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下的车辆振动分析和路基沉降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姜正晖 陈仁朋 +2 位作者 陈海君 张海忠 贾瑞雨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1,共4页
软土地区的公路往往发生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司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研究表明,司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与振动加速度相关。为了评价软土地区公路不均匀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车辆-道路相互作用... 软土地区的公路往往发生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司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降低了公路的服务水平。研究表明,司乘人员的乘车舒适性与振动加速度相关。为了评价软土地区公路不均匀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本文采用车辆-道路相互作用五自由度分析模型,编制MATLAB程序求解振动加速度,根据ISO 2631标准,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舒适性评价指标,进行了车辆振动特性分析。研究发现,发现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随轴距和车身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座椅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的增加变化较小。针对浙江省杭金衢高速公路K0~K35路段的沉降情况,利用五自由度模型分析了车辆通过该路段的竖向振动加速度,提出基于行车舒适性的路基沉降评价方法,并以该路段为例进行了沉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沉降 车辆-道路相互作用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沉降评价
原文传递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邢台某采空区沉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国辉 王猛 +1 位作者 孙士辉 徐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年第5期594-598,共5页
在前人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采空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采空区在沉降作用下形成的破坏"三带"的结构特点,依据其导电性差异,分析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查明采空区"三带"分布的可行性,并提出,利用该方法不仅可圈... 在前人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地下采空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采空区在沉降作用下形成的破坏"三带"的结构特点,依据其导电性差异,分析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查明采空区"三带"分布的可行性,并提出,利用该方法不仅可圈定出地下采空区的位置,又能查明采空区沉降评价所需"三带"的分布特征。实践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采空区沉降评价中低耗高效,信息丰富,探测精度高的行之有效的探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采空区沉降评价 采空区“三带”
下载PDF
基于可拓云理论的泥炭质土场地沉降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阮永芬 陈赵慧 +2 位作者 吴龙 谭桂平 李飞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为更好地研究泥炭质土场地地铁车站基坑周边沉降问题,预测和评估施工时及施工后的沉降风险,在分析了泥炭质土的特点后,选择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重度、天然含水率、孔隙比、土层埋深和压缩模量7个指标,建立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求出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最后用理想点法耦合主客观权重求出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沉降等级分类标准,生成每个评价指标的云滴图,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的可拓云矩阵,进而将综合权重向量与可拓云矩阵相乘得到综合确定度,根据综合确定度最大原则确定样本沉降风险等级。以昆明某地铁车站施工监测数据为例,用建立的可拓云模型对泥炭质土场地的沉降风险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该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影响,明确了沉降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泥炭土场地上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及应急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可拓云理论 泥炭质土 理想点法 沉降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沉降差异评价的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跳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武博强 武银君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40,共9页
为确保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桥衔接段的行车舒适性,研究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半刚性水泥搅拌桩在处治桥头路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针对水泥搅拌桩在缓解桥头跳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引申出行车舒适性指标的确定、计算模型的尺寸问题及防治... 为确保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桥衔接段的行车舒适性,研究了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半刚性水泥搅拌桩在处治桥头路基设计中的若干问题。针对水泥搅拌桩在缓解桥头跳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引申出行车舒适性指标的确定、计算模型的尺寸问题及防治二次跳车现象中的桩长渐变率的选取依据等问题。以东北某高速桥头路基为例,采用实体桩体模型法替换置换法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同的三维模型,基于实测资料确定沉降差评价标准,对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跳车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养护资料和现场行驶情况对各处桥头跳车进行调查描述,制定了适用的桥头跳车影响等级评价标准。其次,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尺寸、参数选取、工程荷载及边界条件均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分析了未设置水泥搅拌桩时路堤的沉降变化、初拟水泥搅拌桩参数时路堤的沉降变化、不同桩长、桩间距下路桥衔接段的沉降变化,跳车影响等级评价及解决渐变桩长段的二次跳车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引申出的问题均得到了合理解决,通过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桥头跳车影响等级评价确定合理的桩长及桩间距可有效改善桥头跳车及二次跳车问题,桥头与路基段衔接处行车舒适度良好,为桥头跳车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桥头跳车 沉降差异评价 水泥搅拌桩 渐变桩长
原文传递
歌乐山镇沉降风险性评价
5
作者 孔祥意 刘睿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重庆市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InSAR技术进行重庆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以重庆市的歌乐山镇为研究区,在2017—2018年歌乐山镇沉降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可能演变为地质... 重庆市的地面沉降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InSAR技术进行重庆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以重庆市的歌乐山镇为研究区,在2017—2018年歌乐山镇沉降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地面沉降可能演变为地质灾害的概率(沉降危险性)以及沉降可能会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沉降易损性)的地面沉降风险性评价模型,完成歌乐山镇风险性评价,为歌乐山镇的沉降防治以及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风险性评价 INSAR 沉降危险性 沉降易损性 歌乐山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