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2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沦陷区的言说环境——以北京上海文学为中心 |
张泉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3
|
1940年代前期的华北蝗灾与社会动员--以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与沦陷区为例 |
张同乐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7
|
|
4
|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 |
陈言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5
|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法币流动 |
齐春风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6
|
欧美学者对抗战时期中国沦陷区的研究 |
王克文
|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2
|
|
7
|
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40年代沦陷区散文概论 |
谢茂松
叶彤
钱理群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0
|
|
8
|
“反传奇的传奇”及其他——论张爱玲叙事艺术的成就与限度 |
解志熙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9
|
抗战时期沦陷区城市青年的生存与心态——以北平、上海两位青年的日记为例 |
李秉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0
|
汪伪奴化教育政策述论 |
曹必宏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1
|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经济关系 |
齐春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2
|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的粮食走私活动 |
齐春风
姜洪峰
|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3
|
如何评判沦陷时期的南京民间社会——“抗争”与“灰色地带以外”的视角 |
张福运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4
|
抗战期间《新民主主义论》在沦陷区和国统区的传播及反响 |
程美东
裴植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5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争夺沦陷区教育权的斗争——以南京及周边地区为研究中心 |
沈岚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6
|
汪伪的留日学生教育 |
周孜正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17
|
毁誉浮沉六十载——苏青研究述评 |
程亚丽
|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5
|
|
18
|
殖民话语的裂痕与东北沦陷时期戏剧的存在态势 |
逄增玉
孙晓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9
|
沦陷时期南京的人口变迁和市民生活 |
李沛霖
经盛鸿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20
|
抗日战争中沦陷区青年学生投奔大后方的回顾 |
张振鹍
|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