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谿词说(续十)——论姜夔词 被引量:4
1
作者 缪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67-73,共7页
江西诗法出新裁,清劲填詞别派开。幽韵冶香风格异,湘皋月坠见红梅。情辞声律能相济,“骚雅”“清空”自一途。若觅浑成深厚境,令人回首望欧苏。 (论姜夔词一)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末词的大家,与辛稼轩风格殊异而平分词坛,南宋中... 江西诗法出新裁,清劲填詞别派开。幽韵冶香风格异,湘皋月坠见红梅。情辞声律能相济,“骚雅”“清空”自一途。若觅浑成深厚境,令人回首望欧苏。 (论姜夔词一)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末词的大家,与辛稼轩风格殊异而平分词坛,南宋中叶以后之词人,大抵分别受到辛、姜两家之影响。宋元之际著名词人张炎著《词源》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词 江西诗法 “骚雅” 白石道人 “清空” 南宋中叶 辛稼轩 词源 张炎 姜白石词
下载PDF
关于姜夔诗艺的再评价
2
作者 许鸿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0-53,26,共5页
姜夔为南宋著名诗人,惜其诗为词名所掩,论者甚少,殊为憾事。白石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为其词作数量之两倍,并有《白石道人说诗》。可见在白石文学事业中,诗歌占有极为重要位置。白石在当时诗名甚大,与诗坛宿老均有密切交往。这些前辈名... 姜夔为南宋著名诗人,惜其诗为词名所掩,论者甚少,殊为憾事。白石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为其词作数量之两倍,并有《白石道人说诗》。可见在白石文学事业中,诗歌占有极为重要位置。白石在当时诗名甚大,与诗坛宿老均有密切交往。这些前辈名家对白石诗才亦极为称赏。杨万里有诗赞曰:“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推白石作先锋”。萧德藻以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诗翁们的推许称赞,充分说明白石在诗坛上的重要地位。而今人对白石诗之所以不够重视,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对白石师承关系、创作道路有所曲解;二是对其独特诗风缺乏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道人 杨万里 江西诗派 姜夔 陆龟蒙 诗歌创作 创作道路 重要地位 萧德藻 江西诗法
下载PDF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汪莹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90,共7页
《鲁拜集》的汉译,旧诗体译本较多采取了归化翻译的策略。通过黄克孙、眭谦、钟锦三个《鲁拜集》七言绝句译本中的具体翻译实例,我们看到,译者潜移默化于中国旧诗传统中的娴熟技巧出人意料地为归化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审视角度。归化翻... 《鲁拜集》的汉译,旧诗体译本较多采取了归化翻译的策略。通过黄克孙、眭谦、钟锦三个《鲁拜集》七言绝句译本中的具体翻译实例,我们看到,译者潜移默化于中国旧诗传统中的娴熟技巧出人意料地为归化翻译理论提供了一个审视角度。归化翻译在剔除文本中目的语文化没有或与之相冲突的成分从而使译文"本土化"之时,必然造成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异质性。然而在翻译转换的一致性要求下,两种异质性的文本就被一个原则所包括,因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与江西诗派利用古人陈言完成自己独特表达的技巧具有内在的共通性。揭示这种共通性,就为归化翻译理论敞开了一个新的解读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翻译 江西诗法 《鲁拜集》 黄克孙 眭谦 钟锦
原文传递
论姜夔融“江西诗法”入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芳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8,共8页
本文将姜夔词与其诗学理论同黄庭坚诗学理论与创作比较,具体细致地阐释姜夔词"波澜开阖"之章法、精辟高妙的句法和奇警传神的字法与"江西诗法"的继承关系,揭示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继承... 本文将姜夔词与其诗学理论同黄庭坚诗学理论与创作比较,具体细致地阐释姜夔词"波澜开阖"之章法、精辟高妙的句法和奇警传神的字法与"江西诗法"的继承关系,揭示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继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江西诗法 章法 句法 字法
下载PDF
《诗人玉屑》论言用不言名——不犯正位与创意诗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高评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7-52,共6页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之诗例,左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诗歌语言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玉屑》 言用不言名 创意诗思 不犯正位 江西诗法
下载PDF
异质的“归化”:评《莪默绝句百衲集》的集句译诗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汪莹 张子璇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2期48-52,共5页
集句和译诗有着共通的美学原理。这个原理在西方为康德所表述,在中国为黄庭坚所揭示。通过集句的演变和译诗的发展,我们看到在背后支配它们的原理也有个自身衍化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把握,可以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美学视域中阐释集句和... 集句和译诗有着共通的美学原理。这个原理在西方为康德所表述,在中国为黄庭坚所揭示。通过集句的演变和译诗的发展,我们看到在背后支配它们的原理也有个自身衍化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把握,可以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美学视域中阐释集句和译诗如何最终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句 译诗 康德 江西诗法
下载PDF
“江西诗法”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7
作者 侯长生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1期161-164,共4页
课程思政在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专业讲授与思政内容的关系处理难题,而江西诗派的诗法强调法度、立意和用典时提出的一些原则与技巧,对于我们处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问题有所启发,通过借鉴“立意要高,境界要大”“如盐入水”“... 课程思政在建设实践过程中遇到专业讲授与思政内容的关系处理难题,而江西诗派的诗法强调法度、立意和用典时提出的一些原则与技巧,对于我们处理教学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问题有所启发,通过借鉴“立意要高,境界要大”“如盐入水”“点铁成金”等江西诗派的诗法,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江西诗法 启示 价值导向 思政元素
下载PDF
南宋“清空”词风辨——兼论拗峭句式和音律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向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42-47,共6页
关于南宋姜夔的词风,学者总结出有清空说、清刚说、清劲说。“清空”最能概括其创作风格。拗句、虚字的运用以及对江西诗法的使用等对“清空”词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吴文英以“质实”与“清空”相对,但词作也具白石清峭、空灵之笔... 关于南宋姜夔的词风,学者总结出有清空说、清刚说、清劲说。“清空”最能概括其创作风格。拗句、虚字的运用以及对江西诗法的使用等对“清空”词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吴文英以“质实”与“清空”相对,但词作也具白石清峭、空灵之笔。“清空”的形成有着南宋复雅思潮、佛教禅宗的背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诗的拗句,同时姜夔词与唐宋诗词作家也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空 拗句 虚字 江西诗法 复雅
下载PDF
江西诗法与文言翻译
9
作者 钟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111,共8页
使用白话的诗歌翻译不断趋于成熟后,自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美学和格律要求,因此陷入传达的困难。无论是美感上的缺憾,还是格律上的制约,使用文言的翻译都可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使用文言的诗歌翻译特别依赖文言诗歌自身的法则。江西... 使用白话的诗歌翻译不断趋于成熟后,自身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美学和格律要求,因此陷入传达的困难。无论是美感上的缺憾,还是格律上的制约,使用文言的翻译都可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使用文言的诗歌翻译特别依赖文言诗歌自身的法则。江西诗法代表了旧体诗某些共有的法则,本文通过对其法则及在翻译中具体运用的论述,力图揭示其中蕴含的翻译学意义。以期有助于中国翻译学的建构,同时影响到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言 江西诗法
原文传递
《文选颜鲍谢诗评》与方回的六朝诗学观
10
作者 赵厚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58,共7页
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成书于其晚年,集中体现了他对六朝诗的看法。在选评诸家诗作时,方回乃悬置"建安体法"与"建安风味"为高标。建安诗以"散义胜偶句,叙情胜述景"的体法所形成的"气韵高古,而音节... 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成书于其晚年,集中体现了他对六朝诗的看法。在选评诸家诗作时,方回乃悬置"建安体法"与"建安风味"为高标。建安诗以"散义胜偶句,叙情胜述景"的体法所形成的"气韵高古,而音节华畅""驰骋痛快"的诗歌风貌,为颜鲍谢诸家所不及。由是,谢灵运之"艳过于工"、颜延之之"雕缋满眼"、谢朓之"太工太巧",均在被批评之列。方回对颜鲍谢诸人不是一味否定,也激赏其自然天成、富于意趣的作品;赞许他们对唐宋人创作的积极影响,进而从江西诗法的角度梳理诸人作品在章法、句法和字法上的特色,肯定诸家在诗运转关之际所作出的种种成就。这也显现了方回企图矫正江湖、四灵诗派颓俗卑弱的诗风,从而重振江西诗派旗帜的目的。方回还在其他著述中表现出了对陶渊明的偏爱,与此书一道共同构建了其六朝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回 建安体法 建安风味 新体诗 江西诗法 陶渊明
下载PDF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姜夔词意境解读——以《疏影》为例
11
作者 王怡青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5期19-21,共3页
南宋词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开宗立派,可谓是词坛文苑公认的一代翘楚,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其却颇有微词。他认为,姜夔的词格调虽高,却缺乏意境,"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甚至认为姜夔的名作《暗香》与《疏影》"... 南宋词人姜夔以江西诗法入词,开宗立派,可谓是词坛文苑公认的一代翘楚,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其却颇有微词。他认为,姜夔的词格调虽高,却缺乏意境,"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甚至认为姜夔的名作《暗香》与《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著"。对于姜夔词"意境有无"问题,学界也是众说纷纭,部分学者并不赞同王国维的观点。但是由于意境本身的虚无性,我们从中国传统理论角度分析词意境时,常常带有较多的个人文本体验,进行论述时往往主观情感较强,缺乏意境构建的客观依据。当下,认知诗学作为研究文学文本和文学话语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新方向,从认知诗学的视域下深人分析姜夔的词作,或许能找到其意境建构的客观依据,也能在欣赏过程中对姜夔词作有更好的审美体验。文章将结合认知诗学从姜夔词意象的情致、词画面的外延以及词意境的隐性三个方面来解读姜夔的《疏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人间词话》 姜夔词 言外之味 南宋词人 《疏影》 文学话语 江西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