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行为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家兰 邓礼娟 +2 位作者 原欢欢 王琴 徐晓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小鼠脑缺血模型,选取不同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指标并测定梗死质量百分率,对模型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获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葛根素、依达拉奉验证上述... 目的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小鼠脑缺血模型,选取不同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指标并测定梗死质量百分率,对模型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获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葛根素、依达拉奉验证上述指标是否可用于药物筛选的研究。结果术后脑缺血小鼠神经行为学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和转角试验相关;脑梗死质量百分比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相关,与转角试验不具相关性。葛根素、依达拉奉均明显降低所选指标分值,抑制小鼠的脑缺血损伤。结论以上指标可用于评估药物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小鼠 永久性脑缺血 行为学指标 相关 梗死 葛根素
下载PDF
自噬干预在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中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涛 何红云 +2 位作者 董玲玲 任璐 邓仪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59-764,共6页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根据临床上大脑中动脉缺血病人存在未得到再通血和实现再通血的情况,将其分为永久性脑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大量文献报道了自噬在两类脑缺血动物或细胞模型中发挥的作用,但由于自噬和脑缺血... 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根据临床上大脑中动脉缺血病人存在未得到再通血和实现再通血的情况,将其分为永久性脑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大量文献报道了自噬在两类脑缺血动物或细胞模型中发挥的作用,但由于自噬和脑缺血复杂的病理因素的影响使得结论各有不同,并且始终没有统一的归纳整理。如何运用自噬水平的检测和调控方法进行干预,使自噬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双重作用最终从损伤走向单一的神经保护功能,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针对性地对影响因素做适当的调节,从而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中自噬干预治疗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该文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永久性脑缺血 短暂脑缺血 作用 比较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永久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小聪 杨立业 +2 位作者 郑佳坤 惠国桢 郭礼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9-290,共2页
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对永久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方法 神经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 ,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的脑缺血区域 ,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查存活的细胞。 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损伤的临近区域... 的 研究神经干细胞对永久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方法 神经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 ,立体定向移植到大鼠的脑缺血区域 ,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查存活的细胞。 结果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损伤的临近区域存活 ,细胞可以向周围移行 ,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有很好的相容性 ,损伤坏死区域没有移植细胞存活。Y迷宫三等分实验、抬高身体摇摆实验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平台试验检查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移植组与对照相比无明显改善。 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到永久性脑缺血的损伤临近区域 ,能够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 ,无细胞过度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移植 治疗 永久性脑缺血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及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曦 肖新莉 +3 位作者 罗秀成 杨世照 李保利 刘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干细胞 (NSC)对脑损伤的反应性。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时 ,NSC及其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结果室管膜下区 (SEZ)的NSC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 目的进一步认识神经干细胞 (NSC)对脑损伤的反应性。方法以永久性大鼠脑缺血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时 ,NSC及其标记物nestin蛋白的变化。结果室管膜下区 (SEZ)的NSC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迁移。其中 ,缺血 7d时达到最远。缺血灶附近在缺血 1d时 ,就出现较多的nes tin+细胞 ,缺血 3d以后逐渐减少。结论NSC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反应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NESTIN 永久性脑缺血 室管膜下区
下载PDF
脑缺血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1
5
作者 符荣 赵甲山 +1 位作者 赵洪洋 朱贤立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细胞凋亡 CASPASE-3活 CASPASES 脑缺血再灌注 Caspase-8 永久性脑缺血 脱氧核糖核酸酶 mRNA表达
原文传递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和细胞分裂、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曦 郑建云 +1 位作者 肖新莉 刘勇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 (NSC)迁移是否伴随自身的分裂与增殖。方法 以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NSC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室管膜下区 (SEZ)NSC和PCNA+... 目的 探讨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 (NSC)迁移是否伴随自身的分裂与增殖。方法 以永久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观察脑缺血 1,3,7,14和 2 8dNSC迁移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室管膜下区 (SEZ)NSC和PCNA+ 细胞在缺血后沿胼胝体腹侧向缺血区方向发生了时空一致性的迁移模式 ;缺血梗死灶周围均有较多巢蛋白和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 永久性脑缺血后NSC可能通过自身分裂和增殖向外迁移 ,巢蛋白和PCNA在缺血区周围表达可作为NSC迁移和增殖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7
作者 邵亮 高兰平 曹亚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不积极防治,可能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阻止TIA的发作,正确评价和适时干预TIA,对预防永久性脑缺血有着重要意义。我院近两年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治疗 疗效观察 缺血血管病 短暂脑缺血发作 永久性脑缺血 完全卒中 TIA
下载PDF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卞杰勇 周岱 《苏州医学》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W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 目的 探讨大鼠永久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WCA)线栓闭塞后不同时相MCA供血区皮质及对侧皮质IL-1β基因的表达,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同时相IL-1β蛋白的含量。结果 缺血侧IL-1β mRNA在各缺血时间点皆有表达,缺血1h即有明显表达(0.34±0.05),此后表达逐渐增强,缺血24h达高峰,密度比值为1.23±0.15。对应时相IL-1β值(pg/g),缺血3h明显提高(384.1±57.7),缺血48h达高峰(802.3±61.7),缺血5d仍在高水平(753.9±46.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时IL-1β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IL-1β蛋白量平行延后增高,且持续时间较长,说明IL-1β参与脑缺血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急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永久性脑缺血 表达 大鼠 白细胞介素-1Β 局灶脑缺血 时相 β值 高峰 机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干预作用
9
作者 王庆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9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低分子肝素钙 干预作用 缺血血管病 永久性脑缺血 市人民医院 TIA 神经内科 适时干预 常见病
下载PDF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脑内Nestin的表达变化
10
作者 梁晓艳 赵梦 +4 位作者 陈超 周洋 李斌斌 赵紫琦 顾玉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3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目的 研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脑内巢蛋白(neuro epithelial stem cell prote,Nestin)的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分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创开颅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又分为术后1d、2d、3d、1周、2周、3周和4周共7个亚组,抗Nestin抗体和抗Nestin/胶纸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标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在部分血管内皮、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第三脑室周围见极少量的Nestin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体积小,突起短少。脑缺血后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体积变大,呈多突起的星形,且大部分阳性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共表达;增生的阳性细胞从缺血侧SVZ梯度式迁往梗死灶边缘,于缺血后3d达到增生高峰,之后增生能力逐渐下降,缺血后2周,缺血侧SVZ的Nestin阳性细胞数及吸光度值已回落到正常水平;缺血4周后,梗死灶周围的阳性细胞也基本消失。结论 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激活了SVZ的Nestin阳性细胞一过性增生、迁往梗死灶周围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对缺血损伤后的脑组织起到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脑缺血 NESTIN 大鼠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夏玉叶 闵旸 盛雨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0-762,共3页
分别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低、中、高剂量组(1、2和4mg/kg)、尼莫地平组(2mg/kg)和生理盐水组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行为缺陷的... 分别用电凝法烧灼凝结大鼠大脑中动脉和四动脉闭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低、中、高剂量组(1、2和4mg/kg)、尼莫地平组(2mg/kg)和生理盐水组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行为缺陷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的脑坏死区重量均比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高、中剂量组还可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学缺陷;尼莫地平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能延长大鼠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灌注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明显改善脑水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脑缺血 羟基红化黄笆素A 尼英地平 电凝法
下载PDF
梓醇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祝慧凤 万东 +4 位作者 周佳丽 陈怡 张芬 何正光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梓醇对脑缺血大鼠的促血管新生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治疗组(剂量为5 mg.kg-1),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造模后6 h,经腹腔注射首次给予梓... 目的:梓醇对脑缺血大鼠的促血管新生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治疗组(剂量为5 mg.kg-1),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造模后6 h,经腹腔注射首次给予梓醇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术后15 d断头取脑,观察脑表面血管分布特点;制备脑片并采用荧光双标记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和新生微血管数目,评价梓醇治疗脑缺血后血管新生作用;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梓醇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15 d,模型组可见缺血区脑组织液化、坏死,脑表面血管分枝数目稀少,排列紊乱;梓醇治疗组病灶基本愈合,脑表面血管分枝数目比模型组明显增加。荧光双标记结果显示,梓醇治疗组病灶区均有显著的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数目和微血管密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内皮超微结构显示,梓醇治疗组内皮水肿较模型组轻,基膜基本正常,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线粒体,已接近正常状态。结论:梓醇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血管新生,同时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原文传递
梓醇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行为学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万东 祝慧凤 +2 位作者 罗勇 谢鹏 周佳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 目的采用系列行为学评价手段评测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时间窗和有效治疗剂量。方法制备局灶永久性脑缺血大鼠模型,于造模后6h、24 h两个时点开始腹腔注射给予低、中、高剂量(1、5、10mg.kg-1)梓醇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后1、4、7、15、21 d,进行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受累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种神经行为学评价梓醇治疗组均有改善;其中术后21d,梓醇中、高剂量组受累前肢(左)食物抓取成功率分别为48.7%±5.4%(约相当于基线值72%)和47.3%±4.8%(约相当于基线值70%),与模型组(25.8%±4.1%,约相当于基线值38%)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梓醇对脑缺血后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术后21 d,术后6 h给药组和术后24 h给药组左前肢食物抓取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脑缺血后延迟给予梓醇治疗仍对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结论采用Bederson评分、肌力评定、平衡木行走试验和左前肢食物抓取功能测定等多种方法,证实梓醇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后两种评价方法更为灵敏;梓醇治疗有效剂量为1~10 mg.kg-1,缺血后24 h给药仍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神经行为学评价 Bederson评分 肌力评定 平衡木行走试验 受累前肢食物抓取实验 局灶永久性脑缺血
下载PDF
天麻提取物改善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俢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航 颜明丽 +5 位作者 宁珑 许春萍 杨茜 宋雪兰 周晓楠 何芳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776-1781,共6页
目的:参照STAIR技术标准,进行天麻提取物(GE2-1)促永久性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俢复的研究。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pMCAO模型,分别于术后连续给予GE2-1至28 d,于造模后7,14,21,28 d,以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和神经... 目的:参照STAIR技术标准,进行天麻提取物(GE2-1)促永久性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俢复的研究。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pMCAO模型,分别于术后连续给予GE2-1至28 d,于造模后7,14,21,28 d,以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和神经元损伤程度(Nissl染色)为主要观察指标,评价GE2-1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作用,为其药效学成药性提供实验依据。结果:GE2-1干预14 d后能明显改善p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降低行为学评分,并能增加p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尼氏体数量、减轻脑组织缺血病理损伤程度;在急性期给予GE2-1也未见其出血风险。结论:GE2-1可促进pMCAO模型大鼠恢复期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提取物 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大鼠 神经功能修复
原文传递
脑立苏冲剂对局部永久性脑缺血大鼠血流变和血栓重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惠萍 唐兴荣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6期1019-1020,共2页
目的:研究脑立苏冲剂对大鼠局部永久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大鼠局部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栓重量的影响,结果:脑立苏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纤维蛋白... 目的:研究脑立苏冲剂对大鼠局部永久性脑缺血的作用。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大鼠局部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栓重量的影响,结果:脑立苏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及血小板黏附率,血栓重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立苏冲剂能够降低脑缺血大鼠的红细胞压积及全血黏度,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对脑缺血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苏冲剂 局部永久性脑缺血 血流变 血栓重量
下载PDF
永久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和bFGF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曦 郑建云 +4 位作者 肖新莉 刘勇 罗秀成 杨石照 李保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F002-F002,共1页
AIM: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gration of NSC and the expression of bFGF after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Choosing rats with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as models and adopting immunohisto... AIM: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gration of NSC and the expression of bFGF after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METHODS: Choosing rats with permanent cerebral ischemia as models and adopt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of NSC in the state of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expression of bFGF protein. RESULTS: There was a migration pattern with time space accordance between NSCs and bFGF + cells which migrated from SEZ towards ischemic cerebral tissue along ventral side of corpus callosum, and the intense bFGF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corpus callosum after ischemia. Many bFGF + cells were found within and near the ischemic tissue after long time ischemia. CONCLUSION: The migration of NSCs from SEZ to ischemic area might need the sustenance of bFGF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NESTIN BFGF 永久性脑缺血
下载PDF
陈忠教授和张翔南教授团队提出永久性脑缺血的潜在治疗策略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2-662,共1页
2020年8月12日,《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陈忠教授、张翔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BNIP3L/NIX degradation leads to mitophagy deficiency in ischemic brains”(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0.1... 2020年8月12日,《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陈忠教授、张翔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BNIP3L/NIX degradation leads to mitophagy deficiency in ischemic brains”(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5548627.2020.180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IP3 永久性脑缺血 张翔 最新研究成果
下载PDF
高压氧专题(二)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大鼠高压氧治疗后减小梗死体积和对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的分化作用
18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2-352,共1页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主要造成大鼠感觉运动脑区的神经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已有研究显示,高压氧能增加缺血区域的氧供,减少神经细胞损伤。虽然高压氧对永久性脑缺血中的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可能分别对神经变... 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主要造成大鼠感觉运动脑区的神经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已有研究显示,高压氧能增加缺血区域的氧供,减少神经细胞损伤。虽然高压氧对永久性脑缺血中的小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可能分别对神经变性和神经保护至关重要,但迄今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采用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白发性高血压大鼠来研究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并比较不同的高压氧治疗频率对梗死体积和小胶质细胞增生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脑缺血 高压氧治疗 细胞活化 神经胶质 梗死体积 缺血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分化作用 中动脉梗死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雅滨 章翔 +1 位作者 蒋晓帆 高大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段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获得小鼠脑缺血模型,静脉注射Evans b lue,观察白藜芦醇对缺血24 h后脑组织中Evans b lue外渗范围和含量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段血管内栓塞大脑中动脉(MCAO)获得小鼠脑缺血模型,静脉注射Evans b lue,观察白藜芦醇对缺血24 h后脑组织中Evans b lue外渗范围和含量的影响,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缺血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水平.结果:白藜芦醇减轻了Evans b lue外渗范围[(101±15)mm3vs(149±17)mm3,P<0.01]和含量[(8.6±2.9)%vs(18.6±3.8)%,P<0.01],并能够抑制MMP-9的表达[(0.693±0.008)vs(1.537±0.037),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MMP-9活性,减轻血脑屏障的损害,其神经保护作用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白藜芦醇 明胶酶B 屏障 小鼠 永久性局灶脑缺血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