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和汉代楚地服饰腋下结构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徐若舒 陈果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9-21,共3页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是同为荆州城附近的两座不同时期的墓葬,墓中均有纺织品出土。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红绢单衣(N13)等一批袍服和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出土的麻衣均包含特殊的腋下结构,值得进行专题...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是同为荆州城附近的两座不同时期的墓葬,墓中均有纺织品出土。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红绢单衣(N13)等一批袍服和凤凰山168号汉墓中出土的麻衣均包含特殊的腋下结构,值得进行专题研究。文章通过对先秦和汉代楚服腋下结构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腋下结构的功能性和礼制文化内涵,为古代服装研究和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结构 楚服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 传统服装结构
下载PDF
《N1》
2
作者 郭丰秋 曹芳玲 彧辰(摄影)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作品源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素纱绵袍(N1),该袍平铺图表现为“个”字廓型,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口收紧。上衣部分以巧妙的剪裁拼合方式,使肩袖线倾斜,腰部收紧,反映楚人的“收省”意识;裳部以多片式拼接为显著特征,反映了... 作品源自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实物素纱绵袍(N1),该袍平铺图表现为“个”字廓型,后领下凹,两袖斜向外收杀,袖口收紧。上衣部分以巧妙的剪裁拼合方式,使肩袖线倾斜,腰部收紧,反映楚人的“收省”意识;裳部以多片式拼接为显著特征,反映了楚人对中原礼仪文化的吸纳和纺织技术水平。出土报告显示,袍里为灰白绢,领缘与袖缘为藕色绢,袍面腐朽,复原时以粉色绢代替,目的在于更好地凸显其结构的独特性。复原作品再现了战国中晚期楚国贵族女性着装风貌、礼仪文化和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文化 楚人 技术水平 战国中晚期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复原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江陵马山战国针织绦带之再议 被引量:2
3
作者 邢媛菲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7-101,共5页
1982年1月在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战国中晚期(公元前3世纪)墓出土一批丝织品文物,其中出土有彭浩所认为的针织绦带,并且这一研究成果被写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纺织卷,但赵丰则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是锁绣的衍生品。而服装专家包铭新... 1982年1月在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战国中晚期(公元前3世纪)墓出土一批丝织品文物,其中出土有彭浩所认为的针织绦带,并且这一研究成果被写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纺织卷,但赵丰则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是锁绣的衍生品。而服装专家包铭新则综合两者意见,认为是介于针织品与刺绣之间的品种。本文就此针织绦带之纷争展开理论探讨,并进一步提出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战国针织绦带为交环针织物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绦带 交环针织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原文传递
梳状鹿角神兽与东周文化交流——再谈马山一号楚墓的“凤鸟纹”绣
4
作者 佘苏晓 《天工》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在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刺绣中,有一件“凤鸟纹”绣,其形象与通常意义上楚国流行的凤鸟形象不能混为一谈。通过对图像的考证、对形象的溯源,它应是斯基泰艺术中流行的梳状鹿角神兽,并且可以上溯至西方的格里芬(Griffin)。梳状鹿角神兽或... 在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刺绣中,有一件“凤鸟纹”绣,其形象与通常意义上楚国流行的凤鸟形象不能混为一谈。通过对图像的考证、对形象的溯源,它应是斯基泰艺术中流行的梳状鹿角神兽,并且可以上溯至西方的格里芬(Griffin)。梳状鹿角神兽或许就是文献中提到的“飞廉”,在信鬼好巫的楚地,能助死者升天成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梳状鹿角神兽 斯基泰艺术 格里芬(Griffin)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江陵楚墓丝织刺绣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5
作者 温馨 《纺织报告》 2021年第2期51-52,共2页
文章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织刺绣品为基础,探讨其在现代服饰中进行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方法和可行性,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记录了课程的理念、方法、流程、成果,并总结了对江陵楚墓丝织刺绣艺术进行研习与创新设计的心得。
关键词 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楚文化 丝织刺绣艺术 服饰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