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解—合”法分析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替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民 王增林 +3 位作者 杨勇 孙业恒 孙宝泉 张礼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替效果,创建了驱替效果分析的新方法——"解—合"法。在油湿性微观模型中,分别在75和90℃条件下进行稠油热水驱替实验,对比分析2种条件下驱替平衡时,微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变... 为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稠油热水驱微观驱替效果,创建了驱替效果分析的新方法——"解—合"法。在油湿性微观模型中,分别在75和90℃条件下进行稠油热水驱替实验,对比分析2种条件下驱替平衡时,微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和采收率的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油湿性微观模型稠油热水驱时,通过乳化捕集和乳化携带作用大幅提高了微观驱替效果;90℃时稠油热水驱的微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均高于75℃时的。油湿性微观模型稠油热水驱时,在残余的少量棕色油膜中包含有油包水乳状液。在75℃时热水波及区域内残余油的分布以网状和块状为主,且数量较多,90℃时热水波及区域内的残余油分布主要呈连续性较差的孤岛状,且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驱 湿 微观模型 定量分析
下载PDF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
2
作者 石鑫 许艳艳 +3 位作者 伍亚军 吴贝贝 席玲慧 侯宝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5,694,共7页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 研究表面活性剂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对油田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红外光谱、形貌扫描成像、Zeta电位、固体表面振荡频率和接触角等的测定,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油湿性石英粉的红外光谱相比,PES处理后的石英粉红外谱图中具有S—O键、亚砜S=O键和砜—SO_(2)—键的拉伸振动峰,说明“吸附”为PES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由于PES吸附在油湿性石英片表面,使得石英片表面较为平坦,平均粗糙度大大减小。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颗粒的Zeta电位为-4.2 mV,用PES处理样品的Zeta电位值随着PE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终趋于平衡。PES与带负电岩石表面的静电排斥力使得PES以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吸附在砂岩表面。随着PES浓度的增加,石英晶体表面的共振频率降幅越来越大,即PES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来越大。另外,未经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原始接触角为140°,经过PES处理的油湿性石英片对应的接触角为109°。随着PES的加入,表面活性剂疏水链与原油组分的疏水端形成双层吸附结构,此时表面活性剂亲水头基裸露在外面,使得接触角逐渐降低,从而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砂岩 阴离子型表面活 湿 吸附
下载PDF
阳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业飞 白羽 +3 位作者 侯宝峰 王任卓 白群山 张希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及Zeta电位测量首次研究并提出阳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辛基苯聚氧乙烯醚(TX-100)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吸附模型及机制。结果表明:阳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CTAB/TX-100...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及Zeta电位测量首次研究并提出阳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辛基苯聚氧乙烯醚(TX-100)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吸附模型及机制。结果表明:阳离子/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CTAB/TX-100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效果比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效果更显著;CTAB与TX-100间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CTAB分子预先吸附在油湿性砂岩表面充当锚粒子,TX-100分子通过疏水作用与其形成聚集体,从而提高了TX-100及CTAB在油湿性砂岩表面的吸附量;TX-100的存在也提高了CTAB与油湿性砂岩表面羧酸类物质形成离子对的能力,并使离子对的解吸附能力增强,因此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 非离子表面活 复合表面活 湿砂岩 湿改变
下载PDF
CTAB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侯宝峰 王业飞 +5 位作者 曹绪龙 张军 宋新旺 丁名臣 陈五花 黄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00,11-12,共6页
利用红外、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测定、接触角测定及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CTAB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性能优异。由于静电... 利用红外、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测定、接触角测定及岩心自发渗吸实验等手段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CTAB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性能优异。由于静电引力作用,CTAB正电性离子头基与吸附在砂岩表面的原油当中的羧酸基团形成离子对,当CTAB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形成的离子对就会从砂岩表面解吸附并增溶于CTAB形成的胶束当中,从而露出干净的水湿表面,砂岩表面因此实现润湿反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砂岩 湿改变 阳离子型表面活
下载PDF
新型纳米活性流体协同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松 侯宝峰 +3 位作者 张富民 范海明 蔡丰 张佳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41-2148,2160,共9页
以带正电荷的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纳米活性流体。通过Zeta电位、FTIR、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接触角测量和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流体中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改变油湿性... 以带正电荷的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纳米活性流体。通过Zeta电位、FTIR、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接触角测量和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了纳米活性流体中纳米CaCO_(3)和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活性流体处理后的油湿性砂岩表面原油的羧基红外吸收峰强度比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的更低;当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03%时,纳米活性流体中的纳米CaCO_(3)促进了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和原油羧基离子对的形成和解吸附过程,使纳米活性流体处理过的砂岩表面共振频率变化量(Δf)比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的更小。纳米活性流体改变油湿性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效果比单一阳-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钙纳米颗粒效果更好,纳米活性流体中的两种组分起到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活流体 湿砂岩 协同机理 湿调控 田化学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