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水驱油机理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赵阳 曲志浩 刘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层中的构造裂缝对驱油效率有明显影响。研究微观水驱油机理的理想手段是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油、水驱替实验。采用该技术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层进行了单模型和组合模型的水驱油实验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 ,不同类型裂缝的...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层中的构造裂缝对驱油效率有明显影响。研究微观水驱油机理的理想手段是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油、水驱替实验。采用该技术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层进行了单模型和组合模型的水驱油实验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 ,不同类型裂缝的渗流现象不同 ,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在水驱油过程中 ,不存在裂缝的模型 ,注入水沿多条路线向出口端比较均匀地推进 ;较粗 (3 0 μm以上 )且延伸较长的裂缝 ,油、水在裂缝中的渗流速度很快 ;粗但延伸较短的裂缝在水驱油过程中不起特殊作用 ;孔隙级别的裂缝无论长短 ,对水驱油过程都没有不利影响 ,反而可以改善渗透性 ;完全被充填的裂缝对油、水渗流起隔挡作用 ;裂缝方向垂直于流线 ,对渗流有一定影响。多油层合注合采时 ,渗透性越好的层驱油效果越好 ,渗透性越差的层驱油效果越差。图 1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低渗透砂岩 油机 油效率 渗流现象 实验 微地模型
下载PDF
低渗透储集层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以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_2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34
2
作者 付晓燕 孙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1-683,共3页
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集层属低渗透储集层。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和组合模型)对研究区的水驱油机理及影响水驱油效率的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逼真、直观地模拟了水驱油过程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及残余油... 西峰油田庄19井区长82储集层属低渗透储集层。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包括单模型和组合模型)对研究区的水驱油机理及影响水驱油效率的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逼真、直观地模拟了水驱油过程中流体的渗流特征及残余油分布规律,为该井区及同类型油藏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低渗透 微裂缝 油机 油效率 剩余油
下载PDF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特征及水驱油规律 被引量:36
3
作者 吕建荣 谭锋奇 +3 位作者 许长福 孙楠 周元泽 付玮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30,118,共11页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三类油藏,明确导致不同类型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进行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而渗吸过程中主要动用中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方式与渗吸作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分析三类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润湿性及原油黏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其中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导致微观水驱油机理的差异,而在宏观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润湿性和原油黏度又对注入水的渗流体系和驱替路径起决定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油藏水驱油效率最高,Ⅱ类的次之,Ⅲ类的最差.最后结合测井与生产动态资料,讨论水驱油特征对储层整体水淹规律的控制作用.当储层性质相似时,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当注水条件相似时,储层物性越好,水淹越强,另外,相同油藏类型物性较差的Ⅲ、Ⅳ类流动单元储层在非强水洗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弱水淹层,甚至为油层,成为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储层分类特征 油机 影响因素 淹规律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1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不同角度的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缝洞型碳酸盐岩采收率、含水率、无水采收期等与缝洞倾斜情况和缝洞结构有密切关系。并将实验数据应用于Cruz-HernandezJ等人基于对流-扩散渗流理论建立的缝洞型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的拟合中,讨论了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扩散系数和流动速度对模型拟合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作用、流体流速、孔洞配位数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油机 模拟实验 两相流动 油藏模拟
下载PDF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可视化模型水驱油实验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莹莹 孙雷 +3 位作者 田同辉 潘毅 董卫军 刘彦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92-94,共3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油藏实际地质特征,利用真实岩心设计制作了可视化网络裂缝模型,考察了注入速度、模型倾斜角度等因素对注水效果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观测到由于受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存在形式主要有孤滴状、角隅状及膜状等,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油时,驱替速度与采出程度不成正比,而是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即临界驱替速度;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岩石表面润湿性、裂缝连通性和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油效率与裂缝地层倾斜角度有关,地层倾斜角度越小,采出程度越高。裂缝性油层较厚时,水驱后油层顶部可能会有大量剩余油,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可视化模型 剩余油分布 油机 临界替速度
下载PDF
三重介质储渗系统与水驱油机理探讨——以塔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承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0-82,共3页
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三重介质储渗系统的识别、划分和与之相对应的水驱油机理,具有高孔低渗特征的岩块系统主要靠自吸排油方式水驱油,在驱替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高孔高渗特征的洞穴系统水驱油近乎均匀推进,低孔高渗特征的裂... 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三重介质储渗系统的识别、划分和与之相对应的水驱油机理,具有高孔低渗特征的岩块系统主要靠自吸排油方式水驱油,在驱替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高孔高渗特征的洞穴系统水驱油近乎均匀推进,低孔高渗特征的裂缝系统水驱油易发生指进和突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缝洞型油藏 三重介质 油机 替压力 重力作用
下载PDF
裂缝性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6
7
作者 郭小美 孙雷 +2 位作者 周涌沂 潘毅 董卫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09-111,141,共3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作了裂缝不充填和裂缝充填形式的2组大尺度可视化模型。采用油藏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作了裂缝不充填和裂缝充填形式的2组大尺度可视化模型。采用油藏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分布形式多种多样。其存在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形式有柱状、角隅状和膜状,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有所不同。结合实验结果,对2组可视化模型水驱油效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常规孔隙介质水驱油特征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模型 模拟实验 剩余油分布 油机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3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杨大千 董国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模型 油机 模拟实验 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霜 张兴焰 +2 位作者 闫志军 黄小荣 王文才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9期57-59,共3页
通过对文东油田沙三中亚段岩芯观测、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资料分析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渗透率的真实储层模型水驱油实验,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及其对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影响,... 通过对文东油田沙三中亚段岩芯观测、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资料分析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渗透率的真实储层模型水驱油实验,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及其对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孔隙结构 剩余油分布模式 油机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俊 彭彩珍 +2 位作者 王雷 孙雷 林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8年第4期41-44,共4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集空间特殊,结构复杂,其内部流体流动形态、流动机理不够明确。根据TH油田地质资料显示的缝洞联接方式,设计了2种缝洞物理模型,采用人工造缝造洞技术制备实验模型岩心,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注水驱油时油水遵循的流...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储集空间特殊,结构复杂,其内部流体流动形态、流动机理不够明确。根据TH油田地质资料显示的缝洞联接方式,设计了2种缝洞物理模型,采用人工造缝造洞技术制备实验模型岩心,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注水驱油时油水遵循的流动规律、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合理的缝洞数学模型以及水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此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 油机 模型 原油采收率 人工缝洞
下载PDF
基于砂岩微观孔隙模型的水驱油效果研究--以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丛姣 刘明生 +1 位作者 王国顺 陈琼瑶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2,共5页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技术,首次研究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微观机理、孔隙结构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通过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驱油效率驱替实验证明油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油效果... 应用砂岩微观孔隙模型驱替实验技术,首次研究了张天渠油田长2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微观机理、孔隙结构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通过不同驱替压力、注入水倍数下的水驱油效率驱替实验证明油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水驱油效果。分析了不同渗透率砂岩模型的驱替压力、注入倍数与驱油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残余水、残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非活塞式驱油、绕流、卡断是残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该实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油田注采方案、提高水驱油效率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模型 油机 残余 残余油
下载PDF
缝洞单元注水驱油可视化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爱民 李刚柱 +2 位作者 谢昊君 秦丙林 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50-54,59,共6页
为了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以及注采参数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注采井位、注水强度对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同时进行了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和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 为了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以及注采参数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采用可视化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注采井位、注水强度对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同时进行了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和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发现:注采井位对水驱油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底部注水的采收率高于顶部注水。低流速范围内,无论注水井位置如何,重力对油水置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注入压力越大,生产井见水略早,含水采油期越长,采收率越高。单相物理模拟实验,在低流速范围内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成线性关系;在高流速范围内注入压力与注入速度成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注气可以有效地驱替缝洞中的剩余油,特别是对阁楼油和绕流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单元 油机 注采参数 模拟实验
下载PDF
海外普通稠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及差异解释
13
作者 王厉强 郑雷清 +4 位作者 罗霄汉 王茂显 杨彬 寇根 孙肖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9期2168-2171,2191,共5页
国内I-2型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较好的油藏原油黏度都小于300 mPa·s,而海外哈萨克斯坦科克日杰侏罗系普通稠油黏度介于300~1300 mPa·s之间,没有成功的水驱开发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为此,采用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手段,通过非稳态驱... 国内I-2型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效果较好的油藏原油黏度都小于300 mPa·s,而海外哈萨克斯坦科克日杰侏罗系普通稠油黏度介于300~1300 mPa·s之间,没有成功的水驱开发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为此,采用室内物理模拟研究手段,通过非稳态驱替方法测定了高、低两种黏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高黏度原油的油水相渗曲线特征为,油相曲线陡且下降快,水相曲线上升缓慢;两相流动区间较窄,驱油效率和束缚水饱和度低于低黏度对应下的驱油效率;低黏度原油的油水相渗曲线特征为,油相曲线陡且下降快,水相曲线上升缓;两相流动区间较宽,残余油饱和度低于高黏度对应下的饱和度值。低、高黏度下油水相对渗透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油水黏度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克日杰油田 I-2型普通稠油 相对渗透率 油机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控制因素分析
14
作者 赵锐 谭伟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6-50,77,共6页
砾岩油藏储层岩性、物性多变、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其在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波及程度严重不均,油水分布情况也经常发生改变。为有效地评价水淹层,弄清油藏水淹的控制因素,本文从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微观水驱油实... 砾岩油藏储层岩性、物性多变、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其在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波及程度严重不均,油水分布情况也经常发生改变。为有效地评价水淹层,弄清油藏水淹的控制因素,本文从研究区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微观水驱油实验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储层性质与注水条件两方面的因素,分三种情况:储层性质相似与注水条件不同、注水条件相似与储层性质不同和储层性质与注水条件都不同,讨论储层水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砾岩油藏在储层性质相似时,通常表现为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而在注水条件类似时,则储层物性越好,水淹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储层特征 油机 淹规律
下载PDF
坪北油田南区注水开发特征研究
15
作者 罗恋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23-26,共4页
基于双重介质水驱油机理,认为储层中的水驱油方式主要取决于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间的差异。分析坪北油田南区油井见水见效特征,发现南区大部分油井属于孔隙-裂缝型驱油,且以"孔隙渗流为主,裂缝渗流为辅",见效特征主要表... 基于双重介质水驱油机理,认为储层中的水驱油方式主要取决于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之间的差异。分析坪北油田南区油井见水见效特征,发现南区大部分油井属于孔隙-裂缝型驱油,且以"孔隙渗流为主,裂缝渗流为辅",见效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升一稳一下降,即单井日产油能力、动液面、泵效、地层压力上升,含水稳定,生产气油比下降。将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相结合,确定了影响油井见水见效的主控因素:储层微裂缝、人工压裂裂缝、油水两相渗流、注采井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北油田 开发特征 油机 孔隙-裂缝型
下载PDF
马岭油田南区延10,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油机理
16
作者 王力 史成恩 《低渗透油气田》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马岭油田南区延10油层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对该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与敏感性,孔隙类型,面孔率,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点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并对储层进行分类,进而阐述马岭油田南区延10储层特征,通过深入研... 马岭油田南区延10油层是增储上产的主力层,对该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与敏感性,孔隙类型,面孔率,微观孔隙结构和物性特点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并对储层进行分类,进而阐述马岭油田南区延10储层特征,通过深入研究水驱油机理及影响驱油效率的因素,为储量动用和产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南区延10 储层特征 微观油机 孔隙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油效率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开发新技术》
17
作者 李泓平 《中外科技情报》 2006年第19期32-32,共1页
本书共收集了47篇论文,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科研技术人员对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成果,包括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地质模型、渗流特征及水驱油机理、井网优化调整、开发实践及效果评价、储层敏感性、储层保护、注水及水质、注气、注采工艺以... 本书共收集了47篇论文,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我国科研技术人员对低渗透油藏的研究成果,包括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地质模型、渗流特征及水驱油机理、井网优化调整、开发实践及效果评价、储层敏感性、储层保护、注水及水质、注气、注采工艺以及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技术方法与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开发 技术人员 油机 储层敏感性 研究成果 地质模型 渗流特征 优化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