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
被引量:144
- 1
-
-
作者
裘锡圭
-
出处
《文物》
1974年第7期49-63,共15页
-
文摘
1973年9月,长江流域第二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江陵县城北面的凤凰山发掘了一批西汉墓葬。其中的第10号墓,出土木牍6片,竹简170多片,内容极为重要,对于研究西汉前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很大的价值。壹释文全部释文分类抄录于下(少数文字无法辨认的竹简从略)。为了后文称引的方便,我们把每一片简牍都编了号。释文中有些字后面加了"?",表示所释不很有把握。
-
关键词
凤凰山
竹简本
西汉前期
居延汉简
出土
汉代
田租
西乡
人口
江陵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28
- 2
-
-
-
机构
甘肃省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72年第12期9-23,79-80,共17页
-
文摘
磨咀子在武威县城南15公里祁连山下杂木河的西岸,为一高低不平的山咀形黄土台地。台地最高处为荒坡,河岸一带,沟渠纵横,树木成林,土壤肥沃,现为新华公社缠山大队第一生产队所在地。磨咀子汉墓群从河岸直至台地最高处,在东西约长700、南北宽600米的范围内,墓葬分布极其稠密。
-
关键词
丝织物
出土
汉墓
武威
汉代
釉陶
棕红色
木俑
随葬品
墓葬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
被引量:120
- 3
-
-
作者
初仕宾
任步云
-
机构
甘肃居延考古队
-
出处
《文物》
1978年第1期1-25,98-104,共32页
-
文摘
甘肃省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古代泛称"居延"或"弱水流沙",绵延三百公里,遍地沙碛,气候极其干旱。由于东西两侧巴丹吉林沙漠和北山山脉的天然遮挡,使额河两岸成了我国西部的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其下游和居延海一带,远控大漠,近屏河西,东西襟带黄河、天山,而且水草丰美,宜于农牧,在汉代。
-
关键词
居延简
遗址
出土
西北科学考察
汉代
额济纳河
发掘
图版
简册
文物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被引量:109
- 4
-
-
作者
郝万山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3期48-51,共4页
-
文摘
"经方"原为经验用方的意思.在汉代以前,凡是记载经验用方的书,统称之为"经方".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说的"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即指此而言.但是这些经方的著作今已亡佚.今天人们所说的"经方"也就是本文所要讲的"经方",则是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而言,含有方剂的经典、典范之意.
-
关键词
汉代
度量衡制
经方药量
换算方法
中药剂量
药液浓度
-
Keywords
Dosage conversion
agent
measurement system
classical prescription
-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06
- 5
-
-
作者
刘来成
-
机构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8期1-10,97-98,共12页
-
文摘
定县位于冀中平原的西部,古称中山之地,汉代沿其故名,封子弟于此为中山国。卢奴为汉时中山国都,据《定县县志》考其都城位置,即今之定县县城。县城周围丘垅起伏,埋葬了许多古代王侯显贵。在县城西南四公里(图一)。
-
关键词
汉墓
定县
汉代
河北
马蹄金
冀中平原
前室
图版
炭化
县城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镇墓文中所见到的东汉道巫关系
被引量:80
- 6
-
-
作者
吴荣曾
-
出处
《文物》
1981年第3期56-63,共8页
-
文摘
在有些地区的东汉墓中,时常出土一些陶瓶,上面有朱书或墨书的长篇文字。当初写这种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替死者"解适",与当时社会上鬼神迷信很有关系。这类材料,不仅古籍中很少保存,就是在以往出土的东汉碑刻、简册中也不易见到。现在所见到的汉代陶瓶文字,一部分是解放后出土的。据目前所知,这类陶瓶多出于洛阳、灵宝、西安、宝鸡等地。
-
关键词
泰山府君
道教
东汉末年
地下
死者
出土
解除
迷信活动
道士
汉代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
被引量:82
- 7
-
-
作者
夏鼐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考古学报》
1963年第1期45-76,156-170,共47页
-
文摘
最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阗东面的尼雅遗址和吐鲁番附近的阿斯塔那墓地,发现了东汉(公元25—220年)和北朝至府初(六到七世纪)的丝织品遗物。古代的织物,通常很难保存下来。这次的出土物是由于当地干燥的气候才得以保持完整。它们质料良好,颜色鲜明,是很可宝贵的文物。这两处都位于新疆境内古代"丝路"的沿线。汉代的"丝路"从关中的长安开始,穿过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跨越过帕米尔高原,然后经过今日苏联的中亚各加盟国、
-
关键词
新发现
新疆
汉代
颜色
考古学
提花机
图案
中国古代
叙利亚
循环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
被引量:83
- 8
-
-
作者
刘德银
-
机构
荆州地区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3,共7页
-
文摘
王家台墓地位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一座东西向的小土岗上,南距汉代古郢城北垣约1公里,与鸡公山墓地为一冲之隔,西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5公里,北距长湖约1公里,西南距江陵县城(荆州城)约5公里(图一)。 1993年3月,郢北村挖鱼池,暴露一批墓葬。荆州地区博物馆配合工程。
-
关键词
王家台
江陵
睡虎地秦墓竹简
出土
荆州
鸡公山
长方形
湖北省
汉代
纪南城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83
- 9
-
-
作者
何双全
-
机构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0,97+2+1,共20页
-
文摘
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西部的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的交界处,为两地的交通要道。附近有汉、晋、清三个时代的烽燧遗迹。汉代遗址由坞院.马厩、房屋及其附属建筑构成。发掘出土了大量生活、生产用具,有陶器残片、纸、皮革、丝织品、漆木器、铁器,以及马、牛、鸡等家畜禽类的骨骼,特别是出土了数量很大的简牍,帛书、纸文书、墙壁题记也有发现。这一发现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关键词
遗址
发掘简报
敦煌
汉代
文书
酒泉地区
甘肃省
丝织品
出土器物
文物考古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烏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現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75
- 10
-
-
作者
侯仁之
俞伟超
-
出处
《考古》
1973年第2期92-107,133-137,共21页
-
文摘
一、从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地理环境的变迁在我国内蒙古和宁夏两自治区之间,黄河河套以西,从阴山南麓直到贺兰山下,有一片茫茫的流沙,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按蒙语"乌兰"为红色,"布和"为公牛,"乌兰布和"就是红色公牛的意思,极言这片沙漠为害的严重程度。解放前,这里的流沙不断扩大,邻近地区的村庄、农田和道路,常常被湮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治沙工作非常重视。
-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汉代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沙漠北部
遗迹
屠申泽
人民生活
古城遗址
阴山南麓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古代蚕、桑、絲、绸的历史
被引量:77
- 11
-
-
作者
夏鼐
-
出处
《考古》
1972年第2期12-27,共16页
-
文摘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我国人民的许多发明,曾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纺织技术来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Bombyx mori)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根据考古资料和有关的历史文献,讨论汉代和汉代以前我国蚕、桑、丝、绸的历史,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这一伟大贡献。
-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汉代
织机
丝织物
经线
平纹组织
世界文明
蚕丝
纱组织
丝绸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疆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60
- 12
-
-
作者
王炳华
-
机构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102-117,2,共17页
-
文摘
古代新疆地区,早从原始社会阶段开始,就存在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古代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汉代以来的我国汉文史籍中曾有一些零散的记录,但都比较简单,且多所缺略。通过考古资料,可以大大补充这一缺失。
-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吐鲁番盆地
农业考古
农业生产
吐鲁番地区
出土
汉代
尼雅遗址
原始社会
中原地区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
被引量:60
- 13
-
-
-
机构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
内蒙古博物馆
-
出处
《文物》
1974年第1期8-23,79-84,共22页
-
文摘
1971年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公社在修筑梯田时,发现汉代壁画墓一座,内蒙古文化局派文物工作队当即前往调查了解,并于1972年秋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对墓内壁画作了临摹。古墓位于和林格尔县东南40公里,新店子公社西2.5公里的红河北岸,编号为和林县新店子一号墓。古墓所在地。
-
关键词
和林格尔
护乌桓校尉
壁画墓
幕府
前室
内蒙古
中室
汉代
东汉墓
图版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考释
被引量:59
- 14
-
-
作者
孙作云
-
出处
《文物》
1977年第6期17-22,共6页
-
文摘
1976年6月,我受洛阳博物馆同志们的委托,参观了在洛阳面粉厂院内新发现的西汉卜千秋墓壁画。这里,谨就这一壁画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作了一些考释。一得之见,供同志们参考。这一壁画和洛阳王城公园内原出土于洛阳老城西北的西汉壁画,在内容上颇有互可比照之处。那座墓的壁画。
-
关键词
壁画
西汉墓
升仙
西王母
图腾信仰
洛阳
氏族社会
考释
汉代
方士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江苏邗江县杨寿乡宝女墩新莽墓
被引量:62
- 15
-
-
作者
李则斌
-
机构
扬州博物馆
邗江县图书馆
-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39-61,104,共24页
-
文摘
1985年4月,江苏邗江县杨寿乡砖瓦厂在李岗村宝女墩取土,先后发现汉代木椁墓2座,编号为85Y BM104、105。M104棺木及部分椁板被当地农民取出,足厢、南边厢被扰乱。5月,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联合对M104进行了清理。M105当时没有清理,后于1986年12月被破坏。墩东北部还发现零散汉代铜器7件。现简介如下。
-
关键词
新莽墓
汉代
漆器
纹饰
对称
云纹
隶书
铜器
底径
服食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长沙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画幡考释
被引量:59
- 16
-
-
作者
孙作云
-
出处
《考古》
1973年第1期54-61,70-71,共10页
-
文摘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画幡,是我国考古学上一个重要的发现。这是因为:(一)在这以前,不曾发现过这样的东西,特别是汉代;(二)它以缩影的形式,把汉代统治阶级侈靡的生活和愚妄的迷信,特别是后者,有系统地、相当完整地表现出来,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史提供以极可珍贵的材料;(三)它以人物为中心,用装饰性的画面表现神话传说,内容如此复杂,表现生动活泼,是一件稀有的艺术品。今就其内容,试为考释如下。
-
关键词
汉代
神话传说
统治阶级
飞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壁画
文化史
装饰性
出土
考释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60
- 17
-
-
作者
敖承隆
-
机构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
出处
《考古学报》
1964年第2期127-194,243-254,共80页
-
文摘
这一座汉墓位于定县城北1.5公里的北庄西北边,其东南紧靠着京广铁路线。墓地有较大的封土,是这一带现存的四十多个汉代土塚中最大的一处。 1959年3月间,我队派人前往发掘。由于该墓形制比较复杂,发掘工程较大,而且墓内经常积水,有时水深竟达1.15米。因此发掘工作从3月开始,中间曾间断过一些时日,一直延到9月间才告结束。参加此墓发掘和报告整理的同志,有孙德海、徐浩生、陈惠、程明远、冀克武、尤道源和敖承隆等。
-
关键词
图版
发掘报告
汉墓
北平
汉代
长方形
定县
考古学
河北省
墓葬形制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
被引量:54
- 18
-
-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仲生年
赵明
梁泰
-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
基金
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2002BA517A-09)资助
-
文摘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有: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关键,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和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在自汉代以来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强。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1958年红崖山水库建成以来,沙漠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
关键词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游
生态环境退化
石羊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位移
农业开发
1958年
沙漠化过程
地形特征
耕地面积
河西走廊
生态退化
历史过程
20世纪
主导地位
水资源
民勤县
汉代
上游
水库
-
Keywords
Shiyang River Basin
sandy desertification
natural factor
artificial factors
transfer.
-
分类号
P931.3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发掘
被引量:57
- 19
-
-
作者
陈贤儒
-
机构
甘肃省博物馆
-
出处
《考古》
1960年第9期15-28,6-11,共20页
-
文摘
一、前言武威县即汉代武威郡,乃当时姑臧具治故地,位居河西走廊咽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迺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汉书武帝纪)。河西"
-
关键词
武威
长方形
出土
河西走廊
汉墓
甘肃
汉代
随葬品
图版
发掘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海州西汉霍贺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52
- 20
-
-
-
机构
南京博物院
连云港市博物馆
-
出处
《考古》
1974年第3期179-186,178+212-213,共11页
-
文摘
海州现在是连云港市的一个区。汉代曾在此地设置朐县,属东海郡。海州东门外约二公里网疃庄的小礁山北麓,俗名"猴顶"。过去,这里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时有汉代墓葬发现,其中以木椁墓居多,也有土坑墓。1962年曾在这里清理一座西汉木椁墓(图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银扣漆器。1973年3月间,当地贫下中农在小礁山北麓平整土地时,发现了这座西汉霍贺墓。发掘工作从3月13日开始,15日结束。现将这次发掘资料简要介绍如下。
-
关键词
随葬品
连云港市
西汉晚期
汉代
海州
平整土地
出土
墓葬
随葬器物
农田水利建设
-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