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泥河湾“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分类地位的再思考(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富田幸光 金昌柱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7-303,共7页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 chizolagus Radulesco et Samson,1967)两属。近年,在中国安徽淮南...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 chizolagus Radulesco et Samson,1967)两属。近年,在中国安徽淮南大居山新生代晚期不同时代的洞穴、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数量颇多的上新五褶兔的材料。笔者在研究大居山新洞早上新世的上新五褶兔时, 将其与欧亚大陆该属内的已知种和三裂齿兔的各种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产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稻地组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Cai,1989被指定为上新五褶兔值得商榷。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材料仅有1枚p3(GMC V 2008-1)和两枚中间颊齿(p4 或ml,GMC V 2008-2及m2,V 2008-3)。正型标本p3的中前褶沟(AR)中央、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后壁釉质层具有小褶曲,这些形态确实与上新五褶兔的特征有些相似。但褶曲的发育程度明显比上新五褶兔的弱;另外,其齿冠舌侧后缘向后内突出,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较平直并近与齿纵轴垂直,后外褶沟与后内褶沟深度相近等而与上新五褶兔也有所不同。褶沟的釉质层在两枚中间颊齿中较平直,与上新五褶兔显然也有较大的区别。就该p3而言,可以认为它属于一枚釉质构造极简单的上新五褶兔的前臼齿,也可以认为是釉质构造很复杂的三裂齿兔的p3。研究表明,在上新五褶兔和三裂齿兔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其颊齿褶沟釉质层的构造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向。作为上新世较晚期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p3,指定为上新五褶兔显然有悖于该属釉质构造在地史中越来越复杂的演化事实,而指定为三裂齿兔则正好与该属釉质构造的演化趋势相符(Averianov and Tesakov,1997)。另外,从共生动物群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看,安徽淮南发现的上新五褶兔与大量现代东洋界特有的类型共生(如Tupai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泥河 晚上新世 稻地动物群 上新五褶兔 三裂齿兔
下载PDF
记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亚科(Arvicolinae)和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五新种(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绍华 张颖奇 崔宁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8-324,共17页
泥河湾盆地因产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众多的旧石器地点而久负盛名。为弄清盆地地层的年代范围,近年开展了包括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主要分歧在于对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表现在... 泥河湾盆地因产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众多的旧石器地点而久负盛名。为弄清盆地地层的年代范围,近年开展了包括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孢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目前主要分歧在于对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表现在生物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不一致。新种化石材料即是从甄选的典型剖面中采集的。䶄亚科和鼢鼠亚科由于演化趋势明显并且容易量化、演化速率快,对晚新生代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鉴于此,对产自泥河湾盆地的䶄亚科三个新种(泥河湾模鼠Mimomys nihewanensis sp.nov.、简齿松田鼠Pitymys simplicidens sp.nov.、前中华波尔索地鼠Borsodia prechinensis sp.nov.)及鼢鼠亚科两个新种(稻地上新鼢鼠Pliosiphneus daodiensis sp.nov.、铺路上新鼢鼠P.puluensis sp.nov.)进行了简要记述,以期对泥河湾盆地生物地层学框架的建立有所帮助,并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为泥河湾层的年代学认识提供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泥河 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䶄亚科 鼢鼠亚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