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f-monitor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 containing carbon fillers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少鹏 刘小明 +1 位作者 叶群山 李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2期512-516,共5页
A new novel function materials, structure self-monitoring asphalt-based composite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ould change under cycl... A new novel function materials, structure self-monitoring asphalt-based composite was intro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ould change under cyclic loading and vehicle loading action. The resistance change of conductive asphalt-based composites was aro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its interior structure. When the fatigue failure was studied, the larger cracks cut the continuous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h and the electron is difficult to overcome the potential barrier of gap.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slight deformation and microcrack may be recovered due to the viscoelasticity character of asphalt, which leads to some cracks close again, the output resistance changes a little. But with the shear process performs continuously, the cracks become larger and larger, which would cut the conductive path and block off the transition of electrons, and if the cracks are large enough, the pitch-matrix composites containing carbon fillers will lose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unction. When the rutting failure was studied, the flowage of conductive substance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substance due to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and conductive path decreasing. The decrease of electron volume contribute to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and large stone aggregate prevent the electron from transiting. In a word, the variation of output resistance is aro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interior structure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复合材料 结构自监测材料 导电性 电阻 碳填料
下载PDF
多孔集料沥青基复合材料的隔热功能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振军 王宇 +1 位作者 蒋玮 肖晶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7-830,共4页
为有效减轻车辙深度,掺加多孔玄武岩集料和粉煤灰漂珠,采用"三步"成型工艺制备沥青基复合材料,测试其路用性能,利用光照法研究其隔热功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沥青胶浆与集料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加多孔集料后复合... 为有效减轻车辙深度,掺加多孔玄武岩集料和粉煤灰漂珠,采用"三步"成型工艺制备沥青基复合材料,测试其路用性能,利用光照法研究其隔热功能,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沥青胶浆与集料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加多孔集料后复合材料路用性能满足相关要求;随粉煤灰漂珠和多孔玄武岩集料体积分数增加,抗压强度、动稳定度和浸水残留稳定度等路用性能先下降后升高;多孔玄武岩集料有利于抗滑性能提高。多孔集料有效阻止热量传递;照射时间为120min时,多孔集料与普通集料复合材料的中部和底部温度差分别达到13和16℃。与普通集料复合材料相比,多孔集料复合材料胶浆与集料界面区结构致密,沥青胶浆较好地粘附于多孔集料表面,空隙等缺陷较少,阻隔热量传递,降低内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玄武岩集料 粉煤灰漂珠 沥青复合材料 隔热功能
下载PDF
环氧沥青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晏永 封基良 +1 位作者 郭荣鑫 熊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44,共3页
环氧沥青作为高性能路面材料引进国内已有十余年,在环氧沥青的国产化过程中,环氧沥青的相容性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解决环氧沥青相容性的相关方法进行总结,比较相关方法的效果,并对相关方法的机理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学... 环氧沥青作为高性能路面材料引进国内已有十余年,在环氧沥青的国产化过程中,环氧沥青的相容性一直是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对解决环氧沥青相容性的相关方法进行总结,比较相关方法的效果,并对相关方法的机理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环氧沥青相容性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沥青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相容性
下载PDF
纳米改性沥青基材料功能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唐逸珺 康杰分 +6 位作者 庞来学 孙华东 甘旺 孙鑫 王贵泽 杜杼桁 丁永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36-246,共11页
现代智慧化道路的建设对道路材料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为推动路面材料的多功能化发展,学者们广泛研究新能源材料与传统路面材料的协同使用并实施推广。纳米颗粒以其独特的力学、热学、电学以及光磁学等功能,可改善沥青基材料的微观结构... 现代智慧化道路的建设对道路材料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为推动路面材料的多功能化发展,学者们广泛研究新能源材料与传统路面材料的协同使用并实施推广。纳米颗粒以其独特的力学、热学、电学以及光磁学等功能,可改善沥青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宏观力学性能、流变性能、高低温性能,同时赋予其光催化、导电性、自愈合等功能特性。从纳米材料对沥青基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入手,比较与分析了不同纳米材料特性、混合工艺、分散行为等因素对沥青基材料功能化改性的影响;从材料层面深入剖析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提出了多功能协同作用的理念,为推动现代智能化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功能化 沥青复合材料 智能化道路
下载PDF
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董静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 对采用液相浸渍 -碳化工艺、在不同碳化压力条件下 (0 .1MPa、40MPa、80MPa和 10 0MPa)制备的 2D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致密规律进行了研究 ,发现制件密度与浸渍 -碳化工艺循环次数联系 ,并提出了复合材料密度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 ,该表达式可以用来对复合材料制件的密度进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规律 密度 C/C复合材料 沥青复合材料 液相浸渍-碳化
下载PDF
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孙国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采用新型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制备出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从数学上分析了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基... 采用新型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制备出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焦炭颗粒的平均细度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从数学上分析了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焦炭颗粒平均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沥青焦的平均细度由44.2目增加到206.3目,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和抗压强度可从1.28 g/cm3和10.1MPa增加到1.77 g/cm3和55.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复合材料 焦炭颗粒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平均细度 抗压强度 密度
下载PDF
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新型制备工艺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薛晖 李克智 石振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高温模压工艺是由模压成型工艺演绎而来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但在制备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时,该工艺明显存在着装备投资大、模压压力低和工艺实用性差的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即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简称MSC... 高温模压工艺是由模压成型工艺演绎而来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但在制备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时,该工艺明显存在着装备投资大、模压压力低和工艺实用性差的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即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简称MSCT工艺) .为了验证MSCT工艺的突出优点,分别利用MSCT工艺和模压工艺制备了沥青基炭复合材料,并就其组织结构、体积密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CT工艺制备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比模压工艺制备的要致密的多,从而使前者的体积密度( 1 .77g/cm3 )和抗压强度( 32 .5 MPa)分别比后者提高了2 8.3%和1 44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复合材料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体积密度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各向异性性质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王兰英 史小红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CRPCC)。研究了焦炭颗粒的种类对CRPCC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沥青焦Ⅰ的颗粒形状系条状或棒状,故用其制备的CR... 采用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CRPCC)。研究了焦炭颗粒的种类对CRPCC材料的力学各向异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沥青焦Ⅰ的颗粒形状系条状或棒状,故用其制备的CRPCC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且各向异性系数高达25%;而沥青焦Ⅱ和冶金焦的颗粒形状为多角形或准球形,故用它们制备的CRPCC材料基本上都是各向同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复合材料 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 各向异性系数
下载PDF
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王闯 张东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9-564,共6页
采用普通液压机和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与抗... 采用普通液压机和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增大模压压力,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随之明显增加;继续增大模压压力,体积密度仍然呈上升趋势,但抗压强度却突然下降;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越高,其抗压强度未必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复合材料 焦炭颗粒 模压压力 抗压性能 体积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