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横观各向同性强度准则及变换应力空间 被引量:7
1
作者 万征 宋琛琛 赵晓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8-1184,共17页
考虑岩土介质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各向异性性质,将其简化为一种横观各向同性岩土材料.基于已提出的a强度准则,根据沉积面与有效滑移面在物理空间中位置的相互关系,采用两面的空间夹角作为度量岩土材料原生各向异性在加载条件下... 考虑岩土介质在自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各向异性性质,将其简化为一种横观各向同性岩土材料.基于已提出的a强度准则,根据沉积面与有效滑移面在物理空间中位置的相互关系,采用两面的空间夹角作为度量岩土材料原生各向异性在加载条件下发挥强度作用的影响变量.并根据有效滑移面的物理概念,当沉积面与有效滑移面夹角越大,则摩擦特性潜力发挥的越充分,此时对应更高的强度应力比,反之则对应越小的强度应力比.基于上述思想,建立了考虑原生各向异性的强度应力比公式,将其用于修正a准则,进而得到了横观各向同性a准则公式.采用上述横观各向同性a准则公式向各向同性Von-Mises准则公式转换的变换思路,在横观各向同性a准则公式基础上,推导得到了变换应力公式,该公式可由横观各向同性应力空间转变为各向同性应力空间,利用所提出的变换应力方法,可方便的将传统的在偏平面上以Von-Mises准则为基础的二维模型转换为可考虑原生各向异性的三维模型.通过对岩土材料的强度以及真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数据预测,验证了所提的横观各向同性a准则及其变换应力公式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强度 滑动 沉积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M数据的古沉积面的重建方法--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青海贵德盆地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明星 刘少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551,共7页
广泛使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使得古沉积面的恢复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贵德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前人获取代表古沉积面地表露头样本数据的几种方法,提出了插值样本应选择露头中代表原始沉积地层的顶面点的优选方法,并提... 广泛使用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使得古沉积面的恢复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贵德盆地为例,分析对比了前人获取代表古沉积面地表露头样本数据的几种方法,提出了插值样本应选择露头中代表原始沉积地层的顶面点的优选方法,并提取了更新统地表露头顶面点的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的特征、比较插值的结果,选择了自然邻点法进行插值预测,重建了贵德盆地更新统的古沉积面。正确样本点的提取加上合适插值算法的选择,优化了重建的古沉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沉积 空间插值 自然邻点法
下载PDF
基于t准则的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及变换应力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征 孟达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9-1537,I0007,共20页
岩土材料通常呈现出成层水平分布特点,即可将其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对于岩土材料的变形以及强度值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已提出的t强度准则, t强度准则是基于各向同性单元体中存在有效滑移面来构建的,并根据该空间有效... 岩土材料通常呈现出成层水平分布特点,即可将其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横观各向同性对于岩土材料的变形以及强度值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基于已提出的t强度准则, t强度准则是基于各向同性单元体中存在有效滑移面来构建的,并根据该空间有效滑移面上主剪应力与主法向应力的比值达到一定阈值为破坏条件.在空间中存在有效滑移面与物理沉积面,基于上述两个面在空间的位置关系,用两面夹角作为表征横观各向同性对剪切强度影响程度的参量,并假定当该夹角值越大,则各向异性对强度贡献程度越大,对应更大的应力比强度值,反之,则对应更小的应力比强度值.基于上述思路并类比将其推广为正交三维各向异性准则,基于三维各向异性材料的三维沉积面,提出了三维特征沉积面的概念,并基于空间滑移面与三维特征沉积面之间的夹角作为度量各向异性程度的变量,提出了基于两面角作为参量考虑原生各向异性的应力比强度公式,并利用该应力比强度公式来修正已提出的t强度准则,最终建立了考虑各向异性影响的t准则公式.在上述准则基础上,考虑将各向异性应力空间转换为各向同性应力空间的思路,在各向异性t准则基础上,推导得到了基于各向异性强度t准则的变换应力公式,利用变换应力公式可以将传统的以p, q为变量的各向同性本构模型转变为可考虑各向异性的三维本构模型.通过对岩土材料的强度以及真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试验数据预测,验证了所提的各向异性t准则及其变换应力公式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强度 滑动 沉积 本构模型
下载PDF
组构对自然休止角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北冰 李天齐 +1 位作者 杨峻 刘锋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利用自制的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在不同方位沉积散体颗粒生成堆积体,研究不同沉积组构特征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以及通过在母堆积体底部设置漏孔以生成子堆积体,研究堆积体内部结构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堆积体休止角α和子堆积... 利用自制的模型试验装置,通过在不同方位沉积散体颗粒生成堆积体,研究不同沉积组构特征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以及通过在母堆积体底部设置漏孔以生成子堆积体,研究堆积体内部结构对自然休止角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堆积体休止角α和子堆积体休止角β随着沉积面倾角θ的增大(0°→90°)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子堆积体休止角γ则先增大后减小,且最小和最大值的分布区间正好互余,分别为θ=30°~45°和θ=45°~60°。当漏孔位置从左至右靠近母堆坡脚时,β先增大后减小,γ则单调增大。基于模型的分析和推导,发现当沉积面与潜在滑动面越接近平行,休止角越小,越偏离,休止角则越大,并从细观上合理解释了α、β和γ在特殊角度区间出现最大或最小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散粒堆积体的扰动分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了漏孔位置(堆积体内部结构)对休止角β和γ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散粒堆积体 自然休止角 组构 沉积 内部结构
下载PDF
Sequence associations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continental bas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palaeogeographic mapping
5
作者 TANGHua-feng CHENGRi-hui KONGQing-ying BAIYun-feng YUMing-feng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200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ir vertical associations, sequence associa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2 types and 28 subtypes. The first type(type A)is a sedimentary s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ir vertical associations, sequence associa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2 types and 28 subtypes. The first type(type A)is a sedimentary sequence without volcanic rocks, including 18 subtypes. The second type(type B)is a volcanogenic succession including 10 subtypes. Each subtype may reflect certain filling condition under certa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ime and spac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quence associations can reflect tectonics that controlled the basin evolutio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palaeoge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ental basin sedimentary facies sequence association PALAEOGEOGRAPHY
下载PDF
电解液流速对锌镍单液流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宋世野 潘君丽 +3 位作者 文越华 程杰 潘军青 曹高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电解液流速、电流密度和锌沉积面容量三者关系及对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性能和负极锌沉积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沉积面容量是影响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效率和负极锌沉积形貌... 通过电化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电解液流速、电流密度和锌沉积面容量三者关系及对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性能和负极锌沉积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沉积面容量是影响锌镍单液流电池充放电效率和负极锌沉积形貌的最主要因素,电解液流速不宜过高或过低.随着锌沉积面容量的增大,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对电流密度的变化更为敏感,适宜的电解液流速范围变窄.锌沉积面容量在25 mA·h/cm2以上,锌沉积皆呈海绵状.在较低锌沉积面容量下,电解液流速也较低时,海绵锌沉积较为均匀致密.而在高的锌沉积面容量下,海绵状锌沉积的团簇和颗粒变大,不均匀性加重,仅在适中的电解液流速(7.1 L/min)下,锌沉积部分致密规整,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镍单液流电池 锌电沉积 电解液流速 沉积容量 充放电性能
下载PDF
青海贵德—共和—同德地区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恢复与全新世侵蚀量计算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明星 刘少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青海省贵德—共和—同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干流流经这3个盆地。为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河流侵蚀所指示的构造和气候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地质资料,采用地质剖面网,计算了全新世以来3个盆地的侵蚀量。首先,通过一系列... 青海省贵德—共和—同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干流流经这3个盆地。为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河流侵蚀所指示的构造和气候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地质资料,采用地质剖面网,计算了全新世以来3个盆地的侵蚀量。首先,通过一系列地质剖面选取代表更新统沉积顶面的样本点,恢复盆地内部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最大限度地排除更新统沉积之后因侵蚀作用造成的误差;然后,将恢复的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DEM与现今DEM进行差值运算,获得全新世以来的最低侵蚀量和侵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的侵蚀速率在接近高原内部的同德盆地最小,在高原边缘的贵德盆地最大。这种侵蚀速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表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表隆升有大于其内部隆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数字高程模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 侵蚀速率 气候
下载PDF
安全壳内剥蚀引起的气溶胶颗粒再悬浮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林林 魏严凇 +1 位作者 史晓磊 季松涛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安全壳内剥蚀引起的再悬浮问题,在与热工氢气气溶胶碘试验--气溶胶再悬浮(THAI AR1)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潮湿条件、气流速度、沉积面状态等不同因素对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验证试验的... 针对安全壳内剥蚀引起的再悬浮问题,在与热工氢气气溶胶碘试验--气溶胶再悬浮(THAI AR1)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潮湿条件、气流速度、沉积面状态等不同因素对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的影响。结果表明:验证试验的结果与THAI AR1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试验方法可行;由剥蚀引起的气溶胶再悬浮率远低于由冲蚀引起的气溶胶再悬浮率,且两者有数量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悬浮 剥蚀 潮湿条件 气流速度 沉积状态
下载PDF
3S技术在陕西洛河川古沉积面恢复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俊锋 杨光华 +3 位作者 张俊峰 郭永峰 苏英明 方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16-220,共5页
洛河川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第四纪早期吴起古湖沿洛河川洼地发育。为研究上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早期吴起古湖古沉积面貌和古地貌特征,采用3S技术恢复洛河川古沉积面,结合地质资料对吴起古湖范围、深度、储水量等进行预测,对吴起古湖演... 洛河川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第四纪早期吴起古湖沿洛河川洼地发育。为研究上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早期吴起古湖古沉积面貌和古地貌特征,采用3S技术恢复洛河川古沉积面,结合地质资料对吴起古湖范围、深度、储水量等进行预测,对吴起古湖演化进行讨论。该研究对鄂尔多斯高原及吴起古湖的演化具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洛河川 沉积 克里金法 3S
下载PDF
用ArcGIS提取古沉积面恢复栅格点的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明星 刘少峰 张铁强 《地理空间信息》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地质概念的空间推理,借助ArcGIS平台,实现了古沉积面恢复所需预测数据的提取,提出了一个较国内外其他研究方法更合理的样本提取方法。同时也为在ArcGIS下提取相邻边缘上的栅格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GIS DEM 沉积 栅格 ARCGIS
下载PDF
基于特征滑动面的横观各向同性土强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德春 张君鸿 +1 位作者 梁靖宇 杜修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00-2008,共9页
滑动面的概念旨在基于材料内摩擦,从几何与物理机制的角度来理解土体破坏的机理。基于特征应力的概念,提出了二维应力条件下特征滑动面,并推导得出特征滑动面与应力Mohr圆相对应的破坏应力条件。基于现有对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强度特性的认... 滑动面的概念旨在基于材料内摩擦,从几何与物理机制的角度来理解土体破坏的机理。基于特征应力的概念,提出了二维应力条件下特征滑动面,并推导得出特征滑动面与应力Mohr圆相对应的破坏应力条件。基于现有对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强度特性的认识,并结合大主应力、沉积面法线以及特征滑动面法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微观结构张量投影到特征滑动面与沉积面的相对位置向量上,推导得出横观各向同性土体的特征强度参数及其破坏条件。利用所提破坏条件对横观各向同性土体的强度方向性效应进行分析,并对照分析了沉积面法线与滑动面法线夹角ζ和沉积面法线与大主应力夹角δ对破坏条件的影响规律。更进一步利用开发的真三轴仪器的制样模具,并结合冷冻法,制作不同沉积面角度的试样并进行了真三轴试验。利用试验结果与文献中试验数据对所提破坏条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对横观各向同性土体强度特性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破坏条件 沉积方向 特征滑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循化-贵德盆地剥蚀地形恢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岩 刘少峰 李志炜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6,95,共5页
循化-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黄河水系流域剥蚀作用显著。通过提取统计残存的某关键时期的现今分布高程,结合"窗口法"和"顶面法"提取样本点数据,获取空间插值样本点并分析样本数据特征,... 循化-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黄河水系流域剥蚀作用显著。通过提取统计残存的某关键时期的现今分布高程,结合"窗口法"和"顶面法"提取样本点数据,获取空间插值样本点并分析样本数据特征,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空间分析技术,选择自然邻点插值法,最大程度地恢复了黄河水系侵蚀下切之前相应时期的古沉积顶面。利用晚新生代古沉积面与现代地形面进行差值数学运算,获取晚新生代以来各区域剥蚀量或剥蚀地形。研究表明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盆地区域的剥蚀量相对较大,最后得到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剥蚀速率达到约0.029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剥蚀量 数字高程模型 窗口法
原文传递
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试验研究——考虑剪切过程中变化的总主应力方向的影响
13
作者 张振东 栾茂田 +1 位作者 金丹 许成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6期604-609,共6页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Dr=3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不排水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在剪切过程中,控制平均固结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保持不变,而总主应力方向不固定。与剪切过程中总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条...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Dr=3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不排水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在剪切过程中,控制平均固结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保持不变,而总主应力方向不固定。与剪切过程中总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研究表明,当饱和砂土试样具有水平沉积面时,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与剪切方向的不同组合,导致单调剪切过程中总的主应力方向的不断变化,从而显著地影响着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总的主应力方向是影响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的最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调剪切 总主应力方向 孔隙水压力 各向异性 水平沉积
下载PDF
东海及邻区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 被引量:91
14
作者 高德章 侯遵泽 唐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2-849,共8页
海洋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主要研究沉积基底面与莫霍面的形态与埋深 .这两个界面 ,上、下地质体的密度差异分别约为 0 .1g/cm3和 0 .4g/cm3,采用重力测量成果来研究这两个界面 ,具有充分的物性前提 .但是 ,重力测量成果是整个岩石圈甚至... 海洋深部地壳结构研究 ,主要研究沉积基底面与莫霍面的形态与埋深 .这两个界面 ,上、下地质体的密度差异分别约为 0 .1g/cm3和 0 .4g/cm3,采用重力测量成果来研究这两个界面 ,具有充分的物性前提 .但是 ,重力测量成果是整个岩石圈甚至包括上地幔物质的综合反映 ,如果能从测量成果中分离得到上述两个界面的重力效应 ,再据此来研究它们的形态 ,就会简单、准确一些 .我们采用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技术 ,首次对东海及邻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目的在于获取沉积基底面、莫霍面所产生的重力异常 .对分解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 ,四阶变换异常细节主要由沉积基底面的起伏引起 ,四阶变换异常逼近则主要由莫霍面的起伏所引起 .本文介绍了二维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与算法 ,展示了分解结果 ,论述了对分解结果的初步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及邻区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解 沉积基底 莫霍
下载PDF
对地震沉积学理论创新的认识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化清 卫平生 +3 位作者 李相博 洪忠 牛海青 张兆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7-12,19,共7页
地震沉积学自创建以来,关于其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方面的讨论较少。文中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作为一门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新兴边缘学科,地震沉积学以现代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地震沉积学自创建以来,关于其理论基础和理论创新方面的讨论较少。文中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勘探实践,认为作为一门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新兴边缘学科,地震沉积学以现代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①地震数据体揭示沉积体的平面几何形态比垂向形态更加容易;②地震反射同相轴具有穿时性,地震数据的频率控制了同相轴的倾角和内部反射结构。同时认为这2点是地震沉积学核心思想(发掘地震数据体中等时沉积界面上的地震地貌信息来研究沉积相、沉积结构和沉积演化)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 理论基础 地震同相轴 穿时性 沉积体平形态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恩平组内部构造—沉积转换面识别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高阳东 汪旭东 +3 位作者 林鹤鸣 阙晓铭 肖张波 贾连凯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1-970,共10页
晚始新世珠江口盆地由裂陷阶段逐渐过渡到裂后阶段,同期沉积的恩平组记录了构造—沉积转换的构造变革和沉积演化过程,备受关注。以陆丰凹陷为例,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与技术,结合地震相特征、岩电特征、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恩平... 晚始新世珠江口盆地由裂陷阶段逐渐过渡到裂后阶段,同期沉积的恩平组记录了构造—沉积转换的构造变革和沉积演化过程,备受关注。以陆丰凹陷为例,基于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与技术,结合地震相特征、岩电特征、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恩平组内部存在一个全区可追踪对比的构造沉积转换面——T72界面,探讨了该界面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在恩平组裂陷幕开始发生构造—沉积转换,以T72为分界面,断裂活动由南向北规律性迁移,沉降中心、断陷的萎缩与消亡具有自南向北逐步变新、逐步演化的特征;②沉积环境由半封闭逐渐转变为开放状态,沉积物源供给方式由盆内多物源近距离供给向盆外大水系远距离供给转变;③惠州11洼为下恩平期的沉降中心,发育滨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是潜在的富烃洼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积转换 构造迁移 沉积体系 恩平组 陆丰凹陷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邱春光 邓宏文 +1 位作者 吴铁壮 王胜建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性质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性质包括局部不整合、沉积转换面和同沉积侵蚀面.沉积转换面的识别对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层序地层 基准 沉积转换
下载PDF
具有沉积弱面试样的剪切拉伸破坏及强度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尤明庆 苏承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618-3622,共5页
根据一组细砂岩试验结果发现:试样强度较低时,平均模量与强度成正比,表明岩样破坏时内部完好材料需要的弹性变形相同;而较高围压下裂隙闭合、承载能力增大之后,平均模量趋于常数。含有弱面的岩样可能是剪切破坏,也可能是剪切与拉伸组合... 根据一组细砂岩试验结果发现:试样强度较低时,平均模量与强度成正比,表明岩样破坏时内部完好材料需要的弹性变形相同;而较高围压下裂隙闭合、承载能力增大之后,平均模量趋于常数。含有弱面的岩样可能是剪切破坏,也可能是剪切与拉伸组合的破坏,必须依据破裂形式分析试样的强度,分别确定完整岩石或弱面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因数,而不能直接以强度与围压的关系回归Coulomb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沉积 强度 剪切破坏 拉伸破坏
下载PDF
曲流复合砂带内部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研究
19
作者 于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2期246-253,共8页
针对复合河道砂体相互之间切叠严重、单一河道砂体识别难的问题,为满足特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利用现代沉积为指导,建立了复合砂体内部垂向沉积间歇面识别方法、沉积缺失层位识别方法、冲刷面识别方法,实现了单井单层沉积微相... 针对复合河道砂体相互之间切叠严重、单一河道砂体识别难的问题,为满足特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的需要,利用现代沉积为指导,建立了复合砂体内部垂向沉积间歇面识别方法、沉积缺失层位识别方法、冲刷面识别方法,实现了单井单层沉积微相的精准识别;形成了同一单元中单一河道平面识别方法,利用三维视窗内多角度栅状分析技术,精准描述了同一沉积单元,不同河道的边界界限。应用注示踪剂监测资料对河道识别成果进行了验证,符合率达到90.4%,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在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部,对单一期次河道的识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河道 单砂体 分流河道 连通 沉积间歇
下载PDF
右江盆地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海绵礁特征、时代及海绵礁相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志强 陆刚 +1 位作者 梁军 沈健全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第10期23-26,共4页
右江盆地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海绵礁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因而具有两种类型的海绵礁特征;成礁期可确定在中二叠统祥播阶晚期→晚二叠统;海绵礁造礁旋回由礁基→礁核→礁坪→礁滩→礁顶组成。对Ⅰ类海绵礁底部所产生的不... 右江盆地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海绵礁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因而具有两种类型的海绵礁特征;成礁期可确定在中二叠统祥播阶晚期→晚二叠统;海绵礁造礁旋回由礁基→礁核→礁坪→礁滩→礁顶组成。对Ⅰ类海绵礁底部所产生的不整合面,文章首次提出属事件沉积不整合面,并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 海绵礁 事件沉积不整合 右江盆地 成礁期 中二叠统祥播阶晚期 孤立台地边缘海绵礁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