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宇强 宋文炜 +3 位作者 潘素平 刘文辉 宋宇锋 张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7-1701,共5页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结合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R=0.1和R=0.5两种应力比下,石墨和氧化铝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应力比条件下,裂纹扩展Ⅰ、Ⅱ阶段中,合金在石墨...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结合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以及断口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R=0.1和R=0.5两种应力比下,石墨和氧化铝沉积颗粒对7N01-T6铝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应力比条件下,裂纹扩展Ⅰ、Ⅱ阶段中,合金在石墨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最快。当R=0.5时,在裂纹扩展Ⅰ、Ⅱ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慢。当R=0.1时,在应力强度因子ΔK<15 MPa·m^(1/2)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最慢,在ΔK=15~30 MPa·m^(1/2)阶段,合金在氧化铝颗粒环境和大气环境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当。石墨颗粒环境下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增加是由于石墨颗粒的润滑作用降低了疲劳卸载过程中的裂纹闭合效应。氧化铝颗粒环境下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降低是由于氧化铝颗粒在断面的沉积增强了疲劳卸载过程中的裂纹闭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颗粒 铝合金 疲劳裂纹扩展 应力比 微观组织
下载PDF
深海采矿系统双拱软管粗颗粒再起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国帅 符瑜 夏建新 《海洋技术学报》 2021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深海采矿系统中输送软管为连接采矿车与扬矿的主管道,研究堵塞情况下软管内沉积颗粒的再起动条件,对深海采矿系统的安全、高效输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双拱软管输送试验展开粗颗粒再起动规律研究,分析颗粒起动速度与断面占比、... 深海采矿系统中输送软管为连接采矿车与扬矿的主管道,研究堵塞情况下软管内沉积颗粒的再起动条件,对深海采矿系统的安全、高效输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双拱软管输送试验展开粗颗粒再起动规律研究,分析颗粒起动速度与断面占比、浆体浓度、拱底夹角的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堵塞条件下,拉伸软管、增大拱底夹角,有利于管内颗粒再起动,可用于应对突发停泵情况;(2)颗粒再起动速度与颗粒断面占比、内流浆体浓度成正比关系,与拱底角度呈反比关系;(3)通过量纲分析依次得到扬动、连续推移运动状态下,软管内沉积颗粒的再起动公式,平均误差均小于3%,具备良好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双拱软管 沉积颗粒 再起动速度
下载PDF
旋管动态过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晓静 苏伟 《化工机械》 CAS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旋管动态过滤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提出采用高频超声波断层扫描技术在线测定沉积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 。
关键词 旋管动态过滤 研究进展 高频超声波断层扫描 在线测定 沉积颗粒 粒度分布特性
下载PDF
大气沉积颗粒中铅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瑶 张云惠 《新疆气象》 2005年第3期24-26,共3页
从大气沉积颗粒中的重金属铅污染入手,采用连续化学浸提萃取的方法,对西安大气沉积颗粒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铅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铅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存在。水溶态、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虽然很少,但都以... 从大气沉积颗粒中的重金属铅污染入手,采用连续化学浸提萃取的方法,对西安大气沉积颗粒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铅的赋存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铅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存在。水溶态、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的量虽然很少,但都以矿物质形式存在,这说明金属离子比较稳定,不易迁移和转化,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比较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积颗粒 微量元素 赋存状态
下载PDF
Particle reworking by the sediment-living polychaetes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被引量:2
5
作者 JIA Xin-miao ZHANG Tong TIAN Sheng-yan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7年第1期85-90,共6页
The infaunal polychaete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 distributes widelyalong Asian coasts and estuaries. In this research the particle reworking function of P.aibuhitensis was investigated in Beitang Estuary, Tianji... The infaunal polychaete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 distributes widelyalong Asian coasts and estuaries. In this research the particle reworking function of P.aibuhitensis was investigated in Beitang Estuary, Tianji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aibuhitensis displayed significant particle mixing function, in which small grain sizesediment particles were mixed more than the large size ones. Some small grain sizesediment particles could be ingested by P. aibuhitensis and egested with fecal pel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URBATION particle reworking POLYCHAETES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estuary sediment
下载PDF
射流激扰不同积尘量下沉积颗粒的再悬浮
6
作者 梅雄 张腾飞 王树刚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7期33-36,83,共5页
室内表面沉积颗粒的积尘量在多个数量级之间变化。在较高的积尘量时,颗粒极有可能以多层累积的形式沉积并且相互之间可能聚集形成更大粒径的颗粒。本文实验研究了超细亚利桑那测试粉尘,在不同积尘量条件下受到剧烈的射流冲击后发生的再... 室内表面沉积颗粒的积尘量在多个数量级之间变化。在较高的积尘量时,颗粒极有可能以多层累积的形式沉积并且相互之间可能聚集形成更大粒径的颗粒。本文实验研究了超细亚利桑那测试粉尘,在不同积尘量条件下受到剧烈的射流冲击后发生的再悬浮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较低积尘量下(本研究中小于3 g/m2),沉积颗粒比在较高的积尘量下受射流冲击更难再悬浮;当射流激扰较高积尘量下的沉积颗粒时,颗粒再悬浮后发生二次沉积的现象也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沉积颗粒 再悬浮 射流冲击 积尘量 实验测量
下载PDF
关于土壤水分对风蚀起动风速影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9
7
作者 董治宝 钱广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4-942,共9页
在土壤风蚀研究中,Bagnold建立的适用于干沉积物的起动风速与沉积物粒径的关系已被广泛接受。然而,沉积物中的水分亦是影响沙粒起动风速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湿润状态下,水分子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张力增大了颗粒间的粘聚力,从而增大了起动... 在土壤风蚀研究中,Bagnold建立的适用于干沉积物的起动风速与沉积物粒径的关系已被广泛接受。然而,沉积物中的水分亦是影响沙粒起动风速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湿润状态下,水分子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张力增大了颗粒间的粘聚力,从而增大了起动风速。准确地估算土壤风蚀量或地表沙尘释放量及其所造成的危害需要建立沉积物起动风速与其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文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近50年来有关沉积物起动风速与含水量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半定量描述、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等三大类,分别介绍了代表性成果。通过对比发现,各家研究结论分歧较多,除了定性意义上较为相似外,定量关系五花八门,差异很大。作者将造成差异的原因归结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理论研究使用了过多的假设与简化、对颗粒之间的粘聚力与水分的关系缺乏清晰的认识、颗粒起动的判别标准与确定方法不同、实验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加入与确定方法以及实验土壤的颗粒特征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等不同。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起动风速 土壤水分 沉积颗粒间的粘聚力 代表性成果
下载PDF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宋强 方建光 +3 位作者 刘慧 张继红 王玲玲 王巍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8,共8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贝类...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再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滤水率和摄食率迅速下降。(3)实验期间(24h),随时间的变化,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20~100mg/L时,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呈现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300和500mg/L时,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栉孔扇贝和紫贻贝滤水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对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6~24h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值多次出现负值。(4)吸收效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本研究表明,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沉积再悬浮颗粒 摄食生理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颗粒物在生源要素循环中的作用及生态学功能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金明 李学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3,共13页
海洋沉积物/颗粒物是生源要素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源与汇,沉积物/颗粒物一方面是海水生源要素的主要归宿,生源要素从溶解态经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颗粒态,颗粒物质再沉降形成沉积物,另一方面,海洋沉积物/颗粒物经过微生物-浮游动物-... 海洋沉积物/颗粒物是生源要素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源与汇,沉积物/颗粒物一方面是海水生源要素的主要归宿,生源要素从溶解态经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变为颗粒态,颗粒物质再沉降形成沉积物,另一方面,海洋沉积物/颗粒物经过微生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作用分解形成溶解态的生源要素,并释放到海水中再次被浮游植物利用,进入下一轮循环,所以,海洋沉积物/颗粒物具有异常重要的生态学功能。浮游植物是海水溶解态生源要素的利用者和海源颗粒态生源要素的初始形成者,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或其他有机颗粒物可释放出溶解态生源要素或形成更大的颗粒物,颗粒物沉降后形成的沉积物又通过底栖生物摄食-扰动-破碎等过程将颗粒生源要素释放进入水体参与再循环。生态系统不同类群的生物在颗粒生源要素的释放-沉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又相互关联,其中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摄食与代谢、微生物参与的分解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海洋沉积物/颗粒物生态学功能研究作为支撑海洋环境和资源的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已成为海洋科学的前沿领域,必将获得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功能 生源要素循环 微生物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 海洋沉积物/颗粒
下载PDF
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铜的促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丁翔 李忠武 +5 位作者 徐卫华 黄梅 文佳骏 金昌盛 周咪 陈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37-3846,共10页
沉积物悬浮颗粒对重金属吸附是重金属在湖泊中迁移的关键环节,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Cu(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悬浮液进行Cu(Ⅱ)吸附试验.... 沉积物悬浮颗粒对重金属吸附是重金属在湖泊中迁移的关键环节,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探究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沉积物悬浮颗粒吸附Cu(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沉积物悬浮液进行Cu(Ⅱ)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DOM(富里酸和沉积物DOM)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u(Ⅱ)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吸附48 h后,吸附百分比从71.51%分别提高到了75.31%和85.69%.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结果显示,在DOM的影响下,Cu(Ⅱ)被吸附后存在于沉积物颗粒内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在吸附反应过程中,Cu(Ⅱ)与DOM存在先络合后解离的过程.荧光激发发射矩阵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同步荧光光谱结合二维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类蛋白组分能够促进Cu(Ⅱ)在沉积物悬浮颗粒上的吸附,其中类酪氨酸组分在促进Cu(Ⅱ)被沉积物颗粒吸附沉淀过程中优先发挥作用,而类腐殖酸组分几乎没有促进吸附作用.完善了湖泊重金属迁移的相关理论,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沉积物悬浮颗粒 铜离子 吸附 平行因子分析 二维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厦门湾海洋塑料垃圾的运动特性及输移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宁德志 袁泽林 +3 位作者 潘钟 陈丽芬 张崇伟 马嘉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8-851,共14页
作为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洋塑料垃圾入海通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源汇过程、迁移途径、输运过程等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工业高速发展的厦门湾为研究对象,考虑潮流、入海径流、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的生物仿真模拟技术(A... 作为新型海洋污染物,海洋塑料垃圾入海通量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源汇过程、迁移途径、输运过程等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以工业高速发展的厦门湾为研究对象,考虑潮流、入海径流、风等因素的影响,基于MIKE3软件的生物仿真模拟技术(Agent Based Modelling),模拟研究了漂浮及悬浮塑料垃圾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并提出经验公式对沉积塑料垃圾的通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漂浮塑料垃圾在不利风、常风向和最大风的作用下集中堆积于岸线处。而悬浮塑料垃圾由海面向下呈现指数式下降的分布特征,且其水平迁移分布与潮流运动密切相关;流速小的区域悬浮塑料垃圾更容易堆积使局部浓度升高。悬浮塑料垃圾的扩散速率也与塑料颗粒的物理性质有关,沉降速度小的塑料颗粒在水中悬浮的时间更长,更容易被传输到距离污染源更远的地方。同时,研究发现沉积微塑料通量的增长规律近似为线性变化,通量大小与厦门塑料产量和厦门湾的水动力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塑料垃圾 厦门湾 MIKE3 生物仿真模拟技术 漂浮塑料颗粒 悬浮塑料颗粒 沉积塑料颗粒
下载PDF
两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扰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洪斌 王恕桥 +1 位作者 刘国山 张秀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6,共9页
以直径0.4~0.5 mm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探讨了多毛类的丝鳃虫Cirratulus chrysoderma和双壳类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2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为评价大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以及探... 以直径0.4~0.5 mm玻璃珠作为示踪颗粒,探讨了多毛类的丝鳃虫Cirratulus chrysoderma和双壳类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2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的影响,为评价大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以及探讨海洋"碳汇"等作用提供基础资料。生物扰动的测定装置由长28 cm、直径10.5 cm的PVC管制成,下端用塑料膜密封。实验海水盐度30、温度20℃。菲律宾蛤仔分3种规格:大(壳长32.64 mm±0.08 mm,湿重7.34 g±0.45 g)、中(25.30 mm±0.11 mm,3.54 g±0.19 g)、小(20.34 mm±0.06 mm,1.63 g±0.13 g)。丝鳃虫体长80.00 mm±15.00 mm、湿重1.40 g±0.20 g,设3个密度:255、510、1 020只/m2。分别在扰动实验开始后的第7天和第20天取样。2种大型底栖动物属于不同生物扰动功能组;第7天丝鳃虫密度与示踪颗粒迁移率正相关,第20天则呈负相关关系;示踪颗粒的迁移率与菲律宾蛤仔的规格呈负相关关系。扰动时间与示踪颗粒进入沉积物的绝对量和到达的最大深度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其迁移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沉积颗粒 垂直分布 丝鳃虫 菲律宾蛤仔
下载PDF
车西洼陷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13.2×10-3μm2,以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孔喉半径一般小于6μm。当孔喉半径小于0.24μm,渗透率小于0.4×10-3μm2,排替压力大于1 MPa时,储层含油气性变差。影响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孔喉半径、沉积物颗粒大小、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及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孔喉半径大的储层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溶蚀孔隙主要发育在2 000~2 600 m和3 000~3 700 m,溶蚀孔隙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微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可提高储层渗透率5.4~220.1倍。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孔隙度减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孔喉半径 沉积颗粒大小 溶蚀孔隙 微裂缝 车西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摄食生理影响的室内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栗志民 申玉春 +1 位作者 余南涛 林振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6-393,共8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室内模拟研究了不同浓度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摄食率、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清滤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清滤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50 mg/L时的最大清滤率(1.12 L.个体-1.h-1)比较,悬浮颗粒物浓度为500 mg/L时,清滤率达最小值(0.17 L.个体-1.h-1)),其清滤率降幅达85%。这表明在高浓度悬浮颗粒物的水环境下,贝类受到环境胁迫,其生理和自身摄食机制受到限制,引起摄食减少和机体损伤。马氏珠母贝类的清滤率(CR)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CR=-0.701+1.627×TPM-0.463×TPM2+0.036×TPM3(R2=0.928)。(2)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率随着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50 mg/L时达最大值(38.28 mg/h),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50 mg/L时,摄食率反而下降,在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500 mg/L时,降为最小值(16.22 mg/h),摄食率降幅为58%。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马氏珠母贝摄食率受到的影响小于清滤率受到的影响。马氏珠母贝类的摄食率(IR)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IR=-46.631+70.957×TPM-18.385×TPM2+1.367×TPM3(R2=0.907)。(3)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对马氏珠母贝吸收率影响极显著(P<0.01)。总悬浮颗粒物由低浓度(12.6 mg/L)趋高浓度(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总悬浮颗粒物12.6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最大(48.57%),而总悬浮颗粒物500 mg/L时,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最小(8.56%)。马氏珠母贝的吸收率(AE)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PM)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AE=52.189+0.132×TPM-3.111×TPM2+0.316×TPM3(R2=0.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沉积再悬浮颗粒 清滤率 摄食率 吸收率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力学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15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李勇 毛金昕 刘佳杰 张鑫 李柏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扁平度、棱角性、硬度和弹性模量5个特征参数,可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粒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弹性模量+硬度型、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和粒度+棱角+弹性模量型6种主要颗粒类型;接着,根据颗粒类型的相对含量,进一步将颗粒类型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最后,分析了细粒沉积颗粒类型与矿物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分类方案的建立,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和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纳米压痕 分类方案 细粒沉积颗粒 页岩 延长组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基于静水沉降法的沉积物颗粒分选流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利成 吴佳斌 +1 位作者 熊尚发 杨石岭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94-699,共6页
沉积物颗粒分选流程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常用的颗粒分选方法均基于斯托克斯定律,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试验装置和流程的细微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分选效果,甚至影响后续理化分析和科学结论。因此,建立一套可靠的分选流... 沉积物颗粒分选流程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虽然常用的颗粒分选方法均基于斯托克斯定律,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试验装置和流程的细微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分选效果,甚至影响后续理化分析和科学结论。因此,建立一套可靠的分选流程对于颗粒分选至关重要。目前,筛析法和沉降法的组合是被普遍接受的分选流程,前者针对粗颗粒组分,发展较为成熟,后者针对细颗粒组分,在试验器材、试验流程和结果检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对此,从静水沉降法原理入手,选择乙酸来去除碳酸盐组分,利用机械震荡法加速化学反应,采用U型头虹吸管减少底部粗颗粒上涌带来的分选误差,从而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基于静水沉降法的沉积物颗粒分选流程。结果检验显示,分选出的颗粒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至少70%的颗粒能够准确地被分选。建立的完整有效的分选流程较传统流程可以更高效地分选出土壤黏粒和粉砂级颗粒(粒径小于64μm),为后续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颗粒 静水沉降法 U型头虹吸管 黏粒 粉砂 对数正态分布 分选流程 古环境
下载PDF
日照市海滩调查分析及质量评价
17
作者 宗守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9年第4期72-73,75,共3页
海滩是良好的休闲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等多种资源要素共同作用而组成。由于海滩的地理位置、环境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不同,海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海滩调查评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海滩管理工具,它不仅为... 海滩是良好的休闲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等多种资源要素共同作用而组成。由于海滩的地理位置、环境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不同,海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海滩调查评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海滩管理工具,它不仅为海滩使用者选择海滩提供更多的帮助,也为进一步提高海滩作为休闲旅游场所的质量提供了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 剖面测量 沉积颗粒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