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湖湖泛形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2
1
作者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3-566,共14页
回顾近些年对太湖湖泛形成的研究进展,参考国外关于黑斑和缺氧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从湖泛的感官特征与描述、缺氧与污染效应、湖泛形成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微生物和底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出湖泛发生条件与生消过程....
回顾近些年对太湖湖泛形成的研究进展,参考国外关于黑斑和缺氧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从湖泛的感官特征与描述、缺氧与污染效应、湖泛形成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微生物和底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出湖泛发生条件与生消过程.从基本属性方面,归纳出湖泛是指在适当的气象和地形等条件下,富营养湖泊局部水域因长时间聚积大量藻体或水草等生物质,在微生物和底泥参与下,形成边界可辨、散发恶臭的可移动黑色水团,并导致水质恶化和一些生物死亡的极端污染现象的定义.文章最后从湖泛研究的新技术、新手段,沉积物有效成分提供机制,湖泛发生的关键参数阈值确定,以及致黑致臭物稳定性机制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泛
湖泊缺氧
形成条件
生
物
质
沉积物
作用
生消过程
太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中良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了解长江河口区的水体混合过程和水与沉积物或颗粒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对长江河口水的87Sr/86Sr及Sr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与世界河流平均值(Sr为78μg/L,87Sr/86Sr为0.7119)相比,长江水具有明显的高Sr(130μg/L)低87Sr/86Sr比值...
为了解长江河口区的水体混合过程和水与沉积物或颗粒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对长江河口水的87Sr/86Sr及Sr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与世界河流平均值(Sr为78μg/L,87Sr/86Sr为0.7119)相比,长江水具有明显的高Sr(130μg/L)低87Sr/86Sr比值(0.7105)的特点。在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锶同位素没有象其它河口那样显示简单的两端员理想混合模式,而是在距河口约30~40km的地点出现87Sr/86Sr的突然升高,水体悬浮颗粒物(SPM)浓度也在同一区域出现升高现象。这可能是该区水体和沉积物相互作用比较强烈而引起沉积物与上覆水体发生物质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7Sr/^86Sr
长江河口
水体混合
水/
沉积物
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3
作者
桑胜萍
卢海建
+2 位作者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22,共17页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屑颗粒统计和重矿物等分析,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主微量与稀土元素、黏土矿物等分析。【研究结果】大红沟剖面泥岩的主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别表现出相似的大陆上地壳(UCC)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能表明沉积物已完全混合或发生再旋回作用;砂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以及少量的长石和岩屑,其中岩屑主要由沉积岩屑组成,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剖面上部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和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ZTR)指数突然降低,这表明后期可能主要为近源堆积;相反,黏土矿物中易发生分解的绿泥石的含量在剖面上部突然增加,这也表明此时的物源区更近,有更多的绿泥石保存下来。【结论】综合已有的地层沉积相、砂岩薄片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资料,认为柴北缘逆冲褶皱带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是盆地新生代地层的重要源区之一;近来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柴北缘新生代沉积岩在9~7 Ma经历了显著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随着逆冲褶皱作用进一步向盆地内部扩展,~3 Ma以后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岩再次经历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可能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湖泊以及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重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析
碎屑颗粒统计
重矿
物
分析
沉积物
再旋回
作用
大红沟剖面
沉积
盆地
柴达木北缘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湖泛形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
22
1
作者
范成新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3-566,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9102)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专项(TH2013214)联合资助
文摘
回顾近些年对太湖湖泛形成的研究进展,参考国外关于黑斑和缺氧现象的相关研究成果,重点从湖泛的感官特征与描述、缺氧与污染效应、湖泛形成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微生物和底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出湖泛发生条件与生消过程.从基本属性方面,归纳出湖泛是指在适当的气象和地形等条件下,富营养湖泊局部水域因长时间聚积大量藻体或水草等生物质,在微生物和底泥参与下,形成边界可辨、散发恶臭的可移动黑色水团,并导致水质恶化和一些生物死亡的极端污染现象的定义.文章最后从湖泛研究的新技术、新手段,沉积物有效成分提供机制,湖泛发生的关键参数阈值确定,以及致黑致臭物稳定性机制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湖泛
湖泊缺氧
形成条件
生
物
质
沉积物
作用
生消过程
太湖
Keywords
Black bloom
lake hypoxia
formation conditions
biomass material
sediment role
formation-disappearing processes
Lake Taihu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中良
刘丛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49625304)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 预 39)
文摘
为了解长江河口区的水体混合过程和水与沉积物或颗粒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对长江河口水的87Sr/86Sr及Sr元素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与世界河流平均值(Sr为78μg/L,87Sr/86Sr为0.7119)相比,长江水具有明显的高Sr(130μg/L)低87Sr/86Sr比值(0.7105)的特点。在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锶同位素没有象其它河口那样显示简单的两端员理想混合模式,而是在距河口约30~40km的地点出现87Sr/86Sr的突然升高,水体悬浮颗粒物(SPM)浓度也在同一区域出现升高现象。这可能是该区水体和沉积物相互作用比较强烈而引起沉积物与上覆水体发生物质交换。
关键词
^87Sr/^86Sr
长江河口
水体混合
水/
沉积物
作用
Keywords
^(87)Sr/^(86)Sr
Changjiang estuary
water mixing
water-sediment interaction
分类号
X14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3
作者
桑胜萍
卢海建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22,共17页
基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901)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059)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联合资助。
文摘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屑颗粒统计和重矿物等分析,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主微量与稀土元素、黏土矿物等分析。【研究结果】大红沟剖面泥岩的主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别表现出相似的大陆上地壳(UCC)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能表明沉积物已完全混合或发生再旋回作用;砂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以及少量的长石和岩屑,其中岩屑主要由沉积岩屑组成,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剖面上部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和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ZTR)指数突然降低,这表明后期可能主要为近源堆积;相反,黏土矿物中易发生分解的绿泥石的含量在剖面上部突然增加,这也表明此时的物源区更近,有更多的绿泥石保存下来。【结论】综合已有的地层沉积相、砂岩薄片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资料,认为柴北缘逆冲褶皱带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是盆地新生代地层的重要源区之一;近来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柴北缘新生代沉积岩在9~7 Ma经历了显著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随着逆冲褶皱作用进一步向盆地内部扩展,~3 Ma以后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岩再次经历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可能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湖泊以及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重要源区。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析
碎屑颗粒统计
重矿
物
分析
沉积物
再旋回
作用
大红沟剖面
沉积
盆地
柴达木北缘
地质调查工程
Keywords
geochemical analysis
detrital framework grain composition
heavy mineral analysis
sediment recycling
Dahonggou section
sedimentary basin
northern Qaidam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534.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湖湖泛形成研究进展与展望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长江河口区水体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水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反映
王中良
刘丛强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桑胜萍
卢海建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