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沟道流域产沙过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永宗 《地理研究》 1983年第1期35-47,共13页
黄土高原的主要产沙地区是河口镇至龙门黄河干流两侧和泾、洛、渭河中上游,产沙时间集中 7—9月或一、二次暴雨期。流域产沙量与河道断面输沙量基本一致。产沙最与降雨量加径流深组合因子成正比相关,并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坡度超过25—28... 黄土高原的主要产沙地区是河口镇至龙门黄河干流两侧和泾、洛、渭河中上游,产沙时间集中 7—9月或一、二次暴雨期。流域产沙量与河道断面输沙量基本一致。产沙最与降雨量加径流深组合因子成正比相关,并随坡度增大而增加,坡度超过25—28度水流面蚀强度减弱。砂黄土的可蚀性最大,黄土其次,粘黄土最小。灌木林的防蚀效果最好。近三十年来黄土高原的产沙量进一步增加,其中由人类活动而增加的沙量约占黄河平均输沙量的23~35%。 沟道流域的产沙过程具有垂直分带规律。沟间地以细沟侵蚀产沙为主,沟谷地是水力、重力和洞穴侵蚀综合作用的场所。黄土丘陵区沟谷地的产沙量此沟间地大59.0%左右;黄土塬区产生的泥沙绝大部来自沟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流域 产沙量 产沙过程 黄土高原 沟谷地 沟床 平方 初步分析 沟间 洞穴侵蚀
下载PDF
黄河中游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方学敏 曾茂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20,共9页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蓄水拦沙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坝系相对稳定问题,论述了坝系相对稳定的标准、条件和定量方法,提出了黄河中游不同地区坝系相对稳定临界值.通过典型实例。
关键词 沟道流域 淤地坝 坝系相对稳定 黄河中游 水土保持 防洪安全 坝地作物
下载PDF
浅谈淤地坝与黄河治理
3
作者 方学敏 《治黄科技信息》 1994年第6期7-8,共2页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沟道治理的重要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淤田造地,增产保收。建国以来,黄河中游淤地坝建设发展很快,现已建成淤地坝10万余座,取得了显著效益。但由于淤地坝科研工作没有跟上,致使一些关键性... 淤地坝是黄河中游沟道治理的重要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还可以淤田造地,增产保收。建国以来,黄河中游淤地坝建设发展很快,现已建成淤地坝10万余座,取得了显著效益。但由于淤地坝科研工作没有跟上,致使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例如淤地坝设计标准及坝系布设、淤地坝防洪问题、淤地坝持续拦沙问题及坝地盐碱化问题等。淤地坝研究关系到小浪底工程建成后的治黄问题,特别是对于黄河中游的泥沙控制、下游的减淤及黄土高原的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把淤地坝作为治黄措施之一,加强研究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黄河中游 洪水泥沙 黄土高原 小浪底工程 建设发展 重要措施 沟道流域 沟道治理 主要作用
下载PDF
地理学史和人物传
4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1995年第3期2-3,共2页
关键词 地理学史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人物传 地貌学 实地考察 黄河 黄土地貌 科学活动 沟道流域
原文传递
黄土塬区沟道流域泥流的形成因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之旭 聂福彪 张万福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4期33-35,共3页
泥流是黄土塬区沟道小流域的一种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由水和重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含沙量高,侵蚀性强,破坏性极大的水土流失现象,属于水土流失的一种形态。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泥流的各种因素,以... 泥流是黄土塬区沟道小流域的一种极其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由水和重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含沙量高,侵蚀性强,破坏性极大的水土流失现象,属于水土流失的一种形态。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了形成泥流的各种因素,以及危害性和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原区 泥流 形成因素 防治 沟道流域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