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6
1
作者 曾定尹 关启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关键词 房颤 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措施 房颤患者 导管消融术 永久性房颤 心律失常 血栓栓塞 心力衰竭 病情进展
原文传递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青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5期498-499,506,共3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为永久性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为永久性房颤合并频发室性心律失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抗心律失常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长RR间期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好,同时可有效避免长RR间期的发生,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胺碘酮 永久性房颤 心律失常 长RR间期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阵发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桂萍 张变花 车晓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591-1592,共2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发作后7 d内能够自行或经干预可终止的房颤,随着时间的延长,阵发性房颤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及大大增加脑卒中致残率。故阵发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意义重大。射频消融是目前...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发作后7 d内能够自行或经干预可终止的房颤,随着时间的延长,阵发性房颤可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导致患者的心功能恶化及大大增加脑卒中致残率。故阵发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意义重大。射频消融是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其成功率可高达80%。为了减少房颤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术后口服胺碘酮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房颤 房颤动患者 术后复发 射频消融 稳心颗粒 维持窦心律 临床治疗 永久性房颤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明 魏兰芳 +3 位作者 薛洋 沈静 王天娇 张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心房颤动(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而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近年发现的一个氧化应激标志物,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 心房颤动(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而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近年发现的一个氧化应激标志物,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1房颤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1.1流行病学及分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房颤的总体患病率为0.77%,标准化后为0.61%;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率为7.5%[1]。2014年房颤最新指南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房颤发作7d内可自行或在干预下转复;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7d以上;长期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永久性房颤指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放弃转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进一步治疗。此外,将非瓣膜性房颤定义为: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机械瓣或生物瓣、无二尖瓣修复史的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房颤 风湿二尖瓣狭窄 持续房颤 氧化应激标志物 阵发房颤 永久性房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房颤形成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维琴 马清华 牟霞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心房颤动(Atriai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前者指初次发作且在24~48h以内的房颤;慢性房颤又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需干预治疗后始能终止)... 心房颤动(Atriai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按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前者指初次发作且在24~48h以内的房颤;慢性房颤又可分为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需干预治疗后始能终止)和永久性房颤[1]。房颤常与左房室瓣疾病、心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相联系,并能增加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干预治疗 缺血心肌病 房颤 初次发作 阵发房颤 永久性房颤 持续房颤
下载PDF
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毛山 胡学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缬沙...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压、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VWF、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Hs-CRP、VWF、IL-6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能显著降压,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缬沙坦除降压作用,还具有消炎作用,对于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治疗效果显著,并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永久性房颤 内皮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定心汤对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舟文 申梅 +3 位作者 梁益辉 董建新 赖春凤 谢彦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3期4626-4628,共3页
目的观察定心汤对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嘉应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59例,采用定心汤治疗4周,观察病人复律情况及心室率、f波振... 目的观察定心汤对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嘉应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梅州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59例,采用定心汤治疗4周,观察病人复律情况及心室率、f波振幅及左心房内径改善情况。结果定心汤治疗永久性房颤,20例恢复窦性心律,转复率为33.9%,所有病人心室率明显改善,f波振幅增大,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心汤对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病人有肯定疗效,能明显改善病人心室率、f波振幅和左心房内径,并有满意的转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定心汤 心室率 F波振幅 左心房内径
下载PDF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窦金金 钱钺 +1 位作者 李雪超 张喜武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给药疗程均为4周...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给药疗程均为4周。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24小时平均心室率、生活质量总积分及凝血功能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25/3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平均心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总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心阳不振型)疗效确切,可调整患者总心室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阳不振 疗效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房颤复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丽嵘 王晨霞 白延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10-4012,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 心房颤动(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发生350~600次/min不规则的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心室仅接受部分通过房室交界区下传的冲动.故心室率120~180次/min,节律不规则。房颤分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和高心病最常见,部分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复律方法 风湿二尖瓣病变 甲状腺功能亢进 无器质心脏病 阵发房颤 房室交界区 永久性房颤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桑建 隋利军 高长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25-2027,共3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及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LAD)情况,测定血浆中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实验组心室率由(133.3±14.2)次/min降至(78.7±11.8)次/min,常规治疗组心室率由(130.8±15.1)次/min降至(80.9±10.6)次/min,两组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LAD由(120.3±1.8)mm缩小到(80.7±1.9)mm(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LAA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CRP、TNF-α及IL-6较治疗前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具有减少老年永久性房颤复发及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左心肌重构及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缬沙坦 瑞舒伐他汀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对CRP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曲会君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9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研究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研究药物治疗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观察组患者CRP(3.01±0.86)mg/L和NT-pro BNP(269.69±70.7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RP(5.09±1.76)mg/L和NT-pro BNP(329.38±80.46)pg/ml,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显著降低CRP和NT-pro BNP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缬沙坦 永久性房颤 C反应蛋白 N-末端脑钠肽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3P”分类及药物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大一 许玉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8年第10期3-4,共2页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室性早搏。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大多尚处于研究阶段,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药物仍是房颤治疗的主线。房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方案。目前临床上较为实用的为...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仅次于室性早搏。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大多尚处于研究阶段,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药物仍是房颤治疗的主线。房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角度和方案。目前临床上较为实用的为“3P”分类,即阵发性房颤(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药物治疗 永久性房颤 维拉帕米 地尔硫艹卓 心室率 胺碘酮 洋地黄类药物 血栓栓塞并发症 器质心脏病
原文传递
地高辛与美托洛尔对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鲲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4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地高辛与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96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使用地高辛32例、美托洛尔31例、联合组33例(地高辛+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12周后评估心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控制房颤静息时... 目的探讨地高辛与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96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使用地高辛32例、美托洛尔31例、联合组33例(地高辛+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12周后评估心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控制房颤静息时心率地高辛优于美托洛尔,控制房颤运动时心率美托洛尔优于地高辛,二者联用优于单独作用。结论联合应用地高辛、美托洛尔对永久性房颤患者的静息心率、运动时心率均能满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地高辛 美托洛尔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振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3584-358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3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3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和缬沙坦。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血浆NT—proBNP分别为(473.8±39.2)ng/L,(481.5±38.2)ng/L;治疗后分别为(371.4±27.4)ng/L,(277.6±23.8)ng/L;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t=14.5391,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血浆hs—CRP分别为(8.23±2.17)mg/L,(8.42±2.43)mg/L;治疗后分别为(6.19±1.77)mg/L,(4.19±0.92)mg/L;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t=2.0436,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永久性房颤患者哑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瑞舒伐他汀 缬沙坦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芳芳 王忠成 +1 位作者 顾驾云 刘培 《山西中医》 2017年第8期57-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心超、血脂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老年房颤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45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 目的:探讨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心超、血脂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老年房颤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的145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五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心脏超声波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的联系及证候特点。结果:145例老年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阳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阻滞证,心肾阳虚证。心阳虚衰证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增大,与其它4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阳虚衰证组的EF值、FS值较其他各组减低,与气阴两虚组及痰浊阻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脉瘀阻证的DDT有升高,与其它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滞证的TG、CH、LDL有升高,与其他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本虚为主,心阳虚衰证较常见,心阳虚衰证多伴有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功能低下等表现,痰浊阻滞证多伴有血脂代谢方面的异常,心脉瘀阻证患者体内多呈高凝状态,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化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永久性房颤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坎地沙坦酯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文立 孙玲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072-1073,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现阶段药物治疗仍是此病的主要方式。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治疗的有效率高。有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显著的心肌重构,主要包括心肌组织重构、心肌电和神经等重构。以上...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现阶段药物治疗仍是此病的主要方式。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治疗的有效率高。有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具有显著的心肌重构,主要包括心肌组织重构、心肌电和神经等重构。以上这些重构可以致房颤不易逆转,导致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地沙坦酯 阵发房颤 永久性房颤 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内径 最佳药物 结构重构 临床疗效 心律维持 心房重构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认知功能及其分子标志物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元 杜美玲 +4 位作者 秦少强 李飞星 张爱爱 张占帅 李方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纳入14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既往无脑血管事件的永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按照病程持续时间分为...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AF)患者的病程持续时间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对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纳入140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既往无脑血管事件的永久性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按照病程持续时间分为两组,其中AF病程持续时间≤3年88例(AF>3年组,包括AF病程持续时间≤1.5年44例,1.5年3年组(AF≤3年组)52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来评估所有对象的认知功能,同时临床痴呆评分(CDR)≥1分。通过免疫沉淀法富集外周血神经源性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存在,ELISA法定量分析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及Aβ1-42的含量,分析组间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浓度的差异。结果 校正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条件后,AF>3年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OR=3.945,95%CI:1.152~13.507,P=0.029)。AF>3年组患者痴呆较AF≤3年组显著增加(P<0.001),且外泌体中T-tau蛋白及Aβ1-42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房颤病程对房颤相关认知功能损害具有累加作用,持续性房颤发病3年,痴呆发病率显著增加,及其相关分子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神经源外泌体 认知功能障碍 T-tau AΒ1-42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中建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抗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掷骰子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盐酸胺碘酮片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和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5-羟色胺、P物质]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及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物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永久性房颤伴失眠患者可改善失眠症状和睡眠质量,降低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提高P物质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效果优于艾司唑仑和谷维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永久性房颤 失眠 中医证候积分 睡眠质量 神经递质
下载PDF
抗凝治疗与房颤患者血浆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美玲 王晓元 +2 位作者 张爱爱 郝翠君 张鹏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神经源性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影响,评价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40名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既往无脑血管事件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分为...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神经源性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含量的影响,评价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40名年龄在50~75岁之间且既往无脑血管事件的永久性房颤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治疗组及未进行抗凝治疗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来评估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所有患者采集空腹静脉血,通过免疫沉淀法富集神经源性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存在,ELISA法定量分析外泌体中T-tau蛋白及Aβ1-42的含量。分析两组患者神经源性外泌体中T-tau蛋白和Aβ1-42浓度的差异。结果校正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共病条件后,房颤患者未抗凝治疗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OR=5.024,95%CI:1.584~15.936,P<0.01);未抗凝治疗组房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较抗凝治疗组显著增加(P<0.001);未抗凝治疗组外泌体中T-tau蛋白及Aβ1-42的浓度(221.75±54.34 pg/mL和3.97±1.20 pg/mL)显著高于抗凝治疗组(183.02±46.84 pg/mL和3.09±0.79 pg/mL)(P<0.001)。结论抗凝治疗是永久性房颤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可以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蛋白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神经源外泌体 认知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T-tau AΒ1-42
下载PDF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转复永久性心房纤颤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庞伦祥 梁永华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对永久性心房纤颤 (房颤 )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作时间为 6~ 12个月 ,左房内径 <5 0cm ,心室率≤ 80次 分的永久性房颤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治疗 4 6例 (治疗组 )与 35例... 目的 :探讨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对永久性心房纤颤 (房颤 )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作时间为 6~ 12个月 ,左房内径 <5 0cm ,心室率≤ 80次 分的永久性房颤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治疗 4 6例 (治疗组 )与 35例同类房颤口服常规剂量胺碘酮 (对照组 )对比 ,观察房颤复律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 2 8例 (6 0 1% )转为窦性心律 ,显著高于对照组 13例 (17 1% ) ,(P <0 0 5 ) ;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治疗组 6例 (13 0 % ) ,对照组 4例 (11 4 %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选择恰当的永久性房颤 ,持续口服负荷量胺碘酮转复率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量 胺碘酮 永久性房颤 复律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