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祖麟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
作者 曹志耘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共9页
回顾 2 0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情况 ,指出其传统和创新之处 ,成就和缺陷所在 ,着重讨论如何开展汉语音韵史、汉语语法史的研究 ,并对中国大陆语言学界特别是年轻学者提出期望。
关键词 汉语音韵 汉语方言 汉语语法 比较研究 汉语语言学 梅祖麟
原文传递
韩语的元音和谐律与《切韵》音系四个“等”的转化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朴庆松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82,共7页
韩国汉字音是通过借入汉字和汉文这样一种非自然语言接触而形成的。汉字音反映了借入时汉语的语音分类和读音的情况,是研究汉语音韵史的重要材料。本文通过考察韩国汉字音的语音分类和读音,系统地研究了它与(切韵)音系的对应关系,... 韩国汉字音是通过借入汉字和汉文这样一种非自然语言接触而形成的。汉字音反映了借入时汉语的语音分类和读音的情况,是研究汉语音韵史的重要材料。本文通过考察韩国汉字音的语音分类和读音,系统地研究了它与(切韵)音系的对应关系,发现“等”的系统与十五~十六世纪韩语的元音和谐律有成系统的对应:阳性元音对应于《切韵》的一、二等元音,阴性元音对应于三等见系字元音,中性元音(i)或中性元音加阴性元音对应于四等元音和三、四等韵已合流的三等非见系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汉字音 《切韵》音系 元音和谐 元音系统 中性元音 韩语 语言接触 三等韵 汉语音韵 训蒙字会
下载PDF
张琨时空二维研究模式述论──汉语史研究理论模式论之三
3
作者 李葆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74-76,共3页
(1)张琨以时空二维框架研究汉语语音史,强调南北方言差异,建立了汉语史研究中的“差异型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由语料性质鉴定、语史观和研究方法三部分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语史观。(2)张琨的语史观可概括为:汉语原始系... (1)张琨以时空二维框架研究汉语语音史,强调南北方言差异,建立了汉语史研究中的“差异型理论模式”。这一理论模式由语料性质鉴定、语史观和研究方法三部分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语史观。(2)张琨的语史观可概括为:汉语原始系统假想说,汉语南北平行发展说和文学标准语基础变迁说。(3)与国内的语音史研究主张分期作业不同,张现认为研究汉语音韵史不必划线分期,应集中研究一些重要的音韵变化,然后用合理的办法分析这些变化的前后时代关系。(4)张琨时空二维差异模式虽然较高本汉一维时间直线型模式有所进步,但仍然未摆脱狭隘的“文明一元分化论”,对中华大地上区域文明的复杂性、汉语主体形成的复杂性及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多源异质性、推移整合性尚未有清晰的认识,在深层文化史观上二者尚无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韵 汉语研究 研究模式 研究理论 理论模式 模式论 《切韵》 《诗经》 方言差异 直线型模式
下载PDF
学人谈治学──梅祖麟教授访谈录
4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8-38,共11页
学人谈治学──梅祖麟教授访谈录访问人:石锋问:梅先生一开始学的不是语言学,现在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您是怎么走上语言学道路的?答:我在大学念的是数学,研究院硕士也是数学,主要兴趣在数理逻辑。这类问题牵... 学人谈治学──梅祖麟教授访谈录访问人:石锋问:梅先生一开始学的不是语言学,现在成为著名的语言学家,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您是怎么走上语言学道路的?答:我在大学念的是数学,研究院硕士也是数学,主要兴趣在数理逻辑。这类问题牵涉到哲学问题,而且在哈佛念数学念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姆斯基 汉语音韵 中国语言学 梅祖麟 变换语法 汉语 演变规律 结构主义 上古音 《祖堂集》
原文传递
高本汉直线型音韵史研究模式的构建过程探析
5
作者 马德强 《语言学论丛》 2022年第1期16-31,共16页
高本汉认为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是直线式的。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诗经》《切韵》韵图、现代方言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材料,用一条直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建立了汉语音韵史研究的直线型模式,对后来的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 高本汉认为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是直线式的。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诗经》《切韵》韵图、现代方言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材料,用一条直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建立了汉语音韵史研究的直线型模式,对后来的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结合相关背景材料寻绎高本汉建立直线型模式的大致过程,具体分析他当年是如何选择文献,并基于何种考虑用一条直线将它们前后串联起来的。相关事实的揭示,有助于准确把握高本汉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汉 汉语音韵 直线型模式
原文传递
从承继到实践——梵汉对音研究的开展与成果
6
作者 李柏翰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年第1期439-494,共56页
梵汉对音研究已成为汉语音韵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值管相关回顾和成果层出不穷,但其研究定位与实际对汉语音韵史的具体贡献,却依旧度于模糊不清的窘境。此文试图从学术史脈络重新检视方法的承继与实践,并衡量当前声母研究成果的价值,藉以... 梵汉对音研究已成为汉语音韵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值管相关回顾和成果层出不穷,但其研究定位与实际对汉语音韵史的具体贡献,却依旧度于模糊不清的窘境。此文试图从学术史脈络重新检视方法的承继与实践,并衡量当前声母研究成果的价值,藉以作为深入此议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汉对音 高本汉 中古声类 汉语音韵 对音方法
原文传递
试释宋本《玉篇·五音之图》与“宫商” “五姓”之名
7
作者 郑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4,175,共6页
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 从汉魏至宋元的汉语语音史文献中常常提到"五音""五声""宫商角徵羽""五姓"等相关的名目,已有不少学者做过解释。"五音"在大多数文献中都用来指称声母的类别("唇牙喉舌齿"),"宫商"之名也有类似的涵义。论文中指出,宋本《玉篇》后附《五音之图》的"五音"包含了10个代表字,每组2个,一共五组。其区分标准并非声母、声调,也不是介音或主元音,而是"韵"的语音性质,即主元音和韵尾搭配后的五种不同的口腔发音状态。另外,汉代以来的文献资料里将"五姓"与"宫商"相联系,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而且历史上前后一致,很有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篇》 《五音之图》 宫商角徵羽 五姓 汉语音韵
下载PDF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
8
作者 谢纪锋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6年第5期41-47,共7页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谢纪锋蒋骥是清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代表作《山带阁注楚辞》一书享有盛誉,其学术地位直追王(逸)、洪(兴祖)。由于他在楚辞研究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因而掩盖了他的古韵研究成绩。迄今为止,无人提及蒋氏古... 蒋骥对古韵研究的贡献谢纪锋蒋骥是清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代表作《山带阁注楚辞》一书享有盛誉,其学术地位直追王(逸)、洪(兴祖)。由于他在楚辞研究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因而掩盖了他的古韵研究成绩。迄今为止,无人提及蒋氏古韵学,更没有人把他当作精通古韵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骥 清代 楚辞研究 蒋氏古韵学 古韵研究 古韵分部 汉语音韵
下载PDF
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研究与东亚视阈模式的选择
9
作者 李无未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24,共24页
由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方式而评估与之相关问题。站在东亚汉语音韵学史角度看待中国汉语音韵学史是走出目前研究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东亚与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模式选择关系密切,探究如何确立研究范畴、对象及内容。如此,会引发人们... 由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方式而评估与之相关问题。站在东亚汉语音韵学史角度看待中国汉语音韵学史是走出目前研究困境的重要出路之一。东亚与中国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模式选择关系密切,探究如何确立研究范畴、对象及内容。如此,会引发人们对中国汉语音韵学史模式选择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语音韵 东亚模式 选择
原文传递
“域别”: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新模式——兼评李无未《台湾汉语音韵学史》
10
作者 许彬彬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2,共6页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是一部迄今为止文献收集最为完备,体例最为新颖,学术关注面极其广阔的汉语音韵学史"域别"研究著作。从全景式台湾汉语音韵史文献汇聚与盘点,"域别"汉语音韵学史结构体例的创新运用,汉语音韵学...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是一部迄今为止文献收集最为完备,体例最为新颖,学术关注面极其广阔的汉语音韵学史"域别"研究著作。从全景式台湾汉语音韵史文献汇聚与盘点,"域别"汉语音韵学史结构体例的创新运用,汉语音韵学史谱系创立、"环流"与"映射"理论的建立,中华"母体"文化意识的关注,等等,几个方面可以挖掘出《台》"域别"模式创新之处与特点。《台》运用比较的方法,尝试着建立大陆、台湾、日本、欧美汉语音韵学"关系"研究新模式,以及对新生代汉语音韵学学者"亮点"挖掘和认同等方面成绩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别” 汉语音韵 新模式
原文传递
台湾汉语音韵学史的回溯与构想——《台湾汉语音韵学史》读后
11
作者 汪银峰 刘佳 《学术评论》 2020年第2期90-95,共6页
20世纪的西学东渐,将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入汉语研究,促进了传统汉语音韵学的发展,使之进入现代音韵学研究的新阶段,开启了中西贯通治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范式。时至今日已近一个世纪之久,汉语音韵学学科的发展遭遇瓶颈,究竟... 20世纪的西学东渐,将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入汉语研究,促进了传统汉语音韵学的发展,使之进入现代音韵学研究的新阶段,开启了中西贯通治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范式。时至今日已近一个世纪之久,汉语音韵学学科的发展遭遇瓶颈,究竟何去何从?站在世纪之交,我们回顾、梳理和反思汉语音韵学发展的历程,也许会对当前的音韵学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韵 学术谱系 祖国大陆 李无未 《台湾汉语音韵
下载PDF
东亚之眼:汉语音韵学史几种审视方式
12
作者 李无未 李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38,共15页
在东亚整体性视域中审视东亚各国的汉语音韵学史,比起从各国自身学术史出发线性地看待汉语音韵学史,其研究视野更为广阔。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就等于多了一双“东亚之眼”,能够将汉字文化圈内各国汉语音韵学史的各种关系看得更为清楚。... 在东亚整体性视域中审视东亚各国的汉语音韵学史,比起从各国自身学术史出发线性地看待汉语音韵学史,其研究视野更为广阔。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就等于多了一双“东亚之眼”,能够将汉字文化圈内各国汉语音韵学史的各种关系看得更为清楚。如何从单一的以各国自身汉语音韵学史的角度转变为以东亚整体性视域审视汉语音韵学史?东亚汉语音韵学史的审视方式主要有辐射、新畴、兼容、演化、环流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审视方式发挥作用,“东亚之眼”的学术效应也会因此而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之眼 东亚汉语音韵 辐射 新畴 兼容 演化 环流 审视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