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盘山地区河道陡峭指数对隆升速率差异的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小强 王军 +5 位作者 熊仁伟 范鹏举 杨攀新 张海峰 冯敏杰 任金卫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六盘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对区域内构造隆升速率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近年来,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对河道陡峭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区域岩石隆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均衡河... 六盘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对区域内构造隆升速率及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提供重要的线索。近年来,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对河道陡峭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区域岩石隆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均衡河道纵剖面模型,提取了六盘山地区河道陡峭指数,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北段、中段和南段河道陡峭指数均值分别为65.11、73.53和71.76,表现出北段较小,中、南段较大的特征;并认为河道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受到区域岩石隆升速率差异的影响,而研究区内岩石地层、降雨量及河流负载等地质、气候背景相关因素对河道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各研究区河道陡峭指数的变化反应了六盘山南北不同区域构造隆升速率的分布特征:六盘山北段隆升速率较低,活动可能以走滑运动为主;中段区域隆升最快,活动性较强;南段区域隆升介于两者之间。这与前人研究中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活动性的分段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均衡河道纵剖面 河道陡峭指数 隆升速率
原文传递
北祁连山晚中新世以来的隆升历史——来自河道高程剖面的约束
2
作者 苏晓倩 庞建章 +3 位作者 王一舟 郑德文 张会平 郝宇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3,共16页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 北祁连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的最前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弥补活动构造与热年代学方法时间尺度上难以链接的不足及提供青藏高原扩展隆升机制相关证据,利用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方法模拟得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部分河流地质隆升历史。结果揭示出北祁连山河道陡峭指数与距断裂的距离存在显著关系,且具有从中间向东西两侧减小的特征,表现出北祁连山隆升速率大致也呈现自中向两侧减慢的特征;并通过分析处于北祁连山非沉积区白杨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大渚马河及洪水河这6条流域的地质隆升历史,发现在4 Ma左右,北祁连山隆升速率逐渐增加,且隆升速率大致在0.20~0.38 mm/a之间。直到0.6~1.0 Ma,隆升速率迅速加快,呈现陡增的趋势。因此,北祁连山的构造隆升并不是均匀的,而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山基岩河道 河道陡峭指数 水力侵蚀方程 隆升历史
原文传递
阿尔金山东段河道陡峭指数对区域隆升差异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军 李小强 +1 位作者 贾科 潘保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阿尔金山东段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活动特征及隆升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内容。随着地貌学的深入研究,河道陡峭指数作为一种地貌参数可以对区域构造隆升有较好反映。本文提取了阿尔金山东段地区自西... 阿尔金山东段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活动特征及隆升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内容。随着地貌学的深入研究,河道陡峭指数作为一种地貌参数可以对区域构造隆升有较好反映。本文提取了阿尔金山东段地区自西向东5个亚区域(A、13、C、D和E)的16条河道陡峭指数剖面,并利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区域的构造活动特征。研究表明,这5个亚区域区内的河道陡峭指数均值分别为70.93、139.03、108.85、134.44和165.39,整体表现出河道陡峭指数从西到东逐渐增大趋势;通过对区内地层、降雨量及河道负载程度、基岩隆升等因素的分析,认为区内河道陡峭指数主要受到基岩隆升影响,而上述其他因素影响有限。各亚区域间河道陡峭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内隆升活动性的差异性:阿尔金山东段隆升活动性整体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特征,山脉北部主要承接来自青藏高原内部挤压应力,而东西方向上存在阿尔金构造带与祁连构造带衔接部位,断层性质由近东西向水平走滑逐渐转换为北东向的挤压逆冲,存在明显应力调整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东段 河道陡峭指数 构造隆升活动 差异性分析
原文传递
河套盆地北缘大青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泽民 刘兴旺 +1 位作者 邵延秀 谢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7-1332,共16页
位于河套盆地北缘的大青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对现今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地貌因子对河套盆地大青山段流域进行区域性构造地貌形态量化分析,以揭示该区运动特征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文中以该区... 位于河套盆地北缘的大青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对现今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利用地貌因子对河套盆地大青山段流域进行区域性构造地貌形态量化分析,以揭示该区运动特征的研究仍相对缺乏。文中以该区为例,利用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大青山流域水系网络和7个亚流域盆地的地形数据,定量统计各汇水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HI)值并拟合其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改进的Chi-plot基岩河道分析方法--积分法,得到了大青山流域的河道纵剖面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大青山流域的HI值中等,地貌发育阶段为壮年期;河道纵剖面揭示了多个河流裂点的存在,河道仍处于不均衡发育状态;河道陡峭指数在山体区呈高值分布。对比分析大青山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气候、岩性及构造的相关性,指示构造活动是控制大青山隆升及地貌形态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大青山断裂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陡峭指数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德格-白玉段流域地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兴长 郭晓军 陈慧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9-1281,共13页
地形地貌既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也是流域输沙行为的结果。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对山地灾害发展趋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流域面积-高程积分、河道凹度指数和陡峭指数等地貌指标,分析了金沙江上... 地形地貌既是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发生的环境背景条件,也是流域输沙行为的结果。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对山地灾害发展趋势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流域面积-高程积分、河道凹度指数和陡峭指数等地貌指标,分析了金沙江上游德格-白玉段的地貌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金沙江主河两岸小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在0.45~0.65之间,积分曲线大都呈右“凸”形,表明各流域均处于地貌演化的早期阶段,流域内可供侵蚀的潜在物质较多;河道凹度指数在0.18~2.07之间,仅有29%的河道凹度指数分布在0.30~0.60之间,视为稳态河道,71%的流域河道处于不稳定状态;标准化陡峭指数在124~627之间,与祁连山北翼、庐山和阿尔金山东段相比,明显更大;这些指标均表明研究区的地壳抬升明显且更加剧烈。地壳快速抬升是研究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演化的主控因素。它导致大部分流域处于地貌演化早期,河道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流域内可供侵蚀的潜在物质较多,具备形成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物质和能量条件;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区内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将更加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陡峭指数 地貌演化 河道演化 金沙江上游
原文传递
长江三峡地区数字地貌特征及对古分水岭位置的指示 被引量:2
6
作者 代彬 刘彧 +1 位作者 王世杰 胡传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6-690,共15页
三峡贯通一直是长江演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古分水岭位置长期备受争议。本研究基于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长江三峡万州-宜昌河段及其17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形分析、χ分析等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该地区的地... 三峡贯通一直是长江演化研究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古分水岭位置长期备受争议。本研究基于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以长江三峡万州-宜昌河段及其17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形分析、χ分析等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形起伏、河道陡峭指数、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和河流裂点等参数,综合讨论了三峡地区水系特征及古分水岭位置。χ-plot、面积高程积分结果表明三峡地区的河流基本处于非均衡状态,大多数河流都处于壮年期。三峡地区44个裂点主要分布在海拔200~800 m范围内。在巫山东侧水系中只发育一期低海拔坡断型裂点(200~600 m),而其西侧水系中普遍存在两期坡断型裂点(200~600 m, 800~1 200 m)。并且巫山地区χ值最低、子流域面积高程积分最高(>0.6),表明该地区河流侵蚀能力最强、流域最年轻。以上数字地貌特征指示巫山地区可能曾是三峡的古分水岭。本结论有助于认识三峡地区水系和地貌演化历史,并为进一步研究三峡贯通问题(如贯通时间、贯通方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χ分析 面积高程积分 河道陡峭指数 古分水岭 长江三峡
下载PDF
地貌参数揭示的三危山构造活动性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7
作者 高泽民 刘兴旺 +1 位作者 邵延秀 邹小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8,共9页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沿三危山西北麓展布,全长约175 km。根据其几何特征,可以将断裂分为三段:西段(西水沟—树沟子段)、中段(树沟子—十工口子段)和东段(十工口子—双塔段),其构造活动强度与地貌发育程度各段存在明显差异。根... 三危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沿三危山西北麓展布,全长约175 km。根据其几何特征,可以将断裂分为三段:西段(西水沟—树沟子段)、中段(树沟子—十工口子段)和东段(十工口子—双塔段),其构造活动强度与地貌发育程度各段存在明显差异。根据断层陡坎测量和区域年代对比,三危山断裂西段垂直滑动速率约0.1 mm/a,中东段则较低。为进一步量化三危山断裂对研究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利用地貌因子(高程、坡度、河道陡峭指数值和河道坡降指数值)对三危山各段地貌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三危山西段值远大于中东段,揭示三危山抬升速率西段大于中东段,反映出地貌形态对活动构造具有良好的响应。对比岩性、降雨及构造活动,分析认为三危山断裂分段活动是造成三危山差异抬升的主要原因,而鸣沙山断裂的新活动及巴兔山断裂对中东段变形量的吸收也加速了三危山西段的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危山 河道陡峭指数 河道坡降指数 地貌特征 构造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