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冬季典型PM_(2.5)重污染案例分析 被引量:76
1
作者 孙峰 张大伟 +4 位作者 孙瑞雯 董欣 王欣 王占山 程念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对2013年1月10—14日发生的持续性PM2.5重污染过程从污染过程演变、气象条件影响、与气态污染物关系、区域污染背景、PM2.5浓度空间分布演变及其与地面风场的关系、PM2.5组分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较为完整地还原了该次重污染... 对2013年1月10—14日发生的持续性PM2.5重污染过程从污染过程演变、气象条件影响、与气态污染物关系、区域污染背景、PM2.5浓度空间分布演变及其与地面风场的关系、PM2.5组分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较为完整地还原了该次重污染案例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包括:该次重污染过程是稳定气象条件下导致的局地污染物积累,再叠加华北区域性污染的影响共同造成,其中10、12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周边污染传输的显著影响;逆温不但造成污染物难以扩散,且不同的逆温类型对PM2.5浓度水平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逆温的破坏导致近地面高浓度污染物向上扩散,造成百花山出现峰值高污染浓度现象;NO2与PM2.5浓度水平的高相关性反映交通污染二次转化对PM2.5浓度水平的影响,在较高湿度条件下,SO2浓度水平对湿度敏感且表现为负相关性;该次污染过程中OM、SO2-4、NO-3、NH+4等组分在PM2.5质量浓度中的占比超过70%,说明燃煤、机动车等仍是北京地区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同时SO2-4占比最高也说明区域污染传输对该次重污染的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 气象影响 污染传输 组分分析
下载PDF
2016年1月我国中东部一次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继康 花丛 +1 位作者 桂海林 张恒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4-812,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6年1月15—19日一次冷空气影响下郑州、武汉、南京的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观测发现,本次过程中武汉和南京在地面锋线到达后出现明显的PM_(2.5)浓度的快速增长。通过分析发现,两地在10... 利用常规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模式CAMx对2016年1月15—19日一次冷空气影响下郑州、武汉、南京的大气污染物传输过程进行了分析。观测发现,本次过程中武汉和南京在地面锋线到达后出现明显的PM_(2.5)浓度的快速增长。通过分析发现,两地在1000~950 hPa高度层上偏北风的侵入带来上风向的大气污染物,同时在垂直方向上锋区内的稳定性层结抑制了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两种作用共同导致污染物快速增长。在冷空气主体影响下,尤其是950~900 hPa高度层上弱风区消失后,污染物得到清除。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作用主要发生在1000~950 hPa高度上。模式PM_(2.5)来源示踪模拟结果表明,武汉(17日夜间至18日)和南京(17日夜间)在本次污染物快速增长过程中区域污染物输入的贡献在51%和58%左右。由于模式对PM_(2.5)传输过程的低估,区域输送贡献率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与1月15—19日平均相比,PM_(2.5)的本地贡献明显减少,上风区域贡献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传输 冷空气 PM2.5来源
下载PDF
基于综合立体观测网的京津冀地区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婷婷 项衍 +10 位作者 罗宇涵 张天舒 司福祺 吕立慧 窦科 周海金 杨东上 杨太平 刘文清 刘建国 赵志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揭示大气污染的演变规律,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针对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围绕2017年秋冬季和2018年春、秋、冬三季开展重污染时... 为揭示大气污染的演变规律,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针对大气重污染发生—演变—消散全过程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建立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立体观测网,围绕2017年秋冬季和2018年春、秋、冬三季开展重污染时段和重污染过程的地基和车载走航观测,评估区域大气污染输送和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传输量.结果表明:北京市污染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春季主要受区域不利扩散条件及沙尘传输影响,秋季主要受西南通道传输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南、南部、东南通道混合层内传输与区域扩散条件不利的共同影响.秋冬季京津冀地区NO 2、SO 2污染物垂直柱浓度整体低于西南、东南和南部输送通道区域,当弱南风静稳天气条件主导时,北京市易受到污染物输送的影响,形成局域污染过程.研究显示,北京市重污染时段外来污染物各类尺度输送通道中,西南通道污染传输为主导,部分时段还受到东南和东部通道污染传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激光雷达组网 大气污染 PM2.5 污染传输
下载PDF
石家庄市冬季典型重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曼 张璇 张晓彤 《河北工业科技》 CAS 2015年第4期364-370,共7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2015-01-07至2015-01-10这一时间段的重污染过程从PM2.5浓度变化、气象条件演变及其对PM2.5浓度的影响、PM2.5与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区域性污染传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石家庄市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对2015-01-07至2015-01-10这一时间段的重污染过程从PM2.5浓度变化、气象条件演变及其对PM2.5浓度的影响、PM2.5与主要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区域性污染传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石家庄市重污染过程是在区域性大气静稳态背景下形成的,地面压力及风场对PM2.5浓度影响较大;石家庄NO2浓度与PM2.5浓度相关性很高,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的污染逐渐加剧;SO2浓度与PM2.5浓度相关性高说明燃煤仍是石家庄市重要污染来源;该时间段河北南部城市区间存在污染物区域性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 PM2.5 石家庄市 污染 气象影响 污染传输
下载PDF
关中地区秋冬季颗粒物二次有机碳的估算 被引量:9
5
作者 康宝荣 刘立忠 +3 位作者 刘焕武 李扬扬 艾双双 曹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63-3670,共8页
2017年9月4日~2018年1月19日期间分别在关中地区的5个主要城市西安(XA),渭南(WN),铜川(TCH),宝鸡(BJ),咸阳(XY)设置采样点进行PM2.5,PM10颗粒物手工采样观测,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碳组分,最小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浓度,结果显示PM... 2017年9月4日~2018年1月19日期间分别在关中地区的5个主要城市西安(XA),渭南(WN),铜川(TCH),宝鸡(BJ),咸阳(XY)设置采样点进行PM2.5,PM10颗粒物手工采样观测,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碳组分,最小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浓度,结果显示PM2.5与PM10中SOC平均浓度分别为(7.44±5.54),(9.62±7.49)μg/m^3,一次有机碳(POC)平均浓度分别为(7.04±2.59),(9.33±4.33)μg/m^3,不同粒径颗粒物中SOC各点位的浓度值分布表现基本相同为XY>XA>WN>BJ>TCH.PM2.5中SOC含量为8.76%,OC占比为48.03%,PM10含量为6.28%,OC占比为48.09%,季节分布均呈现为秋季低冬季高,关中地区SOC污染严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气团传输主要是关中地区局部污染和西北,东北方向传输,其中局部污染轨迹的数量占比较多,浓度较高.低空传输与近地面风向风速及污染物分布存在差异,结合关中地区盆地地形,静风频率高,边界层低等多种因素造成颗粒物中SOC浓度较高,其中BJ点位易受到东北气团的污染物传输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颗粒物 二次有机碳 污染传输
下载PDF
常州市大气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玉 陈素文 +2 位作者 葛鹏 叶香 赵亚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4期138-143,共6页
选择常州市国控自动监测站点近6年的PM2.5和臭氧的监测数据,探讨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团分布来源。结果表明常州地区2013年-2017年颗粒物浓度逐年降低,2018年始颗粒物浓度略有反弹;2015年起,O3浓度逐年升高,2018年达到最大,O3-8H-9... 选择常州市国控自动监测站点近6年的PM2.5和臭氧的监测数据,探讨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气团分布来源。结果表明常州地区2013年-2017年颗粒物浓度逐年降低,2018年始颗粒物浓度略有反弹;2015年起,O3浓度逐年升高,2018年达到最大,O3-8H-90per浓度为194μg/m^3,大气环境复合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常州地区颗粒物和O3的平均浓度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均呈反向分布。城区颗粒物高,O3相对低;郊区颗粒物低,O3相对较高。颗粒物夏季低,冬季高;O3夏季高,冬季低;靠近太湖地区容易出现O3高值。在重污染时段,污染物的积累主要受局地积累和城市间近距离污染传输两大因素,在本地污染扩散条件不利下,容易造成颗粒物“迂回”的现象,而臭氧主要来源于本地的生成,少部分来源于东南方向上的城市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臭氧 复合污染 污染传输
下载PDF
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云南边境污染传输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饶晓琴 张碧辉 +3 位作者 江琪 王继康 迟茜元 尤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59-4468,共10页
基于气象地面观测、探空、NCEP再分析资料、大气成分、卫星火点监测等多源数据,对2019年初春中国云南南部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WRF-CAMx数值模式和HYSPLIT后向轨迹对污染来源和传输路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云南边境城市西... 基于气象地面观测、探空、NCEP再分析资料、大气成分、卫星火点监测等多源数据,对2019年初春中国云南南部空气质量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利用WRF-CAMx数值模式和HYSPLIT后向轨迹对污染来源和传输路径进行解析.结果显示:云南边境城市西双版纳在2019年3月24~29日(P1)和3月31日至4月3日(P2)发生2次持续污染过程,PM_(2.5)峰值浓度分别为168和178μg/m^(3).3月24日~4月3日PM_(2.5)平均浓度达105.4μg/m^(3),较2015~2018年同期上升116%,而大气扩散和湿清除条件与2015~2018年同期相当或略偏好,说明本地气象条件不是本次空气质量异常偏差的直接原因.污染期间PM_(2.5)和C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0.72),具有典型的生物质燃烧特征.聚类分析和源解析模拟表明,来自泰国和缅甸生物质燃烧产生的高浓度污染气团向我国边境输送,是造成云南南部污染激增的重要原因.污染传输路径主要为偏西、西南和偏南方向.P1中缅甸贡献约48%,泰国贡献约39%;P2中泰国贡献占比约50%,缅甸贡献约30%.污染传输高度在1500m以下,导致污染物在云南南部低海拔的山前地区积聚,对云南中北部高海拔地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污染 生物质燃烧 污染传输 源解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南襄盆地春节期间一次典型的重污染过程分析--以襄阳市为例
8
作者 杨如春 王振楠 +2 位作者 曹世凯 孙天宝 蔡舰 《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基于襄阳市2023年1月环境监测数据,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等技术手段,对襄阳市春节期间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因子变化情况、气象因素以及传输来源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变化特征由偏沙尘型-偏烟... 基于襄阳市2023年1月环境监测数据,结合气溶胶激光雷达、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等技术手段,对襄阳市春节期间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因子变化情况、气象因素以及传输来源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变化特征由偏沙尘型-偏烟花型-偏二次型-偏沙尘型转变。弱高压前部、高空粗颗粒物输送是第一阶段PM_(10)升高的主要原因,污染气团主要来源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区域,途经宁夏、陕西、河南等地。第二阶段主要由不利气象、区域环境、污染传输及烟花爆竹燃放等综合影响,造成PM_(2.5)重污染过程,主要受湖北局地气团影响。第三阶段污染由霾转变为浮尘影响再逐渐消散,前期冷空气携带上游污染物影响襄阳,后随高压南下,天气现象逐渐转为受浮尘影响,随浮尘过境及粗颗粒物沉降,空气质量好转,污染气团主要来自新疆、甘肃、内蒙古区域,途经宁夏、陕西等地到达襄阳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市 污染 污染传输 沙尘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秋冬大气污染传输特征遥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石琳琳 李令军 +5 位作者 王新辉 姜磊 张立坤 邱昀 张大伟 康天放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34-3845,共12页
综合地基遥感、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对北京市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污染来源及传输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污染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重污染发生频率最高,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发生频率均超过30%.平缓型污... 综合地基遥感、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对北京市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污染来源及传输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污染形成的气象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重污染发生频率最高,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发生频率均超过30%.平缓型污染以本地来源为主,单峰型和多峰型污染由本地污染与区域传输共同导致.平缓型和单峰型本地污染集中在北京中南部,多峰型扩散至全市.区域传输方向均以西南为主,单峰型和多峰型存在东南传输.单峰型以1次传输为主,多峰型均为多次传输.传输层的高度差异较大,但均在0.3~0.5 km高度存在低空传输层,并且存在高于1.0 km的高空传输.平缓型、单峰型和多峰型污染的垂直延伸高度分别为0.5、0.7和1.0 km.研究污染发生时的气象条件,发现污染发生时风向均以西南风为主,发生频率高于60%,其次为东南风.相对湿度和消光系数随污染等级提升逐渐升高,当相对湿度高于70%时,多峰型污染消光系数高于2.0 km^(-1)的频率达到63.33%.3种类型污染发生时的逆温频率均高于75%,高强度的贴地逆温是造成本地污染的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激光雷达 污染来源 污染传输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下新乡市污染特征探析
10
作者 石红丽 李秋华 +2 位作者 孟飞 李怀刚 赵文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79-0083,共5页
2021年1月中旬新乡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影响下的重污染过程,为探究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变化情况,分析了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组分观测数据等,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 2021年1月中旬新乡市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影响下的重污染过程,为探究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影响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变化情况,分析了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大气颗粒物组分观测数据等,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月11~17日受沙尘天气影响,新乡市PM10浓度显著升高,峰值为599μg/m3,污染时长达141h;后向轨迹模型呈现出西北向东南、由高空向低空的传输特征;水溶性离子 Ca2+、Na+、Mg2+,矿物元素Fe、Al、K 和地壳元素Ca浓度均有所升高;扬尘源是PM2.5的首要贡献源类,占比为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污染传输 颗粒物 组分特征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北京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11
作者 郝睿 夏芸洁 +2 位作者 孟磊 方冬青 王璐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1期45-48,52,共5页
为探究北京黑碳气溶胶的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文章利用北京市观象台黑碳仪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资料及环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黑碳质量浓度呈现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的变化特点,同时黑碳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 为探究北京黑碳气溶胶的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文章利用北京市观象台黑碳仪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资料及环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黑碳质量浓度呈现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的变化特点,同时黑碳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呈现夜间高、日间低的变化趋势。黑碳气溶胶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到的偏南方向污染的影响大于偏北方向,主要的潜在源区包括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及北京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变化特征 污染传输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冬奥会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时空特征、气象影响和减排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露 朱媛媛 +1 位作者 刘冰 李健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99-5914,共16页
对比分析2015~2022年冬奥会期间(1月31日至2月20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44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量化同期气象、协同减排和跨区域传输对PM_(2.5)浓度及组分变化贡献,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22... 对比分析2015~2022年冬奥会期间(1月31日至2月20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44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变特征,量化同期气象、协同减排和跨区域传输对PM_(2.5)浓度及组分变化贡献,为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22年44城市PM_(2.5)浓度为近8年农历同期最低(46μg·m^(-3)),优良天占比最高(83.3%),不存在重污染天.PM_(2.5)污染南重北轻,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沿线及燕山传输通道城市.2016年在春节中期未管控烟花爆竹燃放等源排放强度下,优良天占比93.5%,大气强扩散能力对空气质量改善至关重要.2022年静稳天气指数(SWI)同比增加2.1,大气扩散能力转差,44城市ρ(PM_(2.5))均值和峰值同比下降14μg·m^(-3)和76μg·m^(-3),北京减排对PM_(2.5)浓度降幅较未采取前增大96%,晋鲁豫地区在气象造成PM_(2.5)浓度上升的不利背景下,峰值下降87μg·m^(-3),区域减排削峰成效显著.2019~2022年区域化学组分浓度逐年降低,空间差异性缩小,高值集中在区域中南部.二次组分浓度降幅大小为:有机物(21.9%)>硫酸盐(20%)>铵盐(16.7%)>硝酸盐(9.7%),硝酸盐占PM_(2.5)比例逐年上升至30.1%,交通源污染贡献相对突出,2022年晋鲁豫地区SNA浓度同比回升.污染外源传输占主要贡献(>50%),辽宁对环渤海沿岸城市PM_(2.5)浓度贡献显著(>10%),硝酸盐和硫酸盐易长距离传输,需加强二次化学组分前体物SO_(2)、NOx和NH_(3)协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京津冀 PM_(2.5) 气象影响 减排效果 污染传输
原文传递
合肥市PM1.0污染特征及与PM2.5污染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耿天召 赵旭辉 +1 位作者 童欢欢 马啸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1,共13页
对合肥市2014-2019年秋冬季节PM1.0、PM2.5、气象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M1.0质量浓度呈现年度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2015-2016年度变化最为显著。同一年度内,月度浓度同样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表现为11、2月PM1.0质量浓度相对较低... 对合肥市2014-2019年秋冬季节PM1.0、PM2.5、气象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M1.0质量浓度呈现年度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2015-2016年度变化最为显著。同一年度内,月度浓度同样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表现为11、2月PM1.0质量浓度相对较低,12、1月相对较高。无污染情形时(PM2.5浓度不高于75μg/m^3),PM1.0/PM2.5逐小时值相对平稳且比有污染情形(PM2.5浓度大于75μg/m^3)总体高约10%;有污染情形下,PM1.0/PM2.5小时值呈现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9∶00呈现谷值,17∶00呈现峰值,日变化特征显著高于无污染情形。PM1.0质量浓度随着PM2.5级别的上升而逐渐增加,PM1.0/PM2.5值则呈减小的污染特征。严重污染时,PM1.0/PM2.5显著下降,PM1.0~2.5占比增加。传输型污染过程中,PM1.0与OC、PM2.5、SO4^2-等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源、燃煤源、道路尘等,共占载荷为83.90%。本地累积型污染过程中,PM1.0与PM2.5、SO4^2-、Ba和Cu等呈现出较好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烟花爆竹与二次生成,共占载荷为8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特征 污染传输 污染累积
下载PDF
2013~2021年邢台PM_(2.5)重污染过程输送和增长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琪 盛黎 +3 位作者 靳雨晨 王继康 尤媛 王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9-3759,共11页
利用河北邢台2013~2021年的PM_(2.5)、气象要素和模拟资料,着重针对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SAAP)中PM_(2.5)增长速率、来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风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邢台共发生PM_(2.5)污染过程164次,SAAP 103次.地面环... 利用河北邢台2013~2021年的PM_(2.5)、气象要素和模拟资料,着重针对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SAAP)中PM_(2.5)增长速率、来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风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1年邢台共发生PM_(2.5)污染过程164次,SAAP 103次.地面环流中倒槽型出现概率较低,但出现污染概率最高(61.1%),其次为高压控制型;500 hPa为平直西风带控制时重度及以上污染概率最高(20.7%),槽后型次之(16.1%).SAAP中PM_(2.5)小时变化率(ΔPM_(2.5))主要在±150μg·(m^(3)·h)^(-1),PM_(2.5)小时变化率为正(+ΔPM_(2.5))贡献约61.7%,其中暴发增长占比约13.9%.北偏东风为与重度及以上污染关联最为紧密的风向.中等风速条件下SAAP中ΔPM_(2.5)平均值大多低于静小风,但东偏北和南偏西部分风向区间中,中等风速ΔPM_(2.5)平均值显著高于静小风(与污染传输有关);较大风速对ΔPM_(2.5)影响复杂.后向轨迹表明,SAAP中缓慢、快速和暴发增长的后向轨迹可分为北偏西、北偏东和偏南3个主要路径,随增长速度加快,北偏西气团来向占比增大.缓慢增长气团相对湿度(RH)较大(80%以上RH>50%),快速增长气团RH分布较集中(主要为35%~55%),暴发增长中的低RH(RH<50%)气团占比明显增加(约63%).模拟表明SAAP可分为本地累积、北部偏东输送、北部偏西输送、混合输送型和偏南输送这5类,其中混合输送型占比最高,其次为北部偏西输送型.偏南输送、本地累积和北部偏东输送型中出现概率最高的高低空配置均为高空槽后配合地面均压场;北部偏西输送型中地面高压配合高空槽后出现概率最高;混合输送中多种环流配比相对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污染传输 暴发增长 大气环流 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SAAP)
原文传递
安徽省春节-疫情期间PM_(2.5)浓度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红 杨鹏 +4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朱森 包翔 秦志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7-185,共9页
该研究将2020年1-2月分为春节前(1月1-23日)、春节期间(1月24-30日)和疫情期间(2月1-28日)3个时段,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时段与2019年同期空气质量数据,发现不同时期浓度较2019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PM_(2.5)浓度在疫情期间浓度下降... 该研究将2020年1-2月分为春节前(1月1-23日)、春节期间(1月24-30日)和疫情期间(2月1-28日)3个时段,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时段与2019年同期空气质量数据,发现不同时期浓度较2019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PM_(2.5)浓度在疫情期间浓度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40%,结合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及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可知:3个时段PM_(2.5)浓度改善原因有所不同,本地污染源和省外污染源排放影响略有差异,春节前受本地源影响更小,外源输送影响更为严重,空气改善主要是受有利的气象条件影响所致,春节期间省外源贡献更严重,空气质量改善得益于春节期间降水湿沉降影响,疫情期间空气质量改善得益于本地污染源排放减少和省外污染源输送的减少与适宜气象条件的双重利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疫情期间 减排 污染传输
下载PDF
安徽省PM2.5分布特征及区域输送来源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鹏 张红 +4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朱森 包翔 秦志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9,共8页
该文通过2015-2018年PM2.5国控站点监测资料,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区域PM2.5浓度年变化趋势,其中PM2.5浓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为皖中,其次为皖南,而皖北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小,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根据2015-2018年1月的PM2.5浓度分布情... 该文通过2015-2018年PM2.5国控站点监测资料,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区域PM2.5浓度年变化趋势,其中PM2.5浓度下降幅度最大的为皖中,其次为皖南,而皖北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小,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较大;根据2015-2018年1月的PM2.5浓度分布情况及污染来源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皖北地区的气流轨迹上游通常为污染程度更高的地区,而皖中和皖南地区的气流轨迹来源较为分散;通过WRF-NAQPMS区域模式进行模拟减排试验,安徽省内源对于全省PM2.5浓度的贡献率为29%,而安徽省内源对于皖北区域PM2.5浓度的贡献率为23%,说明安徽省内源对皖北地区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外源的输送对皖北区域的贡献高于全省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分布特征 来源分析 污染传输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与铁塔风场数据的浙江北部地区一次污染过程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彬 李艳芳 +3 位作者 蒋璐璐 胡景波 周之栩 张喜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4-31,共8页
利用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和铁塔上搭载的超声波风速仪测量得到的风场数据(简称“铁塔风场数据”),对2018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浙江北部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区域污染物传输影... 利用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和铁塔上搭载的超声波风速仪测量得到的风场数据(简称“铁塔风场数据”),对2018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浙江北部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次污染过程主要受区域污染物传输影响。激光雷达观测结果表明:受西北风影响,16日12时开始,西北方向城市的污染物开始向宁波传输,颗粒物浓度迅速升高,17日18时之后风向转为较弱南风,污染开始消散;532nm通道的距离平方校正信号与近地面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退偏振比、波长指数的结果显示,0.5~1km高度处的污染物与近地面污染物为两种不同的类型。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结果表明,该污染气团来自宁波的西北方向城市,且气团输送速度较快,HYSPLIT模式结果与铁塔风场数据分析结果一致。可见激光雷达的探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表征颗粒物浓度的空间分布以及演变,并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激光雷达 后向散射系数 气溶胶 污染传输
原文传递
汕头市2018年国庆期间持续性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婉琪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16期111-115,共5页
利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近4年的国控点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了汕头市近地面O 3污染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探讨了一次持续性O 3污染过程中,并得出2018年9月30日-10月7日国庆期间,汕头市地面受偏东风和东南风影响... 利用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近4年的国控点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了汕头市近地面O 3污染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探讨了一次持续性O 3污染过程中,并得出2018年9月30日-10月7日国庆期间,汕头市地面受偏东风和东南风影响,来自华东沿海及周边区域的O 3及前体物输送是造成本次汕头市O 3持续污染的主要原因。汕头市的O 3污染管控工作中应注意区域性的O 3及前体物的输入,本地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也应该作为管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臭氧污染评价 污染传输 汕头市
下载PDF
贵阳市冬季一次典型PM_(2.5)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群 张春辉 +2 位作者 石宇 王琴 徐徐 《环保科技》 2021年第3期7-15,共9页
为研究贵阳市冬季PM_(2.5)污染过程的成因及气象影响因素,选取2020年12月一次典型污染天气过程,探讨了此过程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大气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大气层结情况及区域性污染传输等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气象... 为研究贵阳市冬季PM_(2.5)污染过程的成因及气象影响因素,选取2020年12月一次典型污染天气过程,探讨了此过程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大气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大气层结情况及区域性污染传输等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污染的持续累积提供了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大气静稳、近地面水平风速弱、相对湿度高是此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逆温层结不利于污染物垂直向上扩散,造成污染加剧;另外,秸秆焚烧以及来自贵州省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外来输送对本次污染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污染 贵阳市 气象影响 污染传输 秸秆焚烧
下载PDF
大连市冬季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包艳英 纪德钰 徐洁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5-90,共6页
从污染过程演变、天气条件分析、颗粒物组分变化、污染输送分析、后向轨迹分析等几方面,对大连市2014年12月28~29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地面风速小、湿度大,为此次污染的累... 从污染过程演变、天气条件分析、颗粒物组分变化、污染输送分析、后向轨迹分析等几方面,对大连市2014年12月28~29日发生的一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地面风速小、湿度大,为此次污染的累积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京津冀地区污染物的持续输送是此次重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成因 气象条件 污染传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