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奥陶系深水条纹条带状泥岩等深流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向东 郇雅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7-997,共11页
沉积形成的条纹和条带状构造多包含化学沉积和机械沉积2个沉积过程,在探讨其沉积机制时往往受到制约。而桌子山地区中、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和乌拉力克组发育良好的条纹条带状泥岩,为单一的机械沉积作用所致,是研究条纹条带构造形成过程... 沉积形成的条纹和条带状构造多包含化学沉积和机械沉积2个沉积过程,在探讨其沉积机制时往往受到制约。而桌子山地区中、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和乌拉力克组发育良好的条纹条带状泥岩,为单一的机械沉积作用所致,是研究条纹条带构造形成过程中沉积流体作用机制的理想层位。本次研究以详细的野外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和近年来关于细粒沉积水槽实验的研究成果,探讨深水等深流在形成条纹条带构造中的作用。克里摩里组上段多为条纹状泥岩组成,呈极细的连续或断续透镜状,垂向上表现为细—粗—细序列;乌拉力克组多为条带状泥岩,与砾屑石灰岩伴生,垂向上发育窄—宽—窄序列。其成因则与等深流引起的黏土絮凝波和底载荷运动相关。在弱等深流作用期,絮凝波发育并存在长的尾迹,在等深流改造底载荷进行再沉积的同时,黏土絮凝波发生垂直降落沉积,形成条纹状泥岩;在强等深流作用期,絮凝波不发育,底载荷连续加积形成条带状泥岩。克里摩里组条纹状泥岩与乌拉力克组条带状泥岩的差别可能与水深相关,前者水体较深,后者水体较浅。研究结果说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晚奥陶世的最大海侵发生在克里摩里组上段,这对研究该地区的构造性海侵和大地构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流体 等深流 条纹条带构造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内波、内潮汐沉积及其沉积矿产意义研究综述
2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杨敏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3期386-393,共8页
深水环境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且在地层记录中发现了较多的研究实例,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类型沉积的鉴别标志,为其在沉积矿产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已有的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沉积流体... 深水环境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至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且在地层记录中发现了较多的研究实例,较系统地总结了该类型沉积的鉴别标志,为其在沉积矿产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已有的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沉积流体演化的角度对已总结的沉积鉴别标志进行了梳理,对特征性的沉积构造和垂向序列的应用范围进行了限定,强调特征性鉴别标志与内波、内潮汐沉积一般特征的结合使用。依据内波、内潮汐在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将内波、内潮汐在海底的作用区域划分为改造海底已有沉积物的改造作用带、与深水其它流体发生交互作用的交互作用带和静水效应带,分别探讨了三个作用带与常规油气和页岩气勘探的关系。同时认为:①内波、内潮汐作用在沉积型磷矿成因中可能成为联系“上升洋流”学说和“生物成磷”学说之间的纽带,并有可能形成再沉积型磷矿;②目前已发现的地层记录中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基本上发育在改造作用带内;③内波、内潮汐不直接作用于海底的交互作用带和静水效应带的研究非常薄弱,可能成为今后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其重点在于探讨和总结内波、内潮汐沉积的微观和地球化学鉴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内潮汐沉积 沉积流体 沉积型磷矿 页岩气
下载PDF
浅议沉积学中的流体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向东 《世界地质》 CAS 2020年第1期45-55,共11页
笔者从流体的角度,对近年来有关流体沉积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和诠释。从沉积学的角度总体上可将流体分为牵引流、过渡流和重力流3大类:其中牵引流是研究的基础,可进一步分为单向流、双向流和振荡流3种基本类型以及叠置... 笔者从流体的角度,对近年来有关流体沉积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和诠释。从沉积学的角度总体上可将流体分为牵引流、过渡流和重力流3大类:其中牵引流是研究的基础,可进一步分为单向流、双向流和振荡流3种基本类型以及叠置流、复合流和叠加流3种复合类型,可按照流体力学的相关方法展开研究;过渡流和重力流沉积研究的关键在于各种重力流类型之间(浊流、液化沉积物流、颗粒流和碎屑流)及其和牵引流之间的相互转化。流体的沉积机制可分为垂直降落沉积(静水)、底床阻碍沉积(牵引流)和能量减弱沉积(重力流)3大类,各种流体的交互作用最终可形成丘状(洼状)交错层理的水动力条件。通过综述可以发现,从流体角度进行沉积学研究尽管困难,但仍然可行,特别是对于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沉积流体 沉积机制 牵引流 重力流
下载PDF
成藏动力系统中的流体及流体运动的动力机制
4
作者 凡明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5-26,共2页
含油气盆地既是一个巨大的低温热化学反应器,又是一个天然复杂的成藏动力系统.该系统中的流体主要是水、油、气.从成因上分析,它们主要有3种来源:沉积流体;自源流体或新生流体、深源流体(图1).
关键词 沉积流体 自源流体 深源流体 成藏动力系统 流体运动 动力机制
下载PDF
Oxygen Isotope Studies of Epithermal Systems:A Review
5
作者 熊永良 翟裕生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2年第4期329-343,共15页
Numerous stable isotope studies of whole rocks and mineral separates in epithermal systems indi-cate that even though meteoric waters are dominant components in epithermal systems ,fluids of other origins,such as sedi... Numerous stable isotope studies of whole rocks and mineral separates in epithermal systems indi-cate that even though meteoric waters are dominant components in epithermal systems ,fluids of other origins,such as sedimentary or meta-sedimentary fluids,magmatic waters and even evolved meteoric waters ,may also play a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epithermal ore deposits.Usually the more depleted the wall rocks,the larger the size of ore deposits ,and the least depletion degrees in whole rocks for economic mineralization are by about 3.5‰.The depletion in δ^18O in wall rocks,however,may be complicated by the superimposition of low temperature-hydration over high-temperature altera-tion or vice versa,the existence of primary low-^18O and high-^18O magmas ,and alteration by vol-canic gases.The depletion in δ^18O in wall rocks is controlled by the composition and nature of flu-ids,the temperature of fluids,the elevation of rocks at the time of alteration ,lithology,boiling effects of fluids ,and alteration style,as well as by water/rock ratios.In addition ,the fluids re-sponsible for epithermal deposits have experienced positive δ^18O shifts .It seems that when the above complication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well defined,oxygen isotope studies would be a promising and powerful exploration 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岩石 矿物 浅成热液 沉积流体 岩浆 金属矿床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被引量:37
6
作者 杨竹森 侯增谦 +7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李红阳 徐文艺 田世洪 王训诚 姚孝德 姜章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97,共17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 ,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_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_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 ,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 ,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 ,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_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 ,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 3个喷流沉积旋回 ,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 ,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_硫化物脉体群 ,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 ,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 ,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 ,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 ,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 ,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 ,显示区内存在 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 ,包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喷流沉积流体系统 块状硫化物 区域蚀变铜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挪威南部沉积流体深深渗入基底岩石的证据
7
《地质科技动态》 1996年第5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沉积流体 基底岩石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油气幕式成藏及其驱动机制和识别标志 被引量:74
8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杨旭升 王敏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连续稳态流动和周期性 (幕式 )瞬态流动是沉积盆地流体的 2种流动方式。幕式流体流动是压力和应力的作用引起地层周期性破裂或断裂、先存裂隙周期性开启的结果。幕式成藏是沉积盆地中油气与地层水组成的混相、不连续流体的多期次充注 /... 连续稳态流动和周期性 (幕式 )瞬态流动是沉积盆地流体的 2种流动方式。幕式流体流动是压力和应力的作用引起地层周期性破裂或断裂、先存裂隙周期性开启的结果。幕式成藏是沉积盆地中油气与地层水组成的混相、不连续流体的多期次充注 /聚集过程 ,超压顶界面附近、底辟和深断裂附近是幕式成藏的有利场所。与油气稳态连续聚集过程相比 ,幕式成藏更快 ,大 中型油气田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 ,根据传统模式难以成藏的年轻圈闭可成为有效的勘探目标。幕式流体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体成份和流动过程的不连续性、流体流动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快速变化及流体流动的多期性和周期性。流体的时空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幕式成藏 驱动机制 识别标志 沉积盆地流体 幕式流体流动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