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油-CO_(2)、CH_(4)、N_(2)混合物界面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
作者 周宇 孙乾 +4 位作者 张娜 刘伟 郭凌空 唐志淏 付铄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7,共9页
油气界面张力是气驱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分析油气两相混合程度、影响油气最小混相压力和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针对页岩油的主要成分正辛烷(C8),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纯CO_(2)和混合气体(CO_(2)、CH_(4)、N_(2))与C8的界面张力... 油气界面张力是气驱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分析油气两相混合程度、影响油气最小混相压力和注气开发效果的重要参数。针对页岩油的主要成分正辛烷(C8),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纯CO_(2)和混合气体(CO_(2)、CH_(4)、N_(2))与C8的界面张力及界面微观特征变化规律,并考虑了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等外界因素对界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相压力的增大,气体与C8混合程度增大,界面厚度、粗糙度、相对吸附量等微观特征增强,导致油气界面张力逐渐减小。界面张力随温度在不同压力区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低压时温度越高,界面张力越小;在高压时温度越高,界面张力反而越大。相较于纯CO_(2)、CH_(4)和N_(2)的加入会增大混合气体与油相的界面张力,其中N_(2)对油气界面张力的影响更大;同时CH_(4)和N_(2)会使得油气界面厚度、相对吸附量等微观特征减弱。在三元CO_(2)+CH_(4)+N_(2)/C8体系中,CO_(2)的相对吸附量最大,CH_(4)次之,N_(2)最小,证明了3种气体与油的相互作用由强到弱为CO_(2)>CH_(4)>N_(2)。此外,所有体系相对吸附量均大于0,吸附量越大,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大下降得越快,这与吉布斯吸附理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面张力 分子动力学 微观特征 厚度 相对吸附量
下载PDF
稠油与CO_2、CH_4或N_2体系高温高压界面张力测定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钟立国 马帅 +2 位作者 鲁渊 王彦超 高立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高温高压下,稠油与CO2、N2或CH4等气体之间的界面张力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采用ADSA方法(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测量了渤海稠油与CO2、N2和CH4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 高温高压下,稠油与CO2、N2或CH4等气体之间的界面张力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采用ADSA方法(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测量了渤海稠油与CO2、N2和CH4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渤海稠油与CO2、CH4和N2体系的界面张力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CO2、CH4和N2.对于稠油与CO2体系,当压力低于CO2临界压力(7.39 MPa)时,升高温度对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当压力高于CO2临界压力时,升高温度对界面张力影响明显变大.对于稠油与CH4体系,由于高温蒸馏的作用造成150cc时界面张力要高于100℃,而温度对稠油与N2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不明显.增大压力可使稠油与CO2、CH4和N2体系的界面张力分别降低60% ~70%、40% ~ 50%和20%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 高温高压 油气面张力 稠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