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申慧彦 李世杰 舒卫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2,共6页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沉积色素 古生态环境重建
下载PDF
历史时期希门错湖泊沉积色素记录的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薛滨 潘红玺 +1 位作者 夏威岚 王苏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含量、种类以及相应的参数是研究湖泊初始生产力和湖泊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青藏高原东部希门错短柱岩芯XM9201沉积物的色素指标的综合判别,讨论了该地区过去2000多年来的古环境变化过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东西部气候记载及冰芯研究,探讨了各气候事件表现形式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湖泊 沉积色素 古环境变化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色素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军 姚鹏 于志刚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0-959,共10页
海洋沉积物中的光合色素包含着水体、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的丰富信息,能表征特定生物来源,在埋藏到沉积物甚至发生某些改变之后仍然保留其源信息,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生物标志物。结合总有机碳、总氮等其他海洋地球化学参... 海洋沉积物中的光合色素包含着水体、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的丰富信息,能表征特定生物来源,在埋藏到沉积物甚至发生某些改变之后仍然保留其源信息,是一类重要的化学生物标志物。结合总有机碳、总氮等其他海洋地球化学参数,沉积色素可用来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和光合细菌的群落组成和丰度,反演海洋初级生产、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及其历史趋势,指示水体和沉积物氧化还原条件,揭示海域气候条件等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沉积色素的研究,对于掌握海洋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回溯古环境、古海洋、古生态以及古气候记录,制定合理的海洋管理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阐述了沉积物中色素的分类、来源、性质和分析方法,分析了色素在沉积物中的保存和变化规律,探讨总结了沉积色素作为化学生物标志物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色素 化学生物标志物 海洋学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湖泊沉积色素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倩倩 周戎星 +1 位作者 潘玲阳 李定心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9-54,共6页
湖泊沉积物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历史的重要载体,其中记录了丰富的环境信息。沉积物中的光合色素是古环境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生化指标,为重建区域气候和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结合其他生物地球... 湖泊沉积物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历史的重要载体,其中记录了丰富的环境信息。沉积物中的光合色素是古环境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生化指标,为重建区域气候和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结合其他生物地球化学指标,沉积色素可以用来恢复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指示古气候、古生产力、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富营养化水平等的变化历史,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在湖泊和海洋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沉积色素 古环境重建
下载PDF
长江口-浙闽沿岸沉积色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5
作者 李栋 姚鹏 +2 位作者 赵彬 王金鹏 潘慧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91-2799,共9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浙闽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的色素组成和含量,探讨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浮游植物色素保存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色素类型主要为沉积绿素(chloropigments,Chlor...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长江口-浙闽沿岸表层沉积物中的色素组成和含量,探讨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浮游植物色素保存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色素类型主要为沉积绿素(chloropigments,Chlorins)[包括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及其降解产物(pheopigments,Pheo-a),如脱镁叶绿素a(pheophytin-a,PHtin-a)、脱镁叶绿酸a(pheophorbide-a,PHide-a)、焦脱镁叶绿素a(p Pheophytin-a,p PHtin-a)、甾醇绿素酯(sterol chlorin esters,SCEs)和胡萝卜醇绿素酯(carotenol chlorin esters,CCEs)].Chlorins高值区呈南北两大斑块状分布,可能主要是受到长江冲淡水及浙闽沿岸泥质区上升流输运的营养盐的影响.研究区域内类胡萝卜素整体上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在长江口以及浙闽沿岸各呈现一个高值区.基于沉积物中特征类胡萝卜素比例估算得到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中硅藻、甲藻、定鞭藻、青绿藻、隐藻和蓝藻的相对贡献分别为48.8%±17.4%、10.7%±11.5%、8.1%±7.2%、18.6%±8.2%、9.4%±6.4%和4.3%±3.2%.对营养盐水平、水体盐度等外界环境的偏好导致硅藻和甲藻比例离岸降低,青绿藻、隐藻和蓝藻比例离岸增加.Chl-a/Pheo-a比值的分布表明,较高的沉积速率以及季节性的底层水体缺氧事件导致了近岸海域(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外缘、杭州湾湾口以及浙闽沿岸上升流区)具有较高的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这些沉积色素保存效率较高的区域可能是进行海洋生态环境历史重建的理想区域,而杭州湾水体通过舟山群岛与外部海水进行水体交换时造成的较差沉积环境可能是导致杭州湾外海具有较低沉积色素含量和较低保存效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沉积色素 分布 浮游植物功能类群 保存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近200a来泸沽湖沉积物色素记录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传红 汪敬忠 +4 位作者 朱迟 赵良元 蒋金辉 杨娇艳 杨劭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0-788,共9页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 近百年来云贵高原区域气候变暖明显.为探讨湖泊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采集泸沽湖沉积物柱,分析测定了近200 a来沉积物柱芯中叶绿素及其衍生物(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黄素(Osc)和蓝藻叶黄素(Myx)4类色素及烧失量(LOI550℃)、生物硅、C/N值等指标,并与1951-2010年丽江地区气温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色素含量及其比值(CD/TC,Osc/Myx)对区域气温变化较为敏感;近60 a来CD、TC、Osc、Myx、LOI550℃和生物硅含量与年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CD、TC、Osc、Myx和C/N仅与5 a滑动年均降雨量呈正相关,表明气温可能是驱动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降雨量为次要因素.1990年后4种色素和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C/N值呈下降趋势,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强,内源有机质在沉积物总有机质中的比重增高.此外,Osc和Myx含量及其比值升高,反映蓝藻类生产力增长,颤藻类比重呈增大趋势,表明近20 a来在气温为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不仅泸沽湖初级生产力增加,初级生产者群落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沉积色素记录 初级生产力 泸沽湖
下载PDF
沉积色素定量重建湖泊系统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梁洁 侯居峙 +1 位作者 李栋 王明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0-645,共16页
湖泊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是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生态功能和服务的重要基础。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沉积色素,可以用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光合生物)群落的历史变化。光... 湖泊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是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生态功能和服务的重要基础。湖泊沉积物含有丰富的沉积色素,可以用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光合生物)群落的历史变化。光合生物生命周期结束后自水体逐渐沉降到沉积物中,其包含的色素在沉积和保存过程中会发生降解,但是保存在沉积物中未降解的色素仍可以很好地反映初级生产者的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化。结合湖泊沉积物中的气候变化信息,沉积色素可以用来研究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本文通过阐述湖泊沉积色素从产生、沉降、埋藏,到保存在沉积物中的降解机制,综述近些年来关于色素降解的几个典型模型,并论述湖泊沉积色素与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探索沉积色素作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湖泊气候、环境和生态研究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色素 降解 浮游植物 生产力 古生态
原文传递
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青藏高原湖泊沉积色素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洁 李栋 +2 位作者 王明达 张鑫雨 侯居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8,共12页
沉积色素已经成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有效指标,被广泛应用到研究过去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中.但是由于色素的特殊化学属性,不同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对不同介质中的色素具有明显的... 沉积色素已经成为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有效指标,被广泛应用到研究过去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中.但是由于色素的特殊化学属性,不同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对不同介质中的色素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因此,在不同区域,为获得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等信息,需要选择合适的色素提取和分析方法.本文利用L9(3^4)正交实验方案,对青藏高原中部典型半对流型湖泊(达则错)和双季对流型湖泊(江错)表层沉积物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适用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色素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对比发现提取试剂的类型及含量、色谱柱和流动相分别是影响湖泊沉积色素提取与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利用丙酮:甲醇:水混合试剂(80:15:5,体积比),冰浴超声30s并低温静置6h对于青藏高原湖泊沉积色素提取具有最佳提取效率.在进行色素分析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系统中采用Eclipse Plus C8色谱柱(150mm×4.6mm,粒径为3.5mm),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0.25m吡啶(50:25:25,体积比);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丙酮(20:60:20,体积比),流动相A的pH利用醋酸调节为6,柱温保持40℃时,色素分离效果最好.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青藏高原湖泊沉积色素研究湖泊初级生产力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沉积色素 色素提取 色素分析 正交实验
原文传递
抚仙湖和滇池硅藻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时间格局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小林 陈光杰 +2 位作者 卢慧斌 刘晓东 张虎才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 目前国内对生产力–生物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尺度,少量关于湖泊系统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现代调查,缺乏较长时间尺度上的模式探讨。本文应用沉积物色素记录重建了抚仙湖和滇池初级生产力变化历史,对硅藻群落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都是驱动硅藻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梯度。进一步分析硅藻群落α与β多样性响应湖泊生产力水平的模式,发现滇池硅藻群落表现为随着系统生产力的上升物种丰富度减少,β多样性降低,而抚仙湖呈现相反的变化模式。两个湖泊β多样性与生产力平均水平的关系均表现出与α多样性相似的特征,但在与生产力变化幅度的关系上,滇池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而抚仙湖则没有显著的变化。滇池硅藻群落生产力随硅藻多样性的降低显著增加(R2=0.597,P<0.01),而在抚仙湖无显著变化,表明了滇池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较弱,如与营养盐富集的促进作用相比。滇池明显的富营养化过程与强烈的人类扰动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降低可能对群落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产生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湖泊 硅藻 时间尺度 沉积色素 富营养化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洱海蓝藻爆发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教元 陈光杰 +4 位作者 黄林培 刘晓东 陈倩倩 刘晓海 张虎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831-4842,共12页
湖泊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随着流域的持续开发,洱海作为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和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蓝藻水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湖泊现代监测数据存在时间序... 湖泊生态环境对区域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十分敏感。随着流域的持续开发,洱海作为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面临着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质恶化和生态功能的衰退,其中蓝藻水华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湖泊现代监测数据存在时间序列较短、连续监测记录缺乏、监测位点不完全一致等问题,应用沉积物记录开展色素等多指标分析和环境变化重建研究,并对洱海湖区南、中、北3个湖盆的沉积物记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洱海富营养化与蓝藻爆发的历史与变化特征,并识别藻类响应模式的空间异同。沉积物色素记录结果表明,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呈现由南至北,先后增加、最后呈现蓝藻水华全湖性持续爆发的模式。进一步的简约模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和营养盐富集是洱海蓝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此外相对较浅的南部湖盆还受到水位波动、水动力减弱、水生植物演化的综合影响。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控制水体营养盐输入、合理调控湖泊水位、提高水体透明度并恢复水生植物是控制洱海蓝藻水华爆发和进行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色素 蓝藻爆发 时空差异 洱海
下载PDF
千岛湖建库以来浮游植物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汇豪 林琪 +1 位作者 倪健 廖梦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千岛湖是浙江省第一大水库,近二十年来藻类异常增殖现象频发,正面临着生态脆弱性增加的风险.目前,针对千岛湖初级生产力和藻类群落长期演替缺乏研究,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饮用水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研究基于千岛湖东南部沉积... 千岛湖是浙江省第一大水库,近二十年来藻类异常增殖现象频发,正面临着生态脆弱性增加的风险.目前,针对千岛湖初级生产力和藻类群落长期演替缺乏研究,为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饮用水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研究基于千岛湖东南部沉积物短岩芯,综合分析沉积物年代学、色素及营养盐等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流域社会经济和气候数据,重建了千岛湖建库以来的浮游植物变化历史,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千岛湖浮游植物色素生产量总体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960—1975年的低生产量阶段,1976—2002年的缓慢增长阶段,2003—2021年的快速增长阶段.尽管该水库初级生产力在2003年达到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偏离自然基线的较高水平.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水体营养富集,以及增温为代表的气候变化,是影响千岛湖初级生产力长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体营养盐的年际及年代际尺度变化对千岛湖浮游植物丰度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蓝藻色素生产量主要响应于温度的年代际、年际和季节尺度变化.此外,降水量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但对长期变化的影响很小.2000年以来基于鲢、鳙鱼的生物操纵技术对千岛湖浮游植物生长起到一定控制作用,但并未根除异常增殖问题,因此有关部门仍需加强对外源营养盐输入的控制.本研究为认识千岛湖水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化提供了新视角,对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沉积色素 浮游植物丰度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