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物磷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永琼 陈敬安 +1 位作者 王敬富 曾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4,共11页
水体磷含量是湖泊富营养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伴随着湖泊流域工农业发展,外源污染物的长期输入致使沉积物中蓄积了大量的磷及其他污染物。湖泊沉积物一方面是水体磷重要的汇,但另一方面还是水体磷重要的源。在单纯控制湖泊外源污染... 水体磷含量是湖泊富营养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之一。伴随着湖泊流域工农业发展,外源污染物的长期输入致使沉积物中蓄积了大量的磷及其他污染物。湖泊沉积物一方面是水体磷重要的汇,但另一方面还是水体磷重要的源。在单纯控制湖泊外源污染条件下,沉积物磷的释放仍可导致水体持续富营养化,湖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通常需要数十年,因此控制湖泊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是快速恢复湖泊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沉积物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环保疏浚以及原位钝化技术。受水深等环境条件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和环保疏浚在深水、亚深水型湖泊难以实施。沉积物磷原位钝化技术具有生态、经济、快速和效果稳定等特点,在控制湖泊底泥内源污染中可望发挥重要作用,尤其适合于深水、亚深水型湖泊内源污染控制。系统阐述了不同沉积物原位钝化剂的钝化原理,对比分析了铝盐、铁盐、钙盐和粘度矿物作为磷钝化剂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概述了国内外沉积物原位钝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物原位钝化技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是研究发展新型钝化剂;二是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不同类型湖泊的底泥原位钝化技术体系;三是加强底泥原位钝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与示范;四是加强钝化剂负面影响评价,建立科学的应用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沉积物修复 原位钝化技术
原文传递
受污染沉积物原位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祝凌燕 张子种 周启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5-651,共7页
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沉积物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受控自然恢复技术和疏浚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与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原位覆盖技术已经应用到受污染沉积物修复中。经过近30... 原位覆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沉积物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受控自然恢复技术和疏浚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与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原位覆盖技术已经应用到受污染沉积物修复中。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原位覆盖技术已经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挪威与加拿大等国家的受污染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过程中,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中,原位覆盖材料表现得更为突出,使得原位覆盖技术的应用前景变得广阔。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原位覆盖工程实践中各种覆盖材料的应用状况和实际修复效果进行了总结,为其在我国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修复 覆盖材料 沉积物修复
下载PDF
沉积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丽霞 《甘肃科技》 2017年第6期20-26,共7页
受污染的沉积物因为破坏江河湖泊水环境功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现有现场修复技术和实验室规模修复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优缺点、作用机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活性遮盖技术和原位固定在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沉积... 受污染的沉积物因为破坏江河湖泊水环境功能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现有现场修复技术和实验室规模修复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优缺点、作用机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活性遮盖技术和原位固定在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自然恢复技术在氮磷营养物质富集沉积物修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在沉积物修复过程中,根据污染物类型、修复位点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修复 原位修复 异位修复 重金属 有毒有机 营养
下载PDF
活性材料覆盖法修复HOCs污染沉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麦顺之 黄家明 +1 位作者 吴群河 杨旭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30,共7页
活性材料覆盖法已经被证明具有修复沉积物疏水性有机化合物(HOCs)的潜力。活性材料覆盖法利用活性材料的强吸附能力降低了HOCs生物可利用性,与此同时活性覆盖层有效地阻止沉积物中HOCs向上层水体扩散。然而,活性材料覆盖层可能会对沉积... 活性材料覆盖法已经被证明具有修复沉积物疏水性有机化合物(HOCs)的潜力。活性材料覆盖法利用活性材料的强吸附能力降低了HOCs生物可利用性,与此同时活性覆盖层有效地阻止沉积物中HOCs向上层水体扩散。然而,活性材料覆盖层可能会对沉积物中的底栖群落(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该文从修复机制、材料选择、工程参数及对底栖群落的影响等方面对覆盖法进行综述,并指出活性材料覆盖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可着眼于活性材料的生物亲和力、功能多样性和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法 活性材料 疏水性有机污染 沉积物修复
下载PDF
促生剂投量对菌剂-促生剂协同修复沉积物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晓朵 孙井梅 +3 位作者 汤茵琪 李檬 邹亚男 黄建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5-1833,共9页
采用5个110 L的模拟河道反应器,在投加菌剂的基础上(底泥稳定后向底泥和水中分别注射浓度为0.09%和0.03%的菌剂),生物促生剂投量分别设计为0(空白对照实验)、0.08、0.09、0.10和0.11 g·L^-1,通过为期115 d的修复实验研究菌剂与促... 采用5个110 L的模拟河道反应器,在投加菌剂的基础上(底泥稳定后向底泥和水中分别注射浓度为0.09%和0.03%的菌剂),生物促生剂投量分别设计为0(空白对照实验)、0.08、0.09、0.10和0.11 g·L^-1,通过为期115 d的修复实验研究菌剂与促生剂协同作用时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其对底泥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投加促生剂后,115 d时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etaproteobacteria及Bacteroidetes等主要功能菌群相对丰度增加,脲酶活性与蛋白酶活性后期时总体上低于单独投加菌剂组.促生剂投量为0.10 g·L^-1时,上覆水CODCr稳定浓度为16.82 mg·L^-1,低于其余各组;底泥TOC含量由初始的0.808%下降至第115 d时的0.687%,去除率为14.9%,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促生剂投量为0.11 g·L^-1时,底泥全氮去除率最高为14.8%.生物促生剂促使微生物群落向更适宜降解去除氮素及有机质的方向演替,有效改善底泥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修复 高通量测序 酶活性 菌群分析 微生态环境演替
原文传递
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倩茹 张霞 +3 位作者 王川 袁少博 周巧红 吴振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各类污染物质的汇集库,在外源污染陆续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亟需对内源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进行有效去除。在沉积物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促生剂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环保、持续时间长、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综述了... 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是各类污染物质的汇集库,在外源污染陆续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亟需对内源污染特别是沉积物污染进行有效去除。在沉积物修复方法中,微生物促生剂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环保、持续时间长、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重视。综述了微生物促生剂的概念及其修复沉积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加沉积物中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使其可被生物降解,调整土著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使其向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的方向发展;并归纳了微生物促生剂的应用现状,除直接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外,还包括微生物促生剂配方研制、微生物促生剂缓释技术研发、微生物促生剂与其他方法的联合使用等,梳理了微生物促生剂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促生剂在沉积物修复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促生剂 作用机理 沉积物修复
下载PDF
原位薄层覆盖修复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艳 邓月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6-1461,共6页
原位薄层覆盖技术利用活性材料吸附或固定重金属可有效降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是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分析了原位薄层覆盖对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机理,阐明了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重点综述... 原位薄层覆盖技术利用活性材料吸附或固定重金属可有效降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是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系统分析了原位薄层覆盖对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机理,阐明了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重点综述了目前用于重金属污染沉积物修复的主要活性材料,详细阐述了不同材料的修复效能、机理及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原位薄层覆盖技术今后应着眼于研究多功能活性材料,多种因素对修复效果的共同影响,活性材料自身的毒性及其对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复合覆盖体系和联合修复方式的开发,以期推动原位薄层覆盖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薄层覆盖 活性材料 重金属 沉积物修复
下载PDF
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技术研究
8
作者 周岩梅 刘真 +1 位作者 郭光伟 郭新超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 目前,新型污染沉积物治理技术-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技术在中国鲜有研究和应用。选择3种炭质吸附剂为修复剂,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索氏提取、序列提取和半透膜被动采样法(SPMDs)分析方法评价了3种炭质修复剂原位治理萘和菲污染沉积物的效果。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掺混炭质修复剂3个月后萘和菲的SPMD富集量分别降低了35%~53%和33%~43%。现场实验表明:凉水河沉积物中萘的A2(提取剂为水与甲醇体积比1∶1)浓度降低45%~77%,说明炭质修复剂对萘和菲有较强的"固定"作用,炭质修复剂的加入能降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草木灰治理效果强于2种生物质电厂灰,这可能是因为其比表面积大于生物质电厂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修复 沉积物修复 有效性
原文传递
苏北某县城河道底泥污染风险评价
9
作者 梅静梁 孙正甫 +1 位作者 王威 郑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期116-117,共2页
以苏北某县城15条河道为研究对象,设置30个底泥采样点,分别检测底泥中的pH值、有机质和5种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1)从单项污染指数均值来看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铜>锌>镍>铬>铅,内梅罗污染数法评价结果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 以苏北某县城15条河道为研究对象,设置30个底泥采样点,分别检测底泥中的pH值、有机质和5种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1)从单项污染指数均值来看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铜>锌>镍>铬>铅,内梅罗污染数法评价结果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2)底泥中有机质污染比较严重,有机质和总氮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底泥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染的排入沉积,面源污染源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修复限值 内梅罗污染指 土壤背景值
下载PDF
硝酸盐对沉积物中有机物氧化减量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近 邓代永 +2 位作者 孙国萍 刘永定 许玫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847-2854,共8页
通过投加硝酸钙为电子受体,促进厌氧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的污染修复,然而目前有关硝酸盐对复合污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减量特点及其微生物响应的了解极少.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到... 通过投加硝酸钙为电子受体,促进厌氧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的污染修复,然而目前有关硝酸盐对复合污染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减量特点及其微生物响应的了解极少.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硝酸盐到河涌沉积物中,采用极性和非极性逐步分离萃取、GC-MS相对含量测定,以及PCR-DGGE分子生态学分析手段相结合,研究硝酸盐对河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特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钙的投加可有效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沉积物TOC以及总有机物的去除率比未添加硝酸盐的对照组分别高出47.25%、29.55%.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含硅有机物、烷烃、多环芳烃、杂环、烯烃类、苯系物、极性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醛酮和烷酸酯类物质.其中含硅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苯系物以及杂环物质的去除率比对照组分别高出46.73%、36.25%、23.19%、35.92%.细菌16S rDNA V3区PCR-DGGE图谱显示,硝酸盐添加前后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0个主要条带中4条归属于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的δ和γ两个亚群,2条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条归属于梭菌纲(Clostridia),1条归属于绿弯菌门(Chloroflexi),1条归属于新发现的细菌门(Caldiserica),1条为未培养微生物.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硝酸盐促进厌氧沉积物的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修复 硝酸盐还原 有机减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微生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