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城麹氏的活动及其族属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宗维 《兰州学刊》 1986年第5期63-69,共7页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 金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大行李息督建。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取陇西、天水、张掖各二县于金城设金城郡。宣帝神爵后郡治移至允吾,辖湟水流域诸县。本文所说的金城,既包括金城县,也包括郡属的某些县,所指麴氏,就是在这里兴起的。 一、高昌麴氏王国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高昌王马儒遣使入贡于魏,要求内徙,魏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处儒众。当地群众留恋故土,不愿东迁,遂杀儒而立右长史麴嘉为王,建立高昌麴氏王国。麴氏王朝历十一主一百四十四年,至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为唐统一。在南北朝动乱年代里,麴氏建立政权,承袭北凉制度,管辖吐鲁番至焉耆一带地区,对安定西北边疆地区,维护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生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属 唐统一 高昌国 金城县 唐贞观 建立政权 元狩 遣使 允吾
下载PDF
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占鳌 《发展》 2015年第3期56-58,共3页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的河湟一带)为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1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北凉(397-439年)五个割据政权所统治,史称"五凉时期"。在五凉政权统治的长达100多年中,河西地...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的河湟一带)为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1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北凉(397-439年)五个割据政权所统治,史称"五凉时期"。在五凉政权统治的长达100多年中,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南凉 割据政权 经济发展 十六国时期 甘肃河西 秃发乌孤 李暠 张轨
下载PDF
北凉沮渠氏与佛教写经——兼谈公元5世纪中期南北书风的差异及“北凉体” 被引量:2
3
作者 毛秋瑾 《中国书画》 2008年第11期63-65,共3页
佛教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敦煌是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最初传入时,出于弘法的需要,佛经的翻译和抄写是最主要的佛事活动之一。从东汉末开始就有西域高僧来到中国,从事佛典翻译工作。西晋时期敦煌本地也出现了得道高僧竺法护... 佛教在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敦煌是最早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最初传入时,出于弘法的需要,佛经的翻译和抄写是最主要的佛事活动之一。从东汉末开始就有西域高僧来到中国,从事佛典翻译工作。西晋时期敦煌本地也出现了得道高僧竺法护,他一生译经写经孜孜不倦,被称为"敦煌菩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风 写经 敦煌菩萨 竺法护 敦煌本 佛事活动 大且 译经 弘法
下载PDF
十六国时代河西的局势变化和文化进步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以武 《兰州学刊》 1988年第5期80-84,共5页
西晋末年,司马氏政权内部矛盾重重,诸王兴兵作乱,酿成“八王之乱”的严重局面,王朝出现了倾覆的危机。接着,屯兵北部边境的匈奴、鲜卑族贵族乘机率军南下,先后烧掠洛阳、长安,史称永嘉、建兴之乱。西晋王朝在内乱外祸的接连打击下,终于... 西晋末年,司马氏政权内部矛盾重重,诸王兴兵作乱,酿成“八王之乱”的严重局面,王朝出现了倾覆的危机。接着,屯兵北部边境的匈奴、鲜卑族贵族乘机率军南下,先后烧掠洛阳、长安,史称永嘉、建兴之乱。西晋王朝在内乱外祸的接连打击下,终于灭亡了。北方土族纷纷渡江南下,在江左的司马氏王室被拥立上台,建立了东晋王朝。整个北方则处在战火弥漫、干戈不息的混乱局势下,匈奴、鲜卑、氐、羌、羯等少数族贵族和汉族人土先后称雄立国,建立过十六个割据政权,简称十六国。后来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割据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末 前凉 司马氏 鲜卑族 江左 割据政权 秃发利鹿孤 晋书 张轨
下载PDF
简析十六国时代河西成为北中国文化中心的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以武 《社科纵横》 1991年第5期38-40,共3页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内乱外祸迭至,司马氏被迫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而在北中国,匈奴、氏、羯、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族贵族和汉族人士乘机纷纷立国,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有五个凉国政权主要在今甘肃河西走...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内乱外祸迭至,司马氏被迫南迁,在江南建立了东晋政权。而在北中国,匈奴、氏、羯、羌、鲜卑等五个少数族贵族和汉族人士乘机纷纷立国,先后出现了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六国。十六国中有五个凉国政权主要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前后立国称雄。这五个凉国是:汉族张氏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氏族吕氏建立的后凉(公元386—401年),鲜卑族秃发氏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氏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1年),匈奴族卢水胡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公元397—439年)。我们把这五个凉国统称为“五凉”,把这个时期简称为五凉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末 匈奴族 鲜卑族 文化中心 甘肃河西走廊 割据政权 司马氏 永嘉之乱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一部填补空白的史学专著——《五凉史略》简介
6
作者 史伦 《社科纵横》 1989年第1期70-71,共2页
“五凉”是指十六国时期以“凉”为国号的五个政权,即由汉族人张轨所建的前凉、由氏人吕氏所建的后凉、由鲜卑秃发氏所建的南凉,以及由汉族李氏所建的西凉和匈奴沮渠氏所建立的北凉。这五个政权的存在,不仅对本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 “五凉”是指十六国时期以“凉”为国号的五个政权,即由汉族人张轨所建的前凉、由氏人吕氏所建的后凉、由鲜卑秃发氏所建的南凉,以及由汉族李氏所建的西凉和匈奴沮渠氏所建立的北凉。这五个政权的存在,不仅对本地的经济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对当时西北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由于此,五凉历史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还没有一部系统研究五凉史的专著,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缺憾。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凉史略 十六国时期 前凉 张轨 经济开发 所建 南凉 甘肃人民出版社 秃发
下载PDF
承陽三年《菩薩懺悔文》及其相關問題
7
作者 王振芬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1期467-477,共11页
在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漢文佛經殘片中,現發現已知唯一寫有年款的是大册20.1467第22頁01號的一件,它在相當於尾題的位置有經名和紀年的殘款,分别爲'承陽三年'和'菩薩懺悔'(圖1)。這些内容的發現,爲研究考... 在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漢文佛經殘片中,現發現已知唯一寫有年款的是大册20.1467第22頁01號的一件,它在相當於尾題的位置有經名和紀年的殘款,分别爲'承陽三年'和'菩薩懺悔'(圖1)。這些内容的發現,爲研究考訂沮渠氏北涼的歷史紀年和與之相關的《菩薩善戒經》的翻譯情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經名 善戒 菩薩 新疆 承陽 北涼 博物
下载PDF
敦煌大族、名士與北涼王國——兼論五涼後期儒學從大族到名士的轉變
8
作者 馮培紅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5年第1期233-244,共12页
北涼分爲兩個歷史階段,前期由漢人段業執政,爲時甚暫(397—401年);後期爲盧水胡人沮渠蒙遜父子所取代,統治長達六十年(401—460年)~〔1〕。段業執政時,敦煌先是歸屬於北涼版圖,但實力頗强的敦煌大族卻謀求獨立,很快便擺脱了段業的統治,... 北涼分爲兩個歷史階段,前期由漢人段業執政,爲時甚暫(397—401年);後期爲盧水胡人沮渠蒙遜父子所取代,統治長達六十年(401—460年)~〔1〕。段業執政時,敦煌先是歸屬於北涼版圖,但實力頗强的敦煌大族卻謀求獨立,很快便擺脱了段業的統治,擁戴李暠在敦煌建立了西涼政權。不久,段業爲沮渠蒙遜所弑。在北涼、西涼對峙時期,405年李暠曾將大批敦煌民衆東遷到西涼新都酒泉及其周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北涼 酒泉 段業 名士
下载PDF
略论沮渠北凉政权的兴衰
9
作者 王迎喜 尹伟先 《河西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北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割据政权之一。其最盛时的疆域“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秦州于张掖;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它雄据河西的四十三年间(从397——439年),发展经济、崇尚文教,对开发河西作出了... 北凉政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北割据政权之一。其最盛时的疆域“西控西域、东尽河湟,尝置沙州于酒泉、秦州于张掖;而凉州仍治姑臧,前凉旧壤,几奄有之矣”。它雄据河西的四十三年间(从397——439年),发展经济、崇尚文教,对开发河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对北凉经营河西的情况论述如下。沮渠北凉政权为张掖卢水胡人所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胡十六国 姑臧 前凉 割据政权 南凉 秃发利鹿孤 遣使 窦融 永嘉之乱
下载PDF
南北朝沮渠氏茂虔与牧犍名字译音问题--兼谈俄藏“揖王入高昌城事”文本的来源
10
作者 王素 《西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187,共5页
河西北凉政权创业主沮渠蒙逊死后,第三子继位,其名,南朝正史皆作“茂虔”,北朝正史皆作“牧犍”,有着严格界限,说明各有不同语言背景和史料来源。按《广韵》:“虔”与“犍”皆为渠焉切,平声仙韵,只是译字不同,不存在译音问题。而“茂”... 河西北凉政权创业主沮渠蒙逊死后,第三子继位,其名,南朝正史皆作“茂虔”,北朝正史皆作“牧犍”,有着严格界限,说明各有不同语言背景和史料来源。按《广韵》:“虔”与“犍”皆为渠焉切,平声仙韵,只是译字不同,不存在译音问题。而“茂”与“牧”:前为莫候切,去声候韵;后为莫六切,入声屋韵。声、韵完全不同。根据清与民国古音学理论,可以断定:南朝作“茂”是变化的中古音,北朝作“牧”是继承的上古音。俄藏吐鲁番出土“揖王入高昌城事”文书,记蒙逊继位者之名作“茂虔”,说明该文书的原始文本来源于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逊 茂虔 牧犍 中古音 上古音
原文传递
五凉政权与西域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守志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73-82,共10页
汉代对西域的大规模开发热潮,随着汉帝国的瓦解而渐趋冷落。到了所谓“五胡+六国”时期,中原丧乱,风起云扰,河西地区五凉兴替,旋生旋灭。五凉政权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大都注意了向西域开拓自己的势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五凉政权统治下... 汉代对西域的大规模开发热潮,随着汉帝国的瓦解而渐趋冷落。到了所谓“五胡+六国”时期,中原丧乱,风起云扰,河西地区五凉兴替,旋生旋灭。五凉政权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大都注意了向西域开拓自己的势力,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五凉政权统治下的河西走廊上频繁地进行着。“天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玉门关连接着“天之奥区”,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传 十六国春秋辑补 汉帝国 戊己校尉 高昌国 河西地区 安周 无讳 沙州刺史 柔然
下载PDF
北魏至唐沮渠氏踪迹钩沉——以墓志碑刻、西域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艳桐 冯培红(指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6,214,共11页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率众东迁,从《故凉州武威太守沮渠愍之墓志》、《隋伊穆及妻沮渠氏墓志》和《奉先观老君像碑》可知,中原沮渠氏后裔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且仍以“泸水沮渠”自居。其中,沮渠愍为沮渠蒙逊世... 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率众东迁,从《故凉州武威太守沮渠愍之墓志》、《隋伊穆及妻沮渠氏墓志》和《奉先观老君像碑》可知,中原沮渠氏后裔一直延续至隋唐时期,且仍以“泸水沮渠”自居。其中,沮渠愍为沮渠蒙逊世子沮渠菩提后代。沮渠后裔居住地以洛阳为主。442年沮渠无讳西迁至吐鲁番建立高昌北凉政权,后被柔然所灭,北凉王族沮渠氏变为平民融入到西域多民族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 北魏 吐鲁番 西域
原文传递
十六国时期敦煌的政治状况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聚宝 《兰州学刊》 1987年第3期80-86,共7页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篡魏建立西晋王朝,国家得到了短暂统一和安定。但是,司马氏家族是世族的代表,腐朽之极,相互争夺权利,很快又导演了“八王之乱”的丑剧,使中国重陷于混战割据的状况。这时,中国北方各少数...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篡魏建立西晋王朝,国家得到了短暂统一和安定。但是,司马氏家族是世族的代表,腐朽之极,相互争夺权利,很快又导演了“八王之乱”的丑剧,使中国重陷于混战割据的状况。这时,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中纷纷建立政权。偏远的河西也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敦煌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的版图,在频繁的改朝换代和豪族的左右之下,走过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程。本文试图对敦煌这段历史上的政治状况作一概述,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前凉 政治状况 建立政权 蒙逊 张轨 司马炎 太府参军 唐儿 州刺史
下载PDF
十六国后期秃发氏、沮渠氏部族的崛起与建国
14
作者 魏军刚 《中国边疆学》 2023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十六国后期,河西鲜卑秃发氏、卢水胡沮渠氏发展崛起乃至建国,是前凉末年以来河西胡族发展的结果,但又直接受到后凉统治政策的影响。后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统治者在对待卢水胡沮渠氏、鲜卑秃发氏的政治态度上有所区别,这使得他们在各自... 十六国后期,河西鲜卑秃发氏、卢水胡沮渠氏发展崛起乃至建国,是前凉末年以来河西胡族发展的结果,但又直接受到后凉统治政策的影响。后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统治者在对待卢水胡沮渠氏、鲜卑秃发氏的政治态度上有所区别,这使得他们在各自发展壮大和建国过程中选择完全不同的道路。沮渠氏家族通过任官等方式直接参与后凉政权,迅速完成自身封建化进程,从而奠定北凉建国的政治基础。秃发氏家族因政治上相对疏离吕氏,在后凉羁縻体制下,利用血缘纽带关系通过军事手段完成了部族力量的凝聚,进而完成南凉建国的政治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时代 鲜卑秃发氏 卢水胡 建国道路
下载PDF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考释
15
作者 魏军刚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88,共7页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补充了北凉设平远将军、驸马都尉、永安侯等官爵名号和建康、昌松二郡太守信息,证明了北凉在地方设昌松郡、永安县、西安郡万岁县等,修正了学界长期认为北凉永安县即永平县之观点,纠正了学者考证万岁县隶属西郡的结...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补充了北凉设平远将军、驸马都尉、永安侯等官爵名号和建康、昌松二郡太守信息,证明了北凉在地方设昌松郡、永安县、西安郡万岁县等,修正了学界长期认为北凉永安县即永平县之观点,纠正了学者考证万岁县隶属西郡的结论,解决了北凉西安郡领县不可考的问题。北凉灭亡,志主沮渠树舄、谢过酋念夫妇被迁往北魏平城。谢过酋念因受沮渠氏牵连被杀,先于妻子而亡。沮渠树舄则为幸存者,最后寿终正寝,死后葬于平城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舄 墓志 北凉制度 政治境遇
下载PDF
《北魏张略墓志》考释——兼补北凉沮渠无讳流亡河西史事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艳桐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北魏张略墓志》揭示了张略与北凉沮渠无讳的亲从关系,可以补充无讳在439-442年辗转河西时期设置了都摄留府,以张略暂领征西将军府事。张略作为无讳嫡系在441年酒泉城破后被俘入魏,安置于代北。张略曾任金昌、白土二县县令,对确定北凉... 《北魏张略墓志》揭示了张略与北凉沮渠无讳的亲从关系,可以补充无讳在439-442年辗转河西时期设置了都摄留府,以张略暂领征西将军府事。张略作为无讳嫡系在441年酒泉城破后被俘入魏,安置于代北。张略曾任金昌、白土二县县令,对确定北凉河湟地区的疆域有重要意义。其仕宦经历可补充北凉曾置东宫记室主簿、尚书民部郎、散号将军凌江将军等职官。其所任"千人军将"说明河西北凉时期已采用"军-幢"制作为基层军事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略 北凉 无讳 河西
下载PDF
卢水胡源起考论
17
作者 赵向群 方高峰 《简牍学研究》 1997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卢水胡是魏晋时期活跃于北方社会的诸多'羌胡'部族之一,分布地极广,留下许多事迹。现一般认为,它是匈奴的一支,原因是《晋书》卷一百二十九《沮渠蒙逊载记》有这样的记载:'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 卢水胡是魏晋时期活跃于北方社会的诸多'羌胡'部族之一,分布地极广,留下许多事迹。现一般认为,它是匈奴的一支,原因是《晋书》卷一百二十九《沮渠蒙逊载记》有这样的记载:'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但也有说其杂染羌族血缘和习俗,亦胡亦羌,非胡非羌,属'杂胡'之一种的。原因是《宋书》卷九十八《氐胡传》有这样的记载:'大且渠蒙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人 蒙逊 大且 羌胡 《晋书》 属国都尉 张掖属国 《宋书》 窦融
原文传递
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盖金伟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7,共9页
关于高昌王国的最初成立时间,迄今有两种基本说法,即“460年说”和“442年说”。两说的分歧在于对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理解,其根源可能在于对有关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考古资料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魏... 关于高昌王国的最初成立时间,迄今有两种基本说法,即“460年说”和“442年说”。两说的分歧在于对沮渠氏高昌政权性质的不同理解,而之所以出现不同理解,其根源可能在于对有关传世文献和吐鲁番出土考古资料的不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魏书》中的西域观念对研究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政权 性质
下载PDF
北凉沮渠氏族源考辨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秀英 《西夏研究》 2016年第3期97-103,共7页
十六国时期的卢水胡沮渠蒙逊与其子沮渠无讳先后在河西与高昌建立了政权。学界关于其沮渠氏族属说法不一。依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学著述考察,卢水胡居地为河西走廊,再结合其他民族史资料记载与分析,沮渠氏祖先是属于匈奴之部下,身居高官&qu... 十六国时期的卢水胡沮渠蒙逊与其子沮渠无讳先后在河西与高昌建立了政权。学界关于其沮渠氏族属说法不一。依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学著述考察,卢水胡居地为河西走廊,再结合其他民族史资料记载与分析,沮渠氏祖先是属于匈奴之部下,身居高官"且渠"之位,后就以此官位称呼其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属 卢水胡
下载PDF
维吾尔族先祖——姑师(车师)、乌古斯、高车辨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北海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1-51,40,共12页
本文认为姑师(车师)族就是乌古斯族、高车族,也就是后来的乌纥、乌护。他们使用的是突厥语,属突厥语族。维吾尔族的先祖—姑师(车师)族,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同化、融合了许多当地和西迁而来的其它民族的人民。文章最后对公元840年回鹘西... 本文认为姑师(车师)族就是乌古斯族、高车族,也就是后来的乌纥、乌护。他们使用的是突厥语,属突厥语族。维吾尔族的先祖—姑师(车师)族,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同化、融合了许多当地和西迁而来的其它民族的人民。文章最后对公元840年回鹘西迁的人数及当时在西域地区原有土著居民的人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古斯 姑师 西域地区 突厥语 西域传 西迁 无讳 卑陆 鲜卑人 乌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