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证从五脏论治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霞 曾进浩 +1 位作者 曲卫玲 刘焕兰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5期436-437,共2页
自古以来中医药论治郁证从"六郁""肝郁"等方面论述者较多,而论五脏之郁者较少。郁证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分别可致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脏郁证的临床表现虽各有特点,治法也各有所别,但... 自古以来中医药论治郁证从"六郁""肝郁"等方面论述者较多,而论五脏之郁者较少。郁证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分别可致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脏郁证的临床表现虽各有特点,治法也各有所别,但总不离"宣郁疏通"之法,再根据五脏特点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探讨通法治疗肾性水肿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云 闫子铭 +1 位作者 李博洋 秦建国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325-2329,共5页
“水郁折之”理论出自《黄帝内经》。肾在五行属水,因此水郁也可理解为肾郁,包括肾功能之郁和结构之郁两个方面。前者指肾中阴阳气血阻滞不通,导致功能受损;后者为玄府-肾络微观结构被有形之邪郁遏,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水饮、瘀血、... “水郁折之”理论出自《黄帝内经》。肾在五行属水,因此水郁也可理解为肾郁,包括肾功能之郁和结构之郁两个方面。前者指肾中阴阳气血阻滞不通,导致功能受损;后者为玄府-肾络微观结构被有形之邪郁遏,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水饮、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积聚,进一步加重“水郁”,形成恶性循环。“水郁折之”中的“折”有通的含义,具体治法包括通肾阳、通玄府、通肾络,即运用辛温宣散、化气利水法解决功能之郁;以升散通透、以清换浊法开玄府,濡润通补、化瘀通络法疏通肾络,解决结构之郁。诸法配合,随证治之,恢复肾主水、司开阖、主封藏等功能,则津液四布,精不外溢,气血通畅,肾性水肿自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 功能 结构 通肾阳 开玄府 通肾络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3
作者 杨繁 金劲松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129-132,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当于中医的水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该病临床常见水肿、蛋白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等症。基于《黄帝内经》“水郁折之”的理论内涵,认为“水郁”是IMN发...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相当于中医的水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该病临床常见水肿、蛋白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等症。基于《黄帝内经》“水郁折之”的理论内涵,认为“水郁”是IMN发病的中心环节,总结出“疏散行水”“实土夺水”“扶阳利水”“祛瘀消水”四大法用于治疗IMN,使体内郁结之水或宣、或燥、或温、或消。为IMN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肿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理论探讨肩部痛痹针灸治疗应用
4
作者 赵墨泽 韦冰心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水郁折之”出自《黄帝内经》五郁学说,水郁即寒水凝结不散,可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是肩部痛痹的重要病机。折之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即疏导、分利,可分为温阳、实土和动使其化。《黄帝内经》强调痛痹的治疗当用毫针疏... “水郁折之”出自《黄帝内经》五郁学说,水郁即寒水凝结不散,可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不通则痛,是肩部痛痹的重要病机。折之为其主要治疗原则,即疏导、分利,可分为温阳、实土和动使其化。《黄帝内经》强调痛痹的治疗当用毫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本研究基于“水郁折之”理论,在肩部痛痹的治疗上使用温针灸、热补法等温热外治法,使内郁之寒水温化,配合肩部活动,行气通络、鼓动气血和扶正祛邪,并通过临床案例具体阐释了“水郁折之”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为肩部痛痹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温阳实土 运动针刺
下载PDF
“水郁折之”探微 被引量:5
5
作者 龚谨 李昕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16,共2页
从《内经》原义探讨水郁折之治则,得出结论水郁所生病非主水肿、水饮类病证。水郁主水侮火乘土,主寒凝不通类证。水郁折之治则,首要大法为扶阳实土二者兼用。这一结论对提高临床多种病证远近期疗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寒凝不通 扶阳 实土
下载PDF
基于“五郁”理论探讨糖尿病治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旭 倪青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507-510,共4页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内经》中的“五郁”理论可以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根据“五郁”理论探讨“...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郁”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功能失调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内经》中的“五郁”理论可以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根据“五郁”理论探讨“郁证”,以细化五脏中的病因病机。从“木郁达之”论治,顺应木性,解除肝郁,以调达通畅;从“火郁发之”论治,顺应火热,透达心郁,以开郁除积;从“土郁夺之”论治,来顺应土性,攻伐脾郁,以消除壅滞;从“金郁泄之”论治,顺应金性,疏泄肺郁,以宣散枢机;从“水郁折之”论治,顺应水性,分消肾郁,以制约冲逆。以五脏为中心因势利导,探讨糖尿病治法,对其临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论治肾病综合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艾琳 李芳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095-2099,共5页
肾病综合征以体内水湿积聚,甚则外溢肌肤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多将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水湿之邪内郁,发而为病。故基于“水郁折之”立法论治肾病综合征,临床根据具体辨证情况不同,分别从肺、脾、肾三脏入... 肾病综合征以体内水湿积聚,甚则外溢肌肤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多将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水湿之邪内郁,发而为病。故基于“水郁折之”立法论治肾病综合征,临床根据具体辨证情况不同,分别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即肺气失宣者治以宣肺利水、疏风解表,脾失健运者治以燥湿健脾、利水消肿,肾阳不足者治以温助肾阳、活血利水,使得脏腑之气机条畅,三焦之水道通利,以达到“折之”疗效,病去正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探析《伤寒论》水郁治法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生 黄笛 +1 位作者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1408-1411,共4页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病 辛而散 化而行 温而利 和胃消 泻而逐 平冲降 育阴利 和解枢机宣
下载PDF
基于“水郁折之”辨治失眠症思路撷要 被引量:4
9
作者 温美琪 袁源 罗斌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48-51,共4页
失眠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为水气失调,阴阳失交。水与气关系密切,津液可载气,水液代谢失常,致津液内停而生痰饮水湿之邪,水郁始生,津停气阻,致寐不安。“水郁折之”意在从肺、脾、肾三脏出发,以宣肺行水、健脾燥湿、温肾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 失眠症的重要病因病机为水气失调,阴阳失交。水与气关系密切,津液可载气,水液代谢失常,致津液内停而生痰饮水湿之邪,水郁始生,津停气阻,致寐不安。“水郁折之”意在从肺、脾、肾三脏出发,以宣肺行水、健脾燥湿、温肾利水为主要治疗方法,将体内水饮之邪或宣、或燥、或温,水道通则气机畅,方可寐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液代谢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中“水郁折之”的运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强 吴美玉 尹立智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1期7-8,共2页
“水郁折之”是《内经》中提出对水郁证的基本治法,王冰注解此条文时认为“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看似与“折,断之也”之义相符,然而水郁致病,症状百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到“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 “水郁折之”是《内经》中提出对水郁证的基本治法,王冰注解此条文时认为“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看似与“折,断之也”之义相符,然而水郁致病,症状百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讲到“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故民病寒客心痛,腰雕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那么,如果仅用平冲降逆一法针对变化多端之百证,就与中医讲的“辨证论治”相矛盾了。张仲景《伤寒论》中对水郁证的辨证论治精确,理法方药完备,现加以归纳总结,以此来探析“水郁折之”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下载PDF
“水郁折之”的运用与思考
11
作者 刘咸平 《中医函授通讯》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理解 运用 病理
下载PDF
《素问》“水郁折之”辨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富汉 邢丰国 张曼林 《国医论坛》 1991年第3期37-37,共1页
“水郁折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自此以降,后世研究、注释《素问》诸家及各种《素问》版本,皆从之.对此治疗法则之诠释,多数医家认为“水郁”即肾气冲逆,而当用抑制之法.如王冰云:“郁,谓郁抑.”又:“折,谓抑之,制其冲逆... “水郁折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自此以降,后世研究、注释《素问》诸家及各种《素问》版本,皆从之.对此治疗法则之诠释,多数医家认为“水郁”即肾气冲逆,而当用抑制之法.如王冰云:“郁,谓郁抑.”又:“折,谓抑之,制其冲逆也.”今人阎洪臣等在《内难经选释》中亦云;“水郁,乃肾气冲逆.……水郁折之,即抑制水气,勿令四处泛溢”.笔者认为,这种仅限于字面的解释,实属牵强,而清代注释《素问》大家高士宗氏,独具慧眼,另辟蹊径,认为“折”乃“析”之误,水郁实乃肾主水和气化的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肿满、小便不利诸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