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0
篇文章
<
1
2
…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九五五年春洛阳汉河南县城东区发掘报告
被引量:
39
1
作者
黄展岳
《考古学报》
1956年第4期21-54,132-141+153,共45页
一、引言 1954年春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在洛阳勘察古城,这是继勘察之后的一次发掘工作。发掘分西、中、东三区进行。东区位在洛阳电厂南面、旧军营马路西面,洛潼公路以北;在南北长约300米的壕沟两侧,从及东西宽约60米的...
一、引言 1954年春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在洛阳勘察古城,这是继勘察之后的一次发掘工作。发掘分西、中、东三区进行。东区位在洛阳电厂南面、旧军营马路西面,洛潼公路以北;在南北长约300米的壕沟两侧,从及东西宽约60米的主干线(现为中州路)范围内作重点试掘。因为它是这次发掘地点的最东地区,所以简称"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县
房基
考古学
陶片
东汉
东区
粮食
水井
堆积
出土
原文传递
河南巩县宋陵調查
被引量:
33
2
作者
郭湖生
戚德耀
李容淦
《考古》
1964年第11期564-577,601-602+536-540,共21页
一、綜述宋建国初年,追改祖先四世的坟墓为"陵"。其中僖祖(赵朓)欽陵、順祖(赵珽)康陵、翼祖(赵敬)靖陵均葬幽州,或說葬保州保塞县柳林庄。真宗时,将康陵及靖陵由保州迁至巩洛地区,因所迁塋墓与記載不符,改用一品礼葬于河南县...
一、綜述宋建国初年,追改祖先四世的坟墓为"陵"。其中僖祖(赵朓)欽陵、順祖(赵珽)康陵、翼祖(赵敬)靖陵均葬幽州,或說葬保州保塞县柳林庄。真宗时,将康陵及靖陵由保州迁至巩洛地区,因所迁塋墓与記載不符,改用一品礼葬于河南县(洛阳)。此三陵宋初已不知所在,是否依照帝陵制度营建,还有疑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县
图版
宋代
永昌
永定
西北
永泰
石刻
河南县
制度
原文传递
洛阳西郊一号战国墓发掘记
被引量:
28
3
作者
陈久■
《考古》
1959年第12期653-657,705,共6页
一、前言1957年5月,我们在洛阳小屯村东北,汉河南县城东北城角的外面,发掘了一座比较大的战国墓葬。根据铲探材料,同样的大墓,共有4座,墓道都是南向,位置紧紧毗连。所发掘的是位在最东边的一座,我们编为第一号墓。墓道的末端,正压在汉...
一、前言1957年5月,我们在洛阳小屯村东北,汉河南县城东北城角的外面,发掘了一座比较大的战国墓葬。根据铲探材料,同样的大墓,共有4座,墓道都是南向,位置紧紧毗连。所发掘的是位在最东边的一座,我们编为第一号墓。墓道的末端,正压在汉河南县城北墙下边。此墓东距隋唐东都城西墙约1500米。若从东周城墙的范围来看,墓的位置在城内东北隅。此墓经早期盗掘、扰乱极为严重,墓口刚暴露时,即发现汉代盗坑2处:1处在墓壙北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县
洛阳
长方形
战国墓葬
发掘
二层台
图版
出土
汉代
东北
原文传递
汉代的“亭”“市”陶文
被引量:
27
4
作者
俞伟超
《文物》
1963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传世的汉代陶文中,常常可见到一种"某亭"、"某市"的戳记,如"菑亭"、"临亭"、"(幸夂皿)亭"、"南乡之市"、"荧市"、"东武市"、"曹市"、&qu...
在传世的汉代陶文中,常常可见到一种"某亭"、"某市"的戳记,如"菑亭"、"临亭"、"(幸夂皿)亭"、"南乡之市"、"荧市"、"东武市"、"曹市"、"代市"、"高市"等等;有的则只单印"亭"字、"市"字,或印"都市"二字。近年以来,在很多调查、发掘工作中,又发现许多带有同类戳记的陶器和陶片,如洛阳汉河南县城遗址所出印"河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陶片
陶器
河南县
洛阳
战国
地名
都市
发掘
手工业
原文传递
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
被引量:
22
5
作者
李德芳
宋云涛
+1 位作者
余扶危
叶万松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18-24,共7页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塘沽路南侧发现并清理了二座东汉砖室壁画墓(编号C1M120、C1M121),两墓东西排列,C1M120居东,C1M121居西,相距约15米。墓葬西去约1.5公里为汉河南县城遗址。隋唐东都夹城西城墙正从C1M121顶部穿过,而从C1M12...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塘沽路南侧发现并清理了二座东汉砖室壁画墓(编号C1M120、C1M121),两墓东西排列,C1M120居东,C1M121居西,相距约15米。墓葬西去约1.5公里为汉河南县城遗址。隋唐东都夹城西城墙正从C1M121顶部穿过,而从C1M120东去170米即为隋唐东都宫城西城墙(图一)。两墓均遭盗掘而被破坏,其中C1M121破坏严重,壁画已全部损坏;现将C1M120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洛阳市
河南县
长方形
隋唐
东都
墓葬结构
横栏
遗址
宫城
原文传递
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
被引量:
25
6
作者
陈长安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34-39,共6页
东汉建都於洛阳,故城址是今洛阳市东十六公里的“汉魏故城”,至今城垣尚存。据文献记载,东汉十二陵,除献帝禅陵葬山阳(今河南焦作市)外,其余十一陵均在洛阳。由于历代战乱对洛阳陵园的破坏,加之记载简略等原因,使后人对东汉陵的具体位置...
东汉建都於洛阳,故城址是今洛阳市东十六公里的“汉魏故城”,至今城垣尚存。据文献记载,东汉十二陵,除献帝禅陵葬山阳(今河南焦作市)外,其余十一陵均在洛阳。由于历代战乱对洛阳陵园的破坏,加之记载简略等原因,使后人对东汉陵的具体位置,也就不能确指了。搞清楚东汉帝陵的位置,有利于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本文仅对邙山汉陵的位置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历史研究
文献记载
东观汉记
后汉书
刘秀
墓志
北魏
纪日
河南县
原文传递
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
被引量:
19
7
作者
郭宝钧
《考古》
1956年第1期18-26,4-9,共15页
一、引言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发掘队在洛阳西郊的发掘工作,是1954年春、秋雨季已有的工作的继续。1954年春的洛阳发掘,目标在探查西郊的古城,发现了汉河南县城,其经过略见于"洛阳古城勘察简报"(1955年,考古通讯...
一、引言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发掘队在洛阳西郊的发掘工作,是1954年春、秋雨季已有的工作的继续。1954年春的洛阳发掘,目标在探查西郊的古城,发现了汉河南县城,其经过略见于"洛阳古城勘察简报"(1955年,考古通讯,创刊号)。同年秋季洛阳市拟在涧河至西关之间,修筑一条公路,正穿过汉河南县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郊
房基
考古研究
河南县
古城
平方米
洛阳
水井
加工工具
居住
原文传递
2003年秋季青海省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被引量:
20
8
作者
石爱丽
郑国光
游来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3年10月5—26日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并将结果同该地区前两年的结果以及其他高原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①该地区大气冰核的平均浓度高于往年,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斜率小于该地...
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3年10月5—26日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并将结果同该地区前两年的结果以及其他高原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①该地区大气冰核的平均浓度高于往年,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斜率小于该地区前两年的观测,冰核平均浓度的分布更加趋于集中;②由于霰和高原夜雨的经常出现,降水对冰核浓度有不确定的影响;③冰核平均浓度与气压和湿度分别呈现反相关与正相关趋势;④风对冰核浓度有影响,低温核随风向的变化比高温核大;⑤人类活动对冰核浓度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县
大气冰核
浓度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8年洛阳东干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7
9
《考古》
1959年第10期537-540,589-590,共6页
一1654年春季,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曾在涧河东岸东干沟村附近汉河南县城北墙下发现相当于商代早期的灰坑(考古学报1956年2期)。1956年年末,在东干沟村正北约100米处发掘东周城墙,于56 LGST
关键词
干沟
洛阳
龙山文化
考古学
陶器
发掘简报
大口尊
灰坑
河南县
考古研究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春秋墓
被引量:
18
10
作者
朱亮
张剑
《考古》
1981年第1期24-26,47+102-103,共6页
1975年5月10日,我馆为配合我市郊区营建工程,在汉河南县城的东北角、北距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北城墙约1公里的地方,清理了一座东周墓葬。墓中出土青铜器十余件,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关键词
洛阳
春秋
出土器物
墓葬
图版
随葬器物
出土青铜器
东周王城
长方形
河南县
原文传递
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
被引量:
13
11
作者
阎文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4期86-105,146,共21页
(一)引言隋唐两代的东都,是代表着全国手工业、商业、行政管理和文化的中心.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扩大起来.由于隋、唐帝国东南经济的繁荣,漕运的暢通,东都在手工业、商业、交通上,显示出更为重要.因此,东都的兴废,不仅说明经...
(一)引言隋唐两代的东都,是代表着全国手工业、商业、行政管理和文化的中心.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扩大起来.由于隋、唐帝国东南经济的繁荣,漕运的暢通,东都在手工业、商业、交通上,显示出更为重要.因此,东都的兴废,不仅说明经济的繁荣与衰颓,也关系了隋、唐两代王朝的兴盛和衰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都
隋唐
宫城
都城
北魏
地理形势
永乐大典
手工业
中央集权制
河南县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出土“繁阳之金”剑
被引量:
14
12
作者
赵振华
叶万松
《考古》
1980年第6期488-492,579,共6页
一九七四年四月,洛阳博物馆在配合城市建设工程中清理了一座战国墓葬(编号74C1M4),出土了一柄"繁阳之金"青铜剑和其它文物,现将该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路北侧,北距中州路约二、三百米,亦即东周王...
一九七四年四月,洛阳博物馆在配合城市建设工程中清理了一座战国墓葬(编号74C1M4),出土了一柄"繁阳之金"青铜剑和其它文物,现将该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路北侧,北距中州路约二、三百米,亦即东周王城遗址东城墙西,汉河南县城遗址东郊(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葬
洛阳市
出土
城市建设工程
东周王城
长方形
河南县
青铜剑
博物馆
珍珠
原文传递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中)
被引量:
12
13
作者
余扶危
叶万松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63-269,共7页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从春秋战国迄至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确立、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封建制的确立为我国古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这个时...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从春秋战国迄至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确立、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封建制的确立为我国古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储粮
河南县
成熟阶段
地下仓
春秋战国
农业生产
发展创造
洛阳
常平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
被引量:
11
14
作者
郭宝钧
《考古学报》
1956年第1期11-28,135-144,共28页
1954年春季,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西郊的发掘,主要收获是汉河南县城垣及与汉城有关的遣迹、遗物和墓葬的发现。关于发掘经过,已另有专文报告,本文只叙述涧滨古代文化遗址及汉墓群中的4座墓葬。此处古代文化遗址的发掘,虽只是附带作的,但它...
1954年春季,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西郊的发掘,主要收获是汉河南县城垣及与汉城有关的遣迹、遗物和墓葬的发现。关于发掘经过,已另有专文报告,本文只叙述涧滨古代文化遗址及汉墓群中的4座墓葬。此处古代文化遗址的发掘,虽只是附带作的,但它的发现,已说明了洛阳古文化的开发已远在四、五千年以前,不止始于周汉。至于大型汉墓,均集中在汉河南县城西郊外,活人住址与死人葬地截然分区。汉河南县城下只有周墓或汉代儿童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考古学
形制
陶器
墓葬
出土
文化成分
灰坑
河南县
原文传递
唐代洛阳城坊补考
被引量:
9
15
作者
赵超
《考古》
1987年第9期835-841,共7页
隋统一中国以后,大兴宫室,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座城市规划严整,气魄雄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两座城市的建筑在吸取了汉代以来都城建筑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将城区划分为坊的方法。
关键词
唐墓志
东都洛阳
河南县
唐代
文献记载
京城
复原图
开元
二十年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地名考补——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
被引量:
6
16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王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91,共17页
对隋代东都洛阳的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关于城坊的考订,前贤已多有用功并成就斐然,而对东都洛阳四郊地名的整理,鉴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匮乏,尚待掌握较为充分的出土墓志资料方得展开。新近出版的《隋代墓志铭汇考》,适为本文的研究及撰...
对隋代东都洛阳的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关于城坊的考订,前贤已多有用功并成就斐然,而对东都洛阳四郊地名的整理,鉴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匮乏,尚待掌握较为充分的出土墓志资料方得展开。新近出版的《隋代墓志铭汇考》,适为本文的研究及撰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旨在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并结合传世文献与今人成就,对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的河南与洛阳两县所辖乡、里、村、原、园、桥、山、屯等地名,分门别类,稽考订补,期能继踵前贤,略进一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墓志
洛阳城
河南县
洛阳县
乡
里
村
原
原文传递
河南辉县褚丘出土的商代铜器
被引量:
8
17
作者
齐泰定
《考古》
1965年第5期255-,12,共2页
1952年春,在河南县辉县褚丘村群众发现了一批文物,立即送交了前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新乡市博物馆。这批文物总计二三四件,包括铜卣一、鼎一、觚二、爵二、簋一、弓形饰一和镞二二四件,还有玉鱼二件,大部均较完整,仅簋残碎成十数片...
1952年春,在河南县辉县褚丘村群众发现了一批文物,立即送交了前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新乡市博物馆。这批文物总计二三四件,包括铜卣一、鼎一、觚二、爵二、簋一、弓形饰一和镞二二四件,还有玉鱼二件,大部均较完整,仅簋残碎成十数片,现已修复。 (一)铜器卣通高31.7,口长11.3、宽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河南县
出土
管理委员会
图版
新乡市
商代铜器
河南
辉县
弓形
腹部
原文传递
周都成周考
被引量:
6
18
作者
曲英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7,共7页
周人兴于西土。周武王东进灭商后,为巩固和加强周人对东方的控制,在今河南洛阳之地营建东都,称成周。周平王东迁后,此地又成为周之国都。对此,史书记载是清楚的。然此成周城究竟建于今洛阳之地何处?是否如同一些学者所主张的此地在周代...
周人兴于西土。周武王东进灭商后,为巩固和加强周人对东方的控制,在今河南洛阳之地营建东都,称成周。周平王东迁后,此地又成为周之国都。对此,史书记载是清楚的。然此成周城究竟建于今洛阳之地何处?是否如同一些学者所主张的此地在周代为都者曾有两座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发现的王城城址与成周城有什么关系?成周城的建制情形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周城
洛阳
王城
河南县
史记
周人
战国时期
周武王
西周时期
洛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乃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9,186-187,共8页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张乃翥1977年后,龙门文物保管所收集到后山一带出土的唐代石刻多件,其中有长安三年(703年)安思泰造石刻浮图一躯,以其别致的形体构造和珍贵的纪事刻辞而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1...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张乃翥1977年后,龙门文物保管所收集到后山一带出土的唐代石刻多件,其中有长安三年(703年)安思泰造石刻浮图一躯,以其别致的形体构造和珍贵的纪事刻辞而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1994年秋,龙门西山又出土贞元九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石窟
观世音
敦煌遗卷
陀罗尼经幢
长安
河南县
思泰
石刻文物
东都洛阳
陆上交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
8
20
作者
程永建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3-48,共6页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程永建七十年代以来,洛阳市西工区一带相继出土了几批西汉半两、五铢钱范,质地有石、有陶。现分类介绍并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钱范介绍:(一)半两钱范分母范、子范两种。1.母范:1972年1...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程永建七十年代以来,洛阳市西工区一带相继出土了几批西汉半两、五铢钱范,质地有石、有陶。现分类介绍并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钱范介绍:(一)半两钱范分母范、子范两种。1.母范:1972年12月,洛阳市橡胶厂出土一批半两钱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范
河南县
郡国五铢钱
满城汉墓
洛阳地区
洛阳市
半两钱
小三角
下半月
“五”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九五五年春洛阳汉河南县城东区发掘报告
被引量:
39
1
作者
黄展岳
机构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学报》
1956年第4期21-54,132-141+153,共45页
文摘
一、引言 1954年春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在洛阳勘察古城,这是继勘察之后的一次发掘工作。发掘分西、中、东三区进行。东区位在洛阳电厂南面、旧军营马路西面,洛潼公路以北;在南北长约300米的壕沟两侧,从及东西宽约60米的主干线(现为中州路)范围内作重点试掘。因为它是这次发掘地点的最东地区,所以简称"东区"。
关键词
河南县
房基
考古学
陶片
东汉
东区
粮食
水井
堆积
出土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巩县宋陵調查
被引量:
33
2
作者
郭湖生
戚德耀
李容淦
出处
《考古》
1964年第11期564-577,601-602+536-540,共21页
文摘
一、綜述宋建国初年,追改祖先四世的坟墓为"陵"。其中僖祖(赵朓)欽陵、順祖(赵珽)康陵、翼祖(赵敬)靖陵均葬幽州,或說葬保州保塞县柳林庄。真宗时,将康陵及靖陵由保州迁至巩洛地区,因所迁塋墓与記載不符,改用一品礼葬于河南县(洛阳)。此三陵宋初已不知所在,是否依照帝陵制度营建,还有疑問。
关键词
巩县
图版
宋代
永昌
永定
西北
永泰
石刻
河南县
制度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西郊一号战国墓发掘记
被引量:
28
3
作者
陈久■
机构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出处
《考古》
1959年第12期653-657,705,共6页
文摘
一、前言1957年5月,我们在洛阳小屯村东北,汉河南县城东北城角的外面,发掘了一座比较大的战国墓葬。根据铲探材料,同样的大墓,共有4座,墓道都是南向,位置紧紧毗连。所发掘的是位在最东边的一座,我们编为第一号墓。墓道的末端,正压在汉河南县城北墙下边。此墓东距隋唐东都城西墙约1500米。若从东周城墙的范围来看,墓的位置在城内东北隅。此墓经早期盗掘、扰乱极为严重,墓口刚暴露时,即发现汉代盗坑2处:1处在墓壙北端,
关键词
河南县
洛阳
长方形
战国墓葬
发掘
二层台
图版
出土
汉代
东北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的“亭”“市”陶文
被引量:
27
4
作者
俞伟超
出处
《文物》
1963年第2期34-38,共5页
文摘
在传世的汉代陶文中,常常可见到一种"某亭"、"某市"的戳记,如"菑亭"、"临亭"、"(幸夂皿)亭"、"南乡之市"、"荧市"、"东武市"、"曹市"、"代市"、"高市"等等;有的则只单印"亭"字、"市"字,或印"都市"二字。近年以来,在很多调查、发掘工作中,又发现许多带有同类戳记的陶器和陶片,如洛阳汉河南县城遗址所出印"河亭"
关键词
汉代
陶片
陶器
河南县
洛阳
战国
地名
都市
发掘
手工业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
被引量:
22
5
作者
李德芳
宋云涛
余扶危
叶万松
机构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出处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18-24,共7页
文摘
一九八一年我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塘沽路南侧发现并清理了二座东汉砖室壁画墓(编号C1M120、C1M121),两墓东西排列,C1M120居东,C1M121居西,相距约15米。墓葬西去约1.5公里为汉河南县城遗址。隋唐东都夹城西城墙正从C1M121顶部穿过,而从C1M120东去170米即为隋唐东都宫城西城墙(图一)。两墓均遭盗掘而被破坏,其中C1M121破坏严重,壁画已全部损坏;现将C1M120发掘收获简报如下。
关键词
壁画墓
洛阳市
河南县
长方形
隋唐
东都
墓葬结构
横栏
遗址
宫城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
被引量:
25
6
作者
陈长安
出处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34-39,共6页
文摘
东汉建都於洛阳,故城址是今洛阳市东十六公里的“汉魏故城”,至今城垣尚存。据文献记载,东汉十二陵,除献帝禅陵葬山阳(今河南焦作市)外,其余十一陵均在洛阳。由于历代战乱对洛阳陵园的破坏,加之记载简略等原因,使后人对东汉陵的具体位置,也就不能确指了。搞清楚东汉帝陵的位置,有利于文物考古和历史研究。本文仅对邙山汉陵的位置试作探讨。
关键词
洛阳
历史研究
文献记载
东观汉记
后汉书
刘秀
墓志
北魏
纪日
河南县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
被引量:
19
7
作者
郭宝钧
出处
《考古》
1956年第1期18-26,4-9,共15页
文摘
一、引言1955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发掘队在洛阳西郊的发掘工作,是1954年春、秋雨季已有的工作的继续。1954年春的洛阳发掘,目标在探查西郊的古城,发现了汉河南县城,其经过略见于"洛阳古城勘察简报"(1955年,考古通讯,创刊号)。同年秋季洛阳市拟在涧河至西关之间,修筑一条公路,正穿过汉河南县城。
关键词
西郊
房基
考古研究
河南县
古城
平方米
洛阳
水井
加工工具
居住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2003年秋季青海省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被引量:
20
8
作者
石爱丽
郑国光
游来光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及示范"(2001BA610A-06)资助
文摘
利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3年10月5—26日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进行了观测,并将结果同该地区前两年的结果以及其他高原地区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①该地区大气冰核的平均浓度高于往年,冰核浓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斜率小于该地区前两年的观测,冰核平均浓度的分布更加趋于集中;②由于霰和高原夜雨的经常出现,降水对冰核浓度有不确定的影响;③冰核平均浓度与气压和湿度分别呈现反相关与正相关趋势;④风对冰核浓度有影响,低温核随风向的变化比高温核大;⑤人类活动对冰核浓度也有影响。
关键词
河南县
大气冰核
浓度特征
Keywords
Henan County
ice nucleus in atmosphere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P4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8年洛阳东干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
17
9
机构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出处
《考古》
1959年第10期537-540,589-590,共6页
文摘
一1654年春季,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曾在涧河东岸东干沟村附近汉河南县城北墙下发现相当于商代早期的灰坑(考古学报1956年2期)。1956年年末,在东干沟村正北约100米处发掘东周城墙,于56 LGST
关键词
干沟
洛阳
龙山文化
考古学
陶器
发掘简报
大口尊
灰坑
河南县
考古研究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洛阳春秋墓
被引量:
18
10
作者
朱亮
张剑
机构
洛阳博物馆
出处
《考古》
1981年第1期24-26,47+102-103,共6页
文摘
1975年5月10日,我馆为配合我市郊区营建工程,在汉河南县城的东北角、北距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北城墙约1公里的地方,清理了一座东周墓葬。墓中出土青铜器十余件,现将情况报导如下:
关键词
洛阳
春秋
出土器物
墓葬
图版
随葬器物
出土青铜器
东周王城
长方形
河南县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
被引量:
13
11
作者
阎文儒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4期86-105,146,共21页
文摘
(一)引言隋唐两代的东都,是代表着全国手工业、商业、行政管理和文化的中心.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扩大起来.由于隋、唐帝国东南经济的繁荣,漕运的暢通,东都在手工业、商业、交通上,显示出更为重要.因此,东都的兴废,不仅说明经济的繁荣与衰颓,也关系了隋、唐两代王朝的兴盛和衰亡.
关键词
东都
隋唐
宫城
都城
北魏
地理形势
永乐大典
手工业
中央集权制
河南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洛阳出土“繁阳之金”剑
被引量:
14
12
作者
赵振华
叶万松
机构
洛阳博物馆
出处
《考古》
1980年第6期488-492,579,共6页
文摘
一九七四年四月,洛阳博物馆在配合城市建设工程中清理了一座战国墓葬(编号74C1M4),出土了一柄"繁阳之金"青铜剑和其它文物,现将该墓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凯旋路北侧,北距中州路约二、三百米,亦即东周王城遗址东城墙西,汉河南县城遗址东郊(图一)。
关键词
战国墓葬
洛阳市
出土
城市建设工程
东周王城
长方形
河南县
青铜剑
博物馆
珍珠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中)
被引量:
12
13
作者
余扶危
叶万松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出处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63-269,共7页
文摘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从春秋战国迄至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地下储粮的成熟阶段。这个时期,也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确立、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封建制的确立为我国古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储粮
河南县
成熟阶段
地下仓
春秋战国
农业生产
发展创造
洛阳
常平仓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
被引量:
11
14
作者
郭宝钧
机构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出处
《考古学报》
1956年第1期11-28,135-144,共28页
文摘
1954年春季,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西郊的发掘,主要收获是汉河南县城垣及与汉城有关的遣迹、遗物和墓葬的发现。关于发掘经过,已另有专文报告,本文只叙述涧滨古代文化遗址及汉墓群中的4座墓葬。此处古代文化遗址的发掘,虽只是附带作的,但它的发现,已说明了洛阳古文化的开发已远在四、五千年以前,不止始于周汉。至于大型汉墓,均集中在汉河南县城西郊外,活人住址与死人葬地截然分区。汉河南县城下只有周墓或汉代儿童墓。
关键词
古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考古学
形制
陶器
墓葬
出土
文化成分
灰坑
河南县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洛阳城坊补考
被引量:
9
15
作者
赵超
出处
《考古》
1987年第9期835-841,共7页
文摘
隋统一中国以后,大兴宫室,建筑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座城市规划严整,气魄雄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这两座城市的建筑在吸取了汉代以来都城建筑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将城区划分为坊的方法。
关键词
唐墓志
东都洛阳
河南县
唐代
文献记载
京城
复原图
开元
二十年
城市规划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地名考补——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
被引量:
6
16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王灵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铁一中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91,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隋代墓志铭与隋代历史文化"(项目号:09BZS008)
文摘
对隋代东都洛阳的历史地理研究,特别是关于城坊的考订,前贤已多有用功并成就斐然,而对东都洛阳四郊地名的整理,鉴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匮乏,尚待掌握较为充分的出土墓志资料方得展开。新近出版的《隋代墓志铭汇考》,适为本文的研究及撰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旨在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并结合传世文献与今人成就,对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的河南与洛阳两县所辖乡、里、村、原、园、桥、山、屯等地名,分门别类,稽考订补,期能继踵前贤,略进一程。
关键词
隋代墓志
洛阳城
河南县
洛阳县
乡
里
村
原
Keywords
the epitaphs of Sui Dynasty
Luoyang city (洛阳城)
Henan county (
河南县
)
Luoyang county (洛阳县)
townships
li
village
yuan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辉县褚丘出土的商代铜器
被引量:
8
17
作者
齐泰定
出处
《考古》
1965年第5期255-,12,共2页
文摘
1952年春,在河南县辉县褚丘村群众发现了一批文物,立即送交了前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新乡市博物馆。这批文物总计二三四件,包括铜卣一、鼎一、觚二、爵二、簋一、弓形饰一和镞二二四件,还有玉鱼二件,大部均较完整,仅簋残碎成十数片,现已修复。 (一)铜器卣通高31.7,口长11.3、宽14.
关键词
文物
河南县
出土
管理委员会
图版
新乡市
商代铜器
河南
辉县
弓形
腹部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周都成周考
被引量:
6
18
作者
曲英杰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周人兴于西土。周武王东进灭商后,为巩固和加强周人对东方的控制,在今河南洛阳之地营建东都,称成周。周平王东迁后,此地又成为周之国都。对此,史书记载是清楚的。然此成周城究竟建于今洛阳之地何处?是否如同一些学者所主张的此地在周代为都者曾有两座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发现的王城城址与成周城有什么关系?成周城的建制情形如何?
关键词
成周城
洛阳
王城
河南县
史记
周人
战国时期
周武王
西周时期
洛水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
被引量:
8
19
作者
张乃翥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4-29,186-187,共8页
文摘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张乃翥1977年后,龙门文物保管所收集到后山一带出土的唐代石刻多件,其中有长安三年(703年)安思泰造石刻浮图一躯,以其别致的形体构造和珍贵的纪事刻辞而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1994年秋,龙门西山又出土贞元九年...
关键词
龙门石窟
观世音
敦煌遗卷
陀罗尼经幢
长安
河南县
思泰
石刻文物
东都洛阳
陆上交通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
被引量:
8
20
作者
程永建
出处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3-48,共6页
文摘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程永建七十年代以来,洛阳市西工区一带相继出土了几批西汉半两、五铢钱范,质地有石、有陶。现分类介绍并就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钱范介绍:(一)半两钱范分母范、子范两种。1.母范:1972年12月,洛阳市橡胶厂出土一批半两钱陶...
关键词
钱范
河南县
郡国五铢钱
满城汉墓
洛阳地区
洛阳市
半两钱
小三角
下半月
“五”
分类号
K875.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九五五年春洛阳汉河南县城东区发掘报告
黄展岳
《考古学报》
1956
39
原文传递
2
河南巩县宋陵調查
郭湖生
戚德耀
李容淦
《考古》
1964
33
原文传递
3
洛阳西郊一号战国墓发掘记
陈久■
《考古》
1959
28
原文传递
4
汉代的“亭”“市”陶文
俞伟超
《文物》
1963
27
原文传递
5
洛阳西工东汉壁画墓
李德芳
宋云涛
余扶危
叶万松
《中原文物》
1982
22
原文传递
6
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
陈长安
《中原文物》
1982
25
原文传递
7
洛阳西郊汉代居住遗迹
郭宝钧
《考古》
1956
19
原文传递
8
2003年秋季青海省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石爱丽
郑国光
游来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1958年洛阳东干沟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959
17
原文传递
10
河南洛阳春秋墓
朱亮
张剑
《考古》
1981
18
原文传递
11
隋唐东都城的建筑及其形制
阎文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
13
原文传递
12
河南洛阳出土“繁阳之金”剑
赵振华
叶万松
《考古》
1980
14
原文传递
13
我国古代地下储粮之研究(中)
余扶危
叶万松
《农业考古》
1983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
郭宝钧
《考古学报》
1956
11
原文传递
15
唐代洛阳城坊补考
赵超
《考古》
1987
9
原文传递
16
隋代东都洛阳城四郊地名考补——以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
周晓薇
王其祎
王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6
原文传递
17
河南辉县褚丘出土的商代铜器
齐泰定
《考古》
1965
8
原文传递
18
周都成周考
曲英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跋龙门石窟近藏长安三年、大中六年之幢塔刻石
张乃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洛阳出土几批西汉钱范及有关问题
程永建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4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