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学或“汉学主义”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3,共9页
广义的汉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 ,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 ,包括虚构与想象 ,协调知识与权力。狭义的汉学学科的意识形态倾向被掩蔽在学科理论假设与建制中 ,隐秘而不易察觉。“中国研究”出现 ,汉学进入后学科阶段 ,从冷战意识形... 广义的汉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 ,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 ,包括虚构与想象 ,协调知识与权力。狭义的汉学学科的意识形态倾向被掩蔽在学科理论假设与建制中 ,隐秘而不易察觉。“中国研究”出现 ,汉学进入后学科阶段 ,从冷战意识形态到中国威胁论 ,汉学的汉学主义贯穿始终。汉学主义批判触发的知识合法性危机 ,威胁到汉学学科与中国目前的汉学译介研究 ,后者的“自我汉学化”可能在无意识中助成的“学术殖民” ,从一个侧面使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建设陷入虚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汉学主义 知识合法性
下载PDF
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 被引量:21
2
作者 顾明栋 钱春霞(译) 顾明栋(译)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96,共18页
汉学是一门几乎与中国研究同名的学问,本文提出的汉学主义却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一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性范畴,该范畴总揽了西方长期以来试图将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动机、逻辑、原因、认识论、方法论... 汉学是一门几乎与中国研究同名的学问,本文提出的汉学主义却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而是一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性范畴,该范畴总揽了西方长期以来试图将中国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动机、逻辑、原因、认识论、方法论及其特点。本文试图对中国研究的一些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其主旨不是要修正谬误和偏见,而是要探讨支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核心和工作逻辑。本文的具体目标有:构想和定义汉学主义,分析其理论框架和范式形成,描绘其在中国研究领域的一些表现,探讨其工作原理和逻辑,指出其带有东方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及族群中心主义的观点、见解、信念和实践,最终目标是为构想出新的、更好的中国知识生产的途径而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中国研究 汉学主义
原文传递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 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被引量:20
3
作者 吕德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101,共22页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也即意味着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向作为研究主体的中国的转变过程。如何面对作为"西学"的海外中国研究在"中国研究"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应该...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转变过程,实际上也即意味着作为研究客体的中国向作为研究主体的中国的转变过程。如何面对作为"西学"的海外中国研究在"中国研究"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应该成为国内中国研究的题中之意。中国研究的立场是中国主位的,实现这一立场,其具体进路在于中国研究是问题取向、经验取向,最终应该是以认识及理解中国为取向的,因而,在这种研究进路下,中国研究的学术的主体性只能在认识和理解中国的过程中作为"副产品"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 本土化 学术传统 汉学主义
下载PDF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被引量:18
4
作者 顾明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23,159-160,共12页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 汉学主义(Sinologism)是近几年中西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既不是汉学的一种形式,也不是东方主义和其他理论的翻版,而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的一种隐性意识形态。本文从"汉学主义"概念的产生和东方主义及后殖民理论的局限入手,提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汉学主义批评理论,对汉学主义的核心问题进行概念性的探讨,包括:汉学主义理论的意义,研究领域和范围,内在逻辑、工作原理、性质和定义,以及该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是中国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中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的总体基础之上的智性无意识或学术无意识。但汉学主义的理论不应成为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批判理论,而应成为去政治化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批评理论,把追求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的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作为终结目标。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很有必要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学术思想的二次解放,克服汉学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惰性,建立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后殖民理论 学术无意识 政治批判 学术批评 思想解放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中的认识论意识形态 被引量:14
5
作者 顾明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3,共7页
汉学主义既是一套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前者主要涉及中西研究中纷纭复杂的现象,后者研究的是西方乃至全世界如何生产有关中国文明的知识。汉学主义目前是一种建筑在以西方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之上的知识体系,其理论核心是认识论... 汉学主义既是一套知识体系,又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前者主要涉及中西研究中纷纭复杂的现象,后者研究的是西方乃至全世界如何生产有关中国文明的知识。汉学主义目前是一种建筑在以西方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之上的知识体系,其理论核心是认识论的他者殖民和自我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意识形态 知识生产 中国文明 认识论 知识体系 自我殖民 实践性理论
原文传递
汉学、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明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13,共9页
"汉学主义"概念的出现与汉学或中国学以及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有关,因为中西现存的少数涉及该词语的资料都赋予了它这样一种特征,认为它是汉学研究中的一种东方主义形式。因此,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和汉学都有关联。这种... "汉学主义"概念的出现与汉学或中国学以及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书有关,因为中西现存的少数涉及该词语的资料都赋予了它这样一种特征,认为它是汉学研究中的一种东方主义形式。因此,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和汉学都有关联。这种双重关系必然会导致两个问题:汉学主义是等同于或者近似于汉学或中国学的一种形式,汉学主义是另一种东方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事实上,汉学主义不是汉学,也不是东方主义或其他形式的西方中心主义。汉学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带有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范畴,是关于知识生产的研究。确切地说,汉学主义是对相对于西方和世界的中国及其文明的知识生产的一种批判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汉学 东方主义 中国学 西方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中国知识生产的方法论之批判 被引量:12
7
作者 顾明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8-140,160,共13页
汉学主义是一个新概念,研究对象是中国知识生产中出现的总体性问题。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前者主要包括了西方研究中偏离中国文明实际状况而产生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而后者则涉及了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和... 汉学主义是一个新概念,研究对象是中国知识生产中出现的总体性问题。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知识生产的一种实践理论。前者主要包括了西方研究中偏离中国文明实际状况而产生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而后者则涉及了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和中国在生产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时所采用的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整体上看,它是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构成的总体基础之上的,其理论核心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他者殖民与自我殖民。汉学主义赖以产生的背景和心态,思维定势与方法论,以及一些西方重要思想家和学者如何在他们的著作中奠定其方法论的表现,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摆脱这种思维习惯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中西研究 方法论批判 智性殖民 自我殖民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引发的理论之争——兼与张西平先生商榷 被引量:8
8
作者 顾明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8,160,共12页
"汉学主义"是一个关于汉学、中西研究和中国知识生产的理论,也是一个主要由国内外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化批评理论。但由于汉学主义理论的最初灵感来自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再加上早期的汉学主义实践基本遵循了后殖民的... "汉学主义"是一个关于汉学、中西研究和中国知识生产的理论,也是一个主要由国内外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化批评理论。但由于汉学主义理论的最初灵感来自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再加上早期的汉学主义实践基本遵循了后殖民的路径,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以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为理论参照系而对汉学主义予以审视,并据此对汉学主义理论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提出批评。这些批评引出了一些对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汉学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不是后现代主义?研究范式是不是二元对立的东方主义?汉学主义的提出者对东方主义的局限有没有自觉反思?汉学主义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汉学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术理论?汉学和中国知识生产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范式?围绕这些批评意见引发的问题开展探讨可以厘清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意识形态等理论的关系问题,并反思汉学研究、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范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理论
原文传递
关于“汉学主义”之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西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6,共16页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西学术界的"汉学"的概念做了厘清,并对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汉学主义在理论上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汉学主义
下载PDF
萨义德《东方学》之争与中国的“理论东方学”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向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中国学界曾就萨义德的《Orientalism》究竟应该译为《东方学》《东方主义》还是《东方观》做过探讨与论争,译名之争集中反映了对这部书的内容与性质的理解,触及了"理论东方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问题。中国学者指出萨义德以中东... 中国学界曾就萨义德的《Orientalism》究竟应该译为《东方学》《东方主义》还是《东方观》做过探讨与论争,译名之争集中反映了对这部书的内容与性质的理解,触及了"理论东方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问题。中国学者指出萨义德以中东代"东方",论题与中国颇有违和,由此涉及到"东方"的范围、东西方文化身份与两种"东方主义"的问题;另有学者受其学术方法的启发,认为西方汉学作为"东方学"之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并提出"汉学主义"概念来评价西方汉学,又引发一些学者从"国外汉学"学科价值论的角度提出反驳。从"理论东方学"的角度看,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探讨与论争,作为中国学术史仅有的一次关于"东方学"学科范围、性质、价值判断等理论问题的论辩,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学 东方观 汉学主义 理论东方学
下载PDF
评汉学主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稀方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后殖民主义没有涉及到中国,汉学主义试图弥补这一空白。汉学主义对后殖民主义进了修正和补充,它不是简单地将汉学主义处理为一种殖民侵略以至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深入到了文化无意识的层面,并且认为中国人自身参与了汉学主义的建构过程。... 后殖民主义没有涉及到中国,汉学主义试图弥补这一空白。汉学主义对后殖民主义进了修正和补充,它不是简单地将汉学主义处理为一种殖民侵略以至政治意识形态,而是深入到了文化无意识的层面,并且认为中国人自身参与了汉学主义的建构过程。就此而言,汉学主义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不过,问题也不少。如在汉学主义构建中,中国人只是以自我殖民化的方式参与其中,却没有涉及中国人挪用西方话语,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情形。这就是说,汉学主义看起来批判了萨义德,但事实上复制了萨义德,而对于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有关被殖民者发声及东西方主体间性关系的探讨完全没有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原文传递
后殖民理论的缺憾与汉学主义的替代理论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明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q...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主义 后殖民理论 汉学主义 意识形态批评 学术客观性 跨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再辨析——走向自觉反思、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知识生产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明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共13页
"汉学主义"的理论自提出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诸多评论"汉学主义"的学者中,基本上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提出"汉学主义"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赞扬和鼓励。第二种认为"汉学主义&q... "汉学主义"的理论自提出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诸多评论"汉学主义"的学者中,基本上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提出"汉学主义"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赞扬和鼓励。第二种认为"汉学主义"虽然有意义和价值,但问题也不少,应该质疑批评以促使其进一步完善。第三种认为"汉学主义"是东方主义的翻版,既然已有后殖民理论,就没有必要提出名目虽新却没有创意的什么"主义",而且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本身也问题不少,"汉学主义"以有问题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难以成立。通过回应以张西平和赵稀方二位先生为代表的后两种批评意见,可以更深入理解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后殖民理论,澄清一些对"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误解,并回答对汉学研究、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问题:"汉学主义"理论是不是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是否还有价值?中西研究和中国知识生产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论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后殖民理论 知识生产 意识形态
下载PDF
顾明栋“汉学主义”之商榷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毅青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年第1期18-26,共9页
西方汉学一直面临着西方中心主义的责难,最近在对西方汉学的知识谱系进行反思之时,美籍华裔学者顾明栋认为,西方的诸如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揭橥西方汉学在研究中国时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偏见根源。顾明栋提出应以汉... 西方汉学一直面临着西方中心主义的责难,最近在对西方汉学的知识谱系进行反思之时,美籍华裔学者顾明栋认为,西方的诸如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揭橥西方汉学在研究中国时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偏见根源。顾明栋提出应以汉学主义代替东方主义,但汉学主义由于仍然纠结于中西的二元话语,而未能走向一种面对中西共同的现代性危机之哲学思考。作为一种理论,汉学主义并未在认知架构上真正更新我们对西方汉学的认知,它的落脚点还是中西二元对立,其思想资源还是在西方后现代知识理论谱系之中。汉学主义未能对自身认知反思之前的现代性反思,其结果是仍然将西方现代以来的认知立场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其理论对问题的定位也存在着偏差。从根本上看,汉学主义的理论建构并无建设性意义,也未能从根本上提出一种有效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汉学主义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一种跨文化研究的新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明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22,共8页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一方则应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慷慨激昂地批评"汉学"是殖民主义的话语。中西双向的误读并非仅仅源于信息不灵、偏见歧视和政治干预等显而易见的原因,更是源于一种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深层逻辑,而这种逻辑业已演化成了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无意识已构成了一种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研究"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的研究而非知识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关注非西方世界包括中国自身在生产中国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提供一种理论选择,为跨文化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中西研究跨文化研究 文化无意识“东方主义”后殖民研究
原文传递
“汉学主义”,或思想主体的焦虑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云龙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理论源自问题。作为一项理论建构,“汉学主义”背后的问题脉络在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知识分子在当代全球知识场域中的思想贡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当代中国学人内心都有一个隐痛,它就是据说来自撒切尔夫人的苛刻判断:“中国没有那... 理论源自问题。作为一项理论建构,“汉学主义”背后的问题脉络在于,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知识分子在当代全球知识场域中的思想贡献是什么?相信每一位当代中国学人内心都有一个隐痛,它就是据说来自撒切尔夫人的苛刻判断:“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其他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全球化进程在1990年代的再次全面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思想主体 焦虑 知识分子 撒切尔夫人 全球化进程 中国学 思想贡献
下载PDF
从“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看跨文化研究中“强制阐释”的出路--兼论当代中国文论和批评的困境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3,共7页
相对于"东方主义"理论具有的"强制阐释"性,中国后殖民批评套用"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强制阐释"是一种双重"强制阐释"。与中国后殖民批评类似,"汉学主义"... 相对于"东方主义"理论具有的"强制阐释"性,中国后殖民批评套用"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对中国文化进行的"强制阐释"是一种双重"强制阐释"。与中国后殖民批评类似,"汉学主义"的"强制阐释"性也来自其"主观预设"的文化民族主义批评立场。在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必须要克服以"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心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思想和理论,才能走出"强制阐释"的迷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阐释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东方主义、新帝国主义和美国的媒体政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 张也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63,共16页
本文对数篇新近论著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讨论美国的媒体政治。所分析的著作均以历史中和当前存在的恐华症、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现象为主题,并进一步对潜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包括西方新闻界普遍存在的反中国偏见,以及中国在其中的... 本文对数篇新近论著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讨论美国的媒体政治。所分析的著作均以历史中和当前存在的恐华症、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现象为主题,并进一步对潜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包括西方新闻界普遍存在的反中国偏见,以及中国在其中的地位。本文还对"新黄色新闻"进行了理论阐述,认为它与"中国崛起"相伴而生。许多西方观察者将"中国崛起"视为一种威胁,本文进一步讨论了这一威胁及其类似现象如何在"新帝国主义"时代得以发展。本文将这一新现象与其历史前身"黄色新闻"和美西战争中关国作为帝国主义力量的崛起进行比较,并参考了有关该时期的批判性分析,认为所有这些均指向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谋,包括政策制定者、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以及笔者所描述的公共"社团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黄色新闻 恐华症 汉学主义 新帝国主义
原文传递
互识、互证与互补:走向对话创新的汉学批评
19
作者 李松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4年第2期140-157,共18页
近些年来顾明栋提出的汉学主义(Sinologism)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成为反思跨文化知识生产与思想对话的基础理论。刘毅青认为这一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仍然纠结于中西二元话语,未能对自身认知反思之前的现代性进行反思,也未能... 近些年来顾明栋提出的汉学主义(Sinologism)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成为反思跨文化知识生产与思想对话的基础理论。刘毅青认为这一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仍然纠结于中西二元话语,未能对自身认知反思之前的现代性进行反思,也未能从根本上提出一种有效的理论。从汉学主义与现代性、政治无意识与现代性批判、中国传统与现实问题、汉学主义成立与否四个方面,对两位学者的理论分歧与共识进行解读,可以打开汉学主义理论的内核,深化对于具体问题的理解。本文基于求同存异、抛弃成见、寻求共识的思路,从互识、互证与互补的角度建构协商的平台,从而在平等开放的对话中推进学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现代性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 文化无意识
原文传递
对所谓“汉学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西平 《励耘学刊》 2011年第2期34-47,共14页
本文在对萨义德的《东方学》基本观点介绍的基础上,对其所导致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在理论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正面回应了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依托萨义德的理论展开的所谓对"汉学主义"的批评,对国内所展开的域外汉学研究的价值和... 本文在对萨义德的《东方学》基本观点介绍的基础上,对其所导致的后殖民主义思想在理论上的不足展开分析,并正面回应了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依托萨义德的理论展开的所谓对"汉学主义"的批评,对国内所展开的域外汉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做了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萨义德的《东方学》一书的基本内容和由此产生的后殖民主义思潮;第二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问题;第三部分对中国学术界部分人提出的"汉学主义",本文给予了回应,认为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有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主义 萨义德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