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诗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与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则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所渲泄的主要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十九首》中的任何一类乃至任何一首作品中都有程度和形式不同的表现。这种情绪首先是汉末社会大量出现的异乡游子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心态造成的。然后,更... 本文认为《古诗十九首》所渲泄的主要情绪乃是一种沉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在《十九首》中的任何一类乃至任何一首作品中都有程度和形式不同的表现。这种情绪首先是汉末社会大量出现的异乡游子这个特殊人群的特殊心态造成的。然后,更重要的是它来源于汉末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存在主义哲学所描述的“焦虑”。在动荡不安的汉末社会,士人因对自身前途的迷茫和对社会命运的迷茫,而处于一种生存的“焦虑”状态。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正是造成《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之根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汉末士人 孤独 焦虑
下载PDF
曹操与汉末士人的交往及建安文学批评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亚莉 郑杰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汉末三国之际的曹操上承汉末遗风,在与汉末士人尤其是党锢名士的交往过程中,深受他们尚名崇义、独行放诞等风气的影响;下倡建安文学,其文学创作以悲凉慷慨的审美风格、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开启了建安文学批评之风,更以魏王之尊延揽文士,... 汉末三国之际的曹操上承汉末遗风,在与汉末士人尤其是党锢名士的交往过程中,深受他们尚名崇义、独行放诞等风气的影响;下倡建安文学,其文学创作以悲凉慷慨的审美风格、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开启了建安文学批评之风,更以魏王之尊延揽文士,促进了建安文学批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汉末士人 交往活动 建安文学批评
下载PDF
汉魏之际牧守的生存选择──韩馥略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生存选择 汉魏之际 袁绍 三国志 冀州 《英雄记》 生存空间 士人群体 汉末士人 后汉书
下载PDF
浅谈儒学玄学化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关云书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17期41-43,共3页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统治腐朽,俨然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权威性,再加上名不副实的现象严重,两汉经学的束缚力逐渐衰弱,经学考据以及谶纬神学逐渐被世人所厌恶。出于对传统经学思想的怀疑和批判,促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玄学思潮应... 东汉末年,中央政权统治腐朽,俨然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权威性,再加上名不副实的现象严重,两汉经学的束缚力逐渐衰弱,经学考据以及谶纬神学逐渐被世人所厌恶。出于对传统经学思想的怀疑和批判,促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玄学思潮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玄学并不是远离现实政治跟社会的学说,它的产生及内容与政治的统治有关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衰落 儒学玄学化 汉末士人
下载PDF
汉末士人政治困境中的突围——从《中论》、《昌言》中作者的“介入”谈起
5
作者 杨霞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7-32,共6页
汉末政论文集《中论》、《昌言》因作者"介入"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彰显出浓厚的"君子"风范与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徐干、仲长统各自气质、学术思想和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这两种不同特质的主要... 汉末政论文集《中论》、《昌言》因作者"介入"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而分别彰显出浓厚的"君子"风范与强烈的"自我"意识,作者徐干、仲长统各自气质、学术思想和所处政治环境的不同是形成这两种不同特质的主要原因。对君子之道的推崇与对个体价值的认同是汉末士人突围政治困境的两种路径,即趋于上的道德精英路线和趋于内的自然名士路线;这两种路径都体现了汉末士人疏离皇权,欲以更高的姿态及更独立的精神参与政治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士人 政治突围 《中论》 《昌言》 “介入”
下载PDF
试从仲长统的“乐志”诗文看汉末士人的理想栖居
6
作者 杨霞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长统 “乐志”诗文 汉末士人 理想栖居
下载PDF
汉魏士人问题与文学批评之演变
7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东汉末年士人活动与魏晋文学批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时的士人受党锢之祸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政治与人生立场,清议风气与批评意识的活跃,促进了汉魏之际文学批评形态的变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精神蕴涵及其传承问题有着重要的... 东汉末年士人活动与魏晋文学批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时的士人受党锢之祸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政治与人生立场,清议风气与批评意识的活跃,促进了汉魏之际文学批评形态的变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精神蕴涵及其传承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士人 蔡邕命运 文论演变 精神蕴涵
原文传递
论东汉末年士人清议与士大夫散文之变
8
作者 孙立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6期215-215,共1页
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无疑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只来源于诸如“党之祸”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实士大夫群体秤击时弊、品论人物的清议活动,也对传统的文化要素有所发掘和运用,并在其间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形态。以... 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无疑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只来源于诸如“党之祸”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实士大夫群体秤击时弊、品论人物的清议活动,也对传统的文化要素有所发掘和运用,并在其间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形态。以士大夫散文为中心进行考察会发现,受汉末士人清议活动的影响,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士大夫群体倾向于以书面文辞来论政品人,这转变了传统章奏体政论文的创作方向,内容上秤击宦官之害和申救党人的文字增多,风格上具有了昂扬奔放的气势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士人 士大夫 创作方向 清议 政治动荡 汉末 政论文
原文传递
赵岐政治思想与汉末士人的政治观
9
作者 任世忠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5期218-218,共1页
汉朝末年时局动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阶层对儒学政治观有了新的阐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赵岐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孟子研究家,他对儒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对于汉末政治环境的变化,他在仁政、敬贤、守礼、尊君等方面都有极精到的阐述,... 汉朝末年时局动荡,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阶层对儒学政治观有了新的阐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赵岐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孟子研究家,他对儒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对于汉末政治环境的变化,他在仁政、敬贤、守礼、尊君等方面都有极精到的阐述,是汉末士人政治思想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阶层 汉末士人 时代特性 赵岐 儒家思想 研究家 儒学
原文传递
汉末魏初士人的孤独体认与文学诉说——以代言诗、赠答诗、书信文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
身处动荡年代的汉末魏初士人有着浓厚的孤独意识。在诗文创作中,他们更多在寻求某一对象进行诉说,具体表现为隐含另一个"我"的代言诗、情意自足的赠答诗和直抒胸臆的书信文的勃兴。这些作品既是"诗可以怨"的传统诗... 身处动荡年代的汉末魏初士人有着浓厚的孤独意识。在诗文创作中,他们更多在寻求某一对象进行诉说,具体表现为隐含另一个"我"的代言诗、情意自足的赠答诗和直抒胸臆的书信文的勃兴。这些作品既是"诗可以怨"的传统诗教观的展示,又暗含此期士人"大我"与"小我"的分离,更可视为魏晋文学自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初士人 孤独体认 代言诗 赠答诗 书信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