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淮南子》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晋
《民俗研究》
1997年第4期72-77,共6页
国外民俗学的开创,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un Thoms)以“Folklore”定义“民俗学”为“民众的知识或学问”为标志的.在民俗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以前,人类学者和民族学者,都把民俗学的研究包括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国外民俗学的开创,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un Thoms)以“Folklore”定义“民俗学”为“民众的知识或学问”为标志的.在民俗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以前,人类学者和民族学者,都把民俗学的研究包括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而中国的民俗学,有学者认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汉代,到二十世纪初部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民俗学发起“民俗学运动”,至少已经具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汉代对“民俗”含义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班固和应劭《汉书·地理志》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民俗
学
民俗
事象
中国神话
汉代
民俗
《九歌》
民俗
观
民俗
研究
民俗
学价值
《风俗通义》
原文传递
从百戏传播看“上有所好”对汉代民俗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树淑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6,158,共11页
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民俗现象,在汉武帝及上层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下,百戏从上层走入下层,从宫廷又深入民间,达到空前繁盛的状态。汉代百戏在民间传播的途径有三:一是组织传播,由政府出面组织百戏演出,并向百姓开放;二是依靠群体传播,主要...
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民俗现象,在汉武帝及上层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下,百戏从上层走入下层,从宫廷又深入民间,达到空前繁盛的状态。汉代百戏在民间传播的途径有三:一是组织传播,由政府出面组织百戏演出,并向百姓开放;二是依靠群体传播,主要是由民间的表演团体和游艺艺人流动演出;三是人际传播,由民众主动参与,彼此交流。汉代百戏体现出的"礼俗互动"特质十分明显,这与百戏多层次的传播途径密切相关。当百戏在国家层面升格为"礼"后,它在民间的发展并未停滞,"俗"的一面更为兴盛,几乎渗透到了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促成了汉代民俗的转变。一方面,百戏丰富了汉代民间的游艺和娱乐活动内容,改变了时人的节庆及休闲方式;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宴乐风俗、祭祀风俗、丧葬风俗等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戏
“上有所好”
汉代
民俗
礼俗互动
原文传递
汉代民间信仰的地域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汉代民间信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主要指某一地域特有的信仰形式,或比其他地区尤为发达的信仰形式。因循传统的习俗、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殊的地理环境都是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成的前提条件,巫觋等神职...
汉代民间信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主要指某一地域特有的信仰形式,或比其他地区尤为发达的信仰形式。因循传统的习俗、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殊的地理环境都是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成的前提条件,巫觋等神职人员的活动、偶然事件的渐次讹传是其催生因素。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态包括本地自然神灵崇拜和祭祷名人,这类信仰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信物、人口迁徙以及政府整齐措施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民俗
文化
民间信仰
地域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台县安居镇东汉崖墓石刻画像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治
《四川文物》
1997年第5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东汉崖墓
三台县
石刻画像
汉代
民俗
地方特色
关节弯曲
精彩场面
省博物馆
蹲坐
构思巧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淮南子》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曹晋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民俗研究》
1997年第4期72-77,共6页
文摘
国外民俗学的开创,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Williun Thoms)以“Folklore”定义“民俗学”为“民众的知识或学问”为标志的.在民俗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以前,人类学者和民族学者,都把民俗学的研究包括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而中国的民俗学,有学者认为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汉代,到二十世纪初部分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民俗学发起“民俗学运动”,至少已经具有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汉代对“民俗”含义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是班固和应劭《汉书·地理志》言:
关键词
《淮南子》
民俗
学
民俗
事象
中国神话
汉代
民俗
《九歌》
民俗
观
民俗
研究
民俗
学价值
《风俗通义》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百戏传播看“上有所好”对汉代民俗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树淑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6,158,共11页
文摘
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民俗现象,在汉武帝及上层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下,百戏从上层走入下层,从宫廷又深入民间,达到空前繁盛的状态。汉代百戏在民间传播的途径有三:一是组织传播,由政府出面组织百戏演出,并向百姓开放;二是依靠群体传播,主要是由民间的表演团体和游艺艺人流动演出;三是人际传播,由民众主动参与,彼此交流。汉代百戏体现出的"礼俗互动"特质十分明显,这与百戏多层次的传播途径密切相关。当百戏在国家层面升格为"礼"后,它在民间的发展并未停滞,"俗"的一面更为兴盛,几乎渗透到了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促成了汉代民俗的转变。一方面,百戏丰富了汉代民间的游艺和娱乐活动内容,改变了时人的节庆及休闲方式;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宴乐风俗、祭祀风俗、丧葬风俗等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关键词
百戏
“上有所好”
汉代
民俗
礼俗互动
Keywords
Baixi
hobbies of the upper class
folk customs in the Han Dynasty
etiquette-custom interaction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代民间信仰的地域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沈刚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文摘
汉代民间信仰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主要指某一地域特有的信仰形式,或比其他地区尤为发达的信仰形式。因循传统的习俗、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特殊的地理环境都是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成的前提条件,巫觋等神职人员的活动、偶然事件的渐次讹传是其催生因素。汉代地域性民间信仰形态包括本地自然神灵崇拜和祭祷名人,这类信仰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信物、人口迁徙以及政府整齐措施的压力。
关键词
汉代
民俗
文化
民间信仰
地域特征
Keywords
folk culture in the Han Dynasty
folk worship
regional features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台县安居镇东汉崖墓石刻画像
被引量:
1
4
作者
钟治
机构
三台县文管所
出处
《四川文物》
1997年第5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东汉崖墓
三台县
石刻画像
汉代
民俗
地方特色
关节弯曲
精彩场面
省博物馆
蹲坐
构思巧妙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淮南子》的民俗学价值
曹晋
《民俗研究》
1997
1
原文传递
2
从百戏传播看“上有所好”对汉代民俗的影响
陈树淑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3
汉代民间信仰的地域特征
沈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台县安居镇东汉崖墓石刻画像
钟治
《四川文物》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