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4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语的分区(稿) 被引量:135
1
作者 侯精一 《方言》 1986年第4期253-261,共9页
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这条标准可以把晋语跟周围的官话分开。晋语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省区的一百七十四个县市,使用晋语的总人数约四千五百多万人。根据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情况,晋语... 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这条标准可以把晋语跟周围的官话分开。晋语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省区的一百七十四个县市,使用晋语的总人数约四千五百多万人。根据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情况,晋语可以分为并州、吕梁、上党、五台、大包、张呼、邯新、志延八片。本文也简单讨论山西省境内的非晋语—中原官话汾河片,广灵县的北方官话。全文分伍节:(壹)晋语的共同点,(贰)晋语的分区,(叁)晋语各片的特点,(肆)中原官话汾河片,(伍)广灵县的北方官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官话 山西省 晋语 北方官话 分阴阳 汾河 内蒙古 古入声字 河南省 县市
原文传递
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5
2
作者 高天麟 张岱海 《考古》 1980年第1期18-31,100-102,共17页
襄汾县是1954年由汾城和襄陵两县合并而成的,南同浦铁路与汾河在县城(史村)的西侧平行穿过。陶寺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约十五华里,塔儿山的西麓。遗址分布在陶寺、李庄、中梁、东坡沟四个自然村之间,东西长约二千米,南北宽约一千五百米,总... 襄汾县是1954年由汾城和襄陵两县合并而成的,南同浦铁路与汾河在县城(史村)的西侧平行穿过。陶寺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约十五华里,塔儿山的西麓。遗址分布在陶寺、李庄、中梁、东坡沟四个自然村之间,东西长约二千米,南北宽约一千五百米,总面积达三百多万平方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山西襄汾县 发掘简报 县城 汾河 自然村 合并 铁路 东北 中梁
原文传递
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42
3
作者 上官铁梁 贾志力 +2 位作者 张金屯 张峰 许念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1-39,共9页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对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 ,结果将汾河太原段草地群落划分为 17个群系 ,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水分、质地和人为干扰的密切关系...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对汾河太原段河漫滩草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 ,结果将汾河太原段草地群落划分为 17个群系 ,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水分、质地和人为干扰的密切关系。种的DCA排序结果证明对群落生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此外 ,还讨论了群落的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群丛 河漫滩草地植被 汾河 太原段
下载PDF
基于自由搜索的投影寻踪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32
4
作者 邵磊 周孝德 +1 位作者 杨方廷 韩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08-1714,共7页
为解决水质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以及现有评价方法对等级的分辨率较粗略等问题,提出了水质状况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Projection Pursuit,PP).根据地表水环境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能够反映水质状况变异信息的投影指标函数;引入自由搜索(Free ... 为解决水质评价指标的不相容性以及现有评价方法对等级的分辨率较粗略等问题,提出了水质状况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Projection Pursuit,PP).根据地表水环境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能够反映水质状况变异信息的投影指标函数;引入自由搜索(Free Search,FS)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利用最佳投影方向信息研究了各种水质指标对水质状况评价的影响程度.以山西省汾河流域为例,进行水质评价分析,并与基于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模型(RAGAPP)和利用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模型(PSOPP)得到的投影值结果进行对比.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评估结果误差精度优于RAGAPP和PSOPP,评价结果符合当地水质状况实际情况,且对水质等级划分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搜索 投影寻踪 水质综合评价 汾河
下载PDF
汾河沿岸农田土壤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朱宇恩 文瀚萱 +4 位作者 李唐慧娴 李华 吴超 张桂香 阎敬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894-3903,共10页
考察了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小于1 mm的微塑料分布特征及赋存因素.采用传统密度离心法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了微塑料数量和类别等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表征微塑料的微观形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考察了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小于1 mm的微塑料分布特征及赋存因素.采用传统密度离心法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了微塑料数量和类别等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表征微塑料的微观形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微塑料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90.5 n·kg^(-1),微塑料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和发泡类.其中,纤维类微塑料丰度最高,占总量的52.67%,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薄膜类和碎片类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发泡类成分为聚苯乙烯.汾河沿岸土壤中微塑料丰度整体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的趋势.汾河下游段沿岸土壤微塑料丰度高达500.0 n·kg^(-1),约是其上游段和中游段微塑料丰度的两倍.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汾河沿岸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农膜使用量、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工业生产等密切相关.其中,农用薄膜使用是造成沿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农田土壤 微塑料 空间分布 赋存因素
原文传递
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鑫 向伟 司炳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9-1749,共11页
汾河流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本文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矩阵和正向演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流域水循环及水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汾河... 汾河流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本文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相关矩阵和正向演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汾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流域水循环及水质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地下水属弱碱性和微硬水;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和Ca^(2+);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Mg-Ca-HCO_(3)和Mg-Ca-ClSO_(4)为主,水质整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超94%.地下水δD和δ^(18)O平均值分别为-70.2‰和-9.6‰,与7~9月降水同位素值相似,指示地下水可能主要来源于该时期的降水,并发现地下水补给方式(优势流和活塞流)存在一定的空间变化.岩石风化是地下水溶质的主要来源(87%),而大气输入和人类活动相对较小,分别占8%和5%.在岩石风化中,硅酸盐岩、蒸发盐岩和碳酸盐岩对地下水溶质的贡献相当,分别占32%、28%和26%.本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可持续开发利用汾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稳定同位素 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地下水 汾河
原文传递
汾河河漫滩三种草本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上官铁梁 贾志力 +1 位作者 张红 杨丽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5,共7页
草本群落是汾河河漫滩的主要植被类型。在对汾河河漫滩植被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 3种广泛分布的典型群落 :北水苦荬群落、水莎草 +狼把草群落和苔草群落 ,用收获法对它们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 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 草本群落是汾河河漫滩的主要植被类型。在对汾河河漫滩植被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 3种广泛分布的典型群落 :北水苦荬群落、水莎草 +狼把草群落和苔草群落 ,用收获法对它们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 3种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 785.9g/ m2 、4 94 .6g/ m2 和 34 5.5g/ m2 ,与其它草地群落相比 ,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原 ,小于草甸草原。各群落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和各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均大于 70 %。北水苦荬群落和水莎草 +狼把草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 ,苔草群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 <地下部分生物量。另外 ,通过对群落特征、干鲜重比率以及群落生物量的综合分析得出 ,水因子是影响湿地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 ,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草本群浇 河漫滩 汾河 牧草植物
下载PDF
汾河河岸植被类型及其利用与保护 被引量:20
8
作者 上官铁梁 贾志力 +2 位作者 张峰 张龙胜 宋伯为 《河南科学》 1999年第A06期83-86,共4页
汾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是黄河水系的干流之一。主要河岸植被类型有旱柳群落、沙棘群落、赖草群落、柽柳群落、芦苇群落、香蒲群落、狭叶香蒲群落、小香蒲群落、草群落、稗草群落、假苇拂子茅群落、苔草群落、鹅绒委陵菜... 汾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境内的管涔山,是黄河水系的干流之一。主要河岸植被类型有旱柳群落、沙棘群落、赖草群落、柽柳群落、芦苇群落、香蒲群落、狭叶香蒲群落、小香蒲群落、草群落、稗草群落、假苇拂子茅群落、苔草群落、鹅绒委陵菜群落、眼子菜群落、蓼群落、狐尾藻群落、水田芥群落、莲群落、蒿群落。最后,提出了对汾河河岸植被保护利用改造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利用 保护 汾河 河岸 山西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光宇 柴国平 +1 位作者 徐明德 王帆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4,113,共4页
为客观评价汾河太原城区段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并找出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沙河和虎峪河,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NH3-N;汾河1段污染最轻,... 为客观评价汾河太原城区段11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程度,并找出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7项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是南沙河和虎峪河,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为NH3-N;汾河1段污染最轻,水质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汾河 水质评价
原文传递
記后土祠庙貌碑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世仁 《考古》 1963年第5期273-277,共5页
一庙貌碑在山西万荣县(旧万泉、荣河合并)庙前村后上庙献殿前。庙前村西靠黄河,北距汾河口約5公里,东距荣河旧县約7.5公里,南距旧县(即宋鼎县,今为鎮)約5公里。后上庙在村东高地,其規模甚大。后有秋風楼,为晋南名胜,楼中藏元大德十一年... 一庙貌碑在山西万荣县(旧万泉、荣河合并)庙前村后上庙献殿前。庙前村西靠黄河,北距汾河口約5公里,东距荣河旧县約7.5公里,南距旧县(即宋鼎县,今为鎮)約5公里。后上庙在村东高地,其規模甚大。后有秋風楼,为晋南名胜,楼中藏元大德十一年刻汉武帝秋風辞碑,与后土庙貌碑堪称双璧。今之后土庙,已非碑上原物。因明万历間汾河决口南泛,故原庙已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土祠 万荣县 文献通考 宋会要辑稿 明万历 祠庙 建筑 河东 汾河 汉武帝
原文传递
由治汾美化工程看生态河堤建设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梅英 李东海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1年第3期35-36,共2页
生态河堤也叫“多种生物共生、繁殖治理法”,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生态河堤一般分为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三种 ,其特点是建立多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滞洪补枯、增强水体自净作用、增... 生态河堤也叫“多种生物共生、繁殖治理法”,它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生态河堤一般分为自然原型护岸、自然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三种 ,其特点是建立多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滞洪补枯、增强水体自净作用、增强城市自然景观。国内外的生态河堤建设实践给太原市治汾美化工程以有益的启示 ,应结合汾河的水文、地质与植物特征进行研究 ,制定生态河堤规划 ,逐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汾河 治理 生态河堤 生态建设
下载PDF
汾河地堑湖盆第四纪地貌—沉积特征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胡小猛 郭家秀 胡向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1,共9页
野外对临汾、太原盆地第四纪中晚期所发育的湖积地貌-沉积特征调查发现,湖盆在对应于S8、S5和S1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时代分别为0.77Ma BP、0.55Ma BP和0.13Ma BP)曾发生了三次强烈湖退,这三次湖退都是构造原因所致的;而在L11-S8、L8-S5... 野外对临汾、太原盆地第四纪中晚期所发育的湖积地貌-沉积特征调查发现,湖盆在对应于S8、S5和S1古土壤开始发育时期(时代分别为0.77Ma BP、0.55Ma BP和0.13Ma BP)曾发生了三次强烈湖退,这三次湖退都是构造原因所致的;而在L11-S8、L8-S5、L5-S1黄土古土壤堆积发育期间(时代分别对应于0.96~0.77Ma BP、0.74~0.55Ma BP和0.47~0.13Ma BP)、以及S1古土壤发育以后的时期(时代为0.07Ma BP之后)出现的却是缓慢湖侵或盆地下沉。根据这些发现并结合地球物理学前期已获得的有关盆地深部上地幔结构及活动规律,本文提出了盆地湖侵-湖退过程的构造控制模式。在上地幔强烈上拱→减弱或渐趋稳定→再次强烈上拱的构造循环中,地表湖盆会以大幅快速湖退→缓慢湖侵→再大幅快速湖退这样的表现与之对应。盆地地表的地貌-沉积发育与地下的上地幔活动应具有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第四纪 地貌 湖相沉积 湖侵—湖退 构造
下载PDF
时空与效率视角下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鑫 李磊 +2 位作者 甄志磊 王春玲 刘利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02-1510,共9页
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灰水足迹理论对2010年前后(2000~2016年)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及效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1.30×10... 基于《山西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灰水足迹理论对2010年前后(2000~2016年)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及效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1.30×10^(10)m^3,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为9.20×10~9m^3;农业灰水足迹中以畜牧业灰水足迹为主,但比例在降低;2010年后,汾河流域年均农业灰水足迹同比降低15%,说明汾河水污染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仍应制定相关政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种植业灰水足迹同比增加8%,说明化肥施用量在增加,应支持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文水县农业灰水足迹变化最大,其中畜牧业灰水足迹则同比增加52%,应重点对文水县畜禽粪便进行治理或资源化利用;农业灰水足迹效率呈现先平稳后下降然后极速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2年最高,为1.32元/m^3.较2010年前,2010年后流域年均灰水足迹效率明显提高,农业落后区减少了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灰水足迹 汾河 污染 灰水足迹效率
下载PDF
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徐明德 李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介绍了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对主要断面的一些常规污染指标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NH3 -N和硫化物超标严重,在枯水期更为甚之,这是导致河水发生黑臭的根源;年内径流分配极不均匀、枯水期流量小是导致河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最... 介绍了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对主要断面的一些常规污染指标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NH3 -N和硫化物超标严重,在枯水期更为甚之,这是导致河水发生黑臭的根源;年内径流分配极不均匀、枯水期流量小是导致河流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防治汾河水污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水质调查 黑臭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汾河河津站径流与输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宇峰 孙虎 原志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4-770,共7页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a、14~18a左右2个不同尺度...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台站1959—2005年的月均降水量、河津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借助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径流与输沙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它们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径流与输沙量具有2~4a、14~18a左右2个不同尺度的周期变化,且三者的主周期基本一致,即3aN和6a:3a尺度上,3个要素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频繁,突变点较多,且曲线变化除个别时段发生紊乱外基本上保持同步性;16a尺度上,突变点较少,3条曲线的正、负位相交替相应减少且出现不同步现象。降水、径流与输沙量曲线发生趋势变化及出现不同步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而后者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径流 输沙 小波分析 多时间尺度 汾河 河津站
下载PDF
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优势种种间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慧敏 庞春花 +1 位作者 张峰 赵彩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07-2512,共6页
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的34个优势种,共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78个种对呈正相关,25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0;Pearson... 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的34个优势种,共561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78个种对呈正相关,256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70;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有157个种对呈正相关,402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39;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216个种对呈正相关,34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0.63;与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61个种对中负关联居多,达到极显著或显著的种对少,说明汾河流域中下游湿地植被群落处于演替初期。根据这34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4种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湿地植被 种间关联 生态种组
原文传递
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地域性表达探讨——以临汾市汾河滨水绿地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清 弓弼 +1 位作者 王新 孙景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7-231,242,共6页
以临汾汾河流域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植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地域文化背景下植物景观地域性表达的相关问题;提出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的近自然群落造景的地域性表达的主要策略;研究... 以临汾汾河流域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植被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地域文化背景下植物景观地域性表达的相关问题;提出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的近自然群落造景的地域性表达的主要策略;研究几种当地的自然群落模式,总结了几种适宜于地域性表达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植物景观 汾河
下载PDF
河流的竞争——以汾河与晋陕黄河形成演化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865,共7页
竞争不但存在于生物界与人类社会,在开放的地貌系统中,地貌发展也存在可以类比于竞争的现象。分布于吕梁山东、西两侧的汾河和晋陕黄河的发展演化即为其例。汾河与晋陕黄河都是吕梁山强烈抬升而诞生的"双胞胎",分别在吕梁山... 竞争不但存在于生物界与人类社会,在开放的地貌系统中,地貌发展也存在可以类比于竞争的现象。分布于吕梁山东、西两侧的汾河和晋陕黄河的发展演化即为其例。汾河与晋陕黄河都是吕梁山强烈抬升而诞生的"双胞胎",分别在吕梁山东、西两侧由北往南流入侯马-运城盆地。盆地水位是两河下切的侵蚀基准面。在经历了上新世宽谷、早-中更新世峡谷阶段之后,晋陕峡谷终于在晚更新世溯源沟通了北面的河套古大湖,因流量急增,源头加长,晋陕峡谷迅速深切、快速发展,在与汾河的竞争中"获胜",使汾河退居到支流的地位。前人关于晋陕黄河形成于上新世、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等3种不同观点实际上是晋陕黄河形成演化的3个不同阶段,并不矛盾。竞争导致后来居上,产生一因多果,使地貌发展复杂多变。大河不一定老,小河不一定新。地貌学研究必须开阔思路,切忌墨守成规,才能更好地认识地貌演化的规律和复杂地貌的成因,从而缩短接近真理的路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竞争 黄河 汾河 晋陕峡谷 吕梁山
原文传递
山西浮山桥北商周墓 被引量:16
19
作者 桥北考古队 田建文 +6 位作者 范文谦(摄影) 侯萍 许钦宝 王迎泽(绘图) 李兆伟 梁军(摄影) 权美丽(绘图) 《古代文明辑刊》 2006年第1期347-394+411-42,共48页
山西浮山地处太岳山南部,临汾盆地东缘。临汾、襄汾在其西,翼城在其南,安泽在其东,古县在其北(图一)。地势东高西低,县城海拔800米,东部西凹东山最高为1511.8米,西部前河最低为577.8米。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山地、平原、河沟参错其... 山西浮山地处太岳山南部,临汾盆地东缘。临汾、襄汾在其西,翼城在其南,安泽在其东,古县在其北(图一)。地势东高西低,县城海拔800米,东部西凹东山最高为1511.8米,西部前河最低为577.8米。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山地、平原、河沟参错其间。汾河支流响水河、涝河南北横列,东河东注沁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河 河沟 前河 临汾 山西 县城 古县 浮山 汾河
原文传递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元林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7年第2期63-84,共21页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王元林滚滚黄河多在下游泛滥决徙,历来各朝多重视下游河道的变迁及治理,对导致河患根源的中上游漠然视之。中游禹门口至潼关的黄河小北干流,因流经汾渭平原,河流易弯曲摆动。特别是明清之际,人口增多,荒... 清代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变迁王元林滚滚黄河多在下游泛滥决徙,历来各朝多重视下游河道的变迁及治理,对导致河患根源的中上游漠然视之。中游禹门口至潼关的黄河小北干流,因流经汾渭平原,河流易弯曲摆动。特别是明清之际,人口增多,荒坡地开垦,人为破坏黄河中下游干流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小北干流 黄河河道 河道变迁 河道摆动 乾隆 后土祠 汾河 东徙 《山西通志》 泥沙淤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