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陆与近岸水体的色度学遥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恺霖 廖廓 党皓飞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6,共12页
水色是人眼受悬浮颗粒物、叶绿素和可溶性有机物等多种物质复合影响的水体颜色最直观的感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水环境参量。水色对于研究内陆与近岸水体的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色度学的研究及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发展出水... 水色是人眼受悬浮颗粒物、叶绿素和可溶性有机物等多种物质复合影响的水体颜色最直观的感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水环境参量。水色对于研究内陆与近岸水体的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色度学的研究及高光谱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发展出水色的色度学方法。通过系统回顾内陆与近岸水体色度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从表观光学量和固有光学量2个角度阐述了色度学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情况。并介绍了卫星遥感数据的色度学处理方法。色度学方法是水色定量表达的技术方法,是水色研究的重要分支,也是对水色组分研究的扩展和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色度学方法在内陆与近岸水体中的应用,需要加强水体生物-光学数据集的建设。从表观光学量和固有光学量2个维度开展色度学研究。同时加强国产卫星色度学方法的研究,扩展水色产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学 FU 水色组分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强壮前沟藻生消过程中水色组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林 姜玲玲 +1 位作者 杨建洪 赵冬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依据2011-07强壮前沟藻藻种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生消过程中各水色组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消过程的始末阶段,以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为主,中间阶段,则以浮游植物吸收为主。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在44... 依据2011-07强壮前沟藻藻种培养实验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其生消过程中各水色组分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在生消过程的始末阶段,以非色素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为主,中间阶段,则以浮游植物吸收为主。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在440nm和675nm存在明显的特征峰;在整个生消周期内先上升后降低,直至消失;非色素颗粒物和CDOM吸收光谱随波长增加均呈指数衰减趋势,前者光谱幅高先增后减,但后者变化无明显规律。各水色组分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无论在生长期或是消亡期,浮游植物、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CDO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质量浓度在生长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消亡期变为负相关关系。这可作为改进赤潮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遥感算法、有效判别赤潮以及识别赤潮优势藻种等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壮前沟藻 赤潮 水色组分 吸收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