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建萍 刘池阳 马艳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表明:扶杨油层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质量... 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详细研究表明:扶杨油层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溶解作用。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储层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使孔隙度减少0.2%~22%;方解石是造成扶杨油层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其次是石英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发生的油气侵位未能阻止石英的次生加大和部分自生矿物的沉淀;油气侵位后生成的酸性孔隙流体和通过断裂带渗入的大气水淋滤造成大量长石和方解石的溶蚀溶解,对储层物性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油气 扶杨油层 储层物性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的关系与油气侵位对成岩作用的抑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孟元林 潘雪梅 +5 位作者 吴河勇 王成 李明明 张安达 修洪文 王正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大,而且中部含油组合中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二者的相关性好于下部含油组合中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油气注入储层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储层的成岩作用,保护孔隙,而且油气注入越早,越有利于孔隙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流体 含油饱和度 孔隙度 成岩作用 异常高孔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成因机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付斌 尹伟 陈纯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4-49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薄片等的系统观察与统计,结合储层矿物组成、胶结物含量、物性测试分析,从沉积建造到成岩改造开展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全过程分析,剖析沉积、成岩、破裂及油气侵位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作用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第一位因素,奠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控制了其原始物性;成岩作用控制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甜点"的发育,并最终控制了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裂缝大大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控制了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油气侵位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是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重要的保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甜点”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 长8油层组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渗带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国松 孟元林 +2 位作者 郇金来 肖丽华 冯丹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2-936,共15页
为了研究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和优势渗流通道的预测,在系统调研国内外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异常高孔、渗带形成机理研究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成因机制;... 为了研究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和优势渗流通道的预测,在系统调研国内外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异常高孔、渗带形成机理研究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1)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成因机制;(2)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阶段,且具有最佳厚度的绿泥石和微晶石英包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胶结作用的进行,伊利石包膜次之;(3)成岩作用早期阶段的流体超压可通过抑制机械压实作用保护储层孔隙度;(4)早期油气侵位可通过干扰胶结物的来源(物质供应)、运输及沉淀等过程,对石英和碳酸盐等胶结作用产生抑制性;(5)次生溶蚀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值与流体性质、流量、传输机制及岩石矿物类型、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和研究手段是定量研究不同地质因素控储作用差异性和互补性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建立有效识别、模拟及预测不同地质因素在不同地质时期差异控储作用的量化模型提供重要支撑,促进了不同学科优势技术方法的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包膜 流体超压 油气 次生溶蚀 异常高孔、渗带
原文传递
岩化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海燕 鲁章程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油气侵位后会改造储集层 ,主要介绍了油气侵位对储集层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保留原生孔隙和溶蚀矿物 ,形成次生孔隙 ,改善储集层 ;与此同时 ,析出的矿物如高岭石和白云石又会在喉道处堆积 ,降低渗透率 。
关键词 油气 储集层 胶结作用 次生孔隙 压实作用
下载PDF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66
6
作者 罗静兰 刘小洪 +2 位作者 林潼 张三 李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 对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砂岩的岩石学、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表明,盆地东部与盆地西部延长组来自不同物源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延长组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分别使长1—长3砂岩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占原始孔隙的59%和73.3%。胶结作用导致长1—长3和长4+5—长10砂岩丧失的平均孔隙度分别占原始孔隙的25.8%和27.5%,碳酸盐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晚成岩阶段盆地中发生的油气侵位和烃类物质在砂岩孔隙中的聚集抑制了自生石英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油气的富集对伊利石和绿泥石薄膜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后者可能对油气的聚集起了促进作用。晚成岩阶段水-岩反应产生的无机酸性流体和烃源岩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性流体、以及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导致砂岩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成岩作用与油气 储层物性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