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 被引量:46
1
作者 刘士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8-233,共6页
从成熟形态的视角出发,江南地区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八府一州",是江南在区域地理与地缘政治上自然演化与长期竞争的结果。尽管当今长三角与往昔江南已有不小的变化,但由于两个基本面——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文化上的... 从成熟形态的视角出发,江南地区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八府一州",是江南在区域地理与地缘政治上自然演化与长期竞争的结果。尽管当今长三角与往昔江南已有不小的变化,但由于两个基本面——地理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文化上的古代吴越文化和现代海派文化——仍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理空间和主要文化资源,所以完全可以把长三角城市群看作是江南的当代形态。对江南文化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与阐释,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系统和深入发展,同时还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种合法的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以及为中国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一种具有"地方性知识"意义的参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江南诗性文化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江南的文化地理界定及六朝诗性精神阐释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逸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江南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这种特质是超越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对江南进行文化地理界定显得十分必要。江南诗性文化的凝聚有赖于它的轴心期,刘士林先生将轴心期的概念引入到江南文化研究中,有助于我们... 江南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这种特质是超越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对江南进行文化地理界定显得十分必要。江南诗性文化的凝聚有赖于它的轴心期,刘士林先生将轴心期的概念引入到江南文化研究中,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看到江南的诗性精神是如何延续下来的。这个特殊的阶段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时期,而《世说新语》便是江南轴心期的代表性历史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界定 江南诗性文化 轴心期 六朝
下载PDF
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士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1-84,共4页
在地方经验的语境中,中国区域文化最重要的是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诗性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江南诗性人文与齐鲁伦理人文既相对立又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结构原理。没有后者对前者的伦理提升,江南会因缺乏... 在地方经验的语境中,中国区域文化最重要的是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诗性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江南诗性人文与齐鲁伦理人文既相对立又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结构原理。没有后者对前者的伦理提升,江南会因缺乏伦理水准而变得越来越轻浮与肤浅;而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诗性灌注,也会因丧失弹性而成为一种桎梏人性的枷锁。在当代实践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齐鲁伦理人文那种至阳至刚精神在反传统的全球化背景中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江南诗性人文那种优雅品味在反美学的后现代文化中越来越粗鄙化。在华夏文化建设中,既有承担历史、社会和现实道义职责的铁肩和忠心赤胆,又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深情和寄托,才真正符合中国诗性文化的理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验 齐鲁伦理文化 江南诗性文化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的江南性抒写 被引量:5
4
作者 申明秀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4,共7页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 明清江南诗性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与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而成为中国几千年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其有着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世情小说则是明清小说的主旋律,可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高峰,同时更是江南诗性文化的文学抒写与伟大结晶,其雅俗结合性、劝世性、审美性等等都是唐诗宋词所难以比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明清世情小说 雅俗 劝世性 审美性
下载PDF
江南运河城市的形态、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士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4,共8页
江南运河城市既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原理,也有作为运河城市的特殊规律和个性特征。良渚时期的江南文化创造出审美功能和经济功能互补性质的原型结构,有效制约或部分消解了审美活动内在的“出世”性质,为江南地区的先民带着审美情怀融入... 江南运河城市既遵循一般城市的发展原理,也有作为运河城市的特殊规律和个性特征。良渚时期的江南文化创造出审美功能和经济功能互补性质的原型结构,有效制约或部分消解了审美活动内在的“出世”性质,为江南地区的先民带着审美情怀融入生活世界,努力创造诗意栖居和艺术人生方式提供了具有原型和基因性质的思想和价值基础,形成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兼容审美超越和积极入世”的生产生活方式。江南运河城市文化不同于从中原诗性文化一脉相承的江南乡镇文化,不同于发展水平较低的江南城市文化,江南运河城市的兴衰深受江南文化灵魂的影响。江南运河是江南运河城市兴衰的物质条件,而江南诗性文化则是江南运河城市兴衰的精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城市 江南运河城市文化 江南诗性文化
原文传递
东佘山居与陈继儒的诗意生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静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6-89,共4页
东佘山居是明代隐士陈继儒的私家园林,陈继儒在此园中居住了32年,其间不仅完成了大量著述,而且肆意山水、任性自然,过着恬淡诗意的生活。东佘山居是陈继儒亲自参与修筑的园林,不仅投射了陈的审美趣味、人格理想,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 东佘山居是明代隐士陈继儒的私家园林,陈继儒在此园中居住了32年,其间不仅完成了大量著述,而且肆意山水、任性自然,过着恬淡诗意的生活。东佘山居是陈继儒亲自参与修筑的园林,不仅投射了陈的审美趣味、人格理想,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陈继儒的"乡居"思想。东佘山居是陈继儒出与处、进与退的港湾,其中折射着诸多明代江南文人共同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佘山居 陈继儒 江南诗性文化
下载PDF
江南诗性文化与南派二胡的审美气韵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春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5年第12期68-69,共2页
地域、文化与艺术往往共生共存、互相影响。江南文化的特点,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让人们无时不把江南与"水"字联系在一起,而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个性中似乎总流淌着水的灵性与柔美。在这样的诗性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南派二胡,作品选... 地域、文化与艺术往往共生共存、互相影响。江南文化的特点,从地理的角度来说,让人们无时不把江南与"水"字联系在一起,而生活在江南的人们个性中似乎总流淌着水的灵性与柔美。在这样的诗性文化环境中孕育出的南派二胡,作品选题多半以描摹自然风光、吟诵民俗风情、吐露个人情愫为主,这样的创作题材就决定了它的审美格调。作品往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风格细腻、精致,多采用五声调式,音乐旋律悠扬、明朗,演奏时也要求音色柔美、清亮,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情感,闪耀着诗性的浪漫色彩,成为东方艺术审美国度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南派二胡 审美气韵
下载PDF
晚明松江园林的诗性阐释与士林风尚的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新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8,共7页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趣,折射出晚明松江士林风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松江 园林 江南诗性文化 海派文化 士林风尚
下载PDF
江南诗性文化:浙江乡村建设的灵魂 被引量:2
9
作者 施俊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2-34,共3页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声名鹊起,有关“诗路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诗路文化带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浙江省在2018年已明确提出全省大花园建设方案,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浙江段)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声名鹊起,有关“诗路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诗路文化带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浙江省在2018年已明确提出全省大花园建设方案,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浙江段)诗路、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如何在已有村落文化形态的基础上,有机植入诗路文化元素,营造宜人宜居的诗路乡村景观,成为当代乡村景观设计的重大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乡村建设 浙江省 灵魂 地方政府 文化形态 文化元素 乡村景观
下载PDF
关乎心灵:江南诗意生活五要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永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江南诗性文化为基础的诗意生活是一种关乎心灵的生活方式。它至少包含五个要素:愉悦的爱情、滋养心灵的书籍、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承载诗意生活的家园和能体验这一切的闲暇。包含了这五要素的诗意生活是值得过的。但人生常常沉沦... 以江南诗性文化为基础的诗意生活是一种关乎心灵的生活方式。它至少包含五个要素:愉悦的爱情、滋养心灵的书籍、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以及承载诗意生活的家园和能体验这一切的闲暇。包含了这五要素的诗意生活是值得过的。但人生常常沉沦于非诗意的物质世界之中,我们就是在这种非诗意的包围中找寻生活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诗意的生活 五要素 沉沦 找寻
下载PDF
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解析——以天台山国清寺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颢芳 傅蓉蓉 《设计》 2015年第5期93-95,共3页
江南文化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主要是指江南文化中发达的审美要素以及江南人的审美生活方式。江南诗性文化具有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国清寺因地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驿站天台山,又常为文人墨客所吟咏歌颂... 江南文化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文化,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主要是指江南文化中发达的审美要素以及江南人的审美生活方式。江南诗性文化具有雅致、自由、灵动、超脱的特质。国清寺因地处浙东唐诗之路重要驿站天台山,又常为文人墨客所吟咏歌颂,因此极具江南诗性文化。本文试从国清寺的意境营造、植物造景,景观小品三个角度解析融入江南诗性文化的佛寺景观,并试图将国清寺佛寺景观的审美感受运用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佛寺景观 天台山国清寺
下载PDF
无锡蓝藻事件凸显江南诗性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士林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1期68-71,共4页
无锡蓝藻事件不仅直接凸显了太湖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也摧毁了江南文化赖以存在与重建的现实基础,使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代陷入严重的"无根状态"。无锡蓝藻事件不只是水环境单方面的生态灾难,是江南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陷入现代... 无锡蓝藻事件不仅直接凸显了太湖水资源的危机,同时也摧毁了江南文化赖以存在与重建的现实基础,使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代陷入严重的"无根状态"。无锡蓝藻事件不只是水环境单方面的生态灾难,是江南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陷入现代性困境的象征;由于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因而也再现了中国审美现代性出现的深层危机。无锡蓝藻事件使人们痛感古典江南的失落与古典美学话语的虚幻,但也给江南美学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现实契机。在巨大的现实挑战与困境中,如何走出一条江南文化模式的创新发展之路,使现实世界的生态灾难与心理创伤升华成为推动当代江南文化进步的力量,是江南美学与文化在当下最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蓝藻事件 审美现代性 文化模式创新 江南诗性文化
原文传递
陆文夫作品对江南诗性文化呈现及其审美内涵
13
作者 戴贞霞 《汉字文化》 2022年第24期80-82,共3页
苏州作为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陆文夫用灵活细腻的笔触,详细地展现了江南苏州的真实生活,创造出具有浓郁烟火气的小巷世界,丰富了当代江南文学的创作空间。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江南诗性文化,还... 苏州作为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陆文夫用灵活细腻的笔触,详细地展现了江南苏州的真实生活,创造出具有浓郁烟火气的小巷世界,丰富了当代江南文学的创作空间。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了江南诗性文化,还蕴涵着深厚的审美内涵,因此,研究其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文夫 江南诗性文化 审美内涵
原文传递
杨匡汉散文二则
14
作者 杨匡汉 《厦门文学》 2013年第9期25-27,共3页
能不忆江南 春晓卯至,作为离乡游子的几位博士提前来寒舍聚会,话题都在"回家——回家"上.这个说:"无论走多久,走多远,老家总像一根长长的绳,牵着自己的脚";那个说:"万水千山总是情嘛,再怎么着,也走不出父亲的... 能不忆江南 春晓卯至,作为离乡游子的几位博士提前来寒舍聚会,话题都在"回家——回家"上.这个说:"无论走多久,走多远,老家总像一根长长的绳,牵着自己的脚";那个说:"万水千山总是情嘛,再怎么着,也走不出父亲的山,母亲的水."这个说:"‘过年回家’这个文化仪式早己内化为中国人的情感密码";那个说:"中国文化是‘五缘文化’,血缘、族缘、地缘是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呀."他们在认宗寻源的文化哲学上很靠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匡汉 江南诗性文化 江南 孔子学院 莼鲈之思
原文传递
关于人文江南的“美的历程”——读刘士林《江南诗性文化》
15
作者 朱逸宁 《中国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288-291,共4页
在我看来,江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中永恒的话题,但在当代充斥西方话语的文化环境中,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而经常不自觉地用西方话语来诠释江南,这样自然也不可能还原出江南本来的面貌。故此,刘士林先生用这本《江南诗... 在我看来,江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中永恒的话题,但在当代充斥西方话语的文化环境中,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而经常不自觉地用西方话语来诠释江南,这样自然也不可能还原出江南本来的面貌。故此,刘士林先生用这本《江南诗性文化》为我们阐释江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打开这本用江南山水装饰的精美书卷,我们会看到一个用中国话语来建构的江南。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这本书并不是那种刻板严肃的纯学术专著,其文字风格倒更像是随笔和札记,让人读来轻松和愉悦,毫无晦涩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话语 中国话语 江南诗性文化 美的历程 江南山水 学术专著 文字风格
原文传递
重构江南诗性文化的现实与可能——长三角地域文化发展断想
16
作者 周仲强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8,71,共4页
历史上,江南自然山水之美,更兼深厚人文内涵的诗性文化因独具自然人文秉性,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流光溢彩的一页。虽然当下在城市化进程浪潮中、在消费文明的侵袭下逐渐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但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如果摒除喧闹的表象,其江... 历史上,江南自然山水之美,更兼深厚人文内涵的诗性文化因独具自然人文秉性,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流光溢彩的一页。虽然当下在城市化进程浪潮中、在消费文明的侵袭下逐渐失去了她昔日的光彩,但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如果摒除喧闹的表象,其江南诗性文化品性的影子依然若隐若现。目前,在缺少历史文化内涵支撑的长三角城市集群文化发展中重构江南诗性文化品性显得重要而迫切。基于跨文化视野思考区域文化的建构,理性、成熟地看待江南诗性文化与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想观念上的某些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文化 江南诗性文化 文化发展 断想
下载PDF
运河上的那串明珠——点缀在大运河旁的城市
17
作者 黄璇 《华人世界》 2010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京杭大运河至今已在中华大地奔腾驰骋了悠悠2500年,它连接了四省两市,手牵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绵长、工程最浩大的古老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命脉,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大运河默默地担... 京杭大运河至今已在中华大地奔腾驰骋了悠悠2500年,它连接了四省两市,手牵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绵长、工程最浩大的古老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命脉,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大运河默默地担任着南粮北运、商旅交运、水利灌溉重要使命,不仅如此,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文化区,促进了江南诗性文化和齐鲁理性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如此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城市 江南诗性文化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时间与空间 水利灌溉 理性文化
下载PDF
古代扬州的江南诗性之美
18
作者 张兴龙 《江苏地方志》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 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 在古代文人话语中.扬州始终是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诗性审美对象。 古代扬州是一片典型的江南空间:温润潮湿、斜风细雨、绿柳杏花,她不仅与寒冷寥寂的白山黑水,粗犷荒凉的大漠戈壁.有着诗性江南与伦理北国的生态不同;还与蛮烟瘴气的岭南,天府之国的巴蜀,有着江南诗性文化深层结构上的细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扬州 古代 审美对象 文人话语 天府之国 深层结构 白山
下载PDF
一片诗心奉江南
19
作者 庄若江 《太湖》 2019年第2期37-39,36,共4页
一生最幸运的事,当属生活在江南。江南之美,江南之魅,只有生活在江南的人自己明白。小时候随着父母支援北方建设,从上海搬到了徐州,在那里念完小学、中学,而后留城做了一名电子工人,这大约是当时最幸运的事了,因为大部分同学都下了乡。... 一生最幸运的事,当属生活在江南。江南之美,江南之魅,只有生活在江南的人自己明白。小时候随着父母支援北方建设,从上海搬到了徐州,在那里念完小学、中学,而后留城做了一名电子工人,这大约是当时最幸运的事了,因为大部分同学都下了乡。那时一个大院住的全是支北的江南人,大家操着不同腔调的吴语,分享着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聚在一处时说着关于家乡的种种,那种刻骨铭心的乡思乡愁真是一言难尽。很幸运的是,进厂不久就遇到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我得以走进高校大门,成为十年动乱后第一批获得学位的人。大学毕业后不久,我终于如父母所愿回归了故乡江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诗性文化
原文传递
江南文化与江南诗学笔谈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士林 徐雁平 +1 位作者 朱逸宁 耿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25,共13页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话语 江南诗学世家 晚唐五代江南诗性文化 士人诗性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