦损失的缘故,如果水平段内压降和油藏压降相当,导致水平段末端压降很小或者为零,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高渗透层的低压降生产油藏和生产压差受到限制的锥进油藏。因而研究水平井最优长度设计方法对水平井开发方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三种情况(底水油藏、气顶底水油藏、气顶油藏)建立了油藏内流动模型、井筒内流动模型、水平井水平段最优长度数学模型,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考虑了水平段内流动状态(层流、紊流)和管壁相对粗糙度对摩擦损失和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几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最优长度 层流 紊流 摩擦损失 设计 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4
8
作者 郭正权 张立荣 +1 位作者 楚美娟 黄锦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3-71,共9页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上三叠统延长组顶部遭受到强烈风化及河流侵蚀等地质作用,形成水系广布、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通过对下侏罗统延安组延10油层组和富县组地层等厚图及延长组顶面起伏图的编绘,基... 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上三叠统延长组顶部遭受到强烈风化及河流侵蚀等地质作用,形成水系广布、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的古地貌景观。通过对下侏罗统延安组延10油层组和富县组地层等厚图及延长组顶面起伏图的编绘,基本恢复了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并将其划分为河谷、斜坡、阶地、高地、平原和潜丘6种古地貌单元。该种古地貌景观严格控制了下侏罗统富县组及延安组下部的沉积相类型、相带展布及压实披盖构造的形成。古河谷的下切作用不仅使延安组下部与油源层的接触距离缩短,又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如遇到有利的储集体与背斜、鼻隆等构造,即可有机配置、富集成藏;同时地层水特征表明斜坡带保存条件最好。指出前侏罗纪古地貌斜坡带上的坡嘴、阶地及潜丘是勘探延安组下部油藏的有利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前侏罗纪 古地貌 延安组 油藏
下载PDF
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16
9
作者 刘建军 刘先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而孔隙度的微小变化 ,都会对渗透率产生大的影响 ,... 以低渗透多孔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得出孔隙度、渗透率随有效压力变化曲线。研究表明 ,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渗流时 ,流固耦合效应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低渗透多孔介质的孔隙很小 ,而孔隙度的微小变化 ,都会对渗透率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低渗透介质随有效应力的变化十分明显。由于流固耦合效应的存在 ,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 ,不宜采用降压开采 ,进行油藏数值模拟时 ,也应进行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多孔介质 流固耦合 孔隙度 渗透率 有效压力 油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吴旗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与油藏 被引量:104
10
作者 宋凯 吕剑文 +1 位作者 凌升阶 王宏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应用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区内古地貌格局由“三斜坡、三河谷、两河间丘和一梁”组成,即姬塬东斜坡、定边斜坡、靖边斜坡,宁陕河谷、蒙陕河谷、甘陕河谷,吴旗河间丘、金鼎河间丘和新安边梁。前侏罗纪古地貌控... 应用印模法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前侏罗纪古地貌形态。区内古地貌格局由“三斜坡、三河谷、两河间丘和一梁”组成,即姬塬东斜坡、定边斜坡、靖边斜坡,宁陕河谷、蒙陕河谷、甘陕河谷,吴旗河间丘、金鼎河间丘和新安边梁。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下侏罗统延安组早期沉积。延10段属河流沉积环境,发育的沉积微相有主河道、支流河道、河漫滩、河漫沼泽。延9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到湖泊沉积环境,沉积相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为主。同样性质的古地貌单元所处的沉积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储集砂体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古地貌油藏的形成除受油源、圈闭等基本条件制约外,古地貌-沉积组合和油气运移通道也是形成不同类型古地貌油藏的重要条件。依据已探明油田的空间分布结合古地貌、上覆地层沉积环境、砂体展布、运移通道类型等多种因素归结出定边-吴旗地区古地貌油藏三种成藏模式,即斜坡区-三角洲平原组合成藏模式、河间丘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和斜坡区-三角洲前缘组合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前侏罗纪 古地貌 油藏 沉积环境 斜坡 河谷 河间丘
下载PDF
油藏中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 被引量:99
11
作者 欧阳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7,共4页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 用毛细管理论与岩电实验理论对各油田大量油藏进行实例统计 ,分析了较好储集层中油藏的饱和度 电阻率分布规律 ,得知其控制因素为油、水密度差、自由水平面之上高度和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据此深入分析了渤海湾地区中、浅层形成低电阻油层的主要背景条件。近些年该区所复查与勘探的低电阻油层大多属于油、水密度差较小 ( 0 .1~ 0 .15g/cm3 )、幅度较低 ( 10~ 2 0m ,甚至小于 10m )的油藏 ;其含油饱和度较低 ( 5 0 %~ 6 0 % ) ,好砂岩油层电阻率比值 (与相邻水层比较 )为 4~ 6 .3;此时 ,由于钻井液侵入、孔隙结构差、粘土附加导电等因素 ,就会形成低电阻油层 ,在淡水钻井液条件下如果用侧向测井 ,将使油、水层差别更小。这一研究将为低电阻油层的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图 2表 3参 10 (欧阳健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饱和度-电阻率分布规律 研究 低电阻油层 成因 渤海湾盆地 低电阻率 毛细管压力理论 油层分布 测井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产能公式研究 被引量:88
12
作者 范子菲 方宏长 牛新年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2-57,共6页
本文首先推导出矩形油藏中垂直裂缝稳态解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底边界、两侧边界、完井方式、油藏基质各向异性以及垂直裂缝部分穿透油层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本文首先推导出矩形油藏中垂直裂缝稳态解公式,在此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裂缝性油藏水平井稳态解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底边界、两侧边界、完井方式、油藏基质各向异性以及垂直裂缝部分穿透油层等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最后应用所推导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到了几个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油藏 水平井 稳态解 完井方式 产能公式
下载PDF
热水添加氮气泡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87
13
作者 袁士义 刘尚奇 +2 位作者 张义堂 张世民 赵郭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1,65,共6页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热水添加氮气化学剂泡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开采机理 ;对合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包括化学剂注入速度、注入浓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及段塞大小等。在此基础上 ,针对... 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 ,研究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转热水添加氮气化学剂泡沫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开采机理 ;对合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包括化学剂注入速度、注入浓度、气液比、注入方式及段塞大小等。在此基础上 ,针对辽河油田锦 90块的油藏地质特点和开采现状 ,进行了开发指标预测 ,设计了先导试验方案。热水添加氮气化学剂驱油技术在矿场先导试验井组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 ,单井组累积增油 2 13 78t。目前已扩大到 9个井组进行试验 ,预计这种技术将成为此类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有效的接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稠油开发 热水驱 氮气 表面活性剂 油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底水驱动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 被引量:81
14
作者 范子菲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5,81,共6页
本文是应用保角变换方法和势函数理论推导出底水驱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比采油指数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部封闭边界、恒压边界、油藏各向异性以及水平井在油藏中位置等因素对水平井势分布的影响,推导出底水驱油藏势分布函数... 本文是应用保角变换方法和势函数理论推导出底水驱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比采油指数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油藏顶部封闭边界、恒压边界、油藏各向异性以及水平井在油藏中位置等因素对水平井势分布的影响,推导出底水驱油藏势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得到的产能公式,经试算结果比较,更加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油藏 水平井
下载PDF
山东惠民凹陷商741块火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及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78
15
作者 操应长 姜在兴 邱隆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惠民凹陷商741块火成岩分布于沙一段、沙三段地层中,并且沙三段中期火成岩与沙一段火成岩非同期形成,沙三段中期火成岩形成于沙三段沉积晚期。岩性主要为辉绿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商741火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有... 惠民凹陷商741块火成岩分布于沙一段、沙三段地层中,并且沙三段中期火成岩与沙一段火成岩非同期形成,沙三段中期火成岩形成于沙三段沉积晚期。岩性主要为辉绿岩、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商741火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有原生的残余气孔、角砾间孔和次生溶孔、构造裂缝和收缩裂缝等,其中沙一段爆发相的火山角砾岩以原生的残余气孔、角砾间孔为主;沙三段侵入相产出的辉绿岩和玄武岩以构造裂缝、收缩裂缝为主。火山通道附近是原生孔隙、构造裂缝和收缩裂缝发育带,是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油藏 储集空间 形成机理 油藏地质
下载PDF
二维随机介质及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被引量:73
16
作者 奚先 姚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6-552,共7页
奚先 ,姚姚 .二维随机介质及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4 6~ 5 5 2  本文介绍了随机介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一种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新方法 ;并以二维指数型椭圆自相关函... 奚先 ,姚姚 .二维随机介质及波动方程正演模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5 4 6~ 5 5 2  本文介绍了随机介质模型的基本概念 ,提出了一种根据随机过程的谱分解理论构造随机介质模型的新方法 ;并以二维指数型椭圆自相关函数为例进行了若干二维随机介质模型的正演模拟。结果显示 ,这些随机介质模型能灵活地描述实际介质。本文还利用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了随机介质模型中弹性波的传播及其自激自收时间记录。正演计算结果表明 ,随机介质模型理论具有适应性强 ,使用方便、灵活 ,能有效地模拟油气藏细节的优点 ,是油藏 (或油储 )地球物理中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随机介质 模型 谱分解 指数型椭圆自相关函数 弹性波动方程 正演模拟 油藏
下载PDF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吉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3-306,共4页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了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的国内、国外研究进展及流动单元的概念、各种研究方法和流动单元研究的应用 ,并提出了针对...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了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的国内、国外研究进展及流动单元的概念、各种研究方法和流动单元研究的应用 ,并提出了针对大型陆相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水力单元 岩石物理相 剩余油 油藏
下载PDF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示踪油藏充注途径的分子标志物 被引量:79
18
作者 王铁冠 何发岐 +2 位作者 李美俊 侯勇 郭树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基于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以及氢键形成机理,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参数4-/1-MDBT, 2,4-/1,4- DMDBT和4,6-/1,4-DMDBT, 兼具备表征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油气运移的属性, 可以作为示踪油藏充注方向与途径的有效分子参数. 这些参数在珠江口盆地新近... 基于分子结构的热稳定性以及氢键形成机理,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参数4-/1-MDBT, 2,4-/1,4- DMDBT和4,6-/1,4-DMDBT, 兼具备表征有机质成熟度以及油气运移的属性, 可以作为示踪油藏充注方向与途径的有效分子参数. 这些参数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砂岩孔隙型油藏与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藏两种例证中首次试用, 均取得良好效果. 烷基二苯并噻吩类示踪参数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畴, 可应用于不同成熟度的原油, 特别是较为缺乏有效分子参数的高成熟~过成熟原油, 也可应用于遭受过强烈生物降解作用的原油, 甚至于同源石油两期充注的混合油, 但对于混源油油藏则要慎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二苯并噻吩 原油 混源油 塔河油田 有机质成熟度 奥陶系 示踪 新近系 珠江口盆地
原文传递
特低渗透储层非达西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9
作者 肖鲁川 甄力 郑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28,30,共3页
通过实验手段 ,探索了特低渗透率岩心单相流体渗流特征。通过毛管束模型描述了流体边界层厚度随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 ,由此建立了描述低渗透油层非达西渗流特征的经验方程。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边界层 毛管束模型 油藏 低渗透储层
下载PDF
温度对岩石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2
20
作者 刘均荣 秦积舜 吴晓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 对储层粉砂岩、灰岩、变质岩和砾岩渗透率受热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对岩石渗透率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 ,岩石在常压条件下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其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 ;岩石渗透率发生突变时存在一个阈值温度 ,组分不同的岩石 ,其阈值温度也不同。岩石渗透率的提高是由于岩心受热后产生了新的裂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渗透率 热处理 温度阈值 实验研究 油藏 储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