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战略问题思考和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文 赵安坤 周秋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7-63,共7页
目前,中国油气储量、产量有明显的上升,但天然气勘探开发明显滞后于世界其它国家,油气资源消耗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未来油气资源的需求,我国应调整石油消费结构,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利用的比例;开辟... 目前,中国油气储量、产量有明显的上升,但天然气勘探开发明显滞后于世界其它国家,油气资源消耗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未来油气资源的需求,我国应调整石油消费结构,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利用的比例;开辟新的油气探区,保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的权益;加强国外油气勘探开发,开展国际石油贸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相关的立法,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加强油气新能源的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增加油气来源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战略 对策 油气勘探开发 国际石油贸易 能源立法 战略储备制度 油气新能源
下载PDF
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研究方向与重点内容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亚旭 杜伟 +6 位作者 付安庆 李厚补 韩礼红 池强 蒋龙 冯春 李鹤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油气与新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工程材料在油气增储上产和新能源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的概念和范围,并从满足油气与新能源探测、开发、储运、炼化需求出发,分析了油气与新能源所需工程材料的特... 油气与新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工程材料在油气增储上产和新能源开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的概念和范围,并从满足油气与新能源探测、开发、储运、炼化需求出发,分析了油气与新能源所需工程材料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其研究对象、攻关思路和技术领域,并对工程材料基础研究、卡脖子材料国产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等重点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加快我国油气与新能源工程材料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新能源 工程材料 基础研究 卡脖子材料 绿色低碳
下载PDF
中国石油新能源发展路径探索与创新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孔令峰 岳小文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重要举措。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和能源领域相关发展规划与政策,要求油气企业统筹好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低碳协调发展。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重要举措。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和能源领域相关发展规划与政策,要求油气企业统筹好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低碳协调发展。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在新能源领域具备资源、市场、技术、消纳场景等比较优势,有条件依托油气产业链综合优势大力推进油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在发展路径上,中国石油通过大力实施清洁替代解决自身低碳生产问题、规模化发展新能源提升综合能源供应能力、加快推动CCS/CCUS产业化发展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等,实现新能源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在近几年发展实践中,中国石油形成了上下游协同低碳发展、老油田转型发展、油区低碳示范区建设等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新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 油气新能源融合 发展路径 实践案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海上新型储能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4
作者 沈琦 李欧萍 +2 位作者 刘超 程光远 喻西崇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本文聚焦新型储能在3种场景下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竞配时的强制配储,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时为提升海上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穿透率提供稳定电力的主动配储,以及深远海离网制绿氢、绿氨及绿甲醇时的主动配储。分析了各物... 本文聚焦新型储能在3种场景下的适应性分析,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竞配时的强制配储,海上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时为提升海上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穿透率提供稳定电力的主动配储,以及深远海离网制绿氢、绿氨及绿甲醇时的主动配储。分析了各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在海上应用的优缺点,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工程案例,发现目前国内尚无储能设施在海上布置的工程案例,认为海上配储目前能够兼顾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紧凑、轻量、经济的储能方式仍然是磷酸铁锂。未来,考虑到钛酸锂电池安全方面的优越性,在成本下降、具备经济竞争力后,可选用钛酸锂电池。但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设备体积和质量较磷酸铁锂偏大,需进一步考虑海上平台的布置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单一储能系统能同时具备高功率、高能量密度、可靠安全以及较长生命周期等特点,无法完全满足海上应用的所有需求,考虑采用“飞轮十电化学”和“超级电容十电化学”的混合储能系统,最大限度弥补单一储能方式的不足,从而获得性能更佳的储能系统。为确保海上新型储能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议进一步开展海上浮式设施储能抗晃荡条件下储能的本质安全、安全监测和预警等技术的攻关和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型储能技术 适应性分析 油气新能源融合 离网制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