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性能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金文标
王建芳
+1 位作者
赵庆良
林佶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6-732,共7页
探讨了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低污泥产率厌氧反应对OSA工艺污泥减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衰减是由微生物死亡及吸附于污泥表面的颗粒有机物水解酸化和微生物内源代谢2部分组成.间歇试验污泥厌氧过程中,上清液SCOD、NH4+-N、TP浓度...
探讨了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低污泥产率厌氧反应对OSA工艺污泥减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衰减是由微生物死亡及吸附于污泥表面的颗粒有机物水解酸化和微生物内源代谢2部分组成.间歇试验污泥厌氧过程中,上清液SCOD、NH4+-N、TP浓度均随厌氧时间逐渐升高,OSA污泥厌氧16 h后溶解性蛋白质高达33.09 mg/L,上升幅度高于多糖浓度的变化,证实了污泥水解现象.OSA污泥内源SOUR可达8 mg/(g.h),是CAS污泥内源SOUR的1.7倍以上,说明OSA系统中较高的内源代谢促使污泥减量.污泥衰减是OSA工艺污泥减量的决定性原因,可占OSA污泥减量效果的66.7%左右.间歇实验证实了OSA系统由于厌氧-好氧耦合环境,存在能量解偶联现象,但由于这种作用引发的污泥减量仅占7.5%左右.OSA工艺污泥厌氧池释放的SCOD作为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的二次基质,由于这些厌氧反应污泥产率低于好氧代谢,使得系统污泥产率下降,约有23.5%的污泥减量是源于这种因素.OSA污泥减量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能量解偶联
低
污泥
产率厌氧反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A+OSA污泥减量工艺碳元素平衡与减量机制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翟小敏
高旭
+2 位作者
张曼曼
贾丽
郭劲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44-2450,共7页
为深入研究OSA工艺减量途径,揭示其污泥减量机制,对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OSA)污泥减量系统和AO参照系统进行碳元素平衡分析,以考察贮泥池插入对减量系统的影响;辨识两系统各单元碳元素在固液气三相间的迁移转化途径,推测减量驱动机制...
为深入研究OSA工艺减量途径,揭示其污泥减量机制,对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OSA)污泥减量系统和AO参照系统进行碳元素平衡分析,以考察贮泥池插入对减量系统的影响;辨识两系统各单元碳元素在固液气三相间的迁移转化途径,推测减量驱动机制.碳平衡结果表明,在贮泥池停留时间7.14 h时,碳元素在减量系统剩余污泥中的比例比参照系统高约50%,与减量系统达到49.98%的污泥减量效果相对应.贮泥池的插入能有效减少污泥产量.各单元碳元素变化量表明,减量系统缺氧池与好氧池(主体反应区)用于生物合成的碳元素量高于参照系统;贮泥池中污泥出现负增长,且释放CH4量较主体反应区有大幅增加.DGGE图谱证实了贮泥池中存在与污泥衰减有关的水解发酵型细菌.A+OSA工艺污泥减量是贮泥池污泥衰减和主体反应区补偿性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减量
碳平衡
OSA工艺
污泥
衰减
水解发酵
原文传递
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污泥的衰减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邹海明
吕锡武
+1 位作者
史静
顾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7-1003,共7页
为调查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污泥和除磷污泥的衰减特征,测定硝化细菌耗氧速率(OUR)、聚磷菌PO43--P释放速率(PRR),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DAPI染色方法探究污泥衰减前后目标微生物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亚硝...
为调查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污泥和除磷污泥的衰减特征,测定硝化细菌耗氧速率(OUR)、聚磷菌PO43--P释放速率(PRR),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DAPI染色方法探究污泥衰减前后目标微生物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41 d-1,呈指数形式衰减,其衰减过程受综合因素影响;而氨氧化细菌(AOB)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13 d-1,呈线性衰减,其衰减过程仅受外源物质影响。在饥饿状态下,聚磷菌(PAO)可通过分解体内贮存的胞内聚合物而获得能量,其衰减速率较低,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11 d-1,且呈线性衰减。污泥中的目标微生物多以团聚体形式存在,且荧光强度与团聚体内微生物数量有关,污泥经过衰减之后,荧光强度弱的团聚体将消失。此外,与单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相比,采用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有助于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富集,且通过延长污泥停留时间(SRT)可选择出耐饥饿状态下的目标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
污泥
污泥
衰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AST+A工艺的污泥减量及除污效能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少坡
魏天兰
+3 位作者
于静洁
邱春生
崔晓宇
孙力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CAST工艺的污泥回流段加入一个厌氧反应罐而构成CAST+A工艺,并通过调节厌氧反应罐的停留时间分别为6、9和12 h,考察其污泥减量效果。两个月的监测表明,该工艺在不同停留时间下的污泥产率系数分别稳定在0.33、0.17和0.20 gMLSS/gCOD,...
在CAST工艺的污泥回流段加入一个厌氧反应罐而构成CAST+A工艺,并通过调节厌氧反应罐的停留时间分别为6、9和12 h,考察其污泥减量效果。两个月的监测表明,该工艺在不同停留时间下的污泥产率系数分别稳定在0.33、0.17和0.20 gMLSS/gCOD,相对于CAST工艺其减量率分别为21.42%、59.52%和52.38%。经分析,污泥衰减是实现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加入厌氧反应罐后,对去除COD和氨氮的影响较小,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所改善,除磷效果则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工艺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脱氮除磷
原文传递
污泥龄对SBR/OSA工艺中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蒋一凡
李彬彬
+3 位作者
胡旸
余静
秦浩然
史浩垒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5-109,共5页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SBR/OSA工艺),分析了污泥龄(SRT)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SRT分别为30、20和15 d条件下,SBR/OSA工艺连续运行9个月,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SRT=20 d时污泥减量率可以达到39%,...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SBR/OSA工艺),分析了污泥龄(SRT)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SRT分别为30、20和15 d条件下,SBR/OSA工艺连续运行9个月,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SRT=20 d时污泥减量率可以达到39%,污泥减量效果最佳。分析厌氧柱污泥上清液的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发现,厌氧柱内发生的污泥衰减作用是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龄
SBR/OSA工艺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原文传递
IMBR工艺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研究
6
作者
安娜
傅金祥
张丹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中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两套相同的IMBR实验装置做不同温度条件的对比试验,并在不同温度下求解出微生物理论产率系数YG和污泥衰减系数b的值,推导出YG和b随温度影响的规律....
目的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中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两套相同的IMBR实验装置做不同温度条件的对比试验,并在不同温度下求解出微生物理论产率系数YG和污泥衰减系数b的值,推导出YG和b随温度影响的规律.结果本实验求得YG和b的值在大多温度下不在普通活性污泥法YG和b值的范围内.YG和b随温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并不是单一的.相较于微生物产率系数YG的变化趋势,污泥衰减系数b的变化走向就显得平缓了许多.结论在30℃之前YG随温度得升高而降低,在30℃之后YG随温度得升高而升高.温度对污泥衰减系数b变化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温度
微生物理伦产率系数
污泥
衰减
系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性能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金文标
王建芳
赵庆良
林佶侃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金迪生物科技集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26-732,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19B04)
文摘
探讨了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低污泥产率厌氧反应对OSA工艺污泥减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衰减是由微生物死亡及吸附于污泥表面的颗粒有机物水解酸化和微生物内源代谢2部分组成.间歇试验污泥厌氧过程中,上清液SCOD、NH4+-N、TP浓度均随厌氧时间逐渐升高,OSA污泥厌氧16 h后溶解性蛋白质高达33.09 mg/L,上升幅度高于多糖浓度的变化,证实了污泥水解现象.OSA污泥内源SOUR可达8 mg/(g.h),是CAS污泥内源SOUR的1.7倍以上,说明OSA系统中较高的内源代谢促使污泥减量.污泥衰减是OSA工艺污泥减量的决定性原因,可占OSA污泥减量效果的66.7%左右.间歇实验证实了OSA系统由于厌氧-好氧耦合环境,存在能量解偶联现象,但由于这种作用引发的污泥减量仅占7.5%左右.OSA工艺污泥厌氧池释放的SCOD作为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的二次基质,由于这些厌氧反应污泥产率低于好氧代谢,使得系统污泥产率下降,约有23.5%的污泥减量是源于这种因素.OSA污泥减量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能量解偶联
低
污泥
产率厌氧反应
Keywords
sludge minimization
sludge decay
uncoupled metabolism
anaerobic oxidation with low sludge production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OSA污泥减量工艺碳元素平衡与减量机制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翟小敏
高旭
张曼曼
贾丽
郭劲松
机构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44-24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484)
文摘
为深入研究OSA工艺减量途径,揭示其污泥减量机制,对缺氧-好氧-沉淀-厌氧(A+OSA)污泥减量系统和AO参照系统进行碳元素平衡分析,以考察贮泥池插入对减量系统的影响;辨识两系统各单元碳元素在固液气三相间的迁移转化途径,推测减量驱动机制.碳平衡结果表明,在贮泥池停留时间7.14 h时,碳元素在减量系统剩余污泥中的比例比参照系统高约50%,与减量系统达到49.98%的污泥减量效果相对应.贮泥池的插入能有效减少污泥产量.各单元碳元素变化量表明,减量系统缺氧池与好氧池(主体反应区)用于生物合成的碳元素量高于参照系统;贮泥池中污泥出现负增长,且释放CH4量较主体反应区有大幅增加.DGGE图谱证实了贮泥池中存在与污泥衰减有关的水解发酵型细菌.A+OSA工艺污泥减量是贮泥池污泥衰减和主体反应区补偿性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污泥
减量
碳平衡
OSA工艺
污泥
衰减
水解发酵
Keywords
sludge reduction
carbon balance
oxic-settling-anaerobic (OSA)
sludge decay
hydrolysis fermentation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污泥的衰减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邹海明
吕锡武
史静
顾倩
机构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系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7-1003,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074)
文摘
为调查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硝化污泥和除磷污泥的衰减特征,测定硝化细菌耗氧速率(OUR)、聚磷菌PO43--P释放速率(PRR),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DAPI染色方法探究污泥衰减前后目标微生物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41 d-1,呈指数形式衰减,其衰减过程受综合因素影响;而氨氧化细菌(AOB)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13 d-1,呈线性衰减,其衰减过程仅受外源物质影响。在饥饿状态下,聚磷菌(PAO)可通过分解体内贮存的胞内聚合物而获得能量,其衰减速率较低,7 d平均衰减速率为0.11 d-1,且呈线性衰减。污泥中的目标微生物多以团聚体形式存在,且荧光强度与团聚体内微生物数量有关,污泥经过衰减之后,荧光强度弱的团聚体将消失。此外,与单污泥脱氮除磷工艺相比,采用双污泥脱氮除磷工艺有助于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的富集,且通过延长污泥停留时间(SRT)可选择出耐饥饿状态下的目标微生物。
关键词
双
污泥
污泥
衰减
Keywords
two-sludge
sludge decay
nitrifiers
PAO
FISH
DAPI staining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AST+A工艺的污泥减量及除污效能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少坡
魏天兰
于静洁
邱春生
崔晓宇
孙力平
机构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8299)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JCYBJC05300)
天津市水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TJKLAST-2011-10)
文摘
在CAST工艺的污泥回流段加入一个厌氧反应罐而构成CAST+A工艺,并通过调节厌氧反应罐的停留时间分别为6、9和12 h,考察其污泥减量效果。两个月的监测表明,该工艺在不同停留时间下的污泥产率系数分别稳定在0.33、0.17和0.20 gMLSS/gCOD,相对于CAST工艺其减量率分别为21.42%、59.52%和52.38%。经分析,污泥衰减是实现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加入厌氧反应罐后,对去除COD和氨氮的影响较小,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有所改善,除磷效果则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关键词
CAST工艺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脱氮除磷
Keywords
CAST process
sludge reduction
sludge deca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ral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污泥龄对SBR/OSA工艺中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蒋一凡
李彬彬
胡旸
余静
秦浩然
史浩垒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5-109,共5页
基金
2013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2013030)
文摘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SBR/OSA工艺),分析了污泥龄(SRT)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SRT分别为30、20和15 d条件下,SBR/OSA工艺连续运行9个月,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SRT=20 d时污泥减量率可以达到39%,污泥减量效果最佳。分析厌氧柱污泥上清液的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发现,厌氧柱内发生的污泥衰减作用是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污泥
龄
SBR/OSA工艺
污泥
减量
污泥
衰减
Keywords
sludge retention time
SBR/OSA process
sludge reduction
sludge decay
分类号
TU992.3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IMBR工艺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研究
6
作者
安娜
傅金祥
张丹丹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作学院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7)
文摘
目的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中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两套相同的IMBR实验装置做不同温度条件的对比试验,并在不同温度下求解出微生物理论产率系数YG和污泥衰减系数b的值,推导出YG和b随温度影响的规律.结果本实验求得YG和b的值在大多温度下不在普通活性污泥法YG和b值的范围内.YG和b随温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并不是单一的.相较于微生物产率系数YG的变化趋势,污泥衰减系数b的变化走向就显得平缓了许多.结论在30℃之前YG随温度得升高而降低,在30℃之后YG随温度得升高而升高.温度对污泥衰减系数b变化的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温度
微生物理伦产率系数
污泥
衰减
系数
Keywords
MBR
temperature
bacteria yield coefficient
sludge decay coefficient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性能和机理研究
金文标
王建芳
赵庆良
林佶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A+OSA污泥减量工艺碳元素平衡与减量机制研究
翟小敏
高旭
张曼曼
贾丽
郭劲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原文传递
3
双污泥反硝化除磷-诱导磷结晶工艺中污泥的衰减特征
邹海明
吕锡武
史静
顾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AST+A工艺的污泥减量及除污效能研究
王少坡
魏天兰
于静洁
邱春生
崔晓宇
孙力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5
污泥龄对SBR/OSA工艺中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蒋一凡
李彬彬
胡旸
余静
秦浩然
史浩垒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6
IMBR工艺活性污泥增殖动力学参数研究
安娜
傅金祥
张丹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