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0
篇文章
<
1
2
…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被引量:
26
1
作者
金基石
《东疆学刊》
2004年第1期34-42,共9页
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
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期、现代即20世纪几个不同历史阶段考察韩国汉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机制,发掘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汉
语教育史
第二语言
汉
语教育
汉
文化圈
汉
语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被引量:
23
2
作者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62,共12页
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和提问方式,占据主流的都是"西方式"的或日"外来的",这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症结所在。因此,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与实践,应该...
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和提问方式,占据主流的都是"西方式"的或日"外来的",这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症结所在。因此,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与实践,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在这样的探究工作中,套用西方理论固不可为,无视西方理论更不可为。我们的观念和方法应该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学术研究。由新材料而带来的新问题,本身就往往是学术研究的新对象,是既有的理论和方法未曾面对、未曾处理因而往往也束手无策的课题;不仅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材料本身也蕴含了许多具体研究手段的施展空间,为理论和方法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理论
方法
汉
文化圈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3
3
作者
曲金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巨量文化遗产存在,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存在状况堪忧,保护任务艰巨。一直以来,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有加,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孤立的遗产存在,而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研究重...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巨量文化遗产存在,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存在状况堪忧,保护任务艰巨。一直以来,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有加,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孤立的遗产存在,而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研究重视、保护开发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其放置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整体视野之中是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的"生态保护"和整体的价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文化
遗产
环中国海
汉
文化圈
海上
文化
线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风水地理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被引量:
16
4
作者
于希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4期83-95,共13页
发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影响着东方文明的风水地理,不仅对中国的文明与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汉文化圈的日本、朝鲜、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形成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今,“风水”像中国的气功、针灸一样也引起美国、英国、新西兰。
关键词
地理的起源
发展初探
中国风
汉
文化圈
“风水”
东方文明
东南亚
新西兰
针灸
气功
原文传递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被引量:
14
5
作者
芉一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5-12,共8页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汉
族
西宁卫
汉
族人口
边防军人
儒学
五军都督府
乾隆
汉
文化圈
书院
贵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
16
6
作者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刊登在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2011年,我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同样标题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刊登在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2011年,我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同样标题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以及提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2009年
《中国
文化
》
中华书局
中国学术
核心观念
学术方法
提问方式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
16
7
作者
張伯偉
《中国文化》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禅宗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①。中国学术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中国
学术
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
被引量:
13
8
作者
曲金良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4期54-65,共12页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既体现了环中国海地区各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基调和积淀,又体现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为主轴的共同的主体文化特质,其基本的内涵,即"环中国海汉文化圈"。重构和建设"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qu...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既体现了环中国海地区各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基调和积淀,又体现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为主轴的共同的主体文化特质,其基本的内涵,即"环中国海汉文化圈"。重构和建设"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就是重构和建设一个由拥有数千年中华汉文化主导的、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伦理秩序的海洋文明的和谐世界。这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应有内涵和目标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中国海
汉
文化圈
文化
共同体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辽时期汉文化对中亚的影响
被引量:
8
9
作者
魏良弢
《历史研究》
1985年第4期45-53,共9页
汉、唐时期我国汉文化对中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不仅见诸汉文史籍的记载,而且直到公元十世纪,在穆斯林作家的地理概念中还把中亚突厥语各部族居住的广大地域划入汉文化圈之内.近代在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有力地证实了汉文化对当...
汉、唐时期我国汉文化对中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不仅见诸汉文史籍的记载,而且直到公元十世纪,在穆斯林作家的地理概念中还把中亚突厥语各部族居住的广大地域划入汉文化圈之内.近代在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有力地证实了汉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学者羽田亨所说,'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否认汉文化从古以来就已及此地的事实'.然而,五代之后,特别是南宋时期,情形又是怎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耶律大石
中亚地区
西辽
穆斯林
文化
影响
喀喇汗王朝
契丹人
西域
伊斯兰教
原文传递
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6
10
作者
凌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
汉
语教学
文化
背景知识教学
汉
文化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学在越南传播过程中的碰撞及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11
作者
李绍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越南和中国同属于汉文化圈,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越南。儒学在越南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两个明显的碰撞期:第一次是越南自主建国后的李朝和陈朝前期,集中体现为儒佛并重,以佛为主;第二次是从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越...
越南和中国同属于汉文化圈,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越南。儒学在越南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两个明显的碰撞期:第一次是越南自主建国后的李朝和陈朝前期,集中体现为儒佛并重,以佛为主;第二次是从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这次碰撞带来的是儒学衰弱。在两次碰撞过程中,形成了越南文化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越南
文化
汉
文化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12
作者
王皓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62),于2020年以免于鉴定的形式结项。最终成果形式为著作和论文,约500万字。子课题负责人:王皓、张志辉、崔静、张娇、刘盟。一、研究...
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62),于2020年以免于鉴定的形式结项。最终成果形式为著作和论文,约500万字。子课题负责人:王皓、张志辉、崔静、张娇、刘盟。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代东亚的汉文化圈是以使用汉字、崇尚儒学、施行礼乐制度为文化特征和价值标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负责人
温州大学
礼乐制度
汉
文化圈
古代东亚
域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被引量:
2
13
作者
贺圣达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8年第2期41-46,共6页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文化
越南社会主义
科举制度
发展论
汉
字
文化圈
中越两国
10世纪
印度
文化
汉
文化圈
文化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书法的国际传播与实践体系
被引量:
5
14
作者
周斌
颜以琳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3期196-197,共2页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从横向维度而言,书法植根于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华文化,书法传播也是从汉文化圈到汉文化圈次级地带,再逐渐向非汉文化圈层层拓展和延伸,可从三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国际传播
实践体系
汉
文化圈
两个维度
中华
文化
书法传播
传播学
原文传递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被引量:
2
15
作者
盛学峰
陈安生
《华中建筑》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地比较。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汉
文化圈
北方四合院
陕北窑洞
福建土楼
江南水乡民居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剧与道德教化
被引量:
2
16
作者
赵建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化
韩剧
传统伦理
“韩流”
汉
文化圈
道德力量
伦理道德
商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说启微》与世说“文章”的异域变容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浅吟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5,共10页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明”的汉籍阅读法。在日本“故事历史”传统与江户时代文学大众化、明清小说传入的影响下,《世说》的情节性与“作者意志”得到了凸显;同时,因为汉文化圈中各文学现象关系的变异,《世说》成了淇园展示汉诗学思想的辅助工具。《世说启微》既从异域视角揭示了《世说》“文章”的特质,又体现了汉文化圈中经典文本的丰富内蕴和衍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补》
皆川淇园
《世说启微》
文章学
汉
文化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泄密丢官又丢命?汉朝把保密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18
作者
王慧萍
《党员文摘》
2023年第18期62-63,共2页
统治长达四百余年的两汉王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独尊儒术”“丝绸之路”“汉文化圈形成”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保密文化,在该时期也是内容丰富。保密意识“入脑入心”《...
统治长达四百余年的两汉王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独尊儒术”“丝绸之路”“汉文化圈形成”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保密文化,在该时期也是内容丰富。保密意识“入脑入心”《史记》和《汉书》中记载了不少关于保密的典型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密
文化
保密工作
汉
文化圈
保密意识
丝绸之路
典型事例
独尊儒术
两
汉
王朝
原文传递
论日本音乐文献中的古乐书
被引量:
4
19
作者
张娇
王小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历史上存在过的"汉文化圈"有三大支柱。除了同文学相结合的汉字、同科举制度相结合的儒学而外,礼乐也构成一大支柱。日本古乐书提供了观察这一支柱的条件。通过雅乐在日本音乐中的位置,可以明确汉文化的渗透程度;通过日本古...
历史上存在过的"汉文化圈"有三大支柱。除了同文学相结合的汉字、同科举制度相结合的儒学而外,礼乐也构成一大支柱。日本古乐书提供了观察这一支柱的条件。通过雅乐在日本音乐中的位置,可以明确汉文化的渗透程度;通过日本古乐书的内容和类型,可以揭示汉文化进入日本社会的特点;通过日本乐书的文化特质,可以了解汉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具体影响。中国文化东传至日本,产生了许多变体;古乐书所展现的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那个部分,为进行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社会
音乐文献
古乐
汉
文化圈
科举制度
文化
特质
日本
文化
中国
文化
原文传递
汉语言的诗性资质——《文学言语学》札记
被引量:
4
20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7,共7页
无庸讳言,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不管是外国的学者或中国的学者,在研究汉语言对标定的参照系都是西方的语言观念。这种语言观念总是指示人们:人类语言中存在着这样两种语言,一是重在表现的情感语言,一是重在认知的科学语言,情感语言更多...
无庸讳言,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不管是外国的学者或中国的学者,在研究汉语言对标定的参照系都是西方的语言观念。这种语言观念总是指示人们:人类语言中存在着这样两种语言,一是重在表现的情感语言,一是重在认知的科学语言,情感语言更多地凭仗言语个体的情绪、想象、直觉、心理意象,被视为“低级语言”,科学语言更多地借助言语自身的关系、结构、法则、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
语言
人类语言
语言观念
心理意象
参照系
札记
拼音文字
汉
文字
汉
文化圈
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被引量:
26
1
作者
金基石
机构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东疆学刊》
2004年第1期34-42,共9页
基金
国家汉办科研项目<韩国汉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分(98)。
文摘
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期、现代即20世纪几个不同历史阶段考察韩国汉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机制,发掘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韩国
汉
语教育史
第二语言
汉
语教育
汉
文化圈
汉
语热
Keywords
the ROK,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he Chinese cultural circle, the Chinese language fever
分类号
H1-0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被引量:
23
2
作者
张伯伟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62,共12页
文摘
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和提问方式,占据主流的都是"西方式"的或日"外来的",这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之症结所在。因此,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建设与实践,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在这样的探究工作中,套用西方理论固不可为,无视西方理论更不可为。我们的观念和方法应该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独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学术研究。由新材料而带来的新问题,本身就往往是学术研究的新对象,是既有的理论和方法未曾面对、未曾处理因而往往也束手无策的课题;不仅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材料本身也蕴含了许多具体研究手段的施展空间,为理论和方法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理论
方法
汉
文化圈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23
3
作者
曲金良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视野下的我国"海上文化线路遗产"及其跨国保护与利用研究(11YJA8500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巨量文化遗产存在,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存在状况堪忧,保护任务艰巨。一直以来,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有加,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孤立的遗产存在,而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研究重视、保护开发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其放置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整体视野之中是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的"生态保护"和整体的价值利用。
关键词
海洋
文化
遗产
环中国海
汉
文化圈
海上
文化
线路
Keywords
marine cultural heritage
seas surrounding China
Chinese culture circle
sea cultural route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风水地理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被引量:
16
4
作者
于希贤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4期83-95,共13页
文摘
发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影响着东方文明的风水地理,不仅对中国的文明与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对汉文化圈的日本、朝鲜、东南亚一带的文化形成也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而今,“风水”像中国的气功、针灸一样也引起美国、英国、新西兰。
关键词
地理的起源
发展初探
中国风
汉
文化圈
“风水”
东方文明
东南亚
新西兰
针灸
气功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被引量:
14
5
作者
芉一之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5-12,共8页
文摘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关键词
青海
汉
族
西宁卫
汉
族人口
边防军人
儒学
五军都督府
乾隆
汉
文化圈
书院
贵德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
16
6
作者
张伯伟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文摘
2009年,我曾经写过一篇《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刊登在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09年秋季号。2011年,我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同样标题的著作。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回顾百年来的中国学术,除去文献、人物和史实的考辨,其学术方法、理论框架以及提问方式,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2009年
《中国
文化
》
中华书局
中国学术
核心观念
学术方法
提问方式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被引量:
16
7
作者
張伯偉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文化》
2009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文摘
每一时代的学术,皆有其自身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为了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就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新的理念、材料和方法。各门不同学科所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而由各种具体问题归结起来的共同点,就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正如禅宗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①。中国学术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中国
学术
方法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
被引量:
13
8
作者
曲金良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4期54-6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2&ZD113
文摘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既体现了环中国海地区各国文化的历史基因、基调和积淀,又体现了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为主轴的共同的主体文化特质,其基本的内涵,即"环中国海汉文化圈"。重构和建设"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就是重构和建设一个由拥有数千年中华汉文化主导的、追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四海一家"的伦理秩序的海洋文明的和谐世界。这是建设"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的应有内涵和目标指向。
关键词
环中国海
汉
文化圈
文化
共同体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Keywords
circum China seas, Han culture circle, cultural community
,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辽时期汉文化对中亚的影响
被引量:
8
9
作者
魏良弢
机构
新疆大学历史系
出处
《历史研究》
1985年第4期45-53,共9页
文摘
汉、唐时期我国汉文化对中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不仅见诸汉文史籍的记载,而且直到公元十世纪,在穆斯林作家的地理概念中还把中亚突厥语各部族居住的广大地域划入汉文化圈之内.近代在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出土文物有力地证实了汉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学者羽田亨所说,'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否认汉文化从古以来就已及此地的事实'.然而,五代之后,特别是南宋时期,情形又是怎样呢?
关键词
汉
文化圈
耶律大石
中亚地区
西辽
穆斯林
文化
影响
喀喇汗王朝
契丹人
西域
伊斯兰教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6
10
作者
凌娟
机构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
西昌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文摘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
对外
汉
语教学
文化
背景知识教学
汉
文化圈
Keywords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ultural Background Teaching
Chinese Culture Circle
分类号
H195.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学在越南传播过程中的碰撞及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
5
11
作者
李绍辉
机构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系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21,共5页
文摘
越南和中国同属于汉文化圈,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越南。儒学在越南漫长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两个明显的碰撞期:第一次是越南自主建国后的李朝和陈朝前期,集中体现为儒佛并重,以佛为主;第二次是从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这次碰撞带来的是儒学衰弱。在两次碰撞过程中,形成了越南文化的新特点。
关键词
儒学
越南
文化
汉
文化圈
Keywords
Confucianism
Vietnamese culture
region of Chinese culture
分类号
G133.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12
作者
王皓
机构
不详
出处
《东疆学刊》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文摘
温州大学王小盾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62),于2020年以免于鉴定的形式结项。最终成果形式为著作和论文,约500万字。子课题负责人:王皓、张志辉、崔静、张娇、刘盟。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代东亚的汉文化圈是以使用汉字、崇尚儒学、施行礼乐制度为文化特征和价值标志的。
关键词
课题负责人
温州大学
礼乐制度
汉
文化圈
古代东亚
域外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被引量:
2
13
作者
贺圣达
机构
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8年第2期41-46,共6页
文摘
中越两国是历史上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这是中外许多史学家的共同看法.然而,中越传统文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和相互关系又如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权充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深入的研究.探讨问题,应该明确相应的概念和范围.本文所说的“中国”的地域,为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越南”为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范围,与历史上的“中国”和“越南”的地域范围不完全相等.所谓“传统文化”,一般是指历史上逐步形成、沿传下来的民族文化.中越两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文化
越南社会主义
科举制度
发展论
汉
字
文化圈
中越两国
10世纪
印度
文化
汉
文化圈
文化
发展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书法的国际传播与实践体系
被引量:
5
14
作者
周斌
颜以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3期196-197,共2页
文摘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包含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从横向维度而言,书法植根于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华文化,书法传播也是从汉文化圈到汉文化圈次级地带,再逐渐向非汉文化圈层层拓展和延伸,可从三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国际传播
实践体系
汉
文化圈
两个维度
中华
文化
书法传播
传播学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被引量:
2
15
作者
盛学峰
陈安生
机构
黄山市颠峰旅游研究中心
出处
《华中建筑》
2008年第4期95-98,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JY134)
文摘
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地比较。
关键词
徽州民居
汉
文化圈
北方四合院
陕北窑洞
福建土楼
江南水乡民居比较
Keywords
Residence in Huizhou, Han Culture Circle, Quadrangles in northern China, Carve Dwellings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Earth House in Fujian Province, Residence in Jiangnan Countryside, Comparison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剧与道德教化
被引量:
2
16
作者
赵建华
机构
山东大学马列教学部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道德教化
韩剧
传统伦理
“韩流”
汉
文化圈
道德力量
伦理道德
商业化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J993.1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说启微》与世说“文章”的异域变容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浅吟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5,共10页
文摘
日本江户时代名儒皆川淇园所著的《世说启微》,是东亚较早从“文章”的角度阐释《世说》的著作。《世说》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章学价值,而淇园之所以关注《世说》的“文章”,出于与江户时代阅读汉籍风气对话的需要,倡导“字义与篇旨相互发明”的汉籍阅读法。在日本“故事历史”传统与江户时代文学大众化、明清小说传入的影响下,《世说》的情节性与“作者意志”得到了凸显;同时,因为汉文化圈中各文学现象关系的变异,《世说》成了淇园展示汉诗学思想的辅助工具。《世说启微》既从异域视角揭示了《世说》“文章”的特质,又体现了汉文化圈中经典文本的丰富内蕴和衍生价值。
关键词
《世说新语补》
皆川淇园
《世说启微》
文章学
汉
文化圈
Keywords
Supplement to New Accounts of Old Episodes
Minagawa Kien
Shi Shuo Qi Wei
article theory
Han cultural circle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泄密丢官又丢命?汉朝把保密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18
作者
王慧萍
机构
不详
出处
《党员文摘》
2023年第18期62-63,共2页
文摘
统治长达四百余年的两汉王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独尊儒术”“丝绸之路”“汉文化圈形成”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政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保密文化,在该时期也是内容丰富。保密意识“入脑入心”《史记》和《汉书》中记载了不少关于保密的典型事例。
关键词
保密
文化
保密工作
汉
文化圈
保密意识
丝绸之路
典型事例
独尊儒术
两
汉
王朝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日本音乐文献中的古乐书
被引量:
4
19
作者
张娇
王小盾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8,共12页
文摘
历史上存在过的"汉文化圈"有三大支柱。除了同文学相结合的汉字、同科举制度相结合的儒学而外,礼乐也构成一大支柱。日本古乐书提供了观察这一支柱的条件。通过雅乐在日本音乐中的位置,可以明确汉文化的渗透程度;通过日本古乐书的内容和类型,可以揭示汉文化进入日本社会的特点;通过日本乐书的文化特质,可以了解汉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具体影响。中国文化东传至日本,产生了许多变体;古乐书所展现的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那个部分,为进行中、日音乐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日本社会
音乐文献
古乐
汉
文化圈
科举制度
文化
特质
日本
文化
中国
文化
分类号
J609.313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言的诗性资质——《文学言语学》札记
被引量:
4
20
作者
鲁枢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47,共7页
文摘
无庸讳言,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不管是外国的学者或中国的学者,在研究汉语言对标定的参照系都是西方的语言观念。这种语言观念总是指示人们:人类语言中存在着这样两种语言,一是重在表现的情感语言,一是重在认知的科学语言,情感语言更多地凭仗言语个体的情绪、想象、直觉、心理意象,被视为“低级语言”,科学语言更多地借助言语自身的关系、结构、法则、逻辑。
关键词
汉
语言
人类语言
语言观念
心理意象
参照系
札记
拼音文字
汉
文字
汉
文化圈
逻辑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金基石
《东疆学刊》
2004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3
原文传递
3
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几个问题
曲金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风水地理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于希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
16
原文传递
5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芉一之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再谈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6
原文传递
7
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
張伯偉
《中国文化》
200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环中国海文化共同体重建大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精义
曲金良
《学术前沿》
CSSCI
2014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西辽时期汉文化对中亚的影响
魏良弢
《历史研究》
1985
8
原文传递
10
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凌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儒学在越南传播过程中的碰撞及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李绍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简介
王皓
《东疆学刊》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中越传统文化发展论纲:阶段、特点和相互关系
贺圣达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书法的国际传播与实践体系
周斌
颜以琳
《中国书法》
CSSCI
2018
5
原文传递
15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盛学峰
陈安生
《华中建筑》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韩剧与道德教化
赵建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世说启微》与世说“文章”的异域变容
张浅吟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泄密丢官又丢命?汉朝把保密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
王慧萍
《党员文摘》
2023
0
原文传递
19
论日本音乐文献中的古乐书
张娇
王小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20
汉语言的诗性资质——《文学言语学》札记
鲁枢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