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沦陷时期上海的保甲制度 |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0
|
|
2
|
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 |
李道新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3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以北京上海文学为中心 |
张泉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4
|
上海沦陷期间戏剧文学管窥 |
柯灵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6
|
|
5
|
苏青论 |
胡凌芝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3
|
|
6
|
在“古老的记忆”与现代体验之间——沦陷时期的张爱玲及其小说艺术 |
范智红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3
|
|
7
|
《春江遗恨》的是是非非与沦陷时期的中国电影 |
毕克伟
刘宇清(译) 毕克伟(校)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8
|
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1937—1945) |
袁一丹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9
|
沦陷区文学鸟瞰 |
黄万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6
|
|
10
|
沦陷时期南京社会的基层控制 |
朱宝琴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1
|
沦陷时期日军对吴江的粮食掠夺 |
周德华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2
|
要填补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空白——以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为例 |
张毓茂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3 |
6
|
|
13
|
沦陷时期的上海工运 |
黄美真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7
|
|
14
|
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史料建设的圆满终结──《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评介 |
张泉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5
|
抗战时期的上海演剧 |
傅谨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6
|
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开办始末 |
徐婉玲
|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7
|
地下作坊造就历史之最——波兰沦陷时期的“闪电”冲锋枪 |
唐向辉
陈巍
|
《轻兵器》
|
2024 |
0 |
|
18
|
沦陷时期华北电影公司在北平的电影活动研究 |
黄伟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9
|
沦陷时期的天津商会 |
宋美云
|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20
|
虚妄的“国家电影”--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政策与制片的分裂性 |
尹鹏飞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