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湘政治群体之崛起与湖湘区域文化之自觉--论王闿运对汉魏六朝诗派之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怀东 马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7-208,共12页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 咸丰九年(1859)王闿运旅居京师与汉魏六朝派同人共同钞选《八代诗选》,这一文学活动不仅是此派人物提倡汉魏六朝诗的重要标志,更因与湘籍士人同列"肃党"的政治幕僚身份,使得《八代诗选》的编纂明显昭示出彼时京师湖湘文人群体强烈的地域认同、政治热情和诗歌理想。此后,湖湘士人更是在科举、学术、诗文、从祀文庙等广泛的领域以求文化上的奋进和自信。以王闿运为核心的汉魏六朝派诗人则建立了由王夫之、魏源到邓辅纶和湘绮本人的诗脉传承谱系。而此种种诗学和文化领域的努力,显然存在更深刻的背景,即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湖湘士人群体的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湖湘文化传统之自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阁运 汉魏六朝 政治群体 区域文化
下载PDF
创新纪元的一代文学——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
2
作者 郑方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66-71,共6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何正确评价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以致使这门学科门庭冷落,被公认为一片“生荒地”。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学 生荒地 界革命 义法 龚自珍 同光体 歌流 汉魏六朝 必盛唐
下载PDF
“文章不能与气数相争”──论文化转型中的近代汉魏六朝派
3
作者 孙海洋 《中国韵文学刊》 1998年第2期18-23,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过近代汉魏六朝诗派的产生及其原因,总结其创作成就,评价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认为:该派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衰落之时,追溯中古,模仿魏晋,力图摆脱格律束缚,追求艺术美,极力出新,并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 本文主要论过近代汉魏六朝诗派的产生及其原因,总结其创作成就,评价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本文认为:该派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衰落之时,追溯中古,模仿魏晋,力图摆脱格律束缚,追求艺术美,极力出新,并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因此,汉魏六朝派作为古典诗歌的终结,尚有光耀之处。但该派诗人政治上较保守,艺术上复古倾向较明显,与近代文学平民化、通俗化的发展方向相违背,故终为历史前进的脚步而抛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创作成就和地位
全文增补中
曾国藩诗论三题
4
作者 周颂喜 《船山学报》 1986年第2期114-118,124,共6页
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曾国藩的诗论是有某些特色的。它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应当占着一定的地位。曾国藩论诗之语,散见于信札、日记、书籍批注之中,不乏精辟可取的意见。本文姑论其三题,以见其诗论之一斑。诗的“情”与“理... 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曾国藩的诗论是有某些特色的。它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应当占着一定的地位。曾国藩论诗之语,散见于信札、日记、书籍批注之中,不乏精辟可取的意见。本文姑论其三题,以见其诗论之一斑。诗的“情”与“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诗坛上有唐诗派、宋诗派和汉魏六朝诗派。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指出曾国藩就是宋诗派的著名诗人和诗坛盟主。他说:“道咸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遗室 汉魏六朝 歌理论 古代 机神 何子贞 见其 情与理
下载PDF
晚清汉魏六朝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
5
作者 何荣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89-94,共6页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近代汉魏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类同南宋,重点关注他心念世事而表现出的慷慨、沉痛。进入民国,陶渊明的遗老形象凸显,汉魏派诗人借其以自慰。汉魏诗派对陶诗艺术成...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近代汉魏诗派对陶渊明的接受类同南宋,重点关注他心念世事而表现出的慷慨、沉痛。进入民国,陶渊明的遗老形象凸显,汉魏派诗人借其以自慰。汉魏诗派对陶诗艺术成就的评价并不统一,出现了扬陶和抑陶的分化,这种分化是由其诗学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发掘陶渊明对晚清汉魏诗派诗人的影响,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担待,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以及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陶渊明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