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简谈“秧歌”
- 1
-
-
作者
付莉
-
机构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29-130,共2页
-
文摘
"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稻田耕作和农田耕作的劳动生活,是多种民间歌舞的总称,它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汉族地区。
-
关键词
秧歌
地秧歌
东北秧歌
河北秧歌
陕北秧歌
胶州秧歌
-
分类号
J722.211
[艺术—舞蹈]
-
-
题名民间年节仪式与河北秧歌关系分析
- 2
-
-
作者
田丽萍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1,共4页
-
基金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项目
编号W2010Y19
-
文摘
本文通过分析民间年节的历史发展脉络,从仪式角度解释秧歌与年节的关系,说明河北秧歌所呈现出的乡土习俗,进而说明河北民间秧歌年节文化本质,提出保护和传承发展河北民间秧歌,尤应注重民间舞蹈本体意识,并在原生态民间秧歌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
关键词
河北秧歌
民间年节
仪式
-
Keywords
Hebei Yangge
festival
ceremony
-
分类号
J722.211
[艺术—舞蹈]
-
-
题名河北秧歌小戏的文学阐释
- 3
-
-
作者
张培燕
孙燕
-
机构
保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保定学院文学院
-
出处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2-87,共6页
-
文摘
河北秧歌小戏不仅仅是大戏的“过渡”物,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它是地域文化的产物。虽然其文学功能远不及其娱乐功能,但其独特的文学风貌和文化品性是许多大戏不可比拟、不能替代的。
-
关键词
河北秧歌小戏
文学功能
民间艺术
地域文化
-
Keywords
Hebei Yangge Opera
literary function
folk art
regional culture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河北秧歌小戏的表现形态价值谫论
- 4
-
-
作者
刘芳
刘粲
-
机构
河北省保定学院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142,共5页
-
文摘
与京剧等"大戏""大剧种"相较,河北秧歌小戏实可谓"小","小"便意味着情节简单、语言直白、结构粗糙、喜感有余美感不足等等。秧歌小戏长期处于默默无闻的地位,甚至完全被人们忽略和排斥。但是,秧歌小戏在大戏的阴影下长久地存活并不断散发出自身的魅力,自有不依赖于大戏、本戏的特殊形态和价值,在戏曲演进过程中,它不但对大戏、本戏的形成具有"过渡"作用,更有其自身的价值——文学的、审美的、民俗的和文化的,这是大戏、本戏无法替代也不能替代的。
-
关键词
河北秧歌小戏
形态
价值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基于田野调查的昌黎地秧歌创新实践再研究
- 5
-
-
作者
王泓方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
基金
项目名称:基于田野调查下的河北昌黎地秧歌创新实践再研究(项目编号:202310094024),立项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
文摘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价值意义。当今历史条件下国家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激发年轻人对优秀文化创新实践再研究的工作热情,为昌黎地秧歌与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
-
关键词
河北昌黎地秧歌
田野调查分析
创新
实践
-
分类号
J722.211
[艺术—舞蹈]
-
-
题名论河北地秧歌的民俗文化特征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田丽萍
-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4年第2期24-24,共1页
-
基金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基金项目:S2013Y24
-
文摘
河北地秧歌文化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民俗文化。因此,研究河北地秧歌的民俗文化特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河北地秧歌,弘扬河北民间秧歌文化精神,突出河北地域特色,发展河北民间民俗文化,以此带动河北民间文化的建设,为当今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关键词
河北地秧歌
民俗文化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