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构"的状况下也一直处于"重构"的努力中。从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起落沉浮实际上取决于是否具备母语文化观念和母语创作意识,坚守母语文学立场和维系母语文化精神,实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变更和发展的价值前提。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语言革命"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语言学转向"在"语言"上的交集也表明,后者能为汉语言母语的再造输入建设性资源,因为它启悟了汉语文学的"语言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
母语
母语
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qu...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
汉语言
母语
母语
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话语。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历史性"解构"状况下也处于不断"重构"的努力中并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建构过程:从20年代胡适、周作人等人倡扬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设想,到40—70年代"毛(毛泽东)文体"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再造,至世纪末人们在理论话语和创作实践层面对文学母语的重构。由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进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学如要在"全球化"中坚守"民族性"则必须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的诗性特征,使"语言"再度成为人的"诗意栖居"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
文化
汉语言
母语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经建
王蕾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5BZW1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是母语中最活跃、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的"现代化"进程中,母语文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漠视和消解。与此同时,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解构"的状况下也一直处于"重构"的努力中。从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中可以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起落沉浮实际上取决于是否具备母语文化观念和母语创作意识,坚守母语文学立场和维系母语文化精神,实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变更和发展的价值前提。20世纪初中国文学的"语言革命"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语言学转向"在"语言"上的交集也表明,后者能为汉语言母语的再造输入建设性资源,因为它启悟了汉语文学的"语言的自觉"。
关键词
汉语言
母语
母语
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Keywords
Chinese Native Language
Native Language Literature
the 20th-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经建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文摘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关键词
母语
汉语言
母语
母语
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Keywords
mother tongue
Chinese mother tongue
mother tongue literature
20th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经建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文摘
母语既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又是划分不同文明形态的标志。作为世界上现今流行的"八大"语系之一的汉语言母语有着悠久历史和强健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以"语言"的革新为肇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已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题话语。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的母语写作即使是在被历史性"解构"状况下也处于不断"重构"的努力中并形成了贯穿百年的建构过程:从20年代胡适、周作人等人倡扬的"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设想,到40—70年代"毛(毛泽东)文体"对母语文学的革命性再造,至世纪末人们在理论话语和创作实践层面对文学母语的重构。由20世纪中国文学母语化进程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学如要在"全球化"中坚守"民族性"则必须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的诗性特征,使"语言"再度成为人的"诗意栖居"的所在。
关键词
母语
文化
汉语言
母语
20世纪中国文学
Keywords
native language culture
Chinese language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解构与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进程
杨经建
王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