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沁水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莹
张庆龙
+5 位作者
朱文斌
王良书
解国爱
葛荣峰
刘超
邹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沁水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的影响。通过对地表露头的断层面擦痕、纵弯褶皱及共轭节理系的研究,获得了古构造应力场信息。在研究区东部NNE向的太行山断裂带内,逆冲挤压构造非常明显,...
沁水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的影响。通过对地表露头的断层面擦痕、纵弯褶皱及共轭节理系的研究,获得了古构造应力场信息。在研究区东部NNE向的太行山断裂带内,逆冲挤压构造非常明显,与其相伴发育的不对称背斜构造表明其主压应力方向为110°;中部的EW向正断层、地堑系可能是印支期近SN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逆冲构造经历了新生代构造反转作用而产生的,新生代伸展作用非常显著,伸展方向为26°,249°,347°;西部边界由近SN向断裂组成,存在新生代近EW及NEE-SSW向伸展运动的擦痕证据,伸展方向为94°,72°。区内发育NNW-SSE,NW-SE,NE-SW,NEE-SWW,近SN等几个方向的共轭节理系,表明存在过燕山期NW-SE向的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和喜山期NE-SW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近EW向水平挤压应力场可能是在这两期主要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
盆地
南缘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喜山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西南缘煤层气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贺艳祥
徐强
+2 位作者
张争光
白秀佳
赵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1-147,共7页
基于沁水盆地西南缘安泽地区7口煤层气井的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结合煤岩样品测试、测井、压裂等资料,揭示研究区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探讨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SW、NEE—SWW...
基于沁水盆地西南缘安泽地区7口煤层气井的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结合煤岩样品测试、测井、压裂等资料,揭示研究区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探讨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SW、NEE—SWW向,优势方位为NEE—SWW向;煤层压裂裂缝扩展长度介于150~210 m,平均175 m,裂缝影响宽度为28~35 m,平均30 m,裂缝高度为9~20 m,平均15 m;煤储层压裂裂缝分布受控于地应力、煤岩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煤岩煤质特征、压裂规模等因素,裂缝扩展方向和最大地应力方向一致;煤岩杨氏模量、切变模量越小,裂缝长度越长,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小;煤岩泊松比越小,裂缝长度越短,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受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越大;水力压裂规模(液量、砂量)越大,压裂效果越明显;煤储层压裂裂缝几何形态以垂直裂缝为主,煤储层中裂缝几何形态受控于地层中三向主应力的相对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
盆地
西
南缘
煤储层
水力压裂
裂缝
控制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沁水盆地西南缘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丁恋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4期8-12,22,共6页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空间展布受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控制。以沁水盆地西南缘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钻井等资料分析含煤地层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石炭-二叠系主要由粗砂岩、中细砂岩、...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空间展布受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控制。以沁水盆地西南缘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钻井等资料分析含煤地层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石炭-二叠系主要由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和可燃有机岩组成,发育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及障壁-滨外陆棚沉积体系;②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及沉积体系转换面等3种层序界面,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海(湖)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层序Ⅰ、层序Ⅲ中发育厚度稳定的可采煤层;③障壁-滨外陆棚环境下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位于最大海泛面附近,三角洲平原环境下煤层位于湖侵体系域早中期,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条件下,形成厚层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沁水
盆地
西
南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莹
张庆龙
朱文斌
王良书
解国爱
葛荣峰
刘超
邹旭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油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4063402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题(2008ZX05035-006-001)联合资助
文摘
沁水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的影响。通过对地表露头的断层面擦痕、纵弯褶皱及共轭节理系的研究,获得了古构造应力场信息。在研究区东部NNE向的太行山断裂带内,逆冲挤压构造非常明显,与其相伴发育的不对称背斜构造表明其主压应力方向为110°;中部的EW向正断层、地堑系可能是印支期近SN向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逆冲构造经历了新生代构造反转作用而产生的,新生代伸展作用非常显著,伸展方向为26°,249°,347°;西部边界由近SN向断裂组成,存在新生代近EW及NEE-SSW向伸展运动的擦痕证据,伸展方向为94°,72°。区内发育NNW-SSE,NW-SE,NE-SW,NEE-SWW,近SN等几个方向的共轭节理系,表明存在过燕山期NW-SE向的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和喜山期NE-SW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近EW向水平挤压应力场可能是在这两期主要构造应力场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关键词
沁水
盆地
南缘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燕山期
喜山期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Qinshui basin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Yanshanian
Himalayan
分类号
P55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西南缘煤层气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贺艳祥
徐强
张争光
白秀佳
赵岳
机构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1-14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194)
文摘
基于沁水盆地西南缘安泽地区7口煤层气井的水力压裂裂缝微震监测数据,结合煤岩样品测试、测井、压裂等资料,揭示研究区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探讨水力压裂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压裂裂缝展布方向主要为NE—SW、NEE—SWW向,优势方位为NEE—SWW向;煤层压裂裂缝扩展长度介于150~210 m,平均175 m,裂缝影响宽度为28~35 m,平均30 m,裂缝高度为9~20 m,平均15 m;煤储层压裂裂缝分布受控于地应力、煤岩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煤岩煤质特征、压裂规模等因素,裂缝扩展方向和最大地应力方向一致;煤岩杨氏模量、切变模量越小,裂缝长度越长,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小;煤岩泊松比越小,裂缝长度越短,裂缝影响宽度及高度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受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煤岩与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差异越大,裂缝高度、影响宽度越大;水力压裂规模(液量、砂量)越大,压裂效果越明显;煤储层压裂裂缝几何形态以垂直裂缝为主,煤储层中裂缝几何形态受控于地层中三向主应力的相对大小。
关键词
沁水
盆地
西
南缘
煤储层
水力压裂
裂缝
控制因素
Keywords
southwestern margin of Qinshui Basin
coal reservoirs
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tures
controlling factors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沁水盆地西南缘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
3
3
作者
丁恋
机构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出处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4期8-12,22,共6页
文摘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空间展布受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控制。以沁水盆地西南缘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钻井等资料分析含煤地层岩相类型、沉积相、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石炭-二叠系主要由粗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和可燃有机岩组成,发育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及障壁-滨外陆棚沉积体系;②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及沉积体系转换面等3种层序界面,将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海(湖)侵及高位体系域,其中层序Ⅰ、层序Ⅲ中发育厚度稳定的可采煤层;③障壁-滨外陆棚环境下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位于最大海泛面附近,三角洲平原环境下煤层位于湖侵体系域早中期,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相平衡条件下,形成厚层煤层。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沁水
盆地
西
南缘
Keywords
Permo-Carboniferous
sequence stratigraphy
coal accumulation
southwestern Qinshui Basin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沁水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构造应力场
王莹
张庆龙
朱文斌
王良书
解国爱
葛荣峰
刘超
邹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沁水盆地西南缘煤层气水力压裂裂缝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贺艳祥
徐强
张争光
白秀佳
赵岳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沁水盆地西南缘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丁恋
《中国煤炭地质》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