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魏六朝诗歌新变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邬国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汉魏六朝诗坛的显著特征是新变,这也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重要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诗歌作品记名的普遍化、诗歌地位下移并保持平凡身份、注重形式创造、实现从歌诗到诗歌的转变。该时期诗风更迭频繁而较多个人色彩,“教化”意识相对薄... 汉魏六朝诗坛的显著特征是新变,这也是它在中国诗歌史上重要意义所在。具体表现为,诗歌作品记名的普遍化、诗歌地位下移并保持平凡身份、注重形式创造、实现从歌诗到诗歌的转变。该时期诗风更迭频繁而较多个人色彩,“教化”意识相对薄弱而审美追求异常活跃,皆是以上新变诸气象的反映。以前正统诗论视六朝诗歌为代降的过程,并以梁陈两朝为诗歌史上最低谷时期,这种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认识汉魏六朝的新变特征和意义,有助于完善诗歌史的发展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诗歌 新变 形式创造 歌诗-诗歌
下载PDF
汉魏六朝湖湘诗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陆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9-166,共8页
湖湘是汉魏六朝时期的重要文化区之一。梳理考索现存诗歌并结合相关史料,发现该时期湖湘地区的诗歌创作主要涉及洞庭湖沿岸和湘江流域,兼及耒水、潇水流域。诗作以山水游览、赠答等题材为主,主要是诗人游历或途经此地而作。虽然在现存... 湖湘是汉魏六朝时期的重要文化区之一。梳理考索现存诗歌并结合相关史料,发现该时期湖湘地区的诗歌创作主要涉及洞庭湖沿岸和湘江流域,兼及耒水、潇水流域。诗作以山水游览、赠答等题材为主,主要是诗人游历或途经此地而作。虽然在现存作于湖湘的诗歌中尚缺乏可知的本土诗人的作品,但六朝时湖湘地区已有可知的本土文人,且数人曾有文集,这说明该地区的文化在六朝时期有较大进步,这为唐代湖湘文化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对湖湘诗歌的探究亦可为六朝诗歌、文学地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相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湖湘诗 汉魏六朝诗歌 湖湘诗人 湖湘文化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诗歌崇尚“悲怨”原因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弓亚斌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2-15,共4页
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注重"悲怨"的时代,催生了许多蕴含悲哀、愁苦的诗歌,"悲怨"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旋律,名家名作鼎盛一时,这种现象不仅是文学"以悲为美"的审美积淀,更与不断更迭的政治背景、儒道玄佛... 汉魏六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注重"悲怨"的时代,催生了许多蕴含悲哀、愁苦的诗歌,"悲怨"成为当时诗歌的主旋律,名家名作鼎盛一时,这种现象不仅是文学"以悲为美"的审美积淀,更与不断更迭的政治背景、儒道玄佛的多维融合有着直接的关联,正是在这几个因素的叠加下,悲怨诗歌兴盛一时,并对后世以"悲怨"为主题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诗歌 原因探析 中国文学史 政治背景 以悲为美 审美积淀 深远影响 主旋律 主题 现象 时代 儒道 名作 关联 悲哀
下载PDF
旧学与新知的复杂交汇——试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汉魏六朝诗歌史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志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6,共10页
在新的教学和研究体制中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汉魏六朝诗歌研究,体现出旧学与新知复杂交汇的面貌,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方面,对它的研究有丰厚的传统积淀。另一方面,学者们从进化论、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中... 在新的教学和研究体制中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汉魏六朝诗歌研究,体现出旧学与新知复杂交汇的面貌,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方面,对它的研究有丰厚的传统积淀。另一方面,学者们从进化论、白话文学、平民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中获得了重新建构、阐释诗歌史的话语体系,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或重新阐述了那些被旧文学史观所忽略的事实,形成了像乐府诗研究这样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事实本身也不断地调整研究者的观念与方法,促使一些学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诗歌史的整体,且不断与旧学呼应,甚至出现向传统方法的回归,旧学与新知、述与作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不失为著述文学史的良法。这表明,文学史研究如何融汇中西,沟通新旧,在继承古代丰富的文学史研究传统的基础上获得有力的发展,是今后的文学史家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汉魏六朝诗歌 文学观念
下载PDF
汉魏六朝诗歌中“牛郎织女”的世俗化演变
5
作者 田雨璇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第4期39-43,共5页
"牛郎织女"的形象,最早见于《诗经》,后代文献多有阐释,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则成为文人吟咏的对象。在此期间,诗歌中的织女形象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日趋世俗化,后期诗歌还吸收了有关七夕的民俗内容,体现了世俗化的演变倾向。
关键词 牛郎织女 汉魏六朝诗歌 世俗化演变
下载PDF
汉魏六朝诗歌韵脚字异文校考
6
作者 杜晓勤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105,共16页
现存的汉魏六朝诗歌作品中有些韵脚字存在异文,这些异文的产生大多是因后世传抄或雕版时校雠不精,还有因后人不明古音为了合韵而擅改所致。本文主要从诗歌用韵的角度,同时结合辞义、诗意、对仗及版本等因素,对逯钦立所编《先秦汉魏晋南... 现存的汉魏六朝诗歌作品中有些韵脚字存在异文,这些异文的产生大多是因后世传抄或雕版时校雠不精,还有因后人不明古音为了合韵而擅改所致。本文主要从诗歌用韵的角度,同时结合辞义、诗意、对仗及版本等因素,对逯钦立所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汉魏六朝诗歌作品中的失韵之处,尤其是一些韵脚字的异文,综合分析,进行校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诗歌 中古音 韵脚字 校勘
原文传递
汉魏六朝诗歌中方位词的句法功能
7
作者 陈淑萍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方位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发展到中古汉语时期,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中古时期的汉语方位词系统,相较于上古汉语方位词,在语义表达和语法功能上都已趋于完备;相较于现代汉语方位词,在用法和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古诗歌是中古汉语... 方位词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发展到中古汉语时期,使用更加普遍和广泛。中古时期的汉语方位词系统,相较于上古汉语方位词,在语义表达和语法功能上都已趋于完备;相较于现代汉语方位词,在用法和功能上也有较大差异。中古诗歌是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以汉魏六朝诗歌作为切入点,考察汉语方位词的使用概况,探讨其句法功能,对研究汉语方位词系统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诗歌 方位词 方位词组 句法功能
下载PDF
张之象《古诗类苑》编纂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 《古诗类苑》是明代张之象编纂的一部汉魏六朝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在张氏所编的《唐诗类苑》之前。全书根据作品内容划分为四十四部,因而常被前人误归入类书。实际上,这种独特的编排方式是沿袭了以往一些诗文总集的编纂体例,这为后人研习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象 《古诗类苑》 编纂方式 汉魏六朝诗歌总集
下载PDF
读《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
9
作者 高明 舟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汉魏六朝诗歌语言论稿》是一部从中古汉语角度探讨汉魏六朝诗歌语言的专著,它以扎实的考证为基础,探讨了汉魏六朝诗歌语言的源流、构成和特点,并在中古汉语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 中古汉语 诗歌语言 构成 源流 专著 角度 突破 考证
下载PDF
冯惟讷《古诗纪》编纂考
10
作者 杨焄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2期44-48,共5页
明代冯惟讷的《古诗纪》是分为几个部分陆续编纂而成的,其中汉魏六朝部分的编纂时间要早于先秦部分,而非四库馆臣所认为的先编定先秦部分,再续成汉魏以下部分。冯惟讷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参考前人著述,并得到众多师友的帮助,在诗篇辑佚、... 明代冯惟讷的《古诗纪》是分为几个部分陆续编纂而成的,其中汉魏六朝部分的编纂时间要早于先秦部分,而非四库馆臣所认为的先编定先秦部分,再续成汉魏以下部分。冯惟讷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参考前人著述,并得到众多师友的帮助,在诗篇辑佚、文字校勘、作者考订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后世辑录汉魏六朝诗歌总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惟讷 《古诗纪》 汉魏六朝诗歌总集
下载PDF
《中国好诗词1000首》
11
《计算机与网络》 2023年第16期73-73,共1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以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独特的诗歌样式。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领略和欣赏古诗词,我们遴选出1000首优秀古诗词,汇集成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选录权威可靠的版本,以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以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独特的诗歌样式。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领略和欣赏古诗词,我们遴选出1000首优秀古诗词,汇集成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选录权威可靠的版本,以简练的注释和精准的译文,呈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诗经·楚辞,选篇60首;第二章汉魏六朝诗歌,选篇80首;第三章唐诗,选篇360首。前三章内容,共计诗词500首,构成上册。第四章唐宋词,选篇320首;第五章宋诗,选篇80首;第六章元曲,选篇50首;第七章元明清诗词,选篇50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唐宋词 汉魏六朝诗歌 宋诗 诗歌总集 意境之美 《诗经》 顺序排列
下载PDF
《中国好诗词1000首》
12
《计算机与网络》 2023年第18期67-67,共1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以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独特的诗歌样式。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领略和欣赏古诗词,我们遴选出1000首优秀古诗词,汇集成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选录权威可靠的版本,以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以后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独特的诗歌样式。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好地领略和欣赏古诗词,我们遴选出1000首优秀古诗词,汇集成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可能选录权威可靠的版本,以简练的注释和精准的译文,呈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诗经·楚辞,选篇60首;第二章汉魏六朝诗歌,选篇80首;第三章唐诗,选篇360首。前三章内容,共计诗词500首,构成上册。第四章唐宋词,选篇320首;第五章宋诗,选篇80首;第六章元曲,选篇50首;第七章元明清诗词,选篇50首。后四章内容,共计诗词500首,构成下册。内容上,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最大程度地展现诗词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唐宋词 意境之美 汉魏六朝诗歌 宋诗 诗歌总集 《诗经》 顺序排列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评《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
13
作者 王延永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03-I0003,共1页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简洁凝练,语句优美,节律明快,或抒情,或言志,或叙事,无论是配乐演唱还是低吟浅诵,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上承楚辞,下启唐宋诗词,语句清丽,意境优美;其灵动活...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简洁凝练,语句优美,节律明快,或抒情,或言志,或叙事,无论是配乐演唱还是低吟浅诵,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上承楚辞,下启唐宋诗词,语句清丽,意境优美;其灵动活泼的表达、通俗短小的体例、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这些距今两千多年的诗歌是如何在传播手段不发达的当时广为传唱,并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古代诗歌 汉魏六朝诗歌 意境优美 传播手段 审美价值 艺术瑰宝 楚辞
下载PDF
珠光宝气的采桑女——简论汉魏六朝诗歌中劳动妇女形象的“失真”
14
作者 宗金伟 《消费导刊》 2009年第20期232-232,共1页
劳动者自有劳动者的装束,但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劳动妇女形象却往往很特别,一个个浓妆艳抹、披金戴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珠光宝气的采桑女。这种"失真"现象受到了楚汉以来辞赋华丽风气的影响;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愿望;也... 劳动者自有劳动者的装束,但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劳动妇女形象却往往很特别,一个个浓妆艳抹、披金戴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珠光宝气的采桑女。这种"失真"现象受到了楚汉以来辞赋华丽风气的影响;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愿望;也是诗人的意志的反映和艺术加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诗歌 劳动妇女 “失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