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少华 王学全 +1 位作者 高琪 杨占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8-1296,共9页
为进一步摸清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Zn、Xu、Pb、Hg、Ni、As、Cd和cr)的污染状况,通过沿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上、中、下游采集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样品,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状... 为进一步摸清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重金属(Zn、Xu、Pb、Hg、Ni、As、Cd和cr)的污染状况,通过沿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上、中、下游采集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样品,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重金属的来源、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青海湖流域各介质中重金属从上游到下游均呈明显的累积效应,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河岸土壤〉河岸植物〉河流水体.河流下游水体中ρ(Pb)、ρ(Zn)和p(Cd)的平均值分别为11.17、61.22和1.13μg/L,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水质要求;ρ(Hg)为0.06~0.49μg/L,符合GB3838-2002中Ⅱ类或Ⅲ类水质要求.河流下游河岸土壤中ω(As)、ω(cd)和W(Hg)的平均值分别为65.61、0.33和0.20mg/kg,均大幅超过青海湖流域相应环境背景值,但是"(Pb)在下游仅略微超过相应环境背景值.河岸下游植物中ω(Ni)、ω(Cu)、ω(As)和ω(Hg)的平均值分别为2.81、17.35、2.20和0.10mg/kg,均高于《饲料工业标准汇编(下册)(第四版)》中风干草一牧草中重金属标准限值,但在中、上游均符合该标准要求.②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中Zn、Cu、Ni、Ph、Cr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受城镇生活、交通运输及岩石母质风化的影响;Hg、Cd、As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受流域旅游交通、农业生产活动和成土母质的影响.③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河流水体、河岸土壤及河岸植物中Cu、Ni、Cr、Ph和Zn等单一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均较低,Hg、Cd和As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2.9%、18.4%和11.0%,其余5种重金属的平均贡献率仅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河岸植物 河流水体 河岸土壤 重金属 污染
下载PDF
温州鳌江流域表层底泥及河岸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文奖 侯平 +2 位作者 张伟 梁立成 俞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3-971,共9页
为揭示温州鳌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采集该河流的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合计31组,共62个样品。样品经处理后使用光谱仪X-MET 7000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使用土壤背景值、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评价法分析其中的重金属铬、铜... 为揭示温州鳌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情况,分别采集该河流的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合计31组,共62个样品。样品经处理后使用光谱仪X-MET 7000测量重金属质量分数,使用土壤背景值、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评价法分析其中的重金属铬、铜、锌、镍和铅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除铅外,河岸土壤与表层底泥中的其他4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温州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P<0.05),呈现富集现象;底泥与土壤中铬、铜、锌和铅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海口涌潮河水回流是主要原因,而底泥中镍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岸边土壤(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层底泥与河岸土壤中铬、铜、锌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层底泥中铜和镍存在显著相关(P<0.05),污染主要来源于制革印染和电镀业;铅和其他元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3)元素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分析表明,在生活垃圾堆放、工业废水排放等人为干扰严重河段底泥和土壤的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高;流域的5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与流域整体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分别低于40与150,均属轻微污染。应加强流域周边的产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表层底泥 河岸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鳌江流域
下载PDF
改良河岸带土壤对Cu^(2+)吸附的环境影响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敏 邓红艳 +4 位作者 易会宇 叶勇 胡亚菲 李婷 李文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对Cu^(2+)的吸附量达到最高,最大吸附量(q_(m))为85.38 mmol/kg~257.54 mmol/kg;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土壤改良效果表现为涪江>渠江>嘉陵江;土样CEC和比表面积是影响Cu^(2+)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生物炭吸附 环境因素 河岸土壤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少华 王学全 +2 位作者 高琪 兰岚 杨占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278-282,293,共6页
[目的]研究河岸草甸生态特征、河岸土壤性状及河流水质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为评价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青海湖流域内主要河流沿海拔梯度进行野外采集河流水样、河岸表层土壤和统计植被生长特征,并且结合室... [目的]研究河岸草甸生态特征、河岸土壤性状及河流水质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为评价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青海湖流域内主要河流沿海拔梯度进行野外采集河流水样、河岸表层土壤和统计植被生长特征,并且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结果]青海湖流域河流生态系统18个评价指标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均表现出一定规律性,河岸植被、表层土壤及河流水样各评价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由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知,COD(化学需氧量)与Pb、盖度与有机质、生物量与丰富度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河岸土壤砂粒与河流水中全氮含量、全盐量与盖度、砂粒与丰富度间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化学需氧量、有机质、盖度和砷元素可以作为评价河流生态系统优良状况的主要指标。[结论]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沿河草甸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必须降低草场的载畜量和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建设,以实现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河岸植被 河岸土壤 河流水质 相关性
下载PDF
河流沿岸土壤对雨水地表径流中氮磷截留效果研究
5
作者 丁莹 方润泽 +3 位作者 朱云 李松涛 张冶银 安送琴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65-69,共5页
河流沿岸带土壤对氮磷的截留功能可以有效减缓降雨造成的面源污染,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解溪河河岸为例研究河岸带土壤对于雨水径流中氮磷的截留效果。在分析河岸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取3个不同采样点的雨后地表径流作为目标水样,对常... 河流沿岸带土壤对氮磷的截留功能可以有效减缓降雨造成的面源污染,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解溪河河岸为例研究河岸带土壤对于雨水径流中氮磷的截留效果。在分析河岸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选取3个不同采样点的雨后地表径流作为目标水样,对常规水质指标(TN、TP),pH进行检测后,研究河岸土壤对不同pH值的模拟雨水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无机磷含量少的土壤对于雨水中磷的截留效果更好。在不同pH的模拟雨水径流下,河岸土壤对磷的吸附有显著差异,在pH=5条件下,河岸带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最低。在距离河水1 m处的河岸土壤,对于雨水径流中TN的截留效果最好,而且对于pH=5的雨水径流中TN的截留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土壤 PH 氮磷 截留
下载PDF
广州市流溪河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多尺度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庆 魏建兵 +3 位作者 吴志峰 钟世锦 何元庆 吉冬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69-3077,共9页
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嵌套结构的多尺度因素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确定调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不同尺度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以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表征的反硝化潜力,其在研究区内的剖面尺度... 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嵌套结构的多尺度因素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确定调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不同尺度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以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表征的反硝化潜力,其在研究区内的剖面尺度空间变异性显著大于断面尺度和流域景观尺度;反硝化酶活性的空间变异受多尺度因子的作用,其中剖面尺度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等因子对其空间分布起主要的直接控制作用,而断面尺度的景观位置、植被密度与流域景观尺度的地形指数、高程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间接调控反硝化酶的空间分异性;研究区的反硝化酶活性在剖面尺度中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呈急剧减小的趋势;断面尺度中活性值最高位于河岸区中间的景观位置,因该位置具有良好的景观连接性和较高的植被密度;流域景观尺度中,除受人为扰动严重城市化地区外,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沿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河岸土壤 多尺度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河岸植被土壤系统对面源污染的削减和净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方婧 曹文志 +4 位作者 蒋文志 黄虹 蔡龙炎 苏彩霞 王飞飞 《环境科学导刊》 2010年第4期49-53,共5页
具有一定群落结构的河岸植被土壤系统内部具有较大的生物生存空间和相互作用区域,其间生物地球化学联合机制,可以减缓径流,捕获泥沙,截断或去除地表径流、壤中流或渗漏水及浅层地下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受系统内部和... 具有一定群落结构的河岸植被土壤系统内部具有较大的生物生存空间和相互作用区域,其间生物地球化学联合机制,可以减缓径流,捕获泥沙,截断或去除地表径流、壤中流或渗漏水及浅层地下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受系统内部和外部条件影响,主要包括:污染负荷、系统宽度、植被类型、水文地质、土壤条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植被土壤系统 面源污染 削减 净化 机制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冬季河岸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8
作者 杨一宁 陈垚 +2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哲 鲁伦慧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人为周期性调控水库运行条件下,河岸带生境复杂,其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干流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于水库调度运行高水位时期,探索土壤微生物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 人为周期性调控水库运行条件下,河岸带生境复杂,其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三峡库区干流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于水库调度运行高水位时期,探索土壤微生物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功能。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随着河岸带与大坝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增加,在上下游不同的处理间,细菌β多样性有着显著性差异(P<0.001),真菌无显著性差异(P>0.05);群落组成相似性随Bray-Curtis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细菌,P<0.001;真菌,P>0.05);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土壤细菌主要功能以代谢(Metabolism,78.64%)相关通路为主,碳代谢相关的酶功能基因的表达远高于氮代谢酶功能基因的表达;硝酸还原酶基因在氮代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rmatimonadota门和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以及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可作为冬季河岸带土壤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标记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河岸土壤 微生物群落 显著性差异物种 功能基因 代谢
原文传递
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河岸带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瑞香 樊子豪 +1 位作者 冯雪琦 郭二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52-660,共9页
【目的】研究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改善河岸带土壤质量和生态修复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分析黄河河岸带0~10 cm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土壤速效... 【目的】研究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对改善河岸带土壤质量和生态修复具有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分析黄河河岸带0~10 cm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与不同植被类型、盖度及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84.36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沿河流水平距离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变化范围为164.23~209.59 mg·kg^(-1);随垂直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74.19~295.31 mg·kg^(-1),垂直河流方向200、300和400 m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垂直河流方向0和100 m。(2)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狗牙根+荻草(Cynodon dactylon+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土壤速效钾含量为322.82 mg·kg^(-1),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3)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垂直河流方向上的距离、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植被盖度、沿河流方向距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微地形的影响下,垂直河岸带距离显著影响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河岸带土壤速效钾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河岸河岸土壤 土壤速效钾 植被类型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钟昱 张海阔 +5 位作者 梁佳辉 张宝刚 蒋文婷 田琳琳 李彦 蔡延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70-3078,共9页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析了夏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DEA)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竹林河岸带在减少河流氮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河岸带土壤DEA为6.32~23.22μg N·kg^(-1)... 本研究以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析了夏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DEA)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竹林河岸带在减少河流氮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河岸带土壤DEA为6.32~23.22μg N·kg^(-1)·h^(-1),平均值为14.65μg N·kg^(-1)·h^(-1)。河岸带土壤有机碳(SOC)、总氮、硝态氮含量、含水量和碳氮水解酶活性共同影响着DEA的垂直分布,使DEA随土壤深度(0~40 cm)的增加而递减;而DEA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土壤深度离水距离不同)的变化主要受SOC含量的影响。太湖流域上游竹林河岸带土壤在夏季可能会由于缺乏相对充足的可溶性有机碳而对DEA产生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土壤 反硝化酶活性 有机碳 硝态氮 碳氮水解酶活性
原文传递
山地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1
作者 樊兰英 郭晋平 +2 位作者 张芸香 杜宁宁 张延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用人工槽模拟的方法研究文峪河上游三类典型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杨-辽东栎混合林、云杉林和落叶松林河岸带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量分别为158.38,145.38,142.98 mg/kg。有效氮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10 c... 用人工槽模拟的方法研究文峪河上游三类典型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杨-辽东栎混合林、云杉林和落叶松林河岸带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量分别为158.38,145.38,142.98 mg/kg。有效氮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NH+4-N和NO-3-N比例在1.68~1.80之间,土壤截留的有效氮比较稳定。河岸林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显著负相关。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促进了有效氮的产生和滞留。土壤酸碱度在截留过程中影响有效氮的截留比,而对有效氮的最终截留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土壤 截留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有机磷酸酯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庆 吴中平 +2 位作者 谷雷严 单岳 孙丽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98-2603,共6页
本研究分析了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水平,阐明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OPEs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关系,评估了OPEs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3种OPEs在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的总浓度范围为19.6~89.4ng/g,... 本研究分析了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水平,阐明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OPEs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关系,评估了OPEs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3种OPEs在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的总浓度范围为19.6~89.4ng/g,平均浓度为44.2ng/g,处于国内外研究的较低水平;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总体上表现为上游较低、中下游较高,辽河上游主要由烷基OPEs和TPPO(Triphenylphosphine oxide)组成,辽河中下游主要是烷基OPEs;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的含量与土壤TOC含量没有相关性,这与OPEs的疏水特性有关;各OPEs单体的危害熵以及12种OPEs的总危害熵均低于1,表明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中OPEs造成的生态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干流 河岸土壤 有机磷酸酯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不同电子受体对河岸湿地土壤中甲烷氧化及其关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丹 莫永亮 +4 位作者 彭超 王保战 汪家家 唐贇 路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2245,共16页
河岸带是水陆环境交错带,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复杂。为了探究河岸湿地土壤中不同氧气,以及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的影响,以嘉陵江流域河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 河岸带是水陆环境交错带,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复杂。为了探究河岸湿地土壤中不同氧气,以及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的影响,以嘉陵江流域河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在有氧条件下,以及缺氧条件下加入NO_(3)^(-)、SO_(4)^(2-)、水铁矿(Fe(Ⅲ))和针铁矿(Fe(Ⅲ))等不同电子受体处理中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力及关键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在有氧条件下的甲烷氧化速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的速率(P<0.05)。缺氧条件下,和加入NO_(3)^(-)、SO_(4)^(2-)和水铁矿等电子受体均显著促进甲烷氧化,促进程度排序为:NO_(3)^(-)≈水铁矿> SO_(4)^(2-),而针铁矿抑制了甲烷氧化。缺氧条件下甲烷氧化发生的同时,NO_(3)^(-)、SO_(4)^(2-)的浓度显著降低,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Fe(Ⅱ)的浓度显著增加,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优势的甲烷氧化菌为Methylocystis(占总甲烷氧化菌的37.03%)和Methylomicrobium(27.36%)。而在缺氧环境下,好氧甲烷氧化菌Methylomonas(39.60%)和Methylocystis(21.78%)为优势甲烷氧化菌,并且添加NO_(3)^(-)显著促进了Methylobacter(16.25%)的生长,添加SO_(4)^(2-)和Fe(Ⅲ)则显著促进了Methylomonas的生长。网络分析表明50%的核心菌群均参与碳、氮及铁等生物化学循环。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嘉陵江湿地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过程由不同的微生物所驱动,且不同的电子受体对缺氧环境的甲烷氧化潜力及其关键甲烷氧化微生物有显著影响,研究为揭示流域湿地环境中的甲烷氧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借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湿地土壤 甲烷氧化 缺氧条件 电子受体 甲烷氧化微生物
原文传递
高清质谱解析河岸带湿地溶解有机质分子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4
作者 王育来 胡芸芸 +1 位作者 戴波 陈莹莹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83-2993,共11页
河岸带湿地土壤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陆源污染物的迁移和对河流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典型河口冲积岛——崇明岛河岸带湿地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 河岸带湿地土壤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陆源污染物的迁移和对河流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典型河口冲积岛——崇明岛河岸带湿地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技术分析河岸带湿地土壤DOM的分子组成特征,探究河岸带湿地DOM可能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表明:LC-QTOF-MS技术成功地解析了复杂混合物DOM的分子组成特征,其中脂类化合物是崇明岛河岸带湿地土壤DOM的主要组分,占到28.87%~43.87%,其次为蛋白类物质和羰基类化合物,分别占到总DOM的17.46%~36.54%和19.13%~31.28%,最少的是脂肪酸类、糖类和氨基酸类物质,其三者之和仅为12%左右.同时,崇明岛河岸带湿地DOM分子主要来源于河岸带湿地植物光合生产和陆上区域农业面源径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其空间分布受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研究结果为复杂混合物的分子组成解析和河岸带湿地管理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DOM分子组成 河岸土壤 河岸带湿地管理 崇明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