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渭地堑的河流阶地对第四纪时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的构造响应 被引量:32
1
作者 孙继敏 许立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6,共7页
秦岭造山带前缘的汾渭地堑是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堑内发育了一系列第四纪河流阶地。通过对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沉积学、土壤地层学、年代学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渭河地堑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这些阶地均由底部的河床... 秦岭造山带前缘的汾渭地堑是新构造运动非常活跃的地区,地堑内发育了一系列第四纪河流阶地。通过对河流阶地及其沉积物的沉积学、土壤地层学、年代学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得到以下认识:渭河地堑发育了5级河流阶地,这些阶地均由底部的河床相和其上的第四纪风成沉积组成,这5级阶地最底部的黄土地层分别是L33,L15,L9,L6和L2。在磁性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基础上,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上述黄土层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104,36,22,16和6;阶地年龄分别为2·60Ma,1·20Ma,0·90Ma,0·65Ma和0·15Ma。新构造作用在渭河地堑的5级河流阶地的形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汾渭地堑及上述由正断层控制的河流阶地的形成与华北板块内部的NW-SE向地壳拉张密切相关,而后者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导致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沿秦岭走滑断层的相对运动有直接联系,所以上述阶地的形成时期也正是第四纪时期印度板块向北阶段性俯冲加剧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 河流阶地 新构造运动 印度-欧亚碰撞带
下载PDF
贝加尔裂谷和汾渭地堑成因与印度欧亚碰撞的远程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光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位于欧亚板块东部的贝加尔裂谷和汾渭地堑是两个著名的裂谷系,它们具有相似的外形和地貌特征,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其成因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诸多研究说明它们的形成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密切相关,但印度与欧亚碰撞的... 位于欧亚板块东部的贝加尔裂谷和汾渭地堑是两个著名的裂谷系,它们具有相似的外形和地貌特征,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其成因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诸多研究说明它们的形成和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密切相关,但印度与欧亚碰撞的远程效应是如何传递到这些区域的?本文通过大陆漂移过程中的陆缘区域的地幔上涌所形成的伸展构造演化和陆缘裂解,结合欧亚大陆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印度欧亚碰撞的远程效应所导致的微陆块裂解漂移及伸展构造发展演化规律。结果说明这两个裂谷的成因与欧亚东缘新生代大规模微陆块裂解漂移密切相关。新生代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欧亚大陆东缘发生了大规模地幔上涌和陆块裂解,日本、堪察加等陆块发生了裂解漂移,它们的裂解漂移在欧亚东缘形成了差异左旋走滑环境,从而分别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和鄂尔多斯克拉通东南侧形成了两个裂谷系和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和2023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具有类似的成因机制,它们都是走滑断裂所形成的地震带。用新大陆漂移模型可以合理解释其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裂谷 地堑 印度欧亚碰撞 动力机制 远程效应
下载PDF
汾渭地堑岩石圈的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仲启蒙 邵博 侯贵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汾渭地堑系位于秦岭造山带以北,鄂尔多斯地块以东,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一个强震活动带,构造活动十分密集.目前关于汾渭地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成因机制与构造演化历史、活动构造分布及地震统计、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面.其中地震地质相关的... 汾渭地堑系位于秦岭造山带以北,鄂尔多斯地块以东,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一个强震活动带,构造活动十分密集.目前关于汾渭地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成因机制与构造演化历史、活动构造分布及地震统计、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面.其中地震地质相关的研究主要覆盖了沉积层和地表断层层面,地球物理研究则主要关注地球的深部结构问题,整体而言较少涉及到浅部断层与岩石圈深部结构对于区域应力场的综合影响,在"深浅结合"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并且基于Crust 1.0地球物理数据库,结合板块运动、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内断层分布等各方面情况构建了三维分层黏弹性有限元数值模型,用以计算汾渭地堑岩石圈应力场分布特征.其中模型计算所得的位移场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与实际数据均吻合较好,本文采用最大差应力指标(σ_(1)-σ_(3))来衡量区域应力集中的程度.综合上述计算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板块运动、岩石圈结构控制整体的构造应力场;(2)断层,尤其是活断层对局部应力场分布同样具有显著而重要的影响;(3)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呈"不对称哑铃状",并且最大差应力的空间分布与地震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 岩石圈 数值模拟 应力场 深部结构
原文传递
西安地裂缝构造成因机制及地震勘查思路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苗康运 冯西杰 +1 位作者 汤寒松 胡继武 《勘察科学技术》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西安地裂缝所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对地面构造物的破坏在国内外尚属罕见,深入研究其成因机制,探索有效的勘查方法,对西安经济持续发展及地学研究具重要意义。浅层地震是探测西安地裂缝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西安地区地震地质条件较... 西安地裂缝所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对地面构造物的破坏在国内外尚属罕见,深入研究其成因机制,探索有效的勘查方法,对西安经济持续发展及地学研究具重要意义。浅层地震是探测西安地裂缝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西安地区地震地质条件较好,但表层风积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地下水位较深是地震勘查的难点。利用浅层高分辨地震查明的临潼-长安断裂和地裂缝深部构造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对西安地裂缝构造成因机制及地震勘查思路进行探讨,资料可靠,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同生断层 掀斜作用 次级断层 地堑
原文传递
陕西韩城矿区燎原煤矿断裂特征露头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文龙 马东民 陈应涛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野外地质填图资料,对陕西韩城燎原煤矿地表出露的断层进行了重新划定,将先前作为逆断层的一部分白头山南坡一带判定为正断层,属于韩城断裂的同期次级断层。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野外实地观察资料,对燎原煤矿发育的各断层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野外地质填图资料,对陕西韩城燎原煤矿地表出露的断层进行了重新划定,将先前作为逆断层的一部分白头山南坡一带判定为正断层,属于韩城断裂的同期次级断层。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和野外实地观察资料,对燎原煤矿发育的各断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韩城断裂形成于上新世;韩城断裂的次级断层形成于上新世及第四纪;禹门口-西垣沟逆断层形成于白垩纪。研究区构造演化总体可分为渭北隆起和汾谓地堑两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断裂 禹门口-西垣沟逆断层 北隆起 地堑
下载PDF
汾渭地堑系盆地发育进程的差异及其控震作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世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30-37,共8页
基于盆地断陷规模、断陷幅度、构造样式的差异 ,将汾渭地堑系诸盆地划分为初始型、成长型、成熟型及连接型四类 ;认为盆地从初始型、成长型至成熟型 ,其构造闭琐度有减弱的趋势 ;剖析了各级强震震源区的构造特征 ,依据震源体理论 ,认为... 基于盆地断陷规模、断陷幅度、构造样式的差异 ,将汾渭地堑系诸盆地划分为初始型、成长型、成熟型及连接型四类 ;认为盆地从初始型、成长型至成熟型 ,其构造闭琐度有减弱的趋势 ;剖析了各级强震震源区的构造特征 ,依据震源体理论 ,认为盆地类型与震级上限有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类型 构造样式 震源区 地堑 控震作用
下载PDF
汾渭地堑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时间序次差异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胡小猛 陈美君 +2 位作者 王杜涛 吴洁利 胡海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9-858,共10页
依据汾渭地堑系列湖盆地貌与沉积特征对其阶段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发现,在第四纪中晚期,各湖盆内曾发生过3次大幅快速的湖退或河流强烈下切事件;从渭河盆地至临汾太原盆地,再至大同阳原盆地,每一次事件的出现在各盆地中都有... 依据汾渭地堑系列湖盆地貌与沉积特征对其阶段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野外调查发现,在第四纪中晚期,各湖盆内曾发生过3次大幅快速的湖退或河流强烈下切事件;从渭河盆地至临汾太原盆地,再至大同阳原盆地,每一次事件的出现在各盆地中都有时间序次上的差异。以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时间坐标系,渭河盆地中的3次湖退或河流下切分别发生在L_9,L_6和L_2黄土堆积期;临汾太原盆地分别发生在S_8,S_5和S_1古土壤发育时期;大同阳原盆地分别发生在L_8,L_5和L_1黄土堆积期。也即是,第一次事件在几个盆地中出现的时间序次是L_9-S_8-L_8,第二次事件是L_6-S_5-L_5,第三次为L_2-S_1-L_1。事件出现的时间序次差异显示:距青藏高原越远的盆地,事件出现的时间越晚。根据早期对区域湖退-湖侵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上述这些发现,本文认为正是受到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影响,而非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才产生了区域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这种时间序次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湖盆 湖退 河流下切 时间序次差异 青藏高原隆升
原文传递
临汾—运城盆地上古生界演化、改造及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俊峰 盛双占 +4 位作者 王栋 芦建军 张建伍 刘刚 崔海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80,共13页
临汾—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属新生代汾渭地堑系的一部分。以往勘探表明,该地区新生界缺乏有效烃源岩和有利生油条件,油气资源潜力不容乐观。但近年来邻区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等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持续突破,为该地区前新生界... 临汾—运城盆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属新生代汾渭地堑系的一部分。以往勘探表明,该地区新生界缺乏有效烃源岩和有利生油条件,油气资源潜力不容乐观。但近年来邻区鄂尔多斯盆地、沁水盆地等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的持续突破,为该地区前新生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通过地震、重磁资料解释,并结合近年来区内钻孔资料,较全面地刻画了盆地上古生界的赋存分布状况,指出石炭系—二叠系主要分布在临汾坳陷中—北部和峨嵋隆起区西北部。由周邻露头资料推测,该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较为发育,有机质达到中等—高成熟演化阶段。结合后期改造、埋藏史和生烃史模拟、保存条件分析等,认为盆地北部临汾凹陷为煤层气或常规天然气勘探的较有利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煤系烃源岩 油气资源 -运城盆地 地堑(河-地堑)
下载PDF
汾渭地堑系开启时限:基于中条山奇峰花岗斑岩岩脉的年代学约束
9
作者 崔加伟 李振宏 +1 位作者 井向辉 寇琳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6,共12页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 汾渭地堑系是华北克拉通中部新生代一条重要的张性断陷带,以往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方面,但对其开启时限的研究由于缺乏定量的测年对象,一直悬而未解。此次研究在汾渭地堑系相邻的中条山奇峰一带发现了一系列不规则状的花岗斑岩岩脉。对该套花岗斑岩岩脉的测年结果表明,其年龄序列主要集中在1769.8±8.7 Ma和69.14±0.85 Ma两个阶段,前者与熊耳群火山岩的主体年龄一致,代表了继承性锆石的特点,后者代表了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龄。奇峰花岗斑岩岩脉样品的Ga/Al均大于2.6,表现富硅、碱、钾,贫钙,高镁的特点,稀土元素中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套花岗斑岩岩脉指示了汾渭地堑系南段开启的时限,研究成果为汾渭地堑系的开启时限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斑岩岩脉 中条山 地堑
下载PDF
试论汾渭“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述靖 吕古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0-1266,共7页
汾渭地堑系位于我国东部阴山与秦岭纬向带之间,自北向南,由集宁、怀来、大同、蔚县、忻州、太原、晋中、汾渭、天水、礼县、西和、成县等10余个NE向斜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组成,它们呈“S”形展布,反映华北地块在新生代时期发生了顺时针旋... 汾渭地堑系位于我国东部阴山与秦岭纬向带之间,自北向南,由集宁、怀来、大同、蔚县、忻州、太原、晋中、汾渭、天水、礼县、西和、成县等10余个NE向斜列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组成,它们呈“S”形展布,反映华北地块在新生代时期发生了顺时针旋转,使古老地块发生裂解,可称之为“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这个构造体系对中国东部构造格局和构造发展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强烈改造了秦岭—大别山纬向构造带和江南地块北缘的构造格局,使新华夏系形成分段特征,启动了华北地块伸展构造发展模式,影响所及直达琉球海沟。无独有偶,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境内有贝加尔地堑系,由反“S”形分布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组成,它们也发育于古老结晶地块之中,可与之对比,是逆时针旋转的反“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说明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旋转构造型式,是古老地块裂解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堑 “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 新华夏系NW向高级伴生断裂带 新华夏系分段性 贝加尔反“S”型旋转拉分构造体系 古老地块裂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